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生僻字,讀音一聲,基本字義為中醫指小兒的腸胃病。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患者為小兒,表現為慢性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黃肌瘦、大便泄瀉而酸臭。《小兒藥證直訣》:“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調,甘肥無節所致。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蛔疳等。以症狀命名的有疳熱、疳渴、疳瀉、疳痢、疳腫脹、疳黃等;以病變部位命名的有腦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疳 gān

部首:疒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筆順讀寫:捺橫撇捺橫橫豎豎橫橫

漢字首尾分解:疒甘

漢字部件分解:疒甘

五筆86:UAFD 五筆98:UFD 倉頡:KTM

筆順編號:4134112211

四角號碼:0017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5B3

基本內容

gān

〈名〉

俗稱疳積 [infantile malnutrition]。泛指小兒因多種慢性疾患而致,形體乾瘦,津液乾枯的症候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疳積

gānjī

[infantile malnutrition] 疳的俗稱。中醫病名。患者為小兒,表現為慢性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黃肌瘦、大便泄瀉而酸臭。多與哺乳不當、飲食失節、病後失調及蟲積等因素有關

gān ㄍㄢˉ

〔~積〕中醫指小兒的腸胃病。

鄭碼:TEB,U:75B3,GBK:F0E1

筆畫數:10,部首:疒,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5 筆順編號:4134112211

四角號碼:0017

病證名。又稱疳證、疳疾、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好發於幼弱小兒。臨床上以面黃肌瘦,毛髮焦枯,肚大青筋,精神萎靡為特徵。《小兒藥證直訣》:“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調,甘肥無節所致。本證病變的關鍵在脾胃。多見於營養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兒結核病、寄生蟲病及其他慢性傳染病的損害。病因複雜,名目繁多。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蛔疳等。以症狀命名的有疳熱、疳渴、疳瀉、疳痢、疳腫脹、疳黃等;以病變部位命名的有腦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拼音是g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