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漢字]

感[漢字]
感[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感,讀音gǎn,從鹹從心。鹹,全部;鹹心為感,造字本義:心完全被觸動。動人心也。將全部(鹹)的信息融匯於心。 覺出。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感,gan,從鹹從心。動人心也。將全部(鹹)的信息融匯於心。

● 感

gǎnㄍㄢˇ ◎ 覺出:~觸。~覺。~性。~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官。

基本資料

感

拼音:gǎn hàn部首:心,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動。~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嘆。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 對人家的好意表示謝意:~謝。~恩。~激。~愧。

漢英互譯

◎ 感

affect be obliged feel move sense touch

English

◎ feel, perceive, emotion,mood

詳細字義

◎ 感 gǎn

〈動〉

(1) (形聲。字從心。從鹹。鹹亦聲。“鹹”意為“酸澀”。“鹹”與“心”聯合起來表示“心裡酸澀”。 本義:心酸。 引申義:內心被觸動。 舉例說明:很久以前,一位青年因做了一票鋼材生意而發了財。他拿了錢去一個地方旅行。吃飯時間到了,他走進一戶農家,要求買一碗飯。女主人給他做了一碗麵糊塗,他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然後掏錢。在付錢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令他極為心酸的一幕:幾個小孩在輪流添他吃過的飯碗。於是他當場決定:掏出錢來,給這個村莊的每一戶人家買一袋麵粉。隨後,這個小村莊沸騰起來,家家戶戶像要過年一樣,一路上都是運麵粉的手推車隊……。這種心靈的被觸動就是“感”)

(2) 同本義。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 [move]

感,動人心也。——《說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繫辭》。虞注:“動也。”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列子·湯問》

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後漢書·列女傳》

(3) 又如:感格(感動,感化);感咽(受感動而悲傷,泣不成聲);感涕(感動而涕淚俱下);感慕(感動而思慕);感悅(感動悅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感天動地(感動天地);感哽(感動得泣不成聲)

(4) 感應,影響 [response]

(5) 又如:感制(感應制約);感會(感應會合);感驗(應驗);感變(感應變動)

(6) 感觸;觸動感慨 [touch]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易·成》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7) 又如:感目(觸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觸動);感逆(觸犯,冒犯);感悔(受到觸動而悔改)

(8) 感謝;感激 [thank;feel grateful]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韓愈《贈張籍》

遠辱專人惠書,輔以藥物,極濟所乏,衰疾有賴矣,感刻,感刻。——宋·蘇軾《與張元明書》

(袁可立)感激上恩,慷慨時事,議收遼左之殘兵,汛掃鄒藤之妖黨。——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謝,感佩);感篆(感激而銘記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悅);感頌(感激頌揚)

(10) 感慨,感傷 [sigh with emotion]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至於長者之抱才而困,則又令我愴然有感。——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11) 又如:感愾(感嘆。同“感慨”);感切(傷感淒切);感時(感慨時事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感悼(感傷哀悼,傷感);感惻(感傷悲痛)

(12) 思念 [miss]

感物眾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賦》。注:“猶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陽(表示對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於疾病 [infect;be affected by]

太夫人並無別症,偶感了些風寒。——《紅樓夢》

(15) 又如:感風(謂中風;宋代太學諸生請假外宿,例以“感風”為辭);感疾(染病);感通(有感於此而通於彼)

(16) 迷惑 [puzzle]

使人不能執一者,物感之也。——《呂氏春秋》

(17) 通“減”( jiǎn)。減損,減少 [lessen;decrease]

詞性變化

◎ 感 gǎn

〈名〉

(1) 感觸;情緒;意念 。如:善感;傷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預感;手感;頗有所感;讀後感;雜感;觀感。

(2) 另見 hàn

常用詞組

◎ 感觸 gǎnchù

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感情。

他在這方面深有感觸。

◎感戴gǎndài

感激愛戴(用於對上級)

桓分部良吏,隱親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三國志·朱桓傳》

◎ 感動

(2) 觸動

感動人之善心。

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明史·海瑞傳》

(3) 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

上下無不感動。

◎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感恩戴德

感激別人所給的恩德。

◎感恩圖報

受了別人的恩惠,一心思念回報。

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圖報。——《剪燈新話》

◎感發gǎnfā

(1) ∶感動啟發

讀他的詩令人感發興起。

(2) ∶情感於中而發之於外。

她聽了,一時羞惡之心感發。

◎ 感奮

因受感觸而精神振奮。

主席的講話令人感奮。

(婉貞)曰:“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以。”眾皆感奮。——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感憤

感到憤慨。

令人感憤痛切。

◎ 感官

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

他看電影是要追求感官刺激。

◎ 感光

(1)[攝]∶照相膠片、相紙等受光的照射而起化學變化。

(2) 在可見光範圍內對光波的感覺。

◎ 感化

(1)用言行的影響,使人受感動而逐漸轉變。

用黨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2)跟外界接觸而動心。

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魯迅《故鄉》

◎ 感懷

(1) 感傷地懷念

感懷亡友

(2)有所感觸。也指因感觸而產生的情緒。

新春感懷

◎ 感激

(1) 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 感激不盡

形容因受對方好處而極為感動

小生連日打攪,感激不盡。——《元曲選》

◎感激涕零

感動之深,以致哭泣下淚

感激涕零,矢志不弍。——曾文正公《奏稿》

◎ 感覺 gǎnjué

動物及人體接受外界傳來的及發自體內組織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

◎ 感覺 gǎnjué

覺得,認為

你感覺怎么樣?

◎ 感覺器官

感受客觀事物刺激的器官,如皮膚、眼睛、耳朵等。簡稱“感官”。受到刺激(如熱或聲波)的影響時,在聯接它的感覺神經纖維中引起興奮,神經纖維把特異的衝動傳送到中樞神經系統,在那裡衝動被譯成相應的感覺(溫熱或聲音)

◎ 感慨 gǎnkǎi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果樹園》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感愧gǎnkuì

自愧不如的感想(感愧不已)

◎ 感喟 gǎnkuì

感慨;嘆息

日本的文人因此寫出許多“人生短促”的淒涼感喟的詩歌,據說櫻花的特點也在“早開早落”上面。——《櫻花贊》

◎ 感冒 gǎnmào

傷風,由病毒、混合感染或變態反應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咽部不適及畏寒、低熱等局部和全身症狀

◎ 感念 gǎnniàn

因感激或感動而思念

感念不忘

◎ 感佩 gǎnpèi

感嘆佩服;感激而欽佩

其心之誠,其意之切,令人感佩

深為感佩

衷心感佩

◎ 感情 gǎnqíng

(1) 對於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喜怒哀樂等心理反應

易激動的感情

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最後一課》

(2) 對人或事物關心、喜愛的心情

感情真摯

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挖薺菜》

◎ 感情用事

憑一時的感情衝動處理問題

立柱媽怕他感情用事

◎ 感染

(1) 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蟲等侵入機體並生長繁殖引起的病理反應及對機體造成的損害

感染期

輕度感染

(2) 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一定途徑侵入另一機體

感染愛滋病病毒

(3) 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別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他們談話中不時爆發出大聲的笑,使鄰室的人聽了也受感染。——《地質之光》

◎ 感染力

[inspiration] 能引起別人產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啟發智慧或激勵感情的能力

這首詩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 感人

(1) 令人感動

生動感人

(2) 激起感情的

感人的藝術

◎ 感傷

因有所感觸而悲傷。尤指過分的和做作的多愁善感

帶有幾分感傷的心情

他的作品感傷情調太重

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晉·張載《七哀》

◎ 感受

受到;感染。生理學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並將其轉化為神經衝動

感受風寒

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識別圖象。——《眼睛與仿生學》

◎ 感受

體會;感想

生活感受

這次下鄉巡回醫療,感受很深

◎ 感嘆

有所感觸而嘆息

感嘆一番

與其感嘆光陰似箭,不如從每一分鐘做起

◎ 感嘆

強烈 [抗議、申斥或抱怨]的語言

對於社會偏見的感嘆

但看那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記念劉和珍君》

◎ 感嘆號

在書寫和印刷中使用的符號“!”,放在感嘆句或祈使句之後,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亦稱“驚嘆號”

◎ 感嘆句

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句子。如:“哎喲!”“好哇!”“喲!你也來了!”在書面上,感嘆句末用感嘆號

◎感同身受

內心的感激就像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人向對方表示謝意

◎ 感悟

有所感觸而醒悟或領悟

上感悟,下詔賜肖望之 爵關內侯。——《漢書·劉向傳》

◎ 感想

由接觸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動

請問,這次春遊你有什麼感想?

◎ 感謝 gǎnxiè

[thank] 對接受別人給予的或提供的方便、恩惠,用言行表示謝意

感謝她叔叔送來的生日禮物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回憶我的母親》

◎ 感性

感官知覺。尤指內容或方向傾向美學或感情方面的

難道理智會屈服於單純的感性嗎?

◎ 感性認識

[perceptual knowledge] 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片面的、現象的和外部聯繫的認識。感覺、知覺、表象等是感性認識的形式。感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低級階段。要認識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繫,必須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參看“理性認識”

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 感應

(1) response

(2) 物理學名詞。一個物體(如電導體、可磁化體、電路)內部由於另一類似激發物體的接近(但不接觸)或者由於磁通的變化而產生的電荷、磁性或電動勢

(3) 因受外界影響而引起相應的反應

自然界現象對於人間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我以為月亮引起的感應多半是消極。——茅盾《談月亮》

令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與妻書》

◎感遇

(1)對他人的知遇表示感激

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晉書·庾亮傳》

(2) 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3)對所遇事物的感慨

◎ 感召

(1) rallysb

(2) 感化並召喚

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

(3) 通過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種意思傳給或透露給代理人。

說了受上帝感召而說的話。

◎ 感知

利用感官對物體獲得的有意義的印象。

◎ 感知

哲學名詞。感覺與知覺的統稱。客觀事物通過感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

釋義

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動 覺得:身體偶~不適∣他對打麻將不~興趣。2、感動:~人肺腑∣深有所~。3、對別人的好意懷著謝意:~謝∣~恩∣~激。4、中醫指感受風寒:外~內傷。5、感覺;情感;感想:美~∣好~∣自豪~∣親切之~∣觀~∣百~交集。6、受外界某種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光∣~應。

相關詞組

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感到:動 覺得:從它的話里我~事情有點兒不妙。

2、感動:① 形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引起同情或嚮慕:看到戰士捨身求人的英勇行為,民眾深受~。

② 動 使感動:他的話~了在座的人。

3、感恩:動 對別人所給的恩惠表示感激:~不盡|~圖報。

4、感恩節:名 美國、加拿大等國感謝上帝恩賜豐收的全國性節日,美國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加拿大定於每年10月大的第二個星期一。

5、感光片:名 表面塗有感光藥膜的塑膠片、玻璃片等。

6、感光紙:名 表面塗有感光藥膜的紙,如放大紙、印相紙、曬圖紙等。

7、感化:動 用行動影響或善意勸導,使人的思想、行為逐漸向好的方面變化:~失足者。

8、感懷:動 有所感觸而產生某種情懷:~詩|~身世|節日~|~長征精神。

9、感覺:① 名 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在人腦中引起的直接反映,如蘋果作用於我們的感官時,通過視覺可以感到它的顏色,通過味覺可以感受他的味道。感覺是最簡單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基礎。

② 動 覺得:一場秋雨過後就~有點兒冷了。

③ 動 覺得:它~工作還順利。

10、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聯繫著某件事,指對某件事有所感觸而不禁感嘆。

11、感抗:名 電路中電感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單位是歐姆。

12、感喟:動 有所感觸而嘆息:人事滄桑,~不已。

13、感冒:① 名 傳染病,病原體是病毒,在身體過度疲勞、著涼、抵抗力降低時容易引起。症狀是咽喉發乾、鼻塞、咳嗽、打噴嚏、頭痛、發熱等。

② 動 患這種病。|也叫傷風。

③ 動 感興趣(多用於否定式):他對打牌從來就不~。

14、感情:名 ① 對外界刺激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動~|~流露。

② 對人或事物關切、喜愛的心情:聯絡~|他對農村產生了深厚的~。

15、感染:動 ① 病原體侵入機體,在機體內生長繁殖引起病變;受到傳染:傷口~了|身體不好,容易~流行性感冒。

② 通過語言或行為引起別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力|歡樂的氣氛~了每一個人。

16、感人肺腑:使人內心深受感動:言辭懇切,~。

17、感紉:動 感激(多用於書信)。

18、感世:動 對不正的世風、世事有所感慨:他的詩文多為~之作。

19、感受:① 動 受到(影響);接受:~風寒|~到集體的溫暖。

② 名 接觸外界事物得到的影響;體會:生活~|看到經濟特區全面迅速的發展,~很深。

20、感嘆:動 有所感觸而嘆息。

21、感嘆詞:名 嘆詞。

22、感言:名 表達感想的話:獲獎~|建廠三十五周年~。

23、感應:動 ① 某些物體或電磁裝置受到電場或磁場的作用而發生電磁狀態的變化,叫做感應。

② 因受外界影響而引起相應的感情或動作:心理~|某些動物對外界的刺激~特別靈敏。

24、感應電流:由於電磁感應而在導體中產生的電流。如發電機中產生的電。

25、感知:① 名 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反映,比感覺複雜、完整。

② 動 感覺:已能~腹中胎兒在動。

基本詞義

◎ 感 hàn

〈動〉

假借為“撼”

搖動 [shake]

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枚乘《七發》

又如:感突(衝撞奔突貌);無感(不能撼動);感帨(指男子對女子非禮相陵);感移(謂動搖之使其改變);感動(動搖)

假借為“憾”

怨恨 [hate]

王貪而無信,唯蔡於感。——《左傳·昭公十一年》。注:“ 楚常恨其不服順。”

何感而上書歸衛將軍富平侯印?——《漢書·張安世傳》

又如:釋感(化解仇恨);懷感(懷恨);感恨(怨恨,不滿);感恚(憤恨)

另見 gǎn

康熙字典釋義

【卯集上】【心字部】 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從心鹹聲。【增韻】格也,觸也。【易·鹹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鹹有感義,故感字從鹹。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感

動人心也。從心鹹聲。古禫切

感觸世界

用心去感觸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