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藥

理氣藥

理氣藥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證候。 以疏通氣機、消除氣滯、平降氣逆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行氣藥。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消脹,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療氣滯、氣鬱和氣逆證。理氣藥,如木香既能直接擴張支氣管,又能抑制迷走神經中樞;枳實有抗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理氣藥根據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疏肝解郁藥、調脾和胃藥、宣降肺氣藥。理氣藥的這種興奮胃腸道的作用,有利於抑制的腸運動恢復,增強蠕動,排出腸腔積氣積物。

基本信息

氣的概念

陳皮陳皮

什麼為氣:構成宇宙萬物的最根本的物質實體,又稱精氣、元氣、太虛等。氣分陰陽、動靜感應萬物運動不休“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

氣在中醫上是什麼?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天地萬物的生成,發展和變化無不根源於氣,人也不例外。

氣的概念:從人體生命的產生及形體的構成,各種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精神活動等、無不用氣的理論加以闡述。“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部自生。”“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渭氣”病理上則有:(氣滯、氣逆、氣虛、氣陷、氣閉、氣脫)等這種病症。

概念一: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氣有“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概念二:指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經絡之氣。

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

枳實枳實

人體之氣對於人體來講,除去構成人體,維持人的生命之外,還有多種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致可歸納為五種生理功能。

1、推動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它對人體的推動作用表現在:激發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促進血的生成,推動血的運行;促進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

因為氣有以上推動激活作用,當人體氣虛時,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如心氣不足,胃氣虛,肺氣不足等,就是臟腑功能減弱的表現。《靈樞·決氣篇》中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氣虛就會影響到血的生成,使人體血虛。因為“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虛時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就會產生瘀血。津液的生成靠脾氣的運化,胃氣的消化吸收,飲食物中的五穀精微被攝取後,要靠脾氣的作用運化到肺,由肺氣輸布到全身和腎氣的作用排泄津液中的液中之濁。

2、溫煦作用。人體的熱量來源於氣。人的體溫是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的。人的臟腑、經絡也必須在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和津液等體液也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進行正常的循環。這正是“血得溫而行,得寒則凝。”如果氣的溫煦作用失常,就會出現喜暖畏寒、四肢不溫、體溫偏低,血和津液運行遲緩引起的血凝和水液代謝停滯,水腫、痰飲等。

3、防禦作用。氣的防禦作用主要體現在護衛人的肌表,防禦外的入侵。《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指人在氣虛時由於衛氣不足,人的抗病能力、免疫能力都會降低,邪氣就會侵入人體。如果人體氣的防禦作用較強,這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4、固攝作用。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氣對血、津液等液體物質具有控制作用,防止過多分泌或無故流失。如果氣虛,氣之固攝作用失職,就可能產生各種液體外溢和流失。氣有固攝血液,使血液循脈而行,防止其逸出脈外的作用。如氣虛不能攝血就會產生各種出血症。如血崩、嘔血、鼻衄、肌衄等(包括子宮功能性出血、支氣管擴張吐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中氣虛者。)氣有固攝津液,使體內水液正常輸布和排泄的作用。如氣不固津,就會產生氣虛自汗、多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泛吐清水和瀉泄滑脫等症。氣有固攝腎精的作用。如果氣不固精,就會產生男子遺精、滑精,早泄等症。

5、氣化作用。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氣化作用將人攝入的飲食物轉化為水谷之精氣,然後又分化生成氣、血、精、津液等。飲食物經過消化、吸收精微部分,剩餘部分轉化為糟粕,排出體外。津液經代謝、除濡養身體各部分之外,有一部分化為汗液從毛孔排出;另一部分化為尿液,經腎與膀胱的作用排出體外。由於精、氣、血、津液都是從飲食精微所化生的,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因此有“精血同源”、“津血同源”、“血為氣之母”等說法。如果氣的氣化作用失常,就會影響到氣、血、精、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到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到汗液、尿液及食物曹粕的排泄,從而形成各種代謝失常的病變。

簡介

理氣藥理氣藥

理氣藥根據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疏肝解郁藥、調脾和胃藥、宣降肺氣藥。疏肝理氣藥主要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脹痛、疝氣腹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等證。調脾和胃藥主要用於脾胃

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脈弦等證。宣肺降氣藥主要用於肺氣壅滯所致的胸悶氣塞、咳嗽、氣喘等證。

分類

根據理氣藥的歸經部位及治療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理脾和胃藥、疏肝解郁藥、疏肝和胃藥和通宣理肺藥4類。根據理氣藥作用強弱的不同,又可分為行氣藥(含調氣、勻氣、疏氣、順氣藥)、降氣藥、破氣藥3類。

理脾和胃藥

主要用於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致使脾胃氣滯,升降失常,氣機紊亂而出現脘腹痞滿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秘結,或瀉痢不爽、里急後重等脾胃氣滯的病證。常用的理脾和胃藥有橘皮、枳實、枳殼、木香、烏藥、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蘇梗等。

疏肝解郁藥

主要用於情志失調、或寒暖不適、或瘀血阻滯,致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出現兩肋脹痛,煩躁易怒,疝氣腹痛,睪丸墜脹,經閉痛經,乳房脹痛或生結塊等病證。常用的疏肝解郁藥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疏肝和胃藥

主要用於情志不遂,肝氣橫逆,胃失和降,肝胃氣滯,胸脅胃脘攻沖作痛,噁心嘔吐,嘈雜吞酸,不思飲食,苔黃脈弦等證。常用的疏肝和胃藥有佛手、香櫞、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綠萼梅花、素馨花、代代花、等。且八月扎、素馨花、代代花還有理氣不傷陰的功效。

通宣理肺藥

主行肺氣鬱滯,有宣降肺氣、寬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主要用於外邪犯肺,或痰濕阻肺,肺失宣降,胸悶喘咳,及痰滯寒凝氣阻,胸中陽氣不得宣通所致的胸悶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證。常用的通宣理肺藥有橘皮、化橘紅、佛手、香櫞及薤白、枳實等。

藥物配伍

理氣藥要針對病情配伍用藥。

1、如用治脾胃氣滯、因食積停留者,當配消食導滯藥;

2、因脾胃虛弱者,當配健脾益胃藥;

3、脾胃氣滯兼有挾寒、挾熱、挾濕的不同,當配伍溫里、清熱、燥濕藥。

4、如用治肝鬱氣滯、因肝血不足者,當配養血柔肝藥;

5、因寒滯肝脈者,當配暖肝散寒藥;

6、月經不調者,當配活血調經藥。

7、如用治肝胃不和、因肝火犯胃者,當配清肝瀉火藥;

8、因肝寒犯胃者,當配暖肝散寒藥。

9、如用治肺氣鬱滯、因痰濁犯肺者,視寒痰、熱痰、燥痰之不同,分別配伍溫肺化飲、清化熱痰、清潤燥痰藥;

10、若兼見肺腎兩虛、攝納無權者,當配補肺益腎、納氣平喘藥;

11、若胸痹見瘀血阻絡者,當配活血化瘀藥。

配方

理氣藥多辛溫燥散,易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不宜多用。常用理氣藥有枳實、枳殼、青皮、佛手、大腹皮、薤白、香附、川楝子、烏藥、降香、柿蒂等。

凡功能能調理氣分舒暢氣機的藥物稱為里氣藥。因其善於行散氣滯故又稱為行氣藥作用較強者稱為破氣藥。

主要藥:陳皮,青皮、木香、檀香、沉香、烏藥、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椽、玫瑰花、娑羅子、薤白、天仙藤、甘松、九香蟲、刀豆、柿蒂、綠萼梅、枳實、大腹皮、川楝子。

注意事項

一、套用理氣藥時,須根據氣滯病證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選擇相應的藥物。

二、氣滯之證,病因各異,兼夾之邪亦不相同,故臨床套用理氣藥時宜作適當的配伍。如肺氣壅滯,因外邪襲肺者,當配合宣肺化止咳之品;如痰熱郁肺,咳嗽氣喘者,當配合清熱化痰藥。脾胃氣滯而兼有濕熱之證者,宜配清利濕熱之藥;兼有寒濕困脾者,需並用溫中燥濕藥;食積不化者酌加消食導滯藥;兼脾胃虛弱者,有當與益氣健脾藥合用等等。

三、本類藥物大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弱陰虛者慎用。

四、本類藥物中行氣力強之品,易傷胎氣,孕婦慎用。

五、本類藥物打多含有揮髮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

現代研究

1、理氣藥多有抑制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有些藥可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這種雙相調節作用有利於病理狀態下胃腸功能的恢復。

2、理氣藥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不少藥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膽作用,對預防膽石症、治療黃疸型肝炎都有良好作用。

3、部分理氣藥有升壓、收縮血管及興奮心臟的抗休克作用。

4、理氣藥廣泛用治西醫診為急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消化不良症等引起的胃腸脹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以及胃腸、腹膜、縱膈、食道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痙攣。

5、理氣藥廣泛用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所引起的胸肋脹痛,以及乳腺增生、乳腺腫瘤所引起的乳房脹痛、乳房結塊,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腹壁疝等所引起的疝氣腹攣、牽引睪丸等。

6、理氣藥可用治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症、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所引起的喘息短氣、胸痛徹背。理氣藥枳實製成注射液用於休克,有強心、升壓、抗休克等療效。

藥理作用

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①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本類藥物中的大多數有抑制胃腸平滑肌的作用。如陳皮、青皮、枳實、枳殼、烏藥、厚朴、香附、木香等,此等藥物均可降低實驗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性,對抗乙醯膽鹼引起的腸平滑肌痙攣性收縮。其中以青皮、陳皮、枳實、枳殼的作用最為顯著。青皮又強於陳皮,枳實強於枳殼。此與中醫文獻中所述破氣藥的作用比理氣藥強的論述是吻合的。以理氣藥為主製成的複方木香注射液(含廣木香、烏藥、枳實、黃荊子)對多種動物的離體腸管亦有抑制作用。根據陳皮、青皮、厚朴皆可對抗毛果芸香鹼和氯化鋇引起的腸管痙攣性收縮,而且在阿托品使腸管緊張性降低的基礎上,枳實、青皮、陳皮仍能進一步表現抑制效應,以及從酚妥拉明能阻斷複方木香注射液的抑制作用等實驗資料分析,藥物的解痙作用可能與α受體、膽鹼受體及對腸管平滑肌的直接抑制有關。青皮、陳皮、枳實、枳殼中皆含有對羥福林,為一種α受體興奮劑。有人認為對羥福林可能是這些藥物鬆弛平滑肌的作用物質。《本草概要》中記述“青皮、陳皮有止氣沖胸中,療嘔噦、反胃吐清水之效;枳實、枳殼能治心下痞急、氣逆脅痛、嘔吐、塘泄;厚朴主客寒犯脾胃,腹內雷鳴虛吼,具止嘔吐、瀉利、吐酸水之功;木香治壅氣上沖,嘔逆反胃、腸鳴、泄瀉;烏藥與香附均有止反胃、嘔吐、瀉利的作用。”從這些理氣藥的共同主證分析,均似反映著不同程度的胃腸道運動亢進的現象:或為蠕動增加,或出現逆蠕動,或為張力過高,舒張不全等。本類藥物具有的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緩解腸管痙攣的效應,為上述的降逆、止吐、止瀉痢、除痛等治療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

②增強胃腸運動。已證明部分理氣藥能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枳實、枳殼、烏藥對在位腸管(胃瘺、腸瘺或麻醉動物在位腸)表現出興奮效應,使胃腸運動節律增加,收縮加強。複方木香注射液灌胃給藥亦能明顯增強胃腸道蠕動,促進腸內容物的推進。大腹皮與多數理氣藥抑制離體腸管的作用不同,能使腸管收縮加強,提高其緊張性。特別是採用分析腸鳴音的方法及在X線下直接觀察藥物對人體腸運動的影響,發現在臨床用藥劑量下,枳實可使腸蠕動波加深,蠕動節律有力。理氣藥的這種興奮胃腸道的作用,有利於抑制的腸運動恢復,增強蠕動,排出腸腔積氣積物。臨床套用枳實治療胃下垂,用木香注射液及理氣方藥治療胃腸脹氣已取得一定效果,治療後多數患者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症狀緩解。對腹部手術後患者恢復腸蠕動的效果亦佳。外科臨床就以行氣法作為急性腸梗阻的治則之一。枳殼等藥或協同攻里通下藥用於增強梗阻近端腸管蠕動,或解除痙攣性腸梗阻的平滑肌痙攣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對消化液分泌的影響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宿食不消。皆為治脾不健運,不飢食少,消化不良的常用藥;理氣藥具有的這種健胃、助消化作用,可能與藥物中含有的揮髮油有關。有人認為陳皮揮髮油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佛手、厚朴、木香、烏藥、沉香等所含揮髮油口服後對胃腸亦具有局部作用。實驗中觀察到烏藥有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但對病理性胃酸增加,如大鼠結紮幽門所引起的實驗性胃潰瘍,以理氣藥為主組成的理氣開郁方(木香、枳殼、陳皮、鬱金、柴胡、白芍、甘草)可降低潰瘍發病率,使胃液分泌減少,游離酸與總酸度降低。厚朴酚也有抗大鼠應激性潰瘍和拮抗中樞性胃酸,分泌的作用。

利膽作用

實驗證明,不少理氣藥如沉香、香附、陳皮、青皮、枳殼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分泌膽汁的能力,使膽汁流量明顯增加。青皮、枳殼並能增加膽汁中膽酸鹽的含量,沉香則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這些作用對維持機體正常消化功能,防止膽固醇結石發生,可產生有利影響。膽道手術後病人,服用理氣方(白芍、陳皮、木香、枳殼)能顯著鬆弛奧狄氏括約肌和降低膽囊壓力。本類藥物增強利膽功能的作用有助於對其治療胸脅脹滿、黃疸等肝鬱症狀的療效,做出解釋。

鬆弛支氣管平滑肌

理氣藥理氣藥

木香、青皮、陳皮、佛手、香附還具有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有些藥並能緩解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報導芸香科11種理氣藥中青皮、陳皮的平喘效價較高,臨床初步觀察也有一定療效。支氣管哮喘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特別是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以及變態反應有關。理氣藥,如木香既能直接擴張支氣管,又能抑制迷走神經中樞;枳實有抗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這些皆與藥物的平喘作用有關。

其他作用

①升壓,抗休克。枳實、枳殼、青皮、陳皮對麻醉動物均可產生明顯的升壓效應。枳實、陳皮並有收縮血管、興奮心臟的作用。枳實的升壓有效成分,現在認為除對羥福林外,尚有N-甲基酪胺。臨床已套用枳實注射液治療感染中毒性、心源性、藥物中毒性、腦出血等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均有一定療效。中醫古代文獻未見理氣藥有類似升高血壓或抗休克的記載,此等近代研究成果,為傳統藥物的套用開闢了新途徑。

②有調節子宮的作用。枳實、枳殼能興奮子宮。香附有直接抑制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可使痙攣的子宮肌鬆弛,並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