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郁胸膈證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79)

梔子十四,擘厚朴四兩,炙,去皮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提要]

熱擾胸膈兼腹滿的證治。

[闡論]

“心煩”、“臥起不安”與76條的“虛煩”、“反覆顛倒”詞異而義相同。此證出現於傷寒下之後,可知為表邪內陷,熱郁胸膈。“腹滿”,即腹脹。本證沒有大便秘結、腹痛拒按等腑實證,說明是熱及脘腹,氣機被郁。“臥起不安”形容虛煩、腹脹滿之甚,已達臥起難安的程度。綜上分析,此證為無形邪熱鬱結胸腹所致,火郁之邪已內涉陽明,病機已向深發展,故治以梔子厚朴湯清熱宣郁,利氣消滿。

本方是梔子豉湯與小承氣湯化裁的合方。因其腹滿僅是氣滯而無腑實,故取小承氣湯而不用大黃瀉下;又因其表邪化熱入里,迫及脘腹,故取梔子豉湯而不用豆豉之宣透。方中梔子清熱除煩,枳實、厚朴利氣以消滿。三藥配伍,共奏清熱除煩、宣中消滿之效。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有寒熱虛實之不同,臨證當詳審病情以別之。如下後,心煩仍在,腹滿而痛,脈實、苔黃者,為實邪未盡,可再行攻下;下後,二便自調或溏瀉,雖心煩而無熱象,且腹滿而喜溫喜按、脈緩無力、舌淡苔白,是下后里虛。種腑實和虛寒病機而致的心煩、腹滿證,切不可使用本方。腑實而致者,可用承氣湯攻之,虛寒而致者,可用理中湯溫之。

筆者臨床套用

(1)慢性胃炎:胃脘部痛,心煩腹脹有灼熱感,時反酸,食納一般,脈弦略數,苔薄黃者,宜本方加煅瓦楞、元胡;若欲嘔者加竹茹、陳皮;若納呆者加炙內金、山楂。

(2)腹脹:腹瀉後腹脹,心煩氣機不通者,宜本方加黨參、生薑、半夏。

醫案選錄

醫案:熱郁胸膈證

董某,女,37歲。病人心中煩、懊憹,不能控制,必須跑出屋外方得小安,並且脘腹脹滿,如有物塞之狀。其脈弦數,舌苔黃膩。問其大便秘、小便赤。辨為心胸熱郁,下及於胃所致。為疏方:生山梔三錢,枳實三錢,厚朴四錢。服一劑而病癒。(《傷寒挈要》)

梔子乾薑湯

[原文]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80)

梔子十四個,擘乾薑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提要]

熱擾胸膈兼中寒的證治。

[闡論]

太陽傷寒,治當解表,反以丸藥大下之,是為誤治,以致里虛邪陷。誤下損傷脾胃,使中焦虛寒;下後邪熱內陷胸中,形成上熱下寒之機。邪熱內郁胸膈,故見身熱不去、微煩,所謂“微煩”是較上述76、77條之心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及79條臥起不安之證為輕。因用丸藥攻下,而致寒邪留滯,中焦陽虛,運化失職,故見下利。熱郁胸膈,兼見脾寒,故治以梔子乾薑湯,清除餘熱,溫中散寒而止利。

本方的梔子苦寒,清上焦之邪熱,則心煩可止;乾薑辛熱,溫中焦之虛寒,則中陽可復。此即寒熱並用,上下同治,藥性雖反,功則合奏。

漢代所用攻下丸藥有二種製劑,一為苦寒之劑,一為辛熱之劑。本條所用丸藥為苦寒之劑。誤下致寒邪留中,運化失職,故見下利,此為虛寒下利。104、105條所用丸藥為辛熱之劑,誤下致熱邪留中,大便雖通,而熱實不去,故104條見下利、潮熱之實證,105條見下利譫語之實證。可見雖皆用丸藥攻下,但有寒熱兩種不同的病理機轉,不可不知。

筆者臨床套用

本方可與瀉心湯合用,治療寒熱錯雜之胃脘痛如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肝炎等。也可酌加栝樓、香附、白梅花等理氣解郁之品,止痛效果尤佳。

(1)慢性胃炎:胃脘痛,納呆,腸鳴脹滿,大便稀薄者,本方合半夏瀉心湯。

(2)慢性膽囊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伴有胃脹灼熱感,具有寒熱錯雜證者,宜本方加金錢草、香附、白梅花等。

梔子豉湯禁例

[原文]

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81)

[提要]

梔子湯的禁例。

[闡論]

“凡用梔子湯”一句,概括了上述諸梔子豉湯證。“舊微溏”,乃指宿疾,即素日脾胃陽虛或脾腎陽虛之人,大便經常溏泄,“不可與服之”,因梔子豉湯為清熱除煩之劑,藥性苦寒走泄,對便溏之人實非所宜,故必須慎服。若誤服之,則導致中氣虛,便溏更甚,甚則產生變證。

本條提出中陽不足者,當禁服梔子豉湯,因其是苦寒之劑。也可將“不可與服之”理解為不可單純用梔子豉湯,可仿上條梔子乾薑湯,寒熱並用之法治之。

按:梔子豉湯證,因火熱郁擾胸膈而致,故稱為熱擾胸膈證;又因內無痰水實邪糾結,而以心煩為其主要症狀,故亦稱“虛煩”證。

梔子豉湯的主證:①虛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憹;②煩熱、胸中窒;③身熱、心中結痛。都用梔子豉湯清宣火熱之邪。若其人兼有少氣的,為熱邪損傷中氣,故加甘草,益氣補中;若兼嘔吐的,為胃氣不和,故加生薑,以降逆和胃。

梔子豉湯的變證有二:其一,若因胸中鬱熱下及影響於胃,證見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用梔子厚朴湯清熱除煩,寬中消滿;其二,若因上焦有熱,中焦有寒,證見身熱不去、微煩、腹滿痛或便溏下利的,用梔子乾薑湯,清上溫中,寒熱兼顧。

梔子豉湯為苦寒之劑,若脾腎陽虛,平素大便微溏的,切勿使用,以防傷陽。
http://www.39kf.com/cooperate%2Flw%2Fzxjh%2F02/2006-09-18-263818.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