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遊蕩,有時上岸休息。 它的四腳像鰭,很適於在水中游泳。 海獅也是一種十分聰明的海獸。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海中智叟----海豚

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事實證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幾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 需二十幾次就能學會。如果用動物的腦占身體重量的百分比來衡量動物的 聰明程度,那么海豚僅次於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海豚經過訓練後,不僅可以表演各種技藝,例如頂球、鑽火圈……而 且在人的特殊訓育下,它們可以充當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潛至海底 打撈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實驗用的火箭、飛彈等,或給從事水下作業的 人員傳遞信息和工具,還能進行軍事偵察,甚至充當“敢死隊”,攜帶炸 藥和彈頭衝擊敵艦或炸毀敵方水下飛彈發射裝置。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貌似家犬的海豹

在海濱公園的海豹池中,海豹整日游泳戲水生動 活潑,實在逗人喜愛。若加以訓練,它還會表演玩球 等節目。海豹身體渾圓,形如紡錘,體色斑駁,毛被 稀疏,皮下脂肪很厚,顯得膘肥體胖。兩隻後腳恆向 後伸,猶如潛水員的兩隻腳蹼。游起泳來,兩腳在水 中左右擺動,推動身體迅速前進。從海豹的頭部看, 貌似家犬,因而不少地區稱其為海狗。有時它爬到礁 石上,這時它的動作就顯得格外笨拙,善於游泳的四 肢只能起支撐作用。海豹爬行的動作非常有趣,因此 常引起觀者的朗朗笑聲。

海豹的身體不大,僅有1.5米~2.0 米長,最大的個體重150公斤,雌獸略小,重約120公斤。

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遊蕩,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我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屢見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潛水本領很高,一般可潛到100米左右, 在水深的海域還可潛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續23分鐘。它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達每小時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公斤~70公斤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公斤~8公斤魚。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深海打撈員——海獅

海獅吼聲如獅,且個別種頸部長有鬃毛,又頗像獅 子,故而得名。它的四腳像鰭,很適於在水中游泳。海 獅的後腳能向前彎曲,使它既能在陸地上靈活行走,又 能像狗那樣蹲在地上。而海豹的後肢卻是恆向後伸,不 能朝前彎曲,故不能在陸地上步行。雖然海獅有時上陸, 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 避開敵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在海上巡 游覓食。

海獅主要以魚類和烏賊等頭足類為食。它的食量很 大,如身體粗壯的北海獅,在飼養條件下一天餵魚最多達 40公斤,一條1.5公斤重的大魚它可一吞而下。若在自然條件下,每天的攝食量要比在飼養條件下增加2倍~3倍。 

海獅也是一種十分聰明的海獸。經人調教之後,能表演頂球、倒立行走以及跳越距水面1.5 米高的繩索等技藝。海獅對人類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替人潛至海底打撈沉入海中的東西。自古以來,物品沉入海洋就意味著有去無還,可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一些寶貴的試驗材料必須找回來,比如從太空返回地球而又濺落於海洋里的人造衛星,以及向海域所做的發射試驗的濺落物等。當水深超過一定限度,潛水員也無能為力。可是海獅卻有著高超的潛水本領,人們求助它來完成一些潛水任務。例如,美國特種部隊中一頭訓練有素的海獅,在1分鐘內將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來,人們付給它的“報酬”卻只是一點烏賊和魚。這真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神秘的“美人魚”——儒艮

親眼看到海洋里遨遊的儒艮,對於大多數人顯然是一種奢望,儘管在海洋館中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的平淡無奇。它們被匪夷所思地稱為海洋中的“美人魚”,這意味著它們是真正神秘的海洋哺乳動物。現在,人們除了知道它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之外,其他的就什麽也不知道了,包括它們的數量。

這種體形似鯨、身體肥圓呈紡錘形、四肢退化為鰭肢或簡單肢帶、尾鰭扁平的哺乳動物,是一種真正潛棲性海洋生物。當它們深深地潛伏于海底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它們是在昏昏欲睡地遊蕩于海韭菜、蕨藻、喜鹽草或者茜草叢中,還是它們已經罹患了皮膚潰瘍、內寄生蟲或者已經染上肺炎而死去,直到人們看到那全由肥厚皮肉構成的、渾圓的、有著稀疏細軟短毛的、深灰色的龐大身軀,看到那比例極小的頭部,或者被炸開了花的屍體。

人們相信它們在那裡,在那些它們經常出沒或者曾經發現過它們蹤跡的地方,如北部灣的廣西沿海--人們相信這是儒艮的主要分布區,以及廣東和台灣的南部沿海,海南島的西部沿海等。然而,人們卻不願去弄清儒艮的數量。因為太多的變數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不祥的預感。由於儒艮喜歡集群活動,人們更願意接受一網曾捕獲10數頭的說法。人們寧願相信:只要發現儒艮的蹤跡,就意味著儒艮絕不是還剩1頭。

人們不知道種種變數對於喜愛潛入30-40米深的熱帶和熱帶性近海海底的儒艮,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體大肉嫩的儒艮,以及其可作為飾品的第一頸椎和牙齒,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激發了捕殺曾被漁人視為"神異魚類"的熱情?50年代末有組織的沿岸圍捕到80年代歇斯底里的亂炸濫捕,是否已經徹底地改變了儒艮的命運?已被嚴重污染的海水中,是否還有僥倖存活的儒艮正在飽嘗飢餓和皮膚、內寄生蟲疾患的雙重煎熬?而中國的最後一隻儒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