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天主教堂

王府井天主教堂

王府井天主教堂,本名聖若瑟堂,又稱“東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始建於公無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曾三次被毀,現存建築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重建。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灰磚清水牆,屬西洋古典風格,並融入了中國建築的特點,立面比例嚴謹,牆面砌工考究,磚石雕刻細緻,是北京地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王府井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
王府井天主教堂又稱東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利類思和安文思兩位神甫創建。

東堂又稱王府井天主教堂。位於王府井大街74號,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利類思和安文思(國籍不詳)2位神甫創建。

明末,2人在四川傳教。清初被清兵虜至北京,在肅王府當差,順治十二年(1655),世祖福臨賜給他們一所宅院和一塊空地(即今址),他們即在空地上建築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內第二座聖堂(第一座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東堂。

東堂內曾保存有多幅宮廷畫師郎世寧繪的聖像,嘉慶十二年(1807年)失火後廢止。

1884年,重建羅馬式大堂,在義和團運動中又被燒毀。

1904年,用"庚子賠款"重建(法國和愛爾蘭兩國合建),即現在的東堂。

2000年,北京市政府投資對教堂全面整修,設計建設了教堂廣場。

建築結構

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共約30間,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兩側掛著耶酥受難等多幅油畫。堂南、西有教室,東有一院,內有花池、平房、樓房,為神父住處。
教堂內部教堂內部

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面闊25米,共約30間,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

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直徑65厘米,柱礎為方形,堂內兩側掛著耶酥受難等多幅油畫。

原院內堂北為惠我女校;堂南、西有教室,東有一院,內有花池、平房、樓房,為神父住處。堂東為一大空地,是學校操場。占地近1萬平方米。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東堂內部十分華麗,中間是鎦金裝飾的講經台,兩邊是18根的大立柱,立柱的木材全是珍貴的金絲楠木。每根柱子上都雕刻有精美的雲彩花紋,柱頂有木刻的浮雕。兩邊鑲嵌有精美的畫玻璃,牆壁上掛有14幅形容耶穌受難的油畫。此教堂平時可容納1000多人做彌撒。

景點介紹

王府井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

王府井天主教堂成了這條大街上的新景點。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門前廣場已鋪裝完畢,廣場兩側設有座椅可供行人小憩。

在教堂南側,占地1000多平方米、王府井大街上最大的綠地馬上就要露面,它將是一座花卉、灌木、喬木立體種植的花園。

由於以玫瑰為主,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玫瑰園。從玫瑰園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為依廣場南側層疊而下,所以名為“疊泉”。

整個教堂廣場高出地面1米有餘,使其更顯與眾不同。據說,由於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設計,玫瑰園下還會有一個葡萄酒窖。

北京演出場地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