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紀念館

王進喜紀念館

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於1971年建成的。是鐵人精神、大慶精神的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1975年、1991年兩次進行改擴建。2003年10月8日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之際由大慶地區石油石化企業、中共大慶市委、市政府共同協商,中共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准,決定遷建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景區概況

王進喜紀念館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
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於1971年建成的。是鐵人精神、大慶精神的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

鐵人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解放二街8號,是1989年在“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跡陳列室”舊址上新建的。全館總占地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在主館前面廣場平台上,兩大片草坪間,聳立著一尊鐵人王進喜手持剎把的高大塑像。繞過塑像,進入展覽室,室內開放三個展廳,共陳列了200餘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展示出了鐵人的主要經歷,他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的英雄業績和大慶人的35年來學習鐵人精神的情況。

王進喜原是甘肅省玉門人,1949年進玉門油礦,1959年9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60年3月19日王進喜率1205鑽井隊從玉門出發赴薩爾圖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一下火車,由於設備和鑽機未到,他就率領井隊在火車站義務卸車。鑽機到後,但又缺乏起重設備,他就組織大家人拉肩找把五六十噸重的鑽機卸下了火車,運到井場,在平地挖一簸箕形的槽,建一土卸車台,將鑽機卸下汽車,架起鑽機。

從安裝鑽機到第一口井完鑽,他一連7天7夜沒有離開會戰現場,困了冰倒在成排的鑽桿上打個盹兒,餓了就吃幾口隨身帶的涼饃,渴了喝幾口涼水。那年5月1日,王進喜指揮工人放倒井架,準備打第二口井時,腳被鑽桿砸傷,疼得暈過去。第二口井鑽到700米深處時,突然出現井噴的先兆,當時井場未準備壓蟛的重晶石和攪攔器。為了防止井噴,王進喜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第一個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一直堅持了兩個多小時。井噴避免了,他全身卻被活鹼燒了了大泡。當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句朴的話至少鼓舞了一兩代人,他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了當地民眾,有個老太太動情地說“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鐵人王進喜”便傳遍了大慶油田,後來在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

2005年10月鐵人紀念館重建開館,整個紀念館側面看像一個“人”字,從空中看像一個“工”字,體現了工人階級的精神面貌。

歷史沿革

王進喜紀念館老館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始建於1971年,1975年、1991年兩次進行改擴建。2003年10月8日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之際遷建新館。
1971年7月,大慶油田第一座鐵人事跡陳列室對外開放。陳列室由大慶油田鑽井指揮部興建,位於大慶市紅崗區解放二街8號,鐵人第一口井附近。主要展示了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跡。
1975年5月,大慶市(局)在兒童公園北側,建成了鐵人展覽館(即後來的大慶展覽館),先後舉辦了《鐵人王進喜英雄事跡陳列展覽》、《大慶油田開發建設展覽》、《中國石油發展史展覽》等。主要展示了鐵人王進喜一生的光輝業績、大慶油田開發建設史及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大慶油田發現30周年之際,大慶市(局)決定在原鐵人事跡陳列室的基礎上,擴建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並於1991年11月15日,鐵人王進喜逝世21周年之際開館。該館先後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青年文明號”。

新館簡介

王進喜紀念館新館
2003年2月,由大慶地區石油石化企業、中共大慶市委、市政府共同協商,中共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准,決定遷建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新館於2003年10月8日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之際奠基。200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大慶油田考察工作時親筆題寫館名。新館歷時近三年的建設於2006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47周年紀念日開館。
新館位於讓胡路區世紀大道和鐵人大道交匯處,在管理局辦公樓和鐵人廣場對面。區占地面積11.6公頃,主體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790平方米,展線總長度917延長米。主體建築外形為“工人”二字組合,鳥瞰呈“工”字形,側看為“人”字形,象徵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主體建築高度47米,正門台階共47級,寓意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建築頂部為鑽頭造型,象徵大慶油田奮發向上,積極進取。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展覽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平業績及用終生實踐所體現出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在建築和布展上,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均體現了“厚重、大氣、質樸、昂揚、粗獷、豪放”的風格。走進紀念館序廳,迎面是一組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像《石油魂》 ,它氣勢磅礴,真實生動地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英雄群體形象。
整個陳列以鐵人王進喜生平事跡為主線,以大慶石油發展歷史為副線,內容豐富翔實,形式多樣,除了採用照片、文字、電動圖表等傳統的展示手段外,還採用了矽膠像、沙盤、場景復原、多媒體等現代展示手段,較好地表現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這一主題。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的6個展廳,分布在二層和三層。樓上與樓下之間有自動扶梯和直梯相通,同層展廳之間有迴廊相連,總體展線呈順時針方向走勢。
在各展廳之間的通道處,根據內容的需要,增加了巨幅國畫《大慶工人無冬天》和戰報牆、會戰詩抄牆、宣傳鐵人和石油會戰的美術作品來烘托和渲染氣氛,使觀眾的心緒始終徜徉在展覽之中,欣賞之餘領略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神韻。
寬敞明亮的休息大廳,參觀之餘,觀眾可以一邊休息一邊欣賞大螢幕播放的油田風光。遊客服務中心備有各類紀念品可供遊客自由選購。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館區內環境優美,雕塑《崛起》《奮進》《六個傳家寶》等錯落有致地矗立於館區;
端水湖、標桿山以及鐵人王進喜生前率領1205鑽井隊使用過的同型號貝烏40型鑽機,形成完整獨特的紀念景觀。觀眾可以登上鑽台機,手扶剎把,體驗現場操作的感覺。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企業精神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國家一級博物館。

事跡簡介

王進喜紀念館王進喜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帶領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光榮出席了全國工交群英會。群英會期間,他得知東北發現了大油田,異常興奮,找到當時的石油部領導,積極要求參加石油大會戰。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同年6月11日、4月29日,會戰指揮部先後兩次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王進喜先後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鑽井二大隊大隊長、鑽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4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傑出代表,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歷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承認和高度評價。建國40周年之際,他與雷鋒焦裕祿史來賀錢學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建國以來在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世紀之交,他同孫中山、魯迅、雷鋒、焦裕祿、李四光毛澤東鄧稼先鄧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評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寫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大事年表

王進喜紀念館1965年,“鐵人”王進喜(右)在鑽井旁工作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1950年春,玉門礦招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任貝烏五隊(1205隊前身)隊長。11月,在玉門油田試驗鑽機“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進喜帶領全隊月鑽井進尺5009.3米,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10月,榮獲石油工業部頒發的“鑽井衛星”紅旗。

1959年10月1日,王進喜參加建國十周年國慶觀禮,第一次見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工交“群英會”。

1960年3月15日,王進喜帶領1205隊(貝烏五隊)從玉門出發,赴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3月25日,到達大慶薩爾圖火車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裝鑽機。4月9日到11日,大慶油田首次技術座談會號召向鐵人王進喜學習。4月14日,組織全隊破冰取水,薩55井開鑽。19日完鑽,用時5天零4小時,創造了新紀錄。4月29日,王進喜參加“五一”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7月1日,在油田萬人大會上,被樹立為“五面紅旗”之一。10月,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大隊長。

1961年2月,王進喜調任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秋,在解放村建起大慶第一所國小。

王進喜紀念館1964年,王進喜(左一)出席第三屆人代大會
1964年12月21日,王進喜出席全國三屆一次人代會。12月26日,參加毛主席71歲生日宴會,毛主席稱讚鐵人是“工業帶頭人”。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中共大慶會戰工委任命為鑽井黨委常委、鑽井指揮部副指揮。7月24日,參加石油部政工會,首次提出“全國每人每年半噸油”的奮鬥目標。

1966年2月16日,王進喜參加全國工交工作會議和工交政工會議。同月,被國務院任命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4月6日,被石油工業部授予“石油工業部五好標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訪阿爾巴尼亞。9月3日,帶領石油工業部報捷團赴京,向黨中央、國務院報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慶的情況。

1967年1月4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當面匯報大慶油田形勢。1月10日,回到大慶,積極傳達周總理指示精神,呼籲要堅持抓革命、促生產。2月,受到批鬥。3月下旬,周總理在北京宣布王進喜在大會戰中立了大功,不準再批鬥。

1968年4月27日,王進喜被推選為鑽井革委會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

1969年2月,王進喜擔任大慶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4月,參加黨的“九大”,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並被選為中央委員。

1970年3月18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匯報了大慶情況和油田生產存在的問題,周總理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門參加全國石油工作會議。4月19日,在解放軍301醫院被確診為胃癌晚間。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檢閱。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歲。11月18日上午,大慶油田舉行隆重追悼大會。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向王進喜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日8:00—16:30(16:00停止入場)

預約講解時間:8:30\9:15\10:00\10:30\13:30\14:15\15:00\15:30

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

諮詢電話:0459-59351000459-5935111

交通路線:6路、26路、36路、113路、356路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站下車

參觀須知:

1、憑票入館,一人一票,當日有效。

2、行李包裹請暫存保管,請保管好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

3、本館禁止吸菸。

4、請勿在展廳內照像和攝影。

5、請聽從館內管理人員指揮。

6、請遵守館內規定,保持室內衛生,損壞物品要照價賠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