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御河春

滄州御河春

“御河春”為麩曲濃香型白酒。它是以優質紅梁為原料,加多種產酯酵母,利用乙酸菌增香,採用傳統泥池固態發酵、陳釀工藝而製成。具有窨香濃郁、口味綿柔甘甜、尾淨香長等特點。在1982年我省酒評會上,獲同類產品第一名,被命名為省優質產品。

簡介

滄州市地處京杭大運河之畔,是一座有悠久釀酒歷史的古城。據說在明、清之時,滄州酒家眾多,青旗高懸,生意興隆。並借運河之便南銷北運,別有一番盛況。

滄州古酒,又名麻姑酒,是以優質高粱、運河中心之水,汲地發酵釀製的,色、香、味俱佳。據清朝名士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載:乾隆皇帝乘船經運河南下,途經滄州下船休息時,飲了“麻姑酒”,倍加讚賞。

滄州市制酒廠為了恢復該市歷史名釀“麻姑酒”的生產,從1979年開始試製,到1981年研製成功投產。但該商標已為江西註冊,故改名“御河春”。“御河”乃今運河,“春”,酒之雅號也。

由來

御河春酒是由麻姑酒更名而來,伍史相坐悠久。據說,宋代以前滄州以釀製黃酒著稱,後及展成醇香、甘冽的蒸溜酒,至宋代釀酒業已是星羅棋布。《水滸傳》中有關林沖發配滄州、醉倒雪地的描寫,即可見一斑。到明清而代,滄州的釀酒止更是盛況空前。古滄州是京杭運河必經要道,沿河南銷北運,生意興隆。加之滄州地處渤海之濱,盛產海味,佳釀名餚,吸引無數遊人、墨客。此時,"蒸溜酒"已演變成"麻姑酒",聞名燕京。

力何叫"麻姑酒"呢?傳說有個美妙的故事:麻姑是個傾城傾國的仙姑,每年三月三日到降珠河畔用靈芝釀酒,獻給天宮王母娘娘。王母大悅,遂到瑤池摘來蟠桃讓麻姑食用,自此麻姑長生不老,麻姑酒的名聲亦隨之大振。清代《茶餘客活》雲;"滄州(麻姑)酒止昊氏、劉氏、戴氏諸家,余不盡佳。蓋藏至十年者,味始清冽。"明末,昊、劉、戴諸酒家的酒樓,背滄州古城面達河列屋而踞。一日,三位老者至樓上聚飲,不多時,王老皆醉。臨行時將余酒倒入河中,河水色交;再取河水釀酒,酒味甘冽。清代蘭維毅著《滄州圖古歌》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當年的滄州,酒家眾多,青旗高懸,麻姑酒聞名遐邇。

清代學者妃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多處記述麻姑酒。他說"麻姑酒非市井所能釀,必舊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節候。"還記載,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由運河乘船到滄州歇息,飲用了當地官員獻上的麻姑酒,贊曰"朕從未飲過這樣的好酒。"遂令紀院嵐傳旨,飲定麻姑酒為"御酒"。

早年筆者多次飲用麻姑酒,知其工藝相當講究。它用冀中平原所產紅高粱力原料,考取顏色江黃、顆粒飽滿、殼糠甚少者。製作時,又用新鮮呈金黃色的稻糖做副料,清蒸去雜味,又用新鮮麥麩制曲,為糖北荊。多微共酵,時為48天。後再分層出池,緩火蒸溜,精心勾兌。

據悉,麻姑酒令取名"御河春"酒,是因70年代初恢復生產時,"麻姑酒"註冊商標已被別家酒廠先用。而御河春完全是用當年"麻姑酒"的工芭,並保待了其僑統特色。

河北省名優特產一覽

河北簡稱冀,位於北京周邊,因處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 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河北省農特產品豐富多樣,名酒、美食及工藝特產琳琅滿目,極具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