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街滿族鎮

烏拉街滿族鎮

烏拉街滿族鎮(簡稱烏拉街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距吉林市北30公里,全鎮西臨松花江,幅員面積188平方公里,烏拉街鎮現有27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7.1萬人。烏拉街滿族鎮滿族民俗風情濃郁,聞名省內外,其中滿族文化、薩滿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烏拉街滿族鎮烏拉街滿族鎮
烏拉街滿族鎮是滿族主要發祥地之一。據當地史籍記載,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烏拉街鎮歷史悠久,古蹟傳聞眾多,曾是明朝海西女真烏拉部及清朝三大貢品基地之一的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負責進貢土特產品的經濟特區)所在地。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這裡留下過戰跡、足跡、墨跡。被清王朝封為“本朝發祥之地”,有“先有烏拉,後有吉林”之說。

基本概況

烏拉街滿族鎮烏拉白小米
瑗大公路為界,烏拉街鎮東部是丘陵地區,面積47平方公里,西部為第二松花江衝擊平原,面積為141平方公里。第二松花江在境內流程26公里,張老河在境內流程29公里。全鎮現有耕地10000公頃,水域面積1746公頃,林地面積2019公頃。礦產品有沸石珍珠岩花崗岩砂石粘土等。

烏拉街的土壤沖屬沖積土壤砂壤土,地下水位高,氣侯條件:年平均氣溫4℃,無霜期130-140天,年降水量為735.4MM,晝夜溫差大,作物的物質沉積多品質好,周圍無污染的工業企業,是生產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極佳的天然場所,蔬菜的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農業特色突出,是吉林市的蔬菜基地。這裡擁有百畝中華壽桃園、千畝奧運苗圃、萬畝無公害蔬菜園區、七大特色農業基地。烏拉街的大白菜大蒜小毛蔥等農產品聞名國內外,烏拉白小米更是清王朝獨一無二的“貢米”。

基礎設施

烏拉街滿族鎮烏拉街滿族鎮
烏拉街鎮基礎設施完備。鎮內有農電所變電所郵電局各1個,移動通訊站4個,自來水站1個,2條主幹路具有排污工程,擁有有線電視網路。全鎮具有教育、文化、衛生、娛樂等配套完整的社會服務體系。有農業銀行、信用社、社會保險等金融保險機構,可為各類企業提供全方面的服務。

烏拉街鎮交通便利,距長春琿春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距離吉林民航機場7公里。吉哈鐵路瑗大公路(一級公里)從南到北縱貫全境,同時烏拉街鎮還是規劃的吉林市至哈爾濱水上航運線的重要節點。鎮內現有1個鐵路車站、1個客運站

鄉鎮榮譽 

烏拉街鎮是國務院命名的“民族團結進步鄉鎮”、國家建設部命名的“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的單位”,國家科技部命名的“全國34家星火小城鎮示範鎮”、吉林省政府命名的“吉林省十強鎮”、“吉林省鄉鎮工貿小”、“省級民俗旅遊區”以及“吉林市蔬菜基地”等。

經濟狀況

烏拉街滿族鎮烏拉街滿族鎮政府
烏拉街鎮黨委、政府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強財政實力和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村勞動力輸出為主線,積極推進“農業立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戰略,把烏拉街建設成為富裕、文明、具有滿族特色的新型城鎮。

全鎮在經濟發展上基本形成了“三區一帶”的格局,即西部以鎮區為中心的旅遊經濟發展區,中部以蔬菜產業為主的高效農業區,東部以林業長白山特產、果、養殖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區和沿璦大公路、烏亞公路兩側的工貿經濟發展帶。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647萬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實現一產增加值20027萬元,同比增長4.4%;實現二產增加值9180萬元,同比增長20.5%;實現三產增加值8440萬元,同比增長68%。完成固定資產元,同比增長11.8%。投資6630萬元,同比增長47.1%。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231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4232 。

招商引資

烏拉街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礦產建材業汽車配套業、旅遊業為方向,以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為重點,全面實施“農業立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戰略,最終發展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小城市。

1、旅遊業開發項目:烏拉街鎮旅遊定位於“滿族民俗、烏拉史跡、霧凇冰雪、觀光農業”,有松花江及霧凇島等沿江小島,烏亞公路兩側萬畝無公害蔬菜園區、“先有烏拉,後有吉林”的悠久滿族歷史文化、滿族民俗,明代烏拉古城、“四祠八畝三府一古街”等古蹟,可提供綜合、立體、一日游、多日游的旅遊項目開發。

烏拉街滿族鎮白菜
2、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烏拉水稻小米白菜大蒜豆角山野菜水果草編織畜產等各類農副土特產品深加工,各類蔬菜種植基地、花卉水產養殖、糧食作物等綠色生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及農貿批發市場開發

3、工業合作開發項目:永吉原漿酒酶製劑等企業再生產,烏拉工業小區開發,鎮、村閒置廠房、土地的綜合利用,適合各類開發項目。

4、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項目: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大力興建道路、排污、垃圾處理、供水等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產開發、仿古建築開發、教育、醫院賓館市場等配套服務設施。

5、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沸石、珍珠岩、花崗石、山砂石、江砂、粘土礦、礦泉水等自然資源的開採、綜合加工

6、吉舒一級公路沿線經濟帶開發項目:適合開發餐飲、旅遊、旅店、娛樂、農副土特產批發零售、工業、種養殖業等項目。

旅遊觀光

烏拉街滿族鎮烏拉街滿族鎮魁府
烏拉街滿族鎮距市中心30公里,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滿族風俗和多處名勝古蹟。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府、候府白花點將台古城牆千年古樹等現保存完好。

烏拉街滿族鎮北約250米處,是明代女真扈倫四部(葉赫、哈達、輝發和烏拉)之一的所在地。烏拉部至明萬曆年間逐漸強大,稱霸于吉林地區,屢與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爭鬥。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烏拉部與努爾哈赤決戰大敗,烏拉部便告滅亡。這裡的烏拉古城遺址便是當年烏拉部的所在地,現存還有古城牆和百花點將台。古城四面環山,一面臨水;百花點將台是城中一處用土壘起的高台。烏拉鎮現還有打牲烏拉總管衙門、侯府、魁府等處遺址。在霧凇出現的期間,這附近的烏拉街珍珠島霧凇觀賞區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聚集的地方。

這裡還有滿族民俗村,向遊客展示滿族的服裝、歌舞、婚俗、日常生活習俗等。冬季基本沒有任何展示。烏拉街還是薩滿教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此舉行的薩滿教活動的規模是舉世無雙的。

滿族風俗

烏拉街滿族鎮滿族繡花鞋
1、服飾:清朝滿族官員的服飾是戴紅纓帽,身穿浦掛,足蹬皂靴,從纓帽的頂子顏色分別品級。一般滿族人著長袍馬褂旗袍坎肩,腰系絲絛,佩帶搭包或煙荷包,腳穿長靴繡花鞋,或氈疙瘩靰鞡(短靿的靰鞡叫蹚頭牛,高靿的牛皮靰鞡叫蹚頭馬)、旗鞋(寸子鞋),還有滿族裝飾品,髮式(疙瘩鬢、匝架)等。建國前,滿族吸菸人喜歡用長桿菸袋(關東三大怪之一——大姑娘叼菸袋)。
2、民居:有滿族的“三合院”“四合院”,滿族祖先早期居住的“馬架子”(窩棚)、“地窨子”。“口袋房,萬字炕,煙囪長在地面上”,“草坯房子籬笆寨”,“黃土打牆牆不倒”,“幔桿”,“祖宗板”,“窗戶紙糊在外”(關東三大怪之一),“養活孩子吊起來”(關東三大怪之一),“銅頂錫碗索羅竿”。

3、飲食:從傳統的野味燒烤、滿族火鍋,到滿漢全席、八大碗、三套碗、白肉血腸,以及特色食品“薩其瑪”、粘豆包餷子粥小米粥小米飯煎餅烤糕玉米面饃、發糕、餃子、水糰子、鍋烙、米飯鍋巴,還有山野菜、水豆腐甜粘玉米西瓜香瓜、農家水果、應季蔬菜、野生江魚、特禽(飛龍、珍珠雞、絲光雞、無聲鴨、鵪鶉)等美味佳肴。

烏拉街滿族鎮滿族民居
4、宗教:滿族祖先信仰薩滿教。薩滿教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各民族信仰的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這種宗教沒有廟宇神祠、沒有專職的教徒,信仰薩滿教的各民族間所崇拜的神靈也不盡相同。薩滿教在烏拉街鎮農村還有較完好保存。“薩滿”是通古斯語,即“”的意思。薩滿教的祭司人是“察瑪”,察瑪經過考驗、學習後才可以參加祭祖活動。滿族人燒香祭祖形式隆重,察瑪就是“燒香”的神匠。燒香分為滿族燒香和漢族燒香,儀式各不相同,但都有察瑪主持,察瑪穿上神衣,戴上神帽,紮上腰鈴,手執抓鼓,一邊唱滿語神歌,一邊打鼓,一邊舞蹈,一邊擺動腰鈴,旁邊的人打起“薩拉器”,隨著神歌拍板應和,儀式嚴肅,場面熱烈。薩滿教被省市的關部門拍成錄像片發往32個國家作為研究資料,美國芬蘭等國家也派人來此做學術研究,2001年國際薩滿教研究會在吉林市召開,與會學者專程到烏拉街研究。薩滿祭祀儀式可作為一種表演節目,供遊客欣賞。

5、禮儀:滿族人從前經常出入林海打獵、撐船涉江捕魚,養成了驍勇剛毅熱情好客,重視禮儀,講究文明,長幼有序的良好民族性格,家長有絕對的權威,族長稱為“穆昆達”。滿族行“打千兒禮”、“半蹲禮”、“抱見禮”、“頂頭禮”等。

6、婚嫁:清朝統治者為了保持民族舊俗曾採取許多措施,但滿漢文化交融是歷史的潮流,在漢族納親、問名、納吉、納微、請期、親迎等婚娶六禮的影響下,滿族形成了一套新婚俗;大致可分通媒:小定拜女家、下茶、開剪、坐帳、合氶、分大小、回門、住對月等程式。滿族在婚嫁習俗方面主要有“合婚”、“過禮”、給“裝袋錢”、“抱轎”、“插車”、“避煞神”、蒙“紅蓋頭”、“憋性”、“抱如意”、“拜北斗”、“雕弓射箭”、“跨馬鞍”、“交杯酒”、拿“離娘酒、離娘肉、長命粉”、吃“子孫餃子”、“回門”等儀式和活動。

烏拉街滿族鎮滿族器具
7、生產活動:遊客可以參觀或直接參與農業生產、樹木種植、動物飼養以及捕魚採珠碾米等生產活動。

8、交通:夏季可以乘軲轆車威呼船木排;冬季可以乘馬拉爬犁、穿冰鞋。

9、民族體育娛樂:可以參觀或參與珍珠球比賽、賽威呼、滿族秧歌滿族布庫、“狩獵”比賽、射箭抓嘎拉哈等活動。

10、節慶: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 人,要在墳上插柳。

吉林鄉鎮(二)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