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鍾祥市

鍾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版土面積4488平方公里,居湖北省第三位,人口102.19萬人,現轄17個鄉鎮、3個國營農牧場、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鍾祥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科技、教育、文化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是江漢平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市情簡介

鍾祥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 有文字記載歷史長達2700多年,春秋戰國時稱郊郢,系楚國陪都,明朝是全國三大直轄府之一承天府所在地。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楚文化,造就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等一批在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明嘉靖皇帝曾發跡於此;境內文物眾多,構築了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顯陵和氣勢恢宏的明代建築群,有“大地博物館"美稱,明顯陵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區,國家級大口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特別是黃仙洞2萬多平方米的卡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
鍾祥是一片肥沃的熱土。它屬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平原、丘陵兼有,孕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磷礦石、累托石、硫鐵礦、鋁、矽、重晶石等6類27種,尤其磷礦石儲量居全國第二,開採量居全國第一,有“中原都”之稱;豐富的物產和資源為鍾祥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全市社會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六年進入湖北省十強縣市之列,農業綜合實力曾位居全國第五、湖北第一,小康建設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工業形成輕工、紡織、食品飼料、機械汽車、建材、化工等六大支柱產業,箱包、電機、脫水蔬菜、葛粉等17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啤酒酶、北山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必將為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基礎設施功能齊全,形成水、陸、空立體運輸網路全面開通的格局;水泥路面居全省縣市之首,長荊鐵路、襄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漢江航運常年通航;郵電通訊實現數位化,鄉鄉鎮鎮開通程控直撥,移動通訊網和無線自動尋呼網覆蓋全市。

區位地理

鍾祥市隸屬湖北省,荊門市代管。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江漢平原北端,處北緯30°42'-31°36' 、東經112°07'-113°00' 之間;南北最大縱距100.60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3.50公里,版土總面積4488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市人民政府駐地郢中,距省會武漢市218公里,東北鄰隨州市,東接京山縣,南連天門,西鄰荊門,西北與宜城市接壤。

歷史沿革

鍾祥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27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鍾祥為楚別邑,稱郊郢,系楚國陪都。西漢初置縣,三國時屬吳,稱石城。自西晉至清末明初1600多年間,鍾祥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因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御賜縣名為“鍾祥”,取“祥瑞鍾聚”之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當時全國三大直轄府(順天府——今北京、應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鍾祥)之一,盛極一時,曾是江漢、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名仍為鍾祥,治郢中,1992年5月撤縣設市。

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673萬畝,其中耕地123.4萬畝,可懇荒地50多萬畝,林地近200萬畝,水域74萬畝,草場190多萬畝。淡水資源;全市淡水資源總量510.42億立方米。漢水自北而南縱貫市境144公里,在漢水流域有蠻河、竹皮河、豐樂河、敖河、南北湖河、長灘河等8條水系,已建溫峽、石門、黃坡三座大型水庫,全市水能蘊藏量大於15.7萬千瓦。農產品資源;99年,全市糧食產量86萬噸,棉花產量0.7萬噸,油料產量10.8萬噸,水果產量14萬噸,水產品產量7萬噸,蔬菜產量74.7萬噸,生豬出欄64.5萬頭,家禽出籠613萬隻。
礦產資源: 鍾祥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6類27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礦石、累托石、礦泉水、硫鐵礦、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雲石、金剛石、砂金等。其中磷礦石儲量達5.36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開採量居全國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稱。境內有國家“八五”重點工程、亞洲最大的磷化工企業——投資近30億元的大峪口礦肥結合工程,是國家磷化工基地。在石油鑽探和航天工業等領域有著廣泛用途的累托石礦,全世界僅發現40多處,有開採價值的僅3處,其中尤以鍾祥磷礦鎮境內儲量多、開採利用價值大,儲量達20億噸,為全省之冠。礦泉水主要分布在長灘、客店、長壽等鄉鎮,目前正在開發利用。發展磷化工業、精細化工、建築建材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且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
旅遊資源: 鍾祥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文化遺產地(明顯陵),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已初步形成四大景區:一是郢中風景區。這裡是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格外藝術家莫愁女、明嘉靖皇帝的故鄉,是高雅名曲“陽春白雪”的誕生地,歷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此留有墨跡。先有楚文化遺址19處,歷代建築群3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明代十五陵——顯陵,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墓,是我國最大的單體明代帝王陵墓,氣勢恢弘,蔚為壯觀。二是雲台觀景區。區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口森林公園,森林面積達17萬畝,森林覆蓋率85%。著名景觀有雲台觀、嵩門寺、白鹿寺、彌陀寺、龍泉庵、鷹子洞、烏龍洞、柳門口瀑布等。三是大洪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森林茂密,海拔適度(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最高051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區內偶大小溶洞4個,有名山、奇樹、溫泉多處,其中黃仙洞一其大、奇、雄、美、而遠近聞名,洞內2萬多平方米卡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現已完成部分開發,年接待遊客近1萬人次。四是溫峽風景區。是以溫峽水庫為主體的水上風景遊覽區。

經濟發展

2010年 GDP 完成 195.76 億元,同比增長 16.9% (可比價,下同),高於年初 13%的計畫增長目標,其中 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5.1%、24.4%和 13.8%。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 8.79 億元,占計畫的 112.1%,同比增長 28.7%,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 5.35 億元,占計畫的 118.3%,同比增長 30%。

交通條件

鍾祥市地處湖北中部,境內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四通八達,漢江黃金水道可直抵武漢,焦枝鐵路、長荊鐵路貫穿該市東西、南北,基本形成了公路、水路、鐵路立體交通運輸網路。

1、公路

全市公路通車裡程4100公里,其中該市境內高速公路兩條,襄荊高速公路已經於2004年建成通車,從該市城區上襄(樊)荊(州)高速公路約需20分鐘;另武(漢)至荊(門)至宜(昌)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預計2008年通車,從該市城區上該公路約13公里,至武漢140公里,通車後從該市到武漢約需1個半小時。由高速公路向東通向武漢、合肥、南京;向南通向常德、邵陽、廣州;向西通向宜昌、重慶、成都(詳細見國家高速公路網)。

2、水路

鍾祥市地處漢江中游,境內河流縱橫,有航道295.5公里。全市水運常年通航里程210公里,其中漢江航道144公里,為三級航道,可常年通航500噸級船隊。

3、鐵路運輸

焦枝鐵路從鍾祥市西部的胡集、磷礦、雙河3鎮通過,境內長44公里,設有王集、胡集、斑竹、雙河4個火車站,另有專用線6條,長39公里。
長荊鐵路是省部合資修建的一條地方鐵路,全長176公里,沿途經過應城、天門、京山、鍾祥、荊門五個縣市。其中:鍾祥境內全長67公里,穿越5個鄉鎮,目前該市共開通東橋、郢中、冷水三個車站,同時預留有文集、九里兩個火車站。“十一五”期間,長荊鐵路作為國家“縱橫”重點工程之一,隨著宜(昌)萬(州)鐵路的建成開通,貨運列車將由目前的6對增加到12對,貨運量將由現在的25萬噸增加到60萬噸。

科技

湖北省鍾祥市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科技百強(縣)市、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鍾祥實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依靠科技進步,振興鍾祥經濟的決定》、《關於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等10多個相關檔案,內容涉及科技獎勵政策、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科技開發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等。規定:重獎科技有功之臣,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享受政府津貼,姓名及事跡載入市志;優先解決科技人員子女招工、入學、農轉非、住房等問題;大學本科畢業生,只要專業對口,來一個安置1個,不受編制限額;凡來鍾祥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貢獻大小,按原工資的2-4倍發給報酬;因到鍾祥從事科技工作而被原單位辭退的專業技術幹部,重新為其辦理錄(聘)用手續,認可原幹部身份,工齡連續計算,準遷糧油戶口關係,並優先晉升專業技術職稱;鼓勵科技人員合理流動,並優先晉升專業技術職稱;鼓勵科技人員合理流動,發揮專業特長,並為高工配備助手、電腦等。對科技人員堅持做到在政治上培養,在生活上關心,在工作上支持,讓科技人才各盡所能,各盡所需,各盡所用。目前,鍾祥擁有各類科技人員2.6萬人,已成為振興鍾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鍾祥科技興農方興未艾。為了推動鍾祥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效益農業市建設步伐,鍾祥與華農大結成了科技聯姻、校市共建的對子,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共建活動。先後從華農大、省社科院、省農科院邀請了20多位專家教授,對效益農業示範區的基地開發、品種定向、技術措施、模式選擇、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並按照科技農業的要求提出了多項建設性意見,從而形成了一整套建設效益農業市的方案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加快了鍾祥市農業產業化和效益農業市建設步伐,全市初步形成了糧、棉、油、畜禽、水產、蔬菜、林果、菌等8大支柱產業。1999年,全市優質稻面積達15萬畝,油菜全部實現"雙低"雜交化,精細特蔬菜面積達8萬畝,高級優質特產養殖比重達40%以上。先後建成了10萬畝優質砂梨、5萬畝板栗、10萬畝精養魚池、25萬畝蔬菜、 1000萬桐(袋)香菇、15萬畝長壽香米、10萬頭草食性牛養等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十大農產品基地。占地120畝的郢中蔬菜精品園,先後投資100多萬元,建成水泥骨架拱棚55座,鋼架大棚3座,日光溫室20棟,連棟式大棚4個。按照“大調布局,精調品種,優調模式,重調特色”的要求,從北京、武漢等地引進日本櫻桃、蕃茄,以色列青椒、西班牙草莓、泰國架豆王等數十個蔬菜名特優新品種,已成為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大課堂和開展品種推廣、技術合作的中介所,苗種遠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
鍾祥科技興工成績斐然。全市已有20多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關係,利用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的有利時機,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同時,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為重點,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龍頭,以管理為基礎,以效益為目標,市場開發、生產行銷等緊密結合的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永祥公司技術中心已列為省級技術中心,每年開發20多個新產品,產品達到8大系列、38個規格、160多個型號,其中六大型的旅行箱外觀設計獲國家專利,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經專家篩選論證,科委組織實施 的各類科技項目達106項,其中列入地市以上科技計畫項目的共有26項,爭取項目投資7077萬元。有9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攻關計畫、星火計畫和成果推廣計畫,有5個項目被列為省級科技攻關計畫、星火基金計畫。宇興公司"振動電機開發"項目列入省級星火計畫項目後,及時捕捉國際"雙振動"產品發展技術和動態,連續開發了VA系列三相異步電機、ZZ"S"系列直線振動篩,先後榮獲省星火科技二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該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明質等同志研製開發的VB2 型振動電機、VBB型隔爆振動電機、共振型長距離輸送機等產品,據世界聯網查新,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九十年代初期先進水平,成為潛代出口、國內各大型鋼廠和三峽工程的配套產品。金漢江公司與中國近代化工研究所、武漢化工學院等科研單位聯合攻關,開發了800#精製棉,填補了國內空白,列為國家火炬計畫。最近,省科技廳批准其為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全國纖維素行業唯一的高新技術企業。
鍾祥以科技引導社會發展成效顯著。95年12月,鍾祥實驗區以其鮮明、獨特的"四大模式"(建設組團式城市,探索建立農村城市化新模式;發展"節約型"經濟,探索建立人口、資源、環境生態協調發展新模式;弘揚歷史傳 統文化,探索建立現代社會生活新模式;總結長壽經驗,探索建立人類長壽幸福新模式)順利通過了國家實驗區協調領導小組的嚴格評審,被批准為湖北省唯一的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以"四大模式"為主體編制的《鍾祥市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綱要》被評為湖北省1996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建區以來,鍾祥城市建設、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環境保護、社會治安、郵電交通、電力能源、社會保障、計畫生育、醫藥衛生等工作先後跨入全國先進行列;"大洪山生態旅遊"項目被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畫;社區計畫生育與生殖保健保障技術綜合示範項目被納入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攻關計畫;計畫生育地理信息網路項目被列為省級科技攻關計畫;碾盤山水利樞紐工程被納入國家南水北調補償項目;鍾祥先後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二次國際高級圓桌會議和河南南陽舉行的中瑞地方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參加了在美國、北京昌平、山東煙臺等地舉辦的可持續發展經濟交流會;1997年12月鍾祥作為全國4個國家級實驗區代表出席了在中南海舉行的國家實驗區建設匯報會。

衛生

改革開放以來,全市4000多名衛生工作者認真貫徹新時期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以改革總攬全局,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為目標,進一步推動了全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市、鄉、村三級醫療保健網健全,服務功能完善。全市共有鄉鎮以上及工礦企業醫療衛生機構143所,每千人口擁有醫師數4.49人,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2.6張。有國家二級醫院3所、一級甲等醫院19所、“愛嬰醫院"和“愛嬰衛生院”6所。村級衛生組織實行了一體化管理,村集體辦醫率達到100%。
城鄉衛生面貌改觀,人群健康得到保障。市區、鄉(鎮)和大部分村通了自來水,全市84.6%的人口飲上了清潔衛生水,71.4%的農戶用上了衛生廁所。疾病控制措施落實,法定報告傳染病年發病率控制在168.4/10萬,即使在1998年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災,也確保了大災之年和大災之後無大疫,實現了無甲類傳染病發生、無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的“三無”目標。孕產婦系統管理和兒童系統保健工作全面普及,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4.3/萬,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5‰。1995年,鍾祥市農村初保工作在全國率先達標,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牌為“初保工作合格縣(市)”。1999年,鍾祥市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檢查驗收,被湖北省愛衛會授予“省衛生城市”稱號。
衛生科技含量提高,醫療服務優質高效。全市衛生系統擁有高、中級衛技人才1054人,擁有大型先進醫療設備238台件,建立專科特色27個。在醫療單位全面推行了醫務公開制度,切實做到了就診程式公開、主要藥品價格公開、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公開,建立了住院病人收費查詢明白卡,讓患者看明白病,交放心錢。全市有2所醫院跨入湖北省“以病人為中心,文明優質服務示範醫院”先進行列,有3個醫療衛生單位被鍾祥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鍾祥市人民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頗具規模、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擁有美國進口全身CT機、彩色都卜勒、體外震波碎石機、美國伯特血液透析機等先進醫療設備200多台(件),能開展腦腫瘤摘除術、二尖瓣閉式分離術、肝葉切除術、骨再植術、人工晶體植入術、放射介入等高難度技術項目,有3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鑑定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鍾祥市人民醫院先後被授牌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和荊門市十佳文明視窗示範醫院。鍾祥市中醫院是一所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院、中國燒傷創瘍鍾祥科技中心、湖北中醫附院技術協作醫院和河南省南石醫院心腦血管病技術協作醫院,建有一批享譽市內外的中醫專病專科,其中燒傷治療中心採用國際先進的濕性暴露療法新技術,治療各類大小面積的燒傷,具有恢復快,不留疤痕等特點。治癒各類燒傷患者500餘人,治癒率達92.3%,尤其在治療燒傷面積達60%以上重度燒傷、呼吸道燒傷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榮獲中國燒傷創瘍科技成果三等獎。心腦血管病專科主要採用“血液稀釋療法”、“介入療法”、“溶栓療法”以及防治中風系列藥品,治療中風先兆、急性腦血管意外、中風后遺症、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方法獨特,療效顯著。

城市建設

鍾祥市自1992年撤縣建市以來,以創建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為契機,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力度,先後投資4.6億元,修建城市道路25條,全長36公里,城市道路鋪裝率達到98%,城市道路總面積250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城市道路面積18平方米;完成了城區水廠二期、三期工程,城市日供水能力達10.5萬噸,城市供水普及率、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100%,新建、改建排水管網30條全長44公里,城市排水管網密度達到4公里/平方公里;修建高標準水沖式公廁30座,興建垃圾處理廠和糞便處理廠各1 座,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興建了南湖公園、宮塘公園,修建花壇468個,綠化植樹60萬株,城市綠化率達40%,人均擁有公共綠地11平方米;城區現有各種公車輛226標台,開通營運線路6條,萬人擁有公車輛16標台。
目前,鍾祥市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達1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萬人,一個整體功能明顯增強的明星城市正在江漢平原崛起。

鍾祥人

我是鍾祥人,
豐樂的包子、長壽的米養育了我,
也養育了我的眾鄉親,
我們的鄉情讓我們的祖祖輩輩擁簇而居,
我千百年不改的鄉音讓我們代代激情相擁。
我們是鍾祥人
石牌的豆腐、客店的葛粉養育了我,
我絕不會忘記回報這養育的深情,
明顯陵,讓我想起鍾祥歷史的輝煌,
皇帝的故鄉,誰不熱愛?誰不景仰?
我們是鍾祥人,
當我置身於南來北往的列車上,
奔走在異鄉打工的路上,
我是那樣眷戀我的故鄉,
大口的林海,溫峽的波濤總在我夢中喧囂,
那動情的鄉音、熟悉的鄉情總在我夢中叩響。
啊,我來自鍾祥,
鍾祥是我夢繞情牽的故鄉,
柴湖的花生、舊口的沙梨,
胡集的磷海、黃仙洞的神奇,
總讓我激情滿懷,豪情萬丈。
鍾祥,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
回報鍾祥、呵護鍾祥、熱愛故土,
代代相報的真誠,才是我們永不改變的鄉情,
啊,鄉音、鄉情入心懷,
趕超——挑戰—— 我們來。

鍾祥方言

鍾祥方言,屬於中國北方方言區西南區,而在本地,又分有城關(即郢中)口音、冷水口音、東橋口音、舊口口音、柴湖口音(註:柴湖為移民大鎮,移民來自河南淅川,屬河南方言區)。本站所講述的鐘祥方言,將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郢中口音為主。
現代鍾祥方言的特點:
1、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語正大量滲透進鍾祥方言中,鍾祥方言與國語的差異正逐漸縮小。1936年中國語言學大師趙元任曾在湖北鍾祥調查,當時的“拍、賊、抖、伸、批、騎、架、掐、瞎、削、掉、淹、輸、肉”等字,都是鍾祥的地方讀音。而20世紀80年代末,語言學專家再次到鍾祥調查發現,上述字的發音,已接近於國語的發音。還有許多字的讀音,已從方言變為國語了。
2、鍾祥話沒有北京話的甜亮輕脆、委婉親切,也不像上海話的細潤嬌柔、齊齒嗲氣,雖然口音與四川話非常相似,但卻又不像四川話那樣抑揚頓挫,鍾祥話非常樸實憨厚,聲調較平,起伏較小。
3、鍾祥話中有兩個獨特的重要助詞“達”和“唦”。“達”的功能有如國語中的“了”,表示完成時態;而“唦”則除了在疑問句中相當於國語中的“嗎”之外,通常還用於陳述句中,如“我對家鄉新聞了解達清楚得很,我經常上鍾祥之窗唦。”
4、如北京話一樣,鍾祥方言也包含大量的兒話音。如“今兒”、“么事事兒”、“趣活兒”(有趣)、“那哈兒”(那裡)等。
5、鍾祥方言中含有非常有趣的顫音/r/,而此種顫音/r/,多半是由詞尾“子”演變而來。比如羊子,包子,椅子,車子,老頭子等,幾乎以“子”結尾的詞語,在鍾祥方言中“子”都發顫音。俄語中經常出現的顫音令很多學習者頭痛,但是對於來自鍾祥的學子來說,絲毫沒有困難。
6、鍾祥方言一般不區分平舌和捲舌音,包括n和l,z和zh,c和ch,s和sh。這一特點在學習日語時會遇到一些障礙。另外,鍾祥方言中沒有與國語eng、ing、ong、iong相對應的韻母。

鍾祥特產

蟠龍菜:
相傳嘉靖進京前,皇族早有明爭暗鬥。章太后迫於政勢,密詔頒達了三位親王,並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興王府離京最遠,為逾時間,幕客嚴嵩獻策,朱厚聰假扮欽犯上囚車,日夜兼程趕到京城。朱厚聰乃藩王世子,平日奢華,坐囚車容易,可途中進粗食就難。他於是命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魚肉卻不見魚肉的菜,若做不出,性命難保。有位叫詹多的廚師,心靈手巧,也沒做一道符合要求的菜。一天詹妻見 夫天時已晚還未回來,就帶了做熟的紅苕給夫吃。夫妻倆互相推讓,不小心弄破了紅苕皮。詹多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眾廚師齊心協力,就做出了吃魚肉而不見魚肉的食物,原來是魚、肉、蛋做出一“紅苕”,也有人稱之為“紅蘿蔔”。“紅苕”營養豐富卻不膩,美味可口。朱厚聰吃著“紅苕”進京做了皇帝。朱厚聰基後,即為嘉靖。詹多奉命進京為皇帝做菜,他對紅苕加以改進,更名為“蟠龍菜”,即蟠龍所食之菜,嘉靖吃了新的“蟠龍菜”後,讚不絕口,命人記入宮中食譜。從此“蟠龍菜”便成了明宮佳肴。而到現在,它已成為過年時鐘祥每家每戶飯桌上都能見到的傳統特色菜。
1、配 料:鮮肉、鮮魚、鮮蛋、上等澱粉、食鹽、味素、蔥、姜
2、食用方法:
一蒸:切薄片裝碗,上籠蒸半小時,吃時另酌醬油、醋。
二炸:切一分厚的片上漿,大熱油落鍋,炸成金黃色起鍋,吃時另酌醬油、醋。
三溜:切薄片,溫油溫熱後下芡。
米茶;
鍾祥市農業綜合實力居湖北省之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生產的稻穀產量高,但品質粗糙,北方人稱之為"糙米".
而這種"糙米"正是製作米茶的最好原料.相傳明朝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朱佑元(即嘉靖皇帝生父)冊封為興王,食邑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其妃嘉靖皇帝之母蔣氏身懷六甲時害喜,茶米不思,見山珍海味噁心. 興王召來多名廚師,調出各種口味的飯食菜餚,均不合蔣氏口味.興王大怒,一廚師情急智生,從家裡端來百姓食用的米茶,蔣氏果然食慾大振.王顏大悅,米茶從此從民間進入宮廷.後蔣氏隨嘉靖入紫禁城,逢夏季便令御廚製作米茶,但採用宮中精細貢米炒制的米茶遠不如糙米製作的清香,爽口,鍾祥糙米一度成為貢品.
米茶得名於"食之裹腹,飲之解渴",製作也很簡單.先將大米放在鍋里置中火乾炒,至大米發黃帶焦時起鍋,用清水淘洗後濾去水份,再放入鍋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開花,起鍋自然冷卻即成.米茶水色淡黃,香氣濃郁,滋味微甜不淡,略澀不苦,既可代替米飯,又具飲茶解渴的作用,為夏季防暑降溫之佳品,氣候愈熱, 食之愈爽.在鍾祥農村,人們一般在頭天晚上炒制後,盛入陶罐中,第二天食用.隔夜米茶,味略酸甜,更能增進食慾,生津止渴,別有一番風味.在鍾祥市,家家戶戶夏天都炒制米茶,荊門,京山,沙洋,天門,宜城等周邊縣市也有部分居民喜愛吃米茶.
如果您想品嘗,不妨按我介紹的方法製作.但想吃到滋味悠長的米茶,恐怕還要來趟鍾祥.這幾年鍾祥市調整農產品品質結構,在"調優"的同時,部分"糙米"仍在生產,市委書記汪聯舫說,那是專門為製作正宗的"鍾祥米茶"保留的.
酥餅又名酥粑粑:
提到湖北鍾祥的酥餅,不要說土生土長的鐘祥人,就算是路過鍾祥的旅遊客人,也會伸出大拇指。鍾祥特產特色酥餅已經是一種傳統深為老百姓喜愛的大眾特色食品,也是來鍾祥旅遊客人和節日送禮來送往的必購土特產特色食品。
湖北鍾祥特產特色酥餅歷史簡介
湖北鍾祥酥餅,早已久負盛名,是自唐代以來的鐘祥特產特色傳統長壽食品,脆香味美,進口化,落口酥,回味綿長。它既作點心又可作主食,還是品茶飲酒的佐食佳品,一年四季,老少鹹宜。到明朝嘉靖十年,鍾祥特產特色酥餅與蟠龍菜同列為宮廷御餚。
據考證,鍾祥特產特色酥餅原名酥粑粑,與鍾祥米茶同時出現,源於楚莊王(公元前613—前591年)伐陸渾戎。公元前606年,楚國國力強盛,令尹(即宰相)孫叔敖引黃仙洞水開敖河,開創了江漢農業的大發展,而使江漢平原富甲一方。至此,洋梓、長壽、張集、豐樂、潞市地面水旱保收,五穀豐登,遂成為諸侯帝王的必爭之地。然而,楚莊王北伐陸渾戎欲觀兵周疆,問鼎中原,數十萬兵士飲食俱成難題。於是,楚莊王兵屯郊郢(郢中)微服私訪郢中農家,而遇一老婦,正在喝米茶,吃酥粑粑。莊王和隨從口渴肚餓,當即用錢幣換了米茶、酥粑粑吃。米茶清心解渴,酥粑粑脆香可口,使莊王一行大飽口福。莊王靈機一動,詳細向老婦詢問了二種飲食的製作方法,回到軍營命將士們依法製作,從而解決了部隊北進的飲食困難。
劉宋泰始六年(公元470年),鍾祥縣名長壽。唐朝武后(則天)長壽二年,酥粑粑盛銷於酒肆、飯館、點心鋪,並約定俗名為酥粑粑。至明朝嘉靖十年,承天府鍾祥酥餅竟名馳全國。純手工製作的方法,一直延續到今天。楊婆從1983年開始手工製作這種鍾祥特產特色酥餅,繼承和保持了鍾祥酥餅的傳統工藝,製作出的甜鹹酥餅和酥條,是郢中風靡盛行的特產特色食品,深受大眾的歡迎,也是楊婆自主生產的主要鍾祥土特產特色食品。楊婆酥餅配上鍾祥特產特有的米茶,夏天煮涼後一起食用,可以說是一種夏季食物的享受,天氣越熱越爽口,楊婆酥餅也是米茶的最佳伴侶食品。
野生葛粉:
採用千年野生葛粉精製而成。經科學檢測,富含澱粉、蛋白質、全糖等多種營養成分及鈣、鐵、銅等1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涼解熱、生津止渴、昇陽發表、抗菌解毒、降低血壓、治療冠心病之功能。對咽喉痛疾、口舌生瘡、小孩清火、瀉痢有特效。年產量1000噸,產品暢銷海內外。在日本,鍾祥葛粉有"長壽粉"之譽,被昭仁天皇御賜為"皇家食品",列為皇家貢品系列;1993年又被日本列為免檢進口產品。在美國、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為眾多家庭所青睞。
葛粉被確定為“日本皇家食品”,客店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葛粉之鄉” 鍾祥葛粉實業有限公司是荊門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固定資產385萬元,年產葛粉500噸,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稅 300萬元,出口創匯100萬美元,是全國第一家專業化生產野生葛粉的企業,其生產的“山靈牌”葛粉填補了國內保健食品行業的空白。1993年,野生葛粉及其加工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1995年12月客店鎮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國葛粉之鄉”,並成立了葛粉產業的專業化科研機構---“鍾祥市中華葛科學研究所”,是全國葛產業技術培訓中心;1997年4月,“山靈牌”商標獲湖北省“著名商標”;1998年3月,山靈葛粉被評為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湖北名牌產品,葛粉加工現已成為鍾祥工業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
鍾祥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新華網湖北頻道4月22日電(記者楊興國、俞儉)古稱"長壽縣"的湖北省鍾祥市最新對八旬以上老人普查統計,這個百萬人口大市擁有80歲以上老人15507人,百歲老人有77人。有關專家表示,鍾祥市堪稱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鍾祥市自古長壽者眾多,史稱長壽縣達1000多年,明代嘉靖年間始改為鍾祥縣。鍾祥市沿襲至今的許多地名與"長壽"緊密相聯,像長壽河、長壽店、長壽村、萬壽岩、鬍子山、百歲橋、百歲村等等,"百歲碑"的記載則更多。
鍾祥市長壽研究會會長王運貴介紹,據最新對八旬以上老人普查統計,全市現有100歲以上的老人77人,90歲以上老人1305人,80歲以上老人15507人,分別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七點六、萬分之十二點八、百分之一點五二,且長壽人群繼續呈增長趨勢。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表明,鍾祥市人均預期壽命75.8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48歲。
王運貴認為,安定的社會環境、豐富殷實的物質保障、宜居的生態環境、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勤勞好動的生活習性、規律有序的飲食習慣,是鍾祥市長壽人群集中的幾大因素。新中國成立以來,鍾祥市百歲以上老人數量不斷增長,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成正比。1953年百歲老人只有2人,1982年上升為18人、1990年46人、2003年48人、2006年71人、2007年75人,目前達到77人。
他介紹,客店鎮官灣村103歲的唐德才和101歲的吳關琴,夫婦二人一生勤勞,還在房前屋後耕種三畝多山坡地,自食其力,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冷水鎮李灣二組104歲的老壽星閆純乾,一條扁擔伴一生,如今年過百歲還能挑著菜擔趕市場。
近日,由中國老年學學會組織的"中國長壽之鄉"評審專家委員會認定,經過實地察看,全面核實,鍾祥市人均預期壽命、百歲老人、80歲高齡以上人口等3個必達指標及12項參照指標均符合"中國長壽之鄉"評定標準,評審專家一致認為,鍾祥為"中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

旅遊資源

鍾祥主要景區:
莫愁湖景區
莫愁湖景區融山水資源、人文資源於一體,是荊楚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湖上百島俊秀,水天一色。
這裡的山水孕育了一代絕世佳人、楚國偉大的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莫愁女是楚國第一美女,楚國歌舞一代宗師。她貌若芙蓉,能歌善舞。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將楚國歌舞藝術推向顛峰。
十里畫廊”是整個莫愁湖景區最為賞心悅目的地方之一。它由細窄逐漸寬闊,呈喇叭狀,且九曲迴轉,湖岔眾多。這裡湖水清澈,水平如鏡,兩側蒼翠青山和著藍天白雲倒影在湖中,可謂湖光山色,引人入勝。由於這裡生態環境優異,引來各種珍奇飛禽不計其數,有鴛鴦、白鷺、野鴨、鸕鶿等數十種。湖岸上林木茂盛,花草叢生,時有一兩處紅瓦農舍掩映其間,恍若人間仙境.
明顯陵
顯陵,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元與章聖皇太后蔣氏的合葬墓,始建於1519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早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被錄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目錄》,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顯陵,作為中國最早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皇陵,完整地保留和體現了封建禮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影響到清代帝陵形制。它是明代帝陵最傑出的代表,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獨特之處:其中一陵兩冢,為歷代帝陵決無僅有。金瓶型外羅城、九曲迴環的御河、龍形神道、圓形內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沒有的。
顯陵工程浩大,前後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占地面積183.13公頃,相當於300多個足球場那么大。整個顯陵由內外兩道城牆環護,連線這新紅門的城牆叫外羅城,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3600多米,紅牆黃瓦,蜿蜒于山巒起伏之中,雄偉壯觀,這樣大的外羅城當時在建陵之後,各地官員從全國各地,各州、府、縣上至東北,下至雲貴,一磚、一瓦、一石向這裡進獻。每一塊磚、一塊瓦都有完整標明來自何處,可見工程之浩大。從空中俯瞰,外羅城為“金瓶”形狀,“金瓶”在風水術中認為不僅能繞氣護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聖吉祥。同時蜿蜒的城牆順山勢起伏,避免了建築外在的生硬感,使之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顯陵外羅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創,其後的明清陵寢均沿襲了這一做法。

大洪山景區

早在1988年8月大洪山風景區就同湖南張家界、廈門鼓浪嶼、福建武夷山一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山勢雄偉,峰巒疊翠,洞天奇特,常年雲霧繚繞而令人流連忘返。
大洪山風景區面積達3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600米,景區內古木參天、溶洞群集,景點眾多。其核心景點是黃仙洞和娘娘寨。
黃仙洞,是一個集世界溶洞之大全的奇特景觀。黃仙洞有石灰岩地貌、鐘乳石景觀、更有喀斯特地貌。洞中有幾十個大小支洞相連,洞中有洞,洞裡有五個大廳,最大的有三萬多平方米,高達128米,可容納數萬人。在大廳中落差高達100米之多,形成奇特的洞中山。更令人稱奇的是2萬多平方米的邊石池隨著洞中山勢而下,奇特壯觀,為世界溶洞之最。洞長2500米,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各種形態美妙絕倫。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洪山的一部分,因“大口小口,清泉湧出”的山泉而得名,是江漢平原首個國家森林公園。這裡山峻林密,古道幽深,最高峰雲台觀,位於聊崛山頂。登臨山頂,更是觀日出日落的絕妙之處。
這裡有花果山水簾洞般神奇的鷹子洞,有萬千彩色蝴蝶爭相奪艷的蝴蝶谷,更有彩虹伴日的奇觀,讓人驚嘆不已。這裡的柳門口瀑布落差達80米,分四級跌下,令人嘆為觀止。烏龍洞獨具魅力,洞中有泉,幽深莫測,更有一片罕見的茂密楠竹林。

溫峽水庫

溫峽水庫是鍾祥市主要景區之一,近年來通過自籌和引進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重點對基礎設施、遊樂設施、接待服務設施進行了建設,已有各類賓館、飯店、別墅10多處,大小遊船30餘艘,漂流橡皮艇110條。目前已開發有漂流、水上遊樂、游湖、島嶼休閒觀光、登山、垂釣等多個旅遊項目。景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是旅遊、休閒、會議、培訓的理想之地。2006年10月,景區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利旅遊風景區。

2、謂得福。

梅曾亮 《原任預告大學士戴公墓碑》:“ 庾山 建標,四 戴 鍾祥。”

行政區劃

** 鄉鎮街道資料、面積、人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7)》。 *
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

荊門市 鍾祥市
4488 102
鍾祥市 郢中街道
49 17.10
鍾祥市 洋梓鎮
403 6.83
鍾祥市 長壽鎮
275 2.75
鍾祥市 豐樂鎮
162 6.87
鍾祥市 胡集鎮
393 12.99
鍾祥市 雙河鎮
235 4.62
鍾祥市 磷礦鎮
219 4.71
鍾祥市 文集鎮
128 4.44
鍾祥市 冷水鎮
314 4.74
鍾祥市 石牌鎮
295 8.43
鍾祥市 舊口鎮
201 10.35
鍾祥市 柴湖鎮
225 9.57
鍾祥市 長灘鎮
153 2.03
鍾祥市 東橋鎮
256 2.41
鍾祥市 客店鎮
293 1.46
鍾祥市 張集鎮
289 2.28
鍾祥市 九里回族鄉
99 1.67
鍾祥市 國營官莊湖農場


鍾祥市 南湖原種場


鍾祥市 羅漢寺種畜場


鍾祥市 溫峽水庫


鍾祥市 湖北鍾祥經濟開發區
4.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