紱

紱,同“黻”。指古代系印紐的絲繩,亦指官印。如:印紱,璽紱。紱,《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易·困卦》朱紱方來。《莊子·逍遙遊注》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張衡·西京賦》降尊就,懷璽藏紱。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紱

(1) (形聲。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本義:系印章或佩玉用的絲帶。紱的顏色依官位品級而不同)

(2) 同本義 [silk ribbon]

降尊就卑,懷璽藏紱。--《文選·張衡·西京賦》

授單于印紱。--《漢書·匈奴傳下》

(3)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knee hide]。縫於長衣之前。為祭服的服飾。周制帝王、諸侯及諸國的上卿皆著朱紱

朱紱方來。--《易·困卦》

康熙字典

紱,《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博雅》綬也。《易·困卦》朱紱方來。《莊子·逍遙遊注》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釋文》紱,或作紼。《韻會》韍,通作黻。

又作紱。

又《韻補》葉方味切。《張衡·西京賦》降尊就,懷璽藏紱。更鏇閭閻,周觀郊遂。

紱

拼音是fu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