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松葉蜂

靖遠松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科,它是危害油松的一新種葉蜂。

生物簡介

靖遠松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科,它是危害油松的一新種葉蜂。是一種食葉害蟲,幼蟲期取食油松針葉。

危害作物

90年代早期開始在山西省油松天然次生林突然發生大面積為害,其災情之重,擴張蔓延之快前所未有。其中太岳山林區1991年僅1000餘畝,1992年發展到1萬畝,1993年進一步擴張到30萬畝,1994年則為47萬畝,1995年在整個山西省200萬畝以上。重災區80%的松樹針葉被吃光,有蟲株率高達90%,而連續4年嚴重危害造成林木枯死。“九五”期間針對該害蟲的突然暴發和嚴重危害的特點立項進行了相關研究,在研究害蟲和其天敵生物學特性、種群動態基礎上,探索出其暴發“突然性”的監測手段和及時減災控制技術,並在其生物持續控制手段上得到突破。

防治方法

首先利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監測手段——性信息素對靖遠松葉蜂的成蟲監測套用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經過連續3年對該蟲性信息素的套用方法研究,基本掌握和建立了一整套利用性信息素誘捕時間和誘捕量來監測靖遠松葉蜂幼蟲蟲情的技術,可在該蟲發生林區大面積推廣套用。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已經明確(2s,3r,7s)-3,7-二甲基2-十三碳醇丙酸脂,加入(2s,3r,7r)-3,7-二甲基-2-十三碳醇丙酸脂效果較好。最佳劑量為1000微克。採用非飽和型的Unitrap誘捕器效果最好,不僅減少了人工調查的強度,而且還提高了精度和效率,發生期性誘結果與林地羽化期基本吻合;誘捕量與發生量呈現顯著正相關性。當年幼蟲蟲口預測準確率在80%以上。探索了不同林區和發生狀況下的害蟲控制方法和策略。對多種化學農藥按不同濃度的試用篩選,40%氧化樂果乳油(安陽林藥廠),25%馬拉硫磷(安陽林藥廠),20%氰戊菊酯(常州農藥廠);滅幼脲III號(天津農藥廠);林丹煙劑(黑龍江阿城林藥廠)等,其防治效果均超過80%,其中利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和煙霧劑2kg/小區防治效果較好,成本低,為防治首先藥劑,可在大面積高蟲口密度時進行控制迅速壓低蟲口。

利用人工剪枝和采繭進行幼蟲期和繭期的控制試驗,1997-1998年剪枝防治500畝,有蟲株率由27%下降到2%。蟲口密度平均由315頭/株下降到35頭/株。幼蟲期現場調查發現死蟲,經過實驗室內提純分離和電鏡觀察,發現靖遠松葉蜂多角體病毒的存在。經過病毒活體複製,試驗測定了毒殺效果可達70%以上,有開發套用前景。數種控制方法可在不同林地、不同防治期、不同立地條件下綜合配套使用。以病毒防治為主,結合人工防治,緊急除治時採用化學防治。飛機噴霧防治適合在大面積發生且蟲口密度高,而煙霧劑適用於缺水、山高林密、蟲情嚴重的松林內,人工剪枝適用於缺水地區的疏林、孤立木、種子園,人工采繭則在農閒時進行,經濟高效,利於保護天敵。在研究實驗基地山西省沁源縣靖遠松葉蜂十餘萬畝常發林區,以性信息素為主要手段的監測預報技術、以化學控制局部高密度蟲口控制技術和人工剪枝采繭等為輔助的低密度蟲口控制措施已經成功地結合實施。試驗示範區內做到了無聯片整體災害,靖遠松葉蜂發生基本得到有效監測和控制。成果推廣套用前景:可在整個靖遠松葉蜂發生區推廣使用。

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