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漢墓

老山漢墓

老山漢墓位於石景山區老山駕校環型公路東南段路北山坡上,是公安部門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的。該漢墓的發掘,是在北京地區考古發掘史上繼1956年昌平明十三陵定陵和1974年豐臺區大葆台西漢墓之後又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重大考古發掘工程,將對漢代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變遷以及漢代王陵制度等多學科的研究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概述

老山漢墓老山漢墓

老山漢墓位於石景山區老山駕校環型公路東南段路北山

坡上,是公安部門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

的。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2月24日正式開始進行搶救性發

掘。

據人民日報報導,該漢墓的發掘,是在北京地區考古發

掘史上繼1956年昌平明十三陵定陵和1974年豐臺區大葆台西漢墓

之後又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重大考古發掘工程,將對漢

代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變遷以及漢代王陵制

度等多學科的研究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目前,漢墓墓道的整個西壁完整地顯現了出來,由此,

墓穴的外形結構展露無疑。王武鈺說,“五一”前,膏泥和

木炭就可以清除完畢,墓室頂板以及內外迴廊、“黃腸題湊

”等所有的木材就會全部露出。再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清除

棺槨上及周圍迴廊的土,然後開棺了。各方專家已經作好迎

接它們“重見天日”的準備。

考古專家透露,這是一個西漢墓葬,而且,其周圍地區

極有可能存在一個墓葬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趙福生

說,之所以作出這個判斷,是基於兩點依據。其一,有專家

推測,這座墓的墓主可能是燕剌王劉旦,如果此說成立,那

么,劉旦夫人墓也應該在其左右。按漢代殯葬禮制,王侯夫

人所葬之地,應該與其夫君墓葬為鄰。換個角度考慮,即使

這座墓是劉旦夫人之墓,則劉旦之墓也應該在其附近。因此

,老山地下不應該只這一座漢墓。

其二,據史料記載,劉旦死後建“戾陵”,下葬之地又

稱“戾陵堰”,在梁山(今石景山)一帶。古代“堰”通指水

利設施。有專家考證,“戾陵堰”在永定河附近,而老山顯

然距永定河故道稍遠了些。這又說明,現在發掘的老山墓的

墓主可能不是劉旦,而是另一位燕王墓。史料記載,西漢分

封的燕王有8個,他們死後理應葬在自己的屬地。如果此說

成立,可以構想,老山周圍地區還會有一個相當規模的西漢

王侯墓葬群存在。

墓主到底是燕剌王劉旦還是燕王夫人,或是其他燕王?

是否曾經被盜?棺內有無金縷玉衣、馬蹄金?是否還有其他

陪葬品以及由此推測出的墓群?一切都將以開棺定論。

待解之謎

墓主到底是燕剌王劉旦還是燕王夫人?或是其他燕王?是否曾經被盜?棺內有無金縷玉衣、馬蹄金?是否還有其他陪葬品以及由此推測出的墓群?一切都將以開棺定論。

2002年12月27日中廣新聞從北京老山漢墓出土的主女人顱骨三維頭像近日在吉林大學復原成功。復原頭像顯示:這是一個三十歲左右、長像端莊的中原女子。

老山漢墓老山漢墓

從在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復原的頭像可以看到,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諸侯王后妃相貌端莊,是個典型的中原女子。她的面部扁平而略呈長方形,鼻樑較高但鼻根低平,顴骨比較突出,下頜較寬。該中心的相關報告說,老山漢墓這個女主人骨骼的體質性狀呈現出具有蒙古人種的特徵,並與現代東亞蒙古人種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她是個典型的古代中原地區居民的代表,與現代中國北方漢族屬同一類型。他們將發掘現場實測左側股骨和腓骨之最大長代入蒙古人種女性身高估算公式計算,該女性平均估算身高約為159.8厘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