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朴皮

凹朴皮

凹朴皮:別名:馬桂木皮,為木蘭科植物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riodendron chinensis(Hemsl.) Sarg.2.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功效:祛風除濕;散寒止咳,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生於山地林中,或成小片純林。夏、秋採收,曬乾。

基本信息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心材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包皮垢分枝桿菌、白色念珠菌及黑麴黴等有效,進一步證明抗菌有效成分為去氫海罌粟鹼(dehydroglaucine)。

中藥化學成分

凹朴皮凹朴皮
葉含美鵝掌楸內酯(tulipinolide)和表美鵝掌楸內酯(epitulipinolide)[1]。皮含鵝掌楸甙(liriodendrin)。木部含鵝掌楸鹼(liriodenine),海罌粟鹼(glaucine),去氫海罌粟鹼(dehydroglaucine),巴婆鹼(asimilobine),N-乙酸基原荷葉鹼(N-acetylnornuciferine),去甲黃心樹寧鹼(norushinsunine),右鏇丁香樹脂酚(syringaresinol),右鏇丁香樹脂酚二甲醚(syringa-resinol dimethylether),丁香醛(syringaldehyde),O-甲基阿塞洛林(O-methylatheroline),N-乙醯巴婆鹼(N-acetylasimilobine)[3]。

資源分布

凹朴皮凹朴皮

1.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南部一些城市常栽培供觀賞。
2.我國南部各大城市有引種栽培,供觀賞。原產北美東南部。

動植物形態

凹朴皮凹朴皮
1.落葉喬木,高達40m。樹皮黑褐色,縱裂。葉互生;葉柄長4-8cm;托葉和葉柄分離;葉片呈馬褂形,長4-18cm,寬2.5-20cm,先端平截或微凹,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近基部具1對側裂片。花單生於枝頂,杯狀,花被9片,近相等,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外展,內兩輪6片,直立,外面綠色具黃色縱條紋;雄蕊多數,密疊於一紡錘狀中柱上。聚合果卵狀圓錐形,小堅果先端延伸成翅,連翅長2-3cm。種子1-2。花期5月,果期9-10月。
2.喬木,高50-60m。樹皮深縱裂。小枝褐色或紫褐色,常具白粉。葉互生;葉柄長5-10cm ;托葉和葉柄分離;葉片馬褂狀,長7-12cm,寬8-18cm,先端2淺裂,近基部2-3側裂,幼葉下面被白色細毛,後脫落。花杯狀,長4-5cm:花被9片,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開展,內兩輪6片,綠黃色,內面中部以下有一橙黃色蜜腺;雄蕊多數,花葯較花絲長;雌蕊多數,黃綠色,花時不伸出花被之外。聚合果紡錘形,長約7cm;小堅果有長而窄的翅,果連翅長約8cm。種子1-2粒,具薄而乾燥的種皮。花期5月,果期9-10月。

臨床運用

治因受水濕風寒所引起的咳嗽、氣急、口渴、四肢微浮。以乾樹皮一兩,加芫荽、山油麻(陰行草)各五至六錢,老三片,甘草三錢,水煎,沖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生藥材鑑定

凹朴皮凹朴皮
性狀鑑別:北美鵝掌楸皮:槽狀或半捲筒狀,厚3-5mm。老樹皮外表黃棕色,極粗糙,鱗片狀脫落;幼樹皮外表灰褐色,具縱裂紋。內表面黃棕色或黃白色,具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外層顆粒狀,內層纖維性。氣微,味微辛。

植物觀賞價值

北美鵝掌楸樹形羰正雄偉,葉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麗,為世界珍貴樹種之一,17世紀從北美引中到英國,其黃色花朵形似杯狀的鬱金香,故歐洲人稱之為“鬱金香樹”,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於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種植

凹朴皮鵝掌楸
鵝掌楸系喜光樹種,喜溫暖,喜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快,是中國有發展前途的造林樹種。可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或嫁接繁殖。天然林可用萌芽更新。主要害蟲有大袋蛾、樗蠶和捲葉蛾等。木材淡紅褐色,輕軟適中,紋理清晰,結構細緻,輕而強韌,硬度適中,是膠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制家具、縫紉機板、收音機殼與室內裝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tcmlib.com/?s=%E5%87%B9%E6%9C%B4%E7%9A%AE&t=al&SearchPattern=0

2.http://info.datang.net/E/E0038.htm

藥用植物與動物

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供大家參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