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

涪(fú),涪江,水名,發源於四川省,流經重慶市匯入嘉陵江。現多作地名用字,如涪州,涪陵等。現在也多指水立方,是水立方的簡寫。

基本信息

字源解說

形聲字,形旁為水,聲旁為咅(póu),本意是水名。

文字解釋

涪(fú)
釋義 詞性 例句 英譯
水名。在四川省中部,源出松潘縣,東南流經平武、綿陽、三台、遂寧、潼南、至重慶合川區入嘉陵江。 名詞,非成詞語素 酈道元《水經注·涪水》:“水發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東南流入於涪。” Fu River
古州名 。故治所在今重慶市涪陵區。 名詞,非成詞語素 杜甫《長江》詩之一:“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Fu prefecture
  • 涪(póu)
釋義 詞性 例句
【涪漚】水泡 動詞 《集韻·侯韻》:“涪,涪漚,水泡。”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涪
原文
【卷十一】【水部】涪fú縛牟切
水。出廣漢剛邑道徼外①,南入漢。從水咅聲。
注釋
①“廣漢”句:《漢書·地理志》“廣漢郡剛氐道。”邑當作氐。廣漢郡:西漢治所在乘鄉,即今四川省金堂縣東;東漢移至雒縣,即今四川省廣漢市北。徼: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漢書音義》:“徼,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
譯文
涪,水名。從廣漢郡剛氐道邊塞之外流出,向南注入漢水。從水,聲咅。

說文解字注

【(涪)涪水】句。以下同。
【出廣漢剛邑道徼外,南入漢】地理志曰:廣漢郡剛氐。郡國志曰:廣漢屬國都尉。領陰平道、甸氐道、剛氐道。剛氐、此作剛邑。葢誤。百官公卿表曰。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大後、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然則志偁甸氐道、剛氐道、湔氐道皆以其有氐而道之。志於剛氐道下曰。涪水出徼外。南至墊江。入漢。過郡二。行千六十九里。過郡二者、廣漢、巴郡也。墊江屬巴郡。按剛氐道徼外、葢在今四川龍安府松潘廳境內地。舊松潘衛也。衛東有小分水嶺。涪水出焉。東南流。經龍安府之平武縣、江油縣、彰明縣。又經綿州。又經潼川府之三台縣、射洪縣、遂寧縣。至重慶府之合州城南。嘉陵江合渠江自東北來會。合流至重慶府府城北入大江。合州、漢之墊江縣也。嘉陵江即西漢水也。許雲南入漢、謂入嘉陵江也。水經雲。涪水出廣魏涪縣西北。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梓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雲出涪縣與誌異者、水經舉稍近言也。墊江縣名而雲入於墊江者、以地名名水也。益州之水見於史者涪水謂之內水。今之涪江也。雒水合綿水謂之中水。今在瀘州州城北入大江。水道提綱謂之沱江者是也。外水今之大江也。
【從水,㕻(咅)聲】縛牟切。三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涪·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
fúㄈㄨˊ《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並音浮。水名。《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
又涪陵,漢縣名,今為州屬重慶府。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póuㄆㄡˊ又蒲侯切,音捊。涪漚,水泡也。
考證:〔《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 謹照原文刪改剛。游改道。

音韻方言

音韻參考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部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註解
廣韻 縛謀 平聲 三等 開口 水名在巴西
洪武正韻 房鳩 十九尤 平聲
分韻撮要 第五修叟秀 陽平 地名

方言發音

客家話 [海陸豐腔] feu2 fu1 [寶安腔] fiu2 fu2 [台灣四縣腔] feu2 fu1 [客英字典] feu2 fu2
粵語 fau4
潮州話 頗污5(浮)

拼音是f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