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具體體現了烏孜別克族獨特的審美觀點。以其華麗精美、別致美觀的服飾為中國服飾文化增添了瑰麗的姿彩。

基本簡介

烏孜別克族服飾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現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15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居住在撤馬爾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區的烏孜別克商人,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到內地經商,往來頻繁,絡繹不絕,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漸在新疆一些城鎮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國的烏孜別克族。

由於絕大多數人居住在城鎮,從事商業、教育、科技和手工業,少部分居住在北疆的從事畜牧業和散居在南疆的從事農業。長期以來,烏孜別克族與維吾爾族人民雜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經濟、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漸漸形成了在風俗習慣、飲食起居、宗教信仰等方面彼此相近的特點。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通曉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烏孜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舞蹈,優美輕快。樂器大都為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婦女善刺繡,喜歡在衣邊、床單、枕頭和花帽上繡刺各種圖案,十分精美。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過“肉孜節”前的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齋,吃齋飯時,親友鄰里要互相邀請,如有客至,主人要熱情款待。古爾邦節要屠宰牛羊炸油餅,吃手抓肉和抓飯以及民間特有的風味食品“那仁”。年年春季,烏孜別克族還要舉行“蘇麥萊克”儀式,屆時以村為單位,大家自帶各種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鍋熬熟後共餐。在此過程中,人們聚在一起進行歌舞娛樂活動,預祝風調雨順、人畜兩旺。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具體體現了烏孜別克族獨特的審美觀點。以其華麗精美、別致美觀的服飾為中國服飾文化增添了瑰麗的姿彩。

服飾種類

烏孜別克族服飾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花帽為硬殼、無沿、賀形或四棱形,帶稜角的還可以摺疊。花帽布料彩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心絨,帽子頂端和四邊鄉有各種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做工精美,色彩鮮艷。男子的傳統服裝是一種長度過膝的長衣,長衣有兩種款式,一種為直領、開襟、無衽,在門襟、領邊、袖口上繡花邊。信服上有花色圖案,十分美觀;另一種為斜領、右衽的長衣,類似維吾爾族的“袷袢”。腰束三角形的繡花腰帶,一般年輕人的腰帶色彩都很艷麗,所穿領邊、袖口、前襟開口處都繡著紅、綠、藍相間的彩色花邊圖案,表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老年人卻愛穿黑色長衣,腰帶的顏色也偏於淡雅。烏孜別克男女,傳統上都愛穿皮靴、皮鞋,長靴外面還常穿膠制淺口套鞋,進屋時脫下套鞋,就可以不把泥土帶進屋內,十分衛生。

男裝有:襯衣,白色套頭式,圓立領,在領、袖、襟邊繡幾何紋等紋飾。長衫,斜領右衽,無紐扣和口袋,長及膝蓋,有的還飾花邊,多用較厚實的絨、綢、棉布等縫製。腰帶,是三角形繡花長巾。坎肩,無領、無袖、無扣,胸前繡上大朵帶枝花。青年坎肩用鮮艷的顏色,如黃底藍花等。老年人坎肩則多用黑色。還有長褲等。

女裝有:連衣花裙,開領,寬大多褶,青年多穿黃色等艷麗色彩裙;老年人則多穿黑、深綠、咖啡等色裙。不束腰帶。上衣,比較短,只及大腿部,無領,無袖,對襟,下擺的正中和正面兩邊都開衩,形成兩片寬頻。襟和寬頻的邊都繡花。出門時還要穿斗篷、蒙面紗,從頭到腳都不能外露。

服裝面料:富人多用金絲絨等高級織品,而窮人則多用土布。

男性服飾

烏孜別克族服飾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舞蹈,優美輕快。樂器大都為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婦女善刺繡,喜歡在衣邊、床單、枕頭和花帽上繡刺各種圖案,十分精美。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具體體現了烏孜別克族獨特的審美觀點。以其華麗精美、別致美觀的服飾為中國服飾文化增添了瑰麗的姿彩。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季喜歡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襯衣的領口、袖口和前襟開口用紅、綠、藍相間的絲線繡成各種美麗的彩色圖案花邊。春秋兩季,穿長過膝蓋的長裕袢,腰束綢段或棉布製成的三角形繡花腰帶。冬天穿毛衣、毛褲、羊皮襖等。烏孜別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

男子的傳統服裝是一種長度過膝的長衣,長衣有兩種款式,一種為直領、開襟、無衽,在門襟、領邊、袖口上繡有花邊。衣服上有花色圖案,十分美觀;另一種為斜領、右衽的長衣,類似維吾爾族的“裕袢”。腰束三角形的繡花腰帶,一般年輕人的腰帶色彩都很艷麗,所穿襯衣的領邊、袖口、前襟開口處都繡著紅、綠、藍相間的彩色花邊圖案,老年人卻愛穿黑色長衣,腰帶的顏色也偏於淡雅。烏孜別克族對長衣的布料十分講究,過去多用“伯克賽木綢”(一種質地厚軟的綢料)或金絲絨,現在也用各種質地優良的毛料

烏孜別克族日食三餐,主食以面米為主。麵食以饢最為常見,其做法與維吾爾族烤饢方法大同小異,民間烤饢有油饢和肉饢之分。在麵粉內加牛奶、清油(植物油)、羊油或酥油烤成的饢稱為油饢,在饢中加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拌成餡烤成的饢稱為肉饢。除油饢和肉饢外,還有窩窩饢、片饢等數種。大米多用來做抓飯。烏孜別克族抓飯的製作方法基本一致;製作素抓飯不加肉,但要加入適量的葡萄乾、杏乾等乾果,香甜可口,故又稱甜抓飯。肉食以牛、羊、馬肉為主,喜食抓肉、烤肉和土豆燉肉(烏孜別克族語稱“庫爾達克”)和一種用蛋清、白糖製成的甜食“尼沙拉”。

婦女服飾

烏孜別克族服飾烏孜別克族服飾

婦女夏天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老年婦女穿的連衣裙一般褶多寬大,顏色單調。青年婦女穿的連衣裙色彩艷麗,胸前繡有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婦女穿的冬裝除毛衣、毛褲、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歡穿狐皮、裘皮大衣,更顯得氣質高雅,雍榮華貴。烏孜別克婦女很會打扮自己,款式獨特,美觀大方。春、夏、秋季一般戴被稱為“朵皮”的小花帽。青年女子戴色澤鮮艷的“朵皮”,並在上面罩一條明麗的花頭巾

夏季,青年女子穿花團錦簇的連衣裙。胸前往往精工繡上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有時,在連衣裙的外面加上繡花襯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秀雅不俗,別具風采。相對而言,老年則喜歡寬大,褶多的衣裙,不過都是絲綢製成。烏孜別克婦女愛穿名叫“魁納克”的連衣裙,寬大多褶,不束腰帶,有的在連衣裙外再穿各種顏色坎肩,也有穿各式各樣短裝的。

婦女的冬裝更是華貴,富有西北風情。她們除毛衣、毛褲、棉、絨上下衣、呢大衣之外,還喜歡穿價格昂貴的狐皮,羔皮、水獺、早獺等裘皮上衣,再穿上一雙高筒皮靴,顯得身材更為修長伶俐。烏孜別克婦女戴的首飾樣式繁多,質料考究。金、銀、珠、玉、絨、絹精工製成的簪、環、花,錯落有致地戴在頭上,再配上精美玲瓏的耳環、金光閃爍的項鍊、戒指,那真是珠光翠影,大有時裝模特的風範。

花帽長靴

烏孜別克族服飾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花帽有十幾種,不論男女,都愛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花帽為硬殼、無沿、圓形或四棱形,帶稜角的還可以摺疊。花帽布料採用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心絨,帽子頂端和四邊繡有各種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做工精美,色彩鮮艷,是烏孜別克族傳統的手工藝品。著名的花帽種類有“托斯花帽”(Tustdoppa),也就是“巴達木花帽”,繡有白色巴旦木圖案,白花黑底,風格古樸;有“塔什乾花帽”(Tashkentdoppa),源出中亞塔什乾,一般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戴在頭上顯得很有生氣;另外,還有“胡那拜小帽”(Hunabadoppa),圖案精美,久負盛名。

烏孜別克族對戴花帽十分講究,戴法和維吾爾族不一樣。烏孜別克族花帽中紅色和黃色花帽很少,基本上沒有,青年人和老年人都愛戴巴達木花帽,有時戴白色繡花的花帽。婦女戴花帽時,常在小帽外再罩上薄如蟬翼的花色紗巾,別有一番風韻。過去,按宗教習慣,婦女外出要穿斗篷,戴面紗,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了。烏孜別克婦女,不論老幼,都梳著辮子,小孩梳許多小辮,婦女梳兩根長辮。喜愛戴耳環、戒指、手鐲、項鍊、發卡等首飾。每逢節日慶典、親友歡聚,她們都要將首飾佩戴齊全,精心打扮,顯得華貴典雅。今天,佩戴首飾已經成為烏孜別克婦女禮儀文化中的一部分。

烏孜別克男女,傳統上都愛穿皮靴、皮鞋,長靴外面還常穿膠制淺口套鞋,進屋時脫下套鞋,就可以不把泥土帶進屋內,十分衛生。婦女穿的“艾特克”靴,上面繡著各種圖案,堪稱是做工精湛的手工藝品。

中國服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