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濟北王墓

濟南濟北王墓

濟南濟北王墓位於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鎮雙乳山村,距長清縣城15公里,為西漢諸侯王墓,始建於天漢四年(前97年),廣義的墓區包括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其中雙乳山漢墓墓主為濟北國的最後一代王劉寬。該墓葬在20世紀70年代時因村民採石而逐漸暴露,其搶救性發掘始於1995年底,曾列入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1949年以來山東省考古發掘中唯一未遭盜掘的漢代王墓,濟北王墓對於研究漢代陵寢制度、郡國史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濟南濟北王墓濟南濟北王墓
濟北王墓位於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雙乳山漢墓位於山頂,依山為陵,鑿岩成穴。一號墓座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設有二層台,外淺內深,外大內小,呈“甲”字形,墓道總長60米,最深18米,面積840平方米,底部為北高南低的斜坡,墓室總面積607.5平方米,總深度22米。

共出土各類隨葬品2000餘件,主要有銅器、玉器、鐵器、漆器、陶器、錢幣及家畜家禽等。二號墓形制結構與一號墓基本一致,規模略小。福祿山漢墓位於雙乳山漢墓東北約1公里處,山頂東西並列兩座墓葬,現存封土高約13 米,面積12000平方米。東辛漢墓位於雙乳山漢墓西北1公里處的東辛村,現殘存封土呈方形,面積約2500平方米。漢濟北王墓對於研究漢代陵寢制度、郡國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歷史

劉寬於天漢四年(前97年)即位,在位11年,公元前87年,因與父親劉(諡號式王)的王后和妾侍通姦,違背人倫,並借祭祖對漢武帝施行詛咒等事發,漢武帝欲將其押往都城問罪,劉寬聞訊後自殺,其後濟北國也被廢除,改為隸屬於泰水郡的的北安縣

建築

濟南濟北王墓濟南濟北王墓
濟北王墓和王后墓均為依山為陵,並分別占據了東西兩座山頭,“雙乳山漢墓”因此而得名。兩座墓的形制結構基本一致,其主體墓室均為在山頂上開鑿的豎穴岩坑,並帶有一條斜坡墓道,呈“甲”字形,但王后墓規模略小。濟北王墓座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設有二層台,形成外淺內深,外大內小的格局,底部設有北高南低的斜坡,墓室總深約22米。

種種跡象表明,濟北王墓的修建儘管經歷了十一年,但最終工程並沒有完工,包括墓道、排水系統等均未完成,墓門亦臨時使用石塊堆建。由於劉寬為獲罪自殺,其墓室未採用王室所流行的黃腸題湊,陪葬品中缺少玉衣、印章,並極少使用玉器。

出土文物

玉覆面玉覆面
濟北王墓出土的各類隨葬品2000餘件,包括銅器、玉器、鐵器、漆器、陶器、錢幣、車馬器具及家畜家禽等,其中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逼真,渾然一體,玉枕由9件玉片、3件玉板、2件玉虎頭飾和竹板分三層組合而成,結構與工藝十分巧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