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土著人

澳大利亞土著人

澳大利亞土著人:澳大利亞只有近代史,如果要追究澳大利亞的早前歷史,那只有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歷史。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占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500多個部落,人數達七十五萬之多。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文化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迄今一直充滿活力的文化。藝術是土著人生活的中心,因為藝術與宗教有天然內在的聯繫,通過這種方式把過去與現在,人類與超自然世界聯繫起來。藝術表達了個人與集體的特性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土著歷史

澳大利亞土著人澳大利亞土著人

現在比較共識的猜測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是來自亞洲的移民。早在四萬年前最後一次冰川時期,那時的海平面遠比現在的低,澳大利亞大陸板塊與亞洲板塊也還沒有完全分開,土著人沿著大陸步行及使用小木船穿過窄小的海峽徒遷到澳大利亞。那時的澳大利亞與現在完全不同,整個大陸架覆蓋著森林與大湖泊,擁有大量的巨型動物,包括高達三米的袋鼠的鳥類。經過幾萬年的地球變遷,隨著溫度的上升地球經歷了冰川的消融,洪水泛濫,乾燥的過程,澳大利亞變成了孤立而乾燥的大島,他的內部原來的湖泊變成的巨大的沙漠,許多地方的氣候條件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許多土著人遷移到沿岸地帶並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學會了製做石器木器,網器等工具。
其中最據特色的工具是回標,投出後能自動飛回。不過土著人最喜歡的工具還是削尖了的木棍,他們用此棍挖取

澳大利亞土著人澳大利亞土著人
地下的根狀食物與小動物。直到1768年,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才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在1770年占領東岸一帶。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後不久,美國便宣布獨立,迫使英國要另覓地方流放罪犯,於是便在澳大利亞開闢新監獄。 1787年第一批由11 只船隊組成的流放船隊帶著759名犯人及206名船員由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的歷史。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衝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衝突,許多土著人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直至二十世紀,澳大利亞政府才開始意識到侵犯到澳大利亞原居民的權利,開始逐漸改善與土著人的關係,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開始嘗試同化土著人,迫使土著人住入鄉鎮並接受歐洲文化的教育。土著人權真正有所改善是從 1960年開始,政府設立了土著人事物機構,土著人成為了澳大利亞原始居民,部分土地歸還給原屬的土著居民。1962年土著人獲得了選舉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人受到了許多政策的優惠。

信仰

信仰是土著民族生活中最重要的的一部分。土著民族的每一塊土地或部落都有其宗教的來源,所以他們之間從來沒有因為土地等生活來源而爭執,他們之間所發生的衝突大都起源與宗教活動,民俗等被外來民族所冒犯,衝突往往由部落中的長者調解解決。這是為和我們建議在參觀土著文化時在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最好不要隨便照相。土著民族相信所有的土地及自然界的東西都是在人類出現之前稱著夢幻時期就存在的神氏祖先所創造。而這些神氏祖先仍然存在在自然界中,影響著自然界的所有的一切。圖騰是神氏祖先與人類的聯繫中介。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圖騰,這些圖騰通常由一些動物如小袋鼠,鳥,魚等來擔任。有關夢幻時期或創造時期,各個故事給出了各個部落相關的宗教,習俗,及各個部落的土地的起源,告訴哪裡可獲得生活資源,如尋找資源,如何尋找生活伴侶等,實際是各部落的生活教科書,這也是為何土著民族的生活離不開宗教的原因。土著民族對有關他們神氏祖先的聖地都非常愛護,每個人都會自覺地維護它們。

語言與音樂

土著語言非常多種,但大多面臨丟失。在歐洲人到來直前大約有250種方言,但現在僅存一百來種,真正在使用的

澳大利亞土著人土著人樂器
只有二十來種。大部分的土著民族已使用英語作為他們的第一或第二語言。許多品種的語言只有老一輩人才會說。土著語言面臨著斷代的危險。土著音樂是土著民族文化,每日的生活和慶祝活動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它們大都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
土著音樂分為三種:
一是神聖色彩的,用於神聖和秘密的慶典活動,只能在特定的地點用於特種目的。其主題通常與某些事件及神氏祖先有關。有些歌只用某些男人才知道。婦女也有自己秘密的慶典。
二是半神聖的,這種音樂占大部分。它們通常有男士唱各,婦女跳舞,他也只能在特定的慶典地點上表演。在其它場合,男士決不會唱這些歌的。
三是非神聖的娛樂音樂。可由各種人士在各地表演。音樂是土著民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土著孩子被要求將唱歌跳舞作為每日的功課。孩子們在不同的時期學不同的歌曲。

繪畫

澳洲首都坎培拉的一位學者告訴我們,當地土著語言中無“畫家”一詞,繪畫一般被土著人視為生活必修課。當土著人兒童長到一定年齡之後,便開始跟著長輩在各種東西上描畫。隨著年齡的增長,描畫的範圍逐步擴大,內容也越來越複雜,因此繪畫技能亦不斷提高。不過,由於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土著人繪畫形式基本上分為三種:石壁畫、樹皮畫和沙石畫。

石壁畫
是以凹紋刻在洞穴山岩的石壁上的,因而得名。其表現內容多為“夢創時期”的神化傳說及人和動植物等,繪畫形式比較簡單,包括幾何圖形和物象,一般都寓有一定的涵義,是一種視覺語言,記錄或象徵某種事物或事件,如河溪山巒的地理位置、祖先的足跡及捕獵路線等。石壁畫又分為刀刻塗抹和直接描繪兩種,所用顏料多取於畫址附近的褐色、白色礦石,並將其磨成粉末調製而成,畫面一般與實物大小相等。目前,在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見到這種簡樸的石壁畫,其中保存比較完好的多集中在西澳的金伯利斯(Kinberleys),及昆士蘭州約克角半島(Cape YorkPeninula)。這些畫儘管歷盡滄桑,有些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但依然清晰可辨。 我們在金伯利斯看到了一些石壁畫,其中最為壯觀的一幅畫的是恐龍圖。這隻龐然大物,正悠閒自得地在林中的池塘邊汲水,不遠處還有幾個人好像不敢靠近似的在一旁註視著。恐龍頭頂褐色的顏料十分清楚。

澳大利亞土著人土著人繪畫

沙石畫
則可以說是居住在沙漠地區的土著人創造的傑作,多集中於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地帶。主要以沙石、樹枝、木炭和羽毛等物做畫,在一塊平整、潔淨的地面上構成一定圖案,然後用顏料、動物血在上面描抹,表現的主題大都為神話故事。這種沙石畫多用於祭祀儀式等,儀式結束後,一般不再保留,因此,沒有太古老的作品保存下來。
樹皮畫
的歷史不像石壁畫那樣悠久,是近一個世紀在澳洲土著人中盛行起來的,現已成為土著人繪畫的最高藝術成就之標誌。其內容也以“夢創時期”的神話為主,還有大量表現袋鼠等常見動物和狩獵情景的內容。在表現手法上,既具象徵性又顯抽象性,其突出特點是土著人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吸收運用了西方現代繪畫技巧,以點、線、圓、幾何圖形形成固定圖案來代表一定的事物,構成畫面,傳情達意。這些畫看上去頗似西方現代裝飾畫,其實,它業已成為土著人的典型藝術作品。在悉尼的一家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一幅保存尚好、距今約有百年的樹皮畫。畫的是獵人正在追逐一隻碩大的袋鼠。在這張完整的按樹皮上,袋鼠幾乎占去了畫面的5/6,或許是藝術家有意識的誇張。而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四肢、軀幹,甚至它的五臟六腑都一清二楚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因為畫家運用的是一種透視法。

澳大利亞土著人土著人繪畫

原本透視法像照X光一樣,能將生物的骨骼再現在平面圖上,澳洲土著人的這種透視法似乎超越了X光,更進一步將生物的內臟勾畫出來。據說,老一輩的土著人能夠“讀懂”這種繪畫的內容。樹皮畫的材料在澳大利亞垂手可得。生長筆直的桉樹,其光滑細密的淺褐色外皮為這一繪畫形式提供了天然優質的材料。
土著人將樹皮割下來,經過烘乾、壓平後,以樹枝、人發或植物纖維束等為畫筆,用赭石、土塊、錳石木炭和蛋汁、血、蘭花汁為顏料。近年來,也有人開始使用化學樹脂顏料來作畫。樹皮畫的傳統顏色為黑、白、赭紅、黃四種。由於樹皮畫易於攜帶、保存,使土著繪畫發生了一次質的變化,不僅繪畫數量大增,而且表現的內容與風格更加豐富多彩。

澳洲土著人在從事繪畫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繼承了本民族的繪畫傳統,使其像一種有形的文字記載著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祖先神靈的崇拜。這一幅幅作品猶如一個個歷史畫面,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歷史,以及濃厚的原始文化氣息。這種用自然的方式再現自然原貌的視覺藝術形式,可以說是澳洲土著人的獨特文化傳統。

文化

澳大利亞土著人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開拓夢想,已有五萬餘年的歷史了。他們一直注視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知道何處可取食、何處可藏身、何處可得片刻的安閒。五萬餘年來,他們已將自己和這片土地合二為一,探索到了自己周圍的環境、草木及禽獸的的奧秘。這一切,在人類的進化歷程中並不常見。這種與自身所處環境的完美結合貫穿了他們的整個文化體系,存在於他們的“夢想”、他們講述的故事及他們的世界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中。整個民族中隨處可見的岩石藝術主要表現為顏色、形狀及圖案的堆集,記錄著他們長達五萬年曆史長河中的傳說、圖騰及宗教信仰。

澳大利亞土著人圖騰
今天,這種創造力在遙遠的傳統社區中、在澳大利亞的現代化都市中,仍在繼續發揚光大。拜訪北領地州首府達爾文以北80公里處的巴瑟斯特及Melville群島,千百年來,這裡一直是Tiwi土著人的家園。你可以與當地婦女共處一段時間,見識一下她們的bush tucker,看看她們如何採食、如何捕魚、如何使用傳統藥物。在那裡可以買到色彩斑斕的Tiwi織品、藝術品及手工藝品。或是你可以打上背包,到西澳大利亞古老的土地上一游,體驗土著居民的先人們見到的灌木叢。再者來一次時光旅行,先去體驗史前時代的土著文化。再去看看南澳大利亞的古代營地、住所、藝術遺址、垃圾堆、獨木舟、作掩蔽物的累累傷痕的樹木,了解土著藝術、技術、採食方法,以及自然環境是如何與土著居民的夢想契合的。最後務必要去參觀維多利亞州的聖址,看看土著居民的傳統及現代生活方式如何相得益彰。

旅遊

澳大利亞土著人土著人文化
揚切普國家公園(Yanchep National Park)在土著文化和歷史中資源豐富,遊客可以在瑪尼斯(McNess)遊客中心購買土著紀念品。本地土著居民的日常活動包括語言的介紹、他們所使用的工具、他們如何在陸地和水中生存。在布希叢林路中(Bush Tucker walks),了解哪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學會用藥物的治療作用。觀看傳統的土著舞蹈,了解如何使用矛和盾。天鵝谷的有關天黑後的活動(Didge After Dark)提供了傳統音樂的表演、舞蹈和手工活動。有澳大利亞叢林BBQ,澳大利亞人從在河邊捕獲的食物在火邊燒烤,以及傾聽土著人講述當地的故事。當地土著的表演也解釋了當地的土著的舞蹈和文化,讓人們回到了夢想中的時代。科維拉那夢想(Kwillana Dreaming)為遊客講解皮拉區域(Peel region)的努嘎(Noongar)人們豐富的文化。圍繞馬達加灣(Mundjar Bay)的文化之旅包括工具製造、依賴於季節用傳統的方式建造一座MIA MIA。上午或者下午之旅都包括品嘗叢林食物以及練習透擲矛和盾。土著藝術品和工藝品金山公園(Aboriginal Art & Craft Kings Park)俯視天鵝河以及佩思城的大量手工藝品,從編織的籃筐到慶典用的盾以及戰爭的矛。他們也提供了土著的舞蹈表演,結合舞蹈家、夢想時代故事的講述、叢林之旅、叢林藥物之旅並有機會與土著藝術家見面。

土著人問題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1770年被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之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人們普遍認為,澳大利亞是個“年輕”的國家。然而,在歐洲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之前,澳洲大陸就已經有人長期居住和生活了。大約在5萬至7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人從非洲或者是從亞洲(學術觀點不同),逐步移入澳大利亞,並慢慢分散到澳大利亞各地。他們都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屬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大陸和島上,在歐洲人占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大約 500 多個部落。不幸的是,隨著1788年開始的歐洲移民和殖民化,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開始逐漸被邊緣化。 

澳大利亞土著人澳大利亞土著人
 
首先是他們的土地被剝奪。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開始把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土著人土地的剝奪過程。其次是消滅和“同化”。土著人與殖民者的衝突造成數以萬計土著人死亡,其中塔斯馬尼亞的土著人被滅絕。在這一過程中,1901年,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範圍外,他們被歸為“動物群體”。1910年,澳大利亞聯邦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規定當局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1937年,澳當局又通過一項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這些政策使土著人人口數量一直在下降。1788年,當英國殖民者開始移民澳大利亞時,估計澳大利亞當時有土著人75萬人左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7萬人左右。到2006年,種族歧視政策停止了多年後,澳大利亞土著人人口總數才約為45萬,僅占澳大利亞總人口的2.4%。最後是生存環境惡劣,27%的土著人居住在偏遠地區和邊遠島嶼。他們屬於澳最貧窮的階層,文盲率、失業率、犯罪率均高於其他社群。土著居民的平均壽命比非土著居民低17歲,嬰兒死亡率也較高。總之,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土著人問題一直是困擾著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澳大利亞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及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占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