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節葉蜂

玫瑰三節葉蜂

玫瑰三節葉蜂幼蟲胸足二對,腹足七對,第六七對不發達退化成瘤狀,老熟幼蟲體長13.1至16.8毫米。玫瑰三節葉蜂在山東省平陰縣一年發生5代,世代重疊。以老熟幼蟲在玫瑰或薔薇根部周圍土壤中做繭越冬。

基本信息

簡介

玫瑰三節葉蜂膜翅目葉蜂總科三節葉蜂科,是近幾年來玫瑰上新發現的害蟲,成蟲產卵於玫瑰嫩莖上,造成嫩莖幹枯折斷,幼蟲嚼食葉片和葉柄,造成鮮花產量大減,嚴重地塊可造成絕產。

形態特徵

幼蟲剛孵化時體乳白色,二齡後體色變綠,頭殼呈黑色,四齡後體色由綠變黃,老熟幼蟲胸部綠色,腹部橘黃色並由腹部向後黃色逐漸加深,幼蟲胸足二對,腹足七對,第六七對不發達退化成瘤狀,老熟幼蟲體長13.1至16.8毫米。雄成蟲體長7.9至8.7毫米,雌成蟲體長6.3至7.1毫米,頭、胸及足黑色?具不明顯的金屬光澤,腹部橘黃色,腹部背板部分黑色,觸角黑色棒狀共三節,第三節最長,約為第一、二節的8倍,並向端部逐漸加粗,複眼黑色,下唇須5節。翅脈、翅痣黑色,翅痣圓形。

發生規律

玫瑰三節葉蜂在山東省平陰縣一年發生5代,世代重疊。以老熟幼蟲在玫瑰薔薇根部周圍土壤中做繭越冬。越冬代自4月初化蛹,中旬開始羽化出成蟲並產卵。越冬代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初,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第五代幼蟲老熟後做繭越冬。

生活習性

4月中旬氣溫達到15.5℃時蛹開始羽化,以白天羽化居多,雄蟲羽化盛期比雌蟲早2至3天。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後,成蟲咬破繭殼爬至地面,在地面土粒間或落葉間處靜伏,4至5小時後振翅試飛,而後開始飛翔交尾。雌蜂產卵前在玫瑰植株間不斷飛翔爬行,選擇在植株當年生嫩梢的背陰處,少數選擇在葉柄上,以腹部鋸狀產卵器劃破莖的皮層,深約1毫米,產卵於莖組織內,卵槽長12至28毫米,卵在槽內呈“八”字形排列。該蟲普遍存在孤雌生殖現象,其後代全部發育成雄蟲。成蟲白天活動,晚上靜伏於葉片反面或正面,不取食。以白天10至15時最為活躍,陰天或有風時活動明顯減少。成蟲有假死性。雌成蟲壽命平均4-6天,雄成蟲壽命平均4.1天。一至二齡幼蟲有群聚危害習性,常群聚於葉片邊緣,三齡後分散取食,食量明顯增大。末齡老熟幼蟲在被害植株根基周圍枯枝落葉間或地表至3厘米土層中結繭越冬,有時數十隻在一起結繭成塊、團。

防治技術

成蟲發生期,用40%辛硫磷乳油5000倍液進行噴霧

幼蟲期,一至二齡幼蟲為最佳防治期。可用上述農藥8000倍液防治

清除蟲源。將產卵枝條剪掉並集中銷毀。在冬季或生長季節,掃除枯枝落葉並銷毀。玫瑰根基培土5至10厘米,使蛹不能羽化或使羽化後的成蟲不能出土而死亡。

保護利用天敵。捕食性天敵有中華大螳螂、蜘蛛等。螞蟻也可拖食一至三齡幼蟲,啃食繭內幼蟲、蛹等。該蟲的寄生性天敵有姬蜂,該寄生蜂可在各代幼蟲體內寄生,並在繭內化蛹。

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