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點黑瘤姬蜂

滿點黑瘤姬蜂

此種為幼蟲—蛹的跨期寄生蜂,單寄生,在稻苞蟲上的寄生率常在10%以上,一年2-3代,以幼蟲越冬。成蟲體長15-17毫米。體黑色;觸角32節,鞭節黑,梗節赤褐色;翅基片黃褐色;前緣脈和翅痣黑褐色,其餘翅脈褐色;足黑褐至黑色,前足腿節外側和脛節黃褐色,中足腿節末端及脛節赤褐色;產卵管赤褐色,鞘黑色。頭頂刻度密;額中央有細縱溝;複眼在近觸角窩處稍凹陷。中胸背板刻點細,並胸腹節刻點粗。腹部近圓筒形、略扁,無光澤;第1背板基部光滑,其餘部分刻點細;第2-8背板的刻點直至後緣;產卵管約與後足脛節等長,後約為腹長的0.4倍。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長一般15-17毫米,寄生於稻縱卷葉螟的僅7-8毫米(雄)。體黑色;觸角梗節、唇基大部分赤褐色;翅基片黃至黃褐色;前緣脈及翅痣深褐色,其餘脈褐色;足黑褐至黑色,前足腿節外側和脛節黃至黃褐色,前足跗節、中足腿節末端和脛節及距赤褐色(雌)或黃至黃褐色(雄)。頭頂刻點密而淺;額稍凹陷,中央有細縱溝,近觸角窩處有一平滑小區;複眼在..近觸角窩處稍凹陷。中胸盾片密布細刻點和棕色細毛;並胸腹節刻點粗大,中央基部的兩條縱脊消失,側毛棕黑色。腹部較扁平,無光澤;第一背板基部1/3光滑,其餘部分刻點細而密;第二至第五背板刻點細密且直至後緣,故中名擬為“滿點黑瘤姬蜂蜂,而本屬其他種背板刻點不達後緣,後緣有光滑的區域,從而可以區別。產卵管鞘約為後足脛節長的0.8-1.05倍。

生物學特性

為常見寄生蜂。在稻田中寄主有稻縱卷葉螟、粘蟲、大螟、稻苞蟲、稻眼蝶。此外還有桑螟、亞洲蓑蛾、茶蓑蛾、樗蠶、野蠶、天幕毛蟲、赤松毛蟲、竹葉蟲和銀紋夜蛾蛹,據記載黃鳳蝶、牧草毒蛾亦可被寄生。單寄生。為幼蟲-蛹期寄生蜂。在稻苞蟲蛹內的黑瘤姬蜂絕大部分均為本種,野蠶黑瘤姬蜂寮黑瘤姬蜂極少。本種在浙江、江西、福建稻苞蟲蛹中常可獲得;寄生率最高可達50%。

地理分布

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黑龍江、遼寧、上海

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農業天敵昆蟲類大盤點(一)

昆蟲是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100多萬種。昆蟲在生態圈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