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靈片

消渴靈片

本品為棕褐色的片;味苦、甘。具有滋補腎陰,生津止渴,益氣降糖的功效。用於成年非胰島素依賴性輕型、中型糖尿病。

基本信息

名稱

拼音名:Xiaokeling Pian
英文名: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570

成分

【處方】 地黃 200g 五味子 15g 麥冬 100g
牡丹皮 15g 黃芪 100g 黃連 10g
茯苓 17g 紅參 10g 天花粉 100g
石膏 50g 枸杞子 100g
熱瀉
[td 100 ]藥名[td 100 ]功效[td 100 ]套用 [td 100 ]生地黃[td 100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td 100 ]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td 100 ]五味子[td 100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td 100 ]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td 100 ]麥冬[td 100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td 100 ]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td 100 ]黃芪[td 100 ]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td 100 ]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td 100 ]牡丹皮[td 100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td 100 ]溫毒發斑,血熱吐衄,溫病傷陰,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血滯經閉,痛經,跌打傷痛,癰腫瘡毒 [td 100 ]黃連[td 100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td 100 ]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濕痢,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臃腫疥瘡,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td 100 ]茯苓[td 100 ]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td 100 ]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td 100 ]紅參[td 100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td 100 ]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td 100 ]天花粉[td 100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td 100 ]用於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td 100 ]石膏[td 100 ]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td 100 ]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乾,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td 100 ]枸杞子[td 100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td 100 ]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製法

以上十一味,茯苓、天花粉、石膏、紅參、黃連、牡丹皮粉碎成細粉,
其餘地黃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 小時,第二次2 小時,合併煎液,靜置12小時,
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6~1.38(80℃)的清膏,與上述粉末混合,乾燥,粉
碎成細粉,混勻,製成顆粒,乾燥,壓製成960 片,即得。

性狀與鑑別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片;味苦、甘。
【鑑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
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石細胞黃綠色,長方形、橢圓形、類方形、
多角形或紡錘形,直徑27~72μm,壁較厚,紋孔細密。纖維束鮮黃色,壁較厚,紋孔明
顯。不規則片狀結晶無色,有平直紋理。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
(2)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3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
殘渣加甲醇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
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
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用氨蒸氣
預飽和15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
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
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檢查】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D)。

適應症與用法

【功能與主治】 滋補腎陰,生津止渴,益氣降糖。用於成年非胰島素依賴性輕型
、中型糖尿病。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 片,一日3 次。
【注意】 孕婦忌服,忌食辛辣。
【貯藏】 密封。

中藥方劑之消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