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藥

茶藥

藥茶即茶劑,是指以含有茶或不含茶的藥物經加工而成的製劑,在套用時多採取沸水浸泡取汁服或加水煎汁服,可隨時代茶飲而起到治療作用。

簡介

茶藥茶藥

藥茶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套用歷史非常悠久,歷代醫書中昀有記載,最早記載藥茶方劑的是三國時期張揖所著的《廣雅》:“荊巴間採茶作餅成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赤,......其飲醒酒。”此方具有配伍、服法與功效,當屬於藥茶方劑無疑。

公元992年,由宋代朝廷組織有關名家編著的大型方書《太平聖惠方方》正式刊行,其書97卷中就有藥茶諸方一節,收藥茶方劑8首,公元1078年,由宋代太醫局編成的《和濟局方》中也有藥茶的專篇介紹,其中的“川芎茶調散”一方可稱得上是較早出現的成品藥茶。宋政和年間撰成的大型方書《聖濟總錄》中載有大量的民間經驗方,也有套用藥茶的經驗。

公元1307年,元代鄒鉉增編的《壽老養親新書》中載有防治老年病的藥茶方2首,一是槐茶方,二是蒼耳茶。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較為集中地記載了各地多種藥茶的製作、功效和主治等。元代紗圖穆蘇撰著的《瑞竹堂經驗方》一書中載有治痰喘病的藥茶方。

茶藥茶藥
至明清時期,茶療之風盛行,藥茶的內容、套用範圍和製作方法等不斷被更新和充實,大量行之有效的藥茶被廣泛套用,如午時茶天中茶八仙茶枸杞茶五虎茶慈禧珍珠茶薑茶蓮花峰茶等等。藥茶的適用範圍幾乎遍及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五管科皮膚科骨傷科養生保健等方面,藥茶的劑型也由單一的湯劑發展為散劑.丸劑等多種劑型,使用方法也已多樣化。從近年編撰出版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可以看出,藥茶已成為清代宮廷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清宮御醫慈禧光緒所擬藥茶體現了當時的較高水平。據書中記載,慈禧熱病咳嗽時曾飲用清熱止嗽代茶飲,此外,慈禧太后飲用的藥茶還有生津代茶飲.滋胃和中代茶飲.清熱理氣代茶飲清熱化濕代茶飲.清熱養陰代茶飲.清熱代茶飲等;光緒皇帝曾經飲用的藥茶則有安神代茶飲.利咽代茶飲、平胃代茶飲、和脾代茶飲和清肝聰耳代茶飲等。
由於藥茶製法簡單,服用方便,近年來藥茶的種類在逐漸增多,醫治疾病的範圍也在逐漸擴大,如淫羊藿茶.還童茶、甜菊茶、決明茶等品種已用於防治心血管病、老年病等,還有一些藥物如人參三七貝母等的莖葉也在被研究製成藥茶而加以開發利用。

藥茶由漢代始至今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經過歷代醫藥學家和養生家的套用、發揮和完善,藥茶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防病治病與養生保健的一大特色。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加注重在養生防病的同時還要防止治療手段和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而茶中的多種成分均有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藥茶中的休與藥配合使用,更加有助於發揮和加強藥物的療效和有利於藥物溶解、吸收。近年來茶療熱方興未艾,不但歷代的藥茶方被廣泛套用,而且許多新的藥茶方雙在不斷產生和推出。

現代特色

現代藥茶研究和套用有著幾個明顯的特色:

茶藥袋泡茶
一是符合現代人的用藥心理,因為藥茶中的天然藥不需要經過化學瓜,便可直接飲用。
二是配伍所用的藥物一般為有效成分明確,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均深入。
三介袋泡茶取代傳統的飲用方法,目前一些較為流行的成品藥茶多用濾泡紙或布袋包裝,沸水沖泡數分鐘可飲用,這樣不僅節約藥材,而且便於攜帶,並且使其色香味更接近於飲茶的本色。
四是通過藥劑加工製成塊狀或顆粒型速溶茶,飲用方便衛生,易於藥物的溶化吸收。此外,還可以提取茶的有效成分製成口服液或片劑,使藥茶的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

隨著老年病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展,運用藥茶來減肥、美容和延年益壽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許多專家學者在這方面進行了發掘研究,許多經濟實用的藥茶被推向市場。在國外,藥茶的套用也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前蘇聯的藥典中即載有茶劑通則和“止咳茶”和“瀉下茶”兩種藥茶的處方。日本津村順天堂試製的袋泡茶用於保健還取得了專利權。

具體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頭目 (5)止渴生津 (6)清熱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減肥 (12)下氣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風解表 (18)堅齒 (19)治心痛 (20)療瘡治瘺 (21)療飢 (22)益氣力 (23)延年益壽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統者,尚有如下數條:《格物粗談》稱:“燒煙可辟蚊:建蘭生丸斑,冷茶和香油灑葉上”。《救生苦海》稱:“口爛,茶根代茶煎飲”。《本草綱目》:治“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熏之” 。

藥用成份

茶葉中和人體健康關係密切的組份,主要有以下幾類。
(1)咖啡鹼 咖啡鹼是茶葉中一種含量很高的生物鹼,一般含量為2~5%。每杯150毫升的茶湯中含有40毫克左右咖啡鹼。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因此具有提神的作用。在對咖啡鹼安全性評價的綜合報告中的結論是:在人正常的飲用劑量下,咖啡鹼對人無致畸、致癌和致突變作用。

茶藥茶藥
(2)多酚類化合物 可溶性的多酚類化合物在紅茶中的含量約為乾重的10~20%,它主要由兒茶素類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酚酸組成,以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兒茶素類中主要包括表兒茶素(簡稱EC)、表沒食子兒茶素(簡稱EG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簡稱ECG)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簡稱EGCG)。這是茶葉藥效的主要活性組份。業已證明,它們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動脈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輻射、抗癌、抗突變等多種功效。
(3)維生素類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維生素B族的含量一般為茶葉於重的100~150PPm左右。茶葉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維生素C能防治壞血病,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促進創口癒合。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阻止人體中脂質的過氧化過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應。茶葉中 維生素K的含量約每克成茶300~500國際單位, 因此每天飲用5杯茶即可滿足人體的需要。維生素 K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素。
(4)礦質元素 茶葉中含有多種礦質元素,如等。這些礦質元素中的大多數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茶葉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為100~200PPps 左右,遠高於其他植物,氟素對預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鬆有明顯效果。
(5)胺基酸 茶葉中的胺基酸種類已報導有25種,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胺基酸總量的50%以上。眾所周知,胺基酸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療肝昏迷。蛋氨酸能調整脂肪代謝。
(6)其他 除了上述這些主要組份外,茶葉中還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組份,它們的含量雖然不高,但卻具有獨特的藥效。如茶葉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輻射和增加白血球數量的功效;茶葉中幾種多糖的複合物和茶葉脂質組份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葉在嫌氣條件下加工形成的a一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茶及衍生

中國人喜歡喝茶,也常常用茶來招待朋友和客人。茶葉是中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茶樹原產於中國。中國古人發現茶樹後,最早是把茶葉作為藥用,後來才當作飲料。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有了飲茶的習慣,以後又逐漸學會了培育茶樹和製作茶葉的技術。中國是茶的故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