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

《崛起》

《崛起》由省委宣傳部和四川電視台共同製作的大型電視系列片《崛起——“5·12”四川抗震救災啟示錄》。

基本信息

(圖)《崛起》

由省委宣傳部和四川電視台共同製作的大型電視系列片《崛起——“5·12”四川抗震救災啟示錄》,簡稱《崛起》。《崛起》由國內一流的紀錄片團隊歷時8個月鼎力打造,視角立足天府廣袤大地,穿越四川千年歷史。全片分為《天地震撼》、《汶川時間》、《生命至上》、《信念堅守》、《命運抗爭》、《大愛無疆》、《前線後方》、《共同家園》、《四川雄起》、《浴火重生》等10集,每集45分鐘。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度01分,東經103度38分,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次地震涉及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10個的417個縣(市、區)。災區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造成四川25.2萬平方公里,20個市州,88個縣(市、區),3157萬民眾受災。其中,極重災區重災區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造成四川68707名同胞遇難,17923名同胞失蹤,36萬多人不同程度受傷,1000多萬人因房屋倒塌,或受損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451億元。

分集介紹

第一集:天地震撼

512大地震,令日月變色,山河破碎。地震波及之處,毀屋奪命,路斷橋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經濟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還引發了山體滑坡土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災害。秀美富饒的天府之地為之痙攣,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四川的基礎設施遭受重創,對自然環境破壞巨大,勤勞善良的川人再次面臨著生死考驗。

第二集:汶川時間

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考驗著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第一時間,黨中央做出決策;第一時間,國家領導人趕赴現場;第一時間,人民軍隊挺進災區;第一時間,四川省委、省政府領導全省投入抗災。世人驚嘆的“中國速度”,以一個個急促的時間刻度,清晰地記錄下一個政黨、一個政府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民的責任。

第三集:生命至上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人民生命,成為此次抗震救災工作的原點和終點。生命不能用金錢衡量,但是搶救生命卻需要雄厚國力的支撐。從生命大營救、傷員大轉移,到受災民眾安置、堰塞湖治理,直至全國哀悼日,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對“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做了完美闡釋。

第四集:信念堅守

大地震導致的道路、通訊中斷,瞬時將一個個重災區變成與世隔絕的孤城、孤島。在地震初期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四川災區的黨員、基層幹部和公職人員挺身而出、衝鋒在前。跟著黨員乾,跟著穿制服的走,這些孤城中的“主心骨”用堅定的政治信念,堅守著戰鬥堡壘,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經受了嚴峻的歷史考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由人民畫圈的答卷。

第五集:命運抗爭

廢墟之下創造了無數生命的奇蹟。川人成為災難的受害者,但不屈的川人,也藉此成為了與命運抗爭的英雄。被埋在廢墟下的川人同胞,以對生活堅強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樂觀的態度、堅韌的性格、不屈的精神,書寫了一個個傳奇故事。四川特有歷史文化所塑造的川人特殊性格,在這次大地震中得以集中展示。川人與災難抗爭的力量源泉就是:信心、勇氣和精神。

第六集:大愛無疆

大地震使休戚與共的民族精神充分展示,使友愛互助的公民精神集中綻放。在抗震救災救援現場,在醫院病房,在安置場所,在獻血車上……處處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擁有不同的身份:學生教師農民企業家退伍軍人……但卻有著同樣的名字——志願者。志願者群體的集中出現,是本次抗震救災全程的一大國家收穫,而80後志願者的閃亮登場,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第七集:前線後方

成都,離震中最近的特大中心城市,既是抗震救災的最前線,又是抗震救災的大後方。其所轄都江堰、彭州、崇州遭受重創。與其它受災地區一樣,其傷之深,痛之切,令人震撼。成都,作為一省首府,指揮中樞,以雙重身份,樹立其精神價值和信心標桿。他們一方面需自己抗災,一方面要給其他災區提供支援。作為四川災區的“形象大使”,成都成為信心重塑和崛起於危難的表率。

第八集:共同家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川震後,中央提出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舉全國之力,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對口支援機制,組織有關省市對口支援災區加快災後恢復重建。各路建設大軍聚集災區,把災區當作自己家鄉建設,與災區民眾同甘共苦。中國式幫扶,不僅是仁愛的花園,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表現。

第九集:四川雄起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地震災區的幹部民眾剛從廢墟上爬起來,便不等不靠,開始奮起重建家園。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一位獨臂農民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永久性住房。不蓋房子建豬舍,一位青年大步跨上恢復生產的征程。波瀾壯闊的災後重建證明,堅強的川人已經從廢墟上重新站立起來。這種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精神,書寫著美好生活的希望,詮釋著“川人不敗”的真諦。

第十集:浴火重生

四川歷史上天災不斷、戰亂頻仍。獨特的地理和歷史環境,造就了川人堅韌不屈、愈挫愈奮、愈奮愈強的性格特徵。四川在歷史上屢遭重創,但四川一次次在歷史中重生。面對512地震,四川之苦難,乃我民族之痛;川人之抗爭,乃我民族之性格;巴蜀之再生,乃我民族之魂魄。正如恩格斯所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浴火重生的四川,必將飛得更高。

價值

《崛起》搶救性拍攝了大量不可重現的歷史史料,將首次播出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鏡頭,全面、縱深展示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偉大曆程。該片在表現手法上進行了創新,將紀錄、政論和敘事的優勢融為一體,把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偉大精神寓於具體可感的一個個故事之中,實現了思想性和藝術性、教育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珍貴歷史鏡頭

崛起》進行了翔實的資料收集,所講述的故事和聚焦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全面縱深地展示了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偉大曆程。透過今晚的螢屏,觀眾們將再見那些新聞報導中關注過的知名人物和感人事跡,他們身上集中承載著中國人和四川人的堅定、堅強、堅韌,有著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崛起》收納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歷史鏡頭,更搶救性拍攝了大量永遠無法重現的歷史史料,許多曾經帶給大家感動的人物,也將出現在《崛起》中,比如寶山村的盲人書記賈正方、在白鹿教堂拍婚紗照時遭遇地震的“地震新娘”于海嬌、在廢墟中被困196個小時的賴元平、“地震中最堅強的女人”龔天秀、80後農民志願者尹春龍等。他們身上閃耀著中國人和四川人的堅強品質,濃縮著我省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的故事。

影響

該片將紀錄、政論和敘事片的優勢融為一體,夾敘夾議,把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偉大精神寓於具體可感的一個個故事中。“不是傷心地流淚,而是感動地流淚。”一位參加樣片審查的人士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周圍的同志都是看一次,震撼一次。”

部分成都市民,對於這部系列片,市民們予以了熱烈的期待,一位退休老教師告訴記者:“我看了肯定會心痛,會再流無數的淚,但我相信,最終我感受到的不是悲觀的情緒,而是崛起的振奮!我相信,看了這部片子,四川人民和中國人民將更堅強,更偉大!”

主題歌

《明天》演唱者:郭蓉

若隱若現,是誰的臉,又一次說起記憶的從前,若即若離,生死的邊緣,只看見背影的眷戀,也許淚水還鹹,有愛溫暖心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