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學名: (Burm. f.) Trin.),又名馬蹄、水栗、烏芋、菩薺等,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葉荸薺。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有多數橫隔膜,乾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小穗頂生,圓柱狀,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餘鱗片全有花;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花果期5-10月。 本產於中國 ,廣布於全世界,全國各地都有栽培,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球莖富澱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澱粉,味甘美;也供藥用,開胃解毒,消宿食,健腸胃。 (概述圖片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荸薺 荸薺

荸薺是莎草科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葉荸薺。

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15-60厘米,直徑1.5-3毫米,有多數橫隔膜,乾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頂端急尖。小穗頂生,圓柱狀,長1.5-4厘米,直徑6-7毫米,很淡綠色,頂端鈍或近急尖。

有多數花,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餘鱗片全有花,鬆散地復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長3-5毫米,寬2.5-3.5(-4)毫米,背部灰綠色,近革質,邊緣為微黃色乾膜質,全面有淡棕色細點,具一條中脈;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

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長約2.4毫米,寬1.8毫米,成熟時棕色,光滑,稍黃微綠色,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不為海綿質,基部具領狀的環,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寬約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10月。  

主要品種

品種名稱 簡 介 圖片展示
黑籽荸薺黑籽荸薺是莎草科荸薺屬的植物,分布於日本、台灣、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海南、福建等地,一般生於路旁及水邊。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桂林馬蹄 廣西桂林市地方品種。株高100-120厘米,開展度20厘米。球莖扁圓形,高2.4厘米,橫徑4厘米,頂芽粗壯,二側芽常並立,故有“三枝桅”之稱。皮紅褐色,肉白色,單個重30克。以鮮食為主,也可熟食和加工,糖分較高,肉質爽脆,品質優。生勢旺盛,抗倒伏力較強。6-7月用球莖育苗,苗期25天,生長期130-140天,畝產1500-2000公斤。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水馬蹄 廣東地方品種。株高70-90厘米,開展度15-20厘米。球莖扁圓形,高2厘米,橫徑2.5-3厘米,頂芽較尖長,皮黑褐色,肉白色。單個重10克。澱粉含量高,以熟食和製作澱粉為主。生勢旺盛,抗逆性較強,耐濕,不耐貯藏。6-7月用球莖育苗,苗期25天,生長期130-140天,畝產1500公斤。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韭薺原產菲律賓。株高110-120厘米。球莖大,橢圓形,橫徑4厘米,縱徑2.6厘米,單個重25克,質脆味甜,品質好,以鮮食為主,畝產2000公斤以上。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孝感薺 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種。株高90-110厘米。球莖扁圓,亮紅色,平均單個重22克,皮薄,味甜,質細渣少,以鮮食為主,品質好。畝產1000-1500公斤。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蘇薺江蘇省蘇州市地方品種。株高100-110厘米。球莖扁圓形,頂芽尖,臍平,皮薄,肉白色,單個重15克左右。適於加工制罐頭。畝產750-1000公斤。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餘杭薺浙江省杭州市餘杭縣地方品種,球莖扁圓形,頂芽粗直,臍平,皮棕紅色,皮薄,味甜,單個重20克左右。適於加工制罐頭和鮮食,畝產1000-1200公斤。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光洪荸薺由於光洪(位於湖南邵東佘田橋鎮)特殊的土壤,每年冬天出產的荸薺肉白、皮紅且薄,口感鬆脆,甘甜。大小適中。每年出產日期,遊人搶購絡繹不絕!當地人又稱之為“慈姑子”。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野荸薺野荸薺有長的匍匐根狀莖,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30-100厘米,直徑4-7毫米,灰綠色,中有橫隔膜,乾後稈的表面現有節。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小穗圓柱狀,微綠色,頂端鈍,有多數花,花柱基從寬的基部向上漸狹而呈二等邊三角形,產於中國福建和廣東。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密花荸薺密花荸薺為莎草科荸薺屬的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分布在印度、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1400米的地區,多生在溪旁、池塘以及森林邊緣。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地理分布

荸薺本產於中國   ,廣布於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中國自西漢時已有栽培記載,目前有20餘種和一些變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廣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洼地區,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喜生於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裡,喜溫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鬆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

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發育,又不致球莖深鑽,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耕層過粘,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繁殖方法

種薺選擇

繁殖採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是通過匍匐莖繁殖的,播種前逐個選取表皮無破損、頂芽側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徵的球莖做種薺,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24小時,殺死表面病菌,每畝大田需種薺大約15-20千克。

育苗時間

荸薺育苗時間因移栽時期而定,早水荸薺因前期氣溫低,在移栽前40-45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育苗,晚水荸薺因育苗時氣溫較高,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後再在水田裡進行排種和假植。

種薺催芽

室內催芽的方法是在地面鋪上10厘米左右的一層稻草,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再覆蓋稻草,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10-15天以後,當芽長到3-4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了。

秧田準備

育秧田要選擇在排灌方便、肥沃疏鬆的地方,將秧田深耕、細耙、整平,四周要留有畦溝並築好圍埂,因為這一時期荸薺生長的營養主要來自荸薺球莖,秧田一般不需要施肥。

排種育苗

將催好芽的球莖一個一個地排入秧池,並將球莖按入泥中1-2厘米,株行距為6×6厘米,要求芽頭向上、高低一致,田間保持水層1-2厘米。15-20天以後,苗高10厘米左右、並有5-6根葉狀莖時就可以進行假植了。

荸薺假植

荸薺假植就是把所育的小苗分開,擴大它的株行距,便於集中施肥和管理,更主要是南方地區接油菜茬或小麥茬種植荸薺的需要。假植的具體做法是在排種後20-25天,將葉狀莖10-15厘米的球莖移植於荸薺秧田中,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進球莖,這樣既有利於髮根,又擴大了苗的營養面積。

苗期管理

荸薺移苗後的秧田最好保持2-3厘米的淺水層,這樣可以提高土溫,促進苗的生長。移苗後約15天左右,每畝施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千克,注意要撒施,不能集中施在根的附近,以免燒傷幼苗根部。經30-40天后,當苗高35-40厘米葉狀莖粗0.5厘米以上,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  

栽培技術

整地

最好選擇在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淨的水田種植。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厘米左右,然後施入基肥,施肥的參照標準是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碳銨15千克,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定植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米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厘米為適宜。

肥水

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櫱,宜灌淺水穩苗。隨著分櫱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櫱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櫱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胺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1.

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櫱,宜灌淺水穩苗。隨著分櫱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櫱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2.

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櫱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胺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管理

幼苗期:從活棵後到抽生分櫱、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荸薺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厘米。荸薺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荸薺提早分櫱分株。

營養期:在分櫱期荸薺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以促進結薺。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使水層保持在6-9厘米的範圍內為好。這一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針對荸薺稈枯病可以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千克噴霧防治,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98%殺螟丹10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成熟期: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穫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準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了。

1.

幼苗期

2.

營養期

3.

成熟期

採收

採收時間:荸薺採收期可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採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採收最適宜。以後球莖含糖量逐漸減少,表皮增厚,皮色加深,變為黑褐色,表皮之下又產生一層黃衣,品質變差,所以商品用球莖宜在越冬前採收。

採收方法:一般在採收前一天放掉田水,因球莖主要集中在9-20厘米的土層中,先扒掉上層8-9厘米泥土,然後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眾稱“摸荸薺”)。如搶種茬口(如油菜茬或小麥茬),應在採收前10-15天排水晾乾,用叉挖取。

1.

採收時間

2.

採收方法

防治病蟲

病害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常見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莖腐病、菌核病等,農民 稱“荸薺瘟”,是由這幾 種病害共同作用的結果。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病早,蔓延快,危害大,是荸薺毀滅 性病 害。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後期擴大成黃色大斑。

防治方法:

杜絕菌源:催芽前將種薺用25% 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 清新,不宜串灌。

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1.

杜絕菌源:催芽前將種薺用25% 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 清新,不宜串灌。

2.

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蟲害

常見蟲害主要有蝗蟲、蚱蜢、螟蟲等。

防治方法:發生時可用氧化樂果或敵殺死 防治。  

貯存方法

缸藏

荸薺採挖後,攤放於磚地上12-15天,經適當晾乾後,放入室內大陶缸內。陶缸應置於乾燥、通風處,每缸貯量約80-100千克,將貯滿荸薺的缸口部加蓋。應注意的是貯藏於陶缸中的荸薺在貯藏前期呼吸作用旺盛,須把缸蓋揭開,以利通風透氣,在氣溫低冷的冬季缸內要覆蓋一層稻草保溫,陰雨天氣因空氣濕度大要及時揭蓋排濕,炎熱高溫季節要及時加蓋以防荸薺球莖體內水分蒸發引起乾腐。在貯藏過程中,每隔25-30天須將陶缸內貯藏的荸薺翻動檢查1次。按此方法貯藏,荸薺的保鮮期可達半年以上。

窯藏

如果使用舊窯貯藏,在貯藏之前,應在窯底及窯身噴2.5%的多菌靈或4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進行消毒。在窯底鋪一層細土,每放20-25厘米厚的荸薺,其上撒上一層乾細土,如此一層果實撒一層土,直至離窯口20厘米為止,其上封乾細土填口,周圍用30厘米厚的泥土封頂,形成中央高、四周低的饅頭形,蓋過窯口、拍實。

沙藏

荸薺收挖後,在陰涼的房屋或地下室內用磚砌,個埋藏坑,在坑底部先鋪5-7厘米厚的細沙,將荸薺球莖排列在沙面上,蓋細沙3-4厘米厚,再排放荸薺球莖,如此一層一層堆疊,堆高不超過1米。這種方法也能起到良好的貯藏保鮮效果。

溶液

將採收的荸薺球莖去除雜物,清洗後迅速浸入次氯酸鈉溶液中貯藏。據試驗,使用該法,當溫度處於0-2℃、相對濕度在90%-100%的貯藏環境下荸薺球莖的保鮮可達10個月,在5℃以下貯藏保鮮期可達6-8個月。

堆藏

選擇陰涼室內的土質地面為宜,其大小可根據貯藏數量而定。首先在地面鋪一層乾細土,四周用蓆子圍好,或者用磚砌成池狀,然後一層荸薺一層乾細土,層層相間。  

主要價值

食用

荸薺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加上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獨特的口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食物。

【食用禁忌】:

宜食:兒童和發熱病人最宜食用。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時也宜食用。癌症患者(主要是肺癌和食道癌之人)宜食用。宿醒未解或濕熱黃疸者食用可減輕症狀。發熱口溽、慢性氣管炎、咳嗽多痰、咽乾喉痛、消化不良之人食用可潤喉清嗓。

忌食:由於荸薺性寒、女子月經期間、脾胃虛寒以及血虛、血淤者應該慎用。小兒遺尿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1.

宜食

2.

忌食

菜餚製作 】:

馬蹄蒸肉餅 馬蹄蒸肉餅 馬蹄蒸肉餅 材料:馬蹄6粒、半肥瘦肉300克、天津冬菜少許、香菜1棵、生粉、雞粉和鹽適量。 做法:馬蹄去皮洗淨,切碎粒;豬肉洗淨,切片後再剁碎;香菜洗淨切段;將馬蹄、豬肉、冬菜、生粉、雞粉、鹽和少許清水混合拌勻,裝在盤上,隔水猛火蒸半小時,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馬蹄枝竹燜羊腩 馬蹄枝竹燜羊腩 馬蹄枝竹燜羊腩: 材料:馬蹄6粒、羊腩250克、枝竹100克、姜3片、蔥白2根、腐乳2塊、白酒2茶匙、白砂糖、油和鹽各適量。 做法:馬蹄洗淨去皮,用刀背拍扁;枝竹洗淨,用溫水泡一小時,撈起備用;羊腩洗淨切塊,氽水5分鐘撈起,用白酒、白砂糖、鹽略醃;熱鍋放適量油,爆香薑片、蔥,放入羊腩略炒,再加入馬蹄、枝竹、腐竹和少許水一起燜半小時即可。
馬蹄素什錦 馬蹄素什錦 馬蹄素什錦: 材料:馬蹄6粒、青圓椒1個、花菇3朵、胡蘿蔔半根,澱粉水、黑胡椒粉、鹽各適量。 做法:馬蹄洗淨去皮,青圓椒洗淨,切半去籽,花菇泡發後去蒂,胡蘿蔔洗淨,所有東西都切成丁;鍋里放油,倒入切好的所有原料,翻炒,加少許水後加蓋煮熟,放入黑胡椒粉、鹽調味,勾芡後盛出即可。  

藥用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荸薺屬植物]

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便秘等疾病;荸薺含有一種抗菌成分,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症有防治作用。

【功效作用】:

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症。荸薺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熱病傷陰、糖尿病。鮮荸薺、梨、藕、西瓜、白茅根各適量,共搗爛,絞汁,每次服30-50毫升,一日3-4次,連服數日。

治高血壓:

荸薺100克,海帶、玉米須各3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

海蜇130克、荸薺38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劑。

荸薺5枚(搗光爛)、芹菜60克、洋蔥、大蒜各一頭、蕃茄一個(切片),水煎服,一日一劑。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荸薺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可適當多食。

痔瘡出血:

荸薺500克,洗淨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一小時,每日分2次服,連服3天可愈。

鮮荸薺500克、紅糖90克,洗淨去皮、切片,加水適量煎一小時,一次服用或分次服用,每日一劑,連用三天。也可每日吃生荸薺120克。

治鼻出血。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淨切片,水煎代茶飲服。

咽喉腫痛。荸薺150克,洗淨去皮絞汁頻用。

百日咳。荸薺500克,洗淨搗汁,與蜂蜜50克混合,加少量水煮沸,每次2湯匙,每日2次水沖服。

帶狀泡疹。荸薺6隻,洗淨搗爛,鮮雞蛋清1個,調均勻,塗患處。

大便下血。荸薺搗汁大半鍾,好酒半鍾,空心溫服,三日見效。

下赤白痢。(午日午時)取完好荸薺,洗淨拭乾,勿令損破,放入瓶內,加入好酒浸之,黃坭密封收貯,遇有患者取2枚,細嚼,空心用原酒送下。

婦人血崩。荸薺一歲一個,燒存性,研末酒送服。

小兒口瘡。荸薺燒存性,研末搽之。

誤吞銅錢。生荸薺搗汁,細細呷之,自然消化成水。

治大便燥結。荸薺、海蜇皮各60克,水煎服。

避蠱毒。荸薺曬乾為末,白湯每服二錢,能避蠱毒。

尋常疣。鮮荸薺適量,將鮮荸薺掰開,用其白肉擦疣體,每日3-4次。每次擦至疣體角質層軟化、脫落,並微出血為止。連用7-10天。

酒(乙醇、酒精)中毒。荸薺、綠豆各30克,荸薺削皮切片,與綠豆共用冷水泡20分鐘煮開10分鐘,取湯服。

1.

熱病傷陰、糖尿病。鮮荸薺、梨、藕、西瓜、白茅根各適量,共搗爛,絞汁,每次服30-50毫升,一日3-4次,連服數日。

2.

治高血壓:

荸薺100克,海帶、玉米須各3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

海蜇130克、荸薺38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劑。

荸薺5枚(搗光爛)、芹菜60克、洋蔥、大蒜各一頭、蕃茄一個(切片),水煎服,一日一劑。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荸薺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可適當多食。

3.

痔瘡出血:

荸薺500克,洗淨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一小時,每日分2次服,連服3天可愈。

鮮荸薺500克、紅糖90克,洗淨去皮、切片,加水適量煎一小時,一次服用或分次服用,每日一劑,連用三天。也可每日吃生荸薺120克。

4.

治鼻出血。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淨切片,水煎代茶飲服。

5.

咽喉腫痛。荸薺150克,洗淨去皮絞汁頻用。

6.

百日咳。荸薺500克,洗淨搗汁,與蜂蜜50克混合,加少量水煮沸,每次2湯匙,每日2次水沖服。

7.

帶狀泡疹。荸薺6隻,洗淨搗爛,鮮雞蛋清1個,調均勻,塗患處。

8.

大便下血。荸薺搗汁大半鍾,好酒半鍾,空心溫服,三日見效。

9.

下赤白痢。(午日午時)取完好荸薺,洗淨拭乾,勿令損破,放入瓶內,加入好酒浸之,黃坭密封收貯,遇有患者取2枚,細嚼,空心用原酒送下。

10.

婦人血崩。荸薺一歲一個,燒存性,研末酒送服。

11.

小兒口瘡。荸薺燒存性,研末搽之。

12.

誤吞銅錢。生荸薺搗汁,細細呷之,自然消化成水。

13.

治大便燥結。荸薺、海蜇皮各60克,水煎服。

14.

避蠱毒。荸薺曬乾為末,白湯每服二錢,能避蠱毒。

15.

尋常疣。鮮荸薺適量,將鮮荸薺掰開,用其白肉擦疣體,每日3-4次。每次擦至疣體角質層軟化、脫落,並微出血為止。連用7-10天。

16.

酒(乙醇、酒精)中毒。荸薺、綠豆各30克,荸薺削皮切片,與綠豆共用冷水泡20分鐘煮開10分鐘,取湯服。

安息香科植物

安息香科屬於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植株各部被星狀毛。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具1片頂生子葉 ;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基數常為3 ;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代表植物
澤瀉科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莎草科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禾亞科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狗牙根  小黑麥
百合科 洋蔥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棕櫚科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天南星科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白蝶合果芋
鴨跖草科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姜科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薯蕷科 黃獨   山藥
蘭科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