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劇大劇院

中國評劇大劇院

紅色的銅剪紙體現出濃郁的風族風格,弧形的不對稱門廊又頗具現代氣息,這是坐落在豐臺區西羅園的中國評劇大劇院。它地處南二環與南三環之間,緊鄰陶然亭、洋橋和木樨園。在文化設施相對不多的南城地區,這座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劇院的建成不僅結束了中國評劇院沒有劇場的歷史,也為南城鑲上了一顆藝術的明珠。 

簡介

中國評劇大劇院中國評劇大劇院

中國評劇大劇院1996年開始設計施工,建成於1998年,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四區19號,是中國評劇院的專業評劇演出劇場。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劇場內設有800個觀眾席位,設有貴賓室、貴賓席和包廂設定。

建築及設施

大劇院建築面積10544平方米,建築風格具有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鮮明特色,端正典雅,內外裝修裝飾精美豪華。擁有800個座位,二樓還有18個貴賓包廂,是國內惟一的地方劇劇院。主舞台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舞台、燈光、音響均由電腦控制台自動控制,並裝有國內一流的6聲道環繞立體聲電影設備。它以現代化的硬體設備、科學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為戲劇、歌舞、音樂、電影等各種舞台演藝、文化娛樂和社會活動,提供最理想的功能環境。
三樓排演場也已改裝成一座擁有200個座位的小劇場,天井改建成了花園式的茶座。小劇場又推出了評劇二人轉等多種形式的演出。以低票價、送出去、走進來為宗旨,在為社區居民和京郊農民服務的同時,將把小劇場打造成年輕演員的實踐基地。

建築特色

中國評劇大劇院中國評劇大劇院

評劇是一種很大眾化,通俗易懂的藝術,所以評劇劇場建築本身也應該是“通俗易懂”。

中國評劇大劇院的建築語言簡省而有力。在劇場和劇團的入口,利用柱廊的凌空特點,上方設計了透空的紅色金屬花飾,使人立刻能想起民間的剪紙窗花。劇場入口處的三塊花飾的主題為《喜鵲登梅》、《鳳穿牡丹》、《金魚戲水》等,均為家喻戶曉的喜慶圖案,這幾處關鍵的處理可以瞬間激發觀眾對北方戲曲的感受。
在建築轉角女兒牆處設計了鏤空的圖案,這是對民間的挑花刺繡藝術的建築擬態。評劇大劇院坐北朝南,主要觀眾入口朝東,劇場和劇團的入口處各設計了兩片弧形柱廊,它們同樣賦予建築以活潑生動的藝術特徵,其弧形所對應的弦和劇場的東牆軸線形成夾角,其中南端夾角小些,北端夾角大些,從而強化了柱廊的導向性,柱廊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統一了整個立面,使柱廊後的牆面設計較為方便合理。民間風格濃郁。在大堂中的蓮花形燈飾、柱子上的漆雕、牆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畫,都體現出設計者的匠心和極盡親民的設計理念

親民性

儘管劇院的中國特色鮮明,但在平面功能設計、空間處理都是很“現代”的。許多高科技材料和設施的使用讓中國評劇大劇院擁有了一流的硬體設施,這其中更有一些獨具匠心的設計。比如在劇場兩側像傳統民居窗欞的裝飾,既有美觀的效果,同時也可以起到吸音和反射的作用,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此外,舞台設計中充足的科技含量保證了劇場既可演出評劇,也可以演出歌舞、話劇電影等。中國評劇大劇院的“親民”性還表現在:由於劇場位於小區內,排練場都採用了中空玻璃,以防止擾民。

舞台和演出活動

中國評劇大劇院中國評劇大劇院

大劇院主舞台高24米、台寬24米、台深18米、台口寬14米、台口高8米。兩個側台均為12米×12米。舞台中部有四塊可升降部分,樂池也可升降,有48道吊桿,並有極其豐富而完備的面光、耳光、光、側光、逆光、柱光、散光和追光等各種燈具,以及電腦換色器和燈光控制台等設備。舞台音響全部採用進口設備,並裝有國內一流的6聲道環繞立體聲電影設備。大劇院內還裝有電腦控制的消防系統以及大型中央空調。中國評劇大劇院將成為以演出評劇為主及全國各地方劇種為特色的戲曲演出場所,同時還將舉辦各類戲劇、歌舞、音樂、文藝演出以及電影放映,以滿足南城地區廣大人民民眾各方面的文化需求。此次祝賀中國評劇大劇院落成及評劇展演活動,共推出10台大戲,一台折子戲。精心挑選的評劇精典劇目和精英薈萃的評劇名家,將令喜歡評劇的觀眾大飽眼福。

演出的主要劇目

中國評劇大劇院是一個以演出中國評劇為主及全國各個地方劇種為特色的戲曲演出陣地,曾經演出的主要劇目包括:《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秦香蓮》、《楊乃武與小白菜》、《貶官記》、《張羽煮海》、《山花》、《玉堂春》、《包公賠情》、《回杯記》、《杜十娘》、《三節烈》、《小宴》、《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在海內外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4區19號

乘車路線:公交線路14、66、70、603、613、741到四路通站下車即到。

線路圖

中國評劇大劇院中國評劇大劇院

北京演出場地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