白花鵝掌柴

白花鵝掌柴

漢桃葉、廣西鵝掌柴、七葉蓮、七多,五加科,主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偏正頭痛;三叉神經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腫痛;骨折。生於林下或石山上。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基本信息

動植物形態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灌木,高約2m。有時攀援狀。小枝幹時有縱皺紋,無毛;節間短,長1-1.5cm。葉有小葉5-7;葉柄長4-8cm,幼時密生短柔毛,後變無毛,小葉柄纖細,長0.5-2.5cm,中央的較長,兩側的較短,被毛和葉柄一樣;小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稀橢圓狀長圓形,長6-9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反卷,兩面均無毛;中脈僅下面隆起,側脈5-6對,和稠密的網脈在兩面甚明顯而隆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12cm,分枝很少,多呈傘房狀,幼時被絨毛,老時變稀至無毛;傘形花序直徑約1cm,總狀排列在長約7cm的分枝上;總花梗長1-1.5cm,花梗長約5mm,均疏被星狀絨毛,萼長1mm,被毛或無毛,邊緣近全緣;花瓣5,長約2mm,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3.5mm;子房下位,5室,無花柱;花盤稍隆起。果實卵形,有5棱,連隆起的花盤長6-7mm,直徑5mm,黃紅色,無毛。花期4月,果期5月。

藥用植物栽培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生物學特性: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為宜。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種子繁殖:5-6月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苗高5-7cm時移植1次,次年即可定植。扦插繁殖,春季進行,選二年生枝條,剪成12-15cm長段,插入土中或細沙中。
盆栽用土可以泥炭土、腐葉土加1/3左右的珍珠岩和少量基肥混合而成,也可用細砂土盆栽。室內培育每天能見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到4小時左右的直射陽光就能生長良好,在明亮的室內可較長時期觀賞。澆水量視季節而有差異,夏季需要較多的水分.每天澆水一次,使盆土保持濕潤,春、秋季列每隔3~4天澆水一次。如水分太多或漬水,易引起根腐。夏季生長期間每周施肥一次,可用、鉀等量的顆粒肥鬆土後施入。斑葉種類則氮肥少施,氮肥過多則斑塊會漸淡而轉為綠色。鵝掌柴生長較慢,又易發生徒長枝,平時需注意經常整形和修剪。每年春季新芽萌發之前應換盆,去掉部分舊土,用新土盆栽。多年生老株在室內栽培顯得過於龐大時,可結合換盆進行修剪。

鵝掌柴植株所結的果實中種粒不飽滿或不見種仁的原因:一是栽培花木,頭1年至3年,因其尚未達到完全生殖成熟,所以結出的種粒大多空癟,因而不具種仁;一般情況下,3年以後結出的種粒才能正常用於育苗。二是在它花粉授精後的胚胎髮育過程中,遇到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或者與原生環境條件懸殊過大,使胚株終止發育,導致其種粒空癟。三是最好能有較多的開花植株,不同品種的開花植株擱放在一起,為其花粉自由傳播創造條件,方有利於其孕育出飽滿的種粒。

繁殖方法

播種和扦插繁殖,但以扦插法為主。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於1月份後採收黑色球形漿果,用細沙拌和後搓揉去果皮果肉,再用清水漂洗去空癟種粒,即可得到乾淨飽滿的種籽,可行隨采隨播,也可先行沙藏催芽,等種粒裂口露白後,再行盆播或地播。用腐葉土或沙土盆播,覆土深度約為種子直徑的1~2倍。種子發芽適溫為20℃至25℃,保持盆土或苗床濕潤,隨采隨播者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約15天至20天即可出苗,經沙藏催芽後再行播種者,在適溫下一周后即可出土。生長良好。出苗後應及時搭棚遮蔭,秋季給予全光照,冬季加蓋地膜防寒,只要苗床局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不低於5℃,一般可平安過冬。留床培育一年,再行擴距移栽,或直接用於上盆。值得注意的是:因其播種苗不能完好地保持親本植株具黃斑等優良性狀,一般具黃斑的園藝變種,不能用播種法育苗,而只能用扦插、壓條、分株等方法育苗。

扦插繁殖每年3-9月為適期,鵝掌柴易萌發徒長枝,春季可結合換盆修剪進行扦插。剪取8~10cm長的枝梢或枝條,去掉下部葉片,扦插在河沙或蛭石做成的插床上。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放於陰涼處,溫度在25℃時,4-6周可生根盆栽。

生藥材鑑定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性狀鑑別:莖枝呈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長1-3cm,直徑0.4-3cm。外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以,具縱皺紋及點狀皮孔。有時可見環狀葉痕,栓皮常片狀脫落,體稍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放射狀紋理明顯,賄部質松或成空洞。葉多切碎,完整小葉片革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5-12cm,寬1.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並稍向睛反鄭。上面灰綠色或灰綠色或灰棕色,下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脈於上、下面凸出。小葉柄長1-3cm。氣微,味微苦、澀。莖枝橫
白花鵝掌柴七葉蓮
切面:木栓細胞10列,其外面常有表皮細胞與厚的角質層。皮層外側有1-3列石細胞環帶,內側有眾多分泌道,直徑40-70μm;尚有外韌型維管束,其外側有纖維群。中柱鞘纖維木化,排成新月形,位於韌皮部外側。韌皮部篩管常頹廢,散在分泌道。形成層環狀。木質部導管直徑40-50μm,射線寬1-4細胞,木化,具壁孔。髓寬廣,散有分泌道,近木質部處數列細胞木化,近木質部處數列細胞木化,中心區細胸木化或非木化。本品薄壁細胞草酸鈣簇晶與方晶。
白花鵝掌柴七葉蓮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外被角質層,上表皮下有下皮細胞1列,直徑較表皮細胞大3-4倍;下表皮有氣孔。柵欄細胞短,類長方形,2-3列,海綿組織疏鬆,兩者細胞均含草酸鈣族晶和方晶。葉肉紡織品 偶有分泌道。中脈上、下表皮內方各有數層厚角細胞,柵欄組織通過中脈;維管束外韌型,外圍纖維群;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分泌道散在。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0.5g,以已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供下列試驗:(1)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噴以高錳酸鉀-碳酸鈉溶液,斑點顯黃色至淺棕構。(檢查有機酸)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噴以0.2%茚三酮試液,加熱後顯紫紅色。(檢查胺基酸

中藥製藥工藝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1.漢桃葉片:漢桃葉適量。取漢桃葉加水煎煮2次,取濾液濃縮至每1ml相當於漢桃葉2g,加乙醇至含醇量達60%,靜置沉澱,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狀,乾燥成乾浸膏,加適量輔料,制粒,壓片,每片含乾浸膏0.3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後片心呈棕色,味苦。功能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用於三叉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痛。口服,每次3-5片,每日3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
2.漢桃葉注射液 漢桃葉5000g,吐溫-8010g,苯甲醇10ml,烏拉但10g,注射用水適量。取漢桃葉加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減壓濃縮,用乙醇沉澱處理2次,第1次含乙醇量為60%,第2次含乙醇量為85%,蒸去乙醇後加水,用6mol/L鹽酸液調節pH2.0,冷藏沉澱,濾過,濾液用20%氫氧化鈉調pH6.5-7.0,再用乙醇使含醇量達85%,濾過,濾液減壓至稠膏狀,加注射用水500ml,攪拌溶解,用2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pH7.5-8.0,加吐溫-80、苯甲醇及烏拉坦,並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濾過,灌封,每支2ml,滅菌,即得。本品為棕色的澄明液體。pH5.0-7.0,本品0.3ml加生理鹽水2.2ml與2%兔紅細胞生理鹽水混懸液2.5ml,置36.5±0.5℃恆溫水浴內1/2小時,不得有溶血現象。功能祛風止痛,舒筋活絡,解痙。用於三叉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胃腸痙攣,膽絞痛。肌內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

花葉鵝掌柴

白花鵝掌柴白花鵝掌柴
觀賞特徵:掌狀複葉,小葉6-9枚,革質,長卵圓形或橢圓形,葉綠色,葉面具不規則乳黃色至淺黃色斑塊。
習性:性喜暖熱濕潤氣候,生長快,用種子繁殖。生長適溫20℃至30℃,冬季應不低於5℃。
繁殖:常用扦插和播種繁殖。
病蟲害:有葉斑病和炭疽病、介殼蟲,紅蜘蛛、薊馬和潛葉蛾等危害。
園林用途:植株緊密,樹冠整齊優美可供觀賞用,或作園林中的掩蔽樹種用。

用藥禁忌

白花鵝掌柴七葉蓮
《廣西民族藥簡編》:“孕婦忌用或慎用。忌吃魚肉、鵝肉西洋鴨肉。用治胃痛時,忌吃酸、辣食物和煙、。”

性味

味微苦;澀;性溫

藥材基源

為五加科植物白花鵝掌柴的根或莖、葉。

功效分類

祛風止痛藥;舒筋活絡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出處

《中華本草》

藥用植物與動物

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供大家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