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的傳說

"世界各地有著許多關於美人魚的傳說

 世界各地有著許多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十分美麗而動人,其中要算安徒生童話里的“海的女兒”,最為感人。它不但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也給飄泊在海洋中的海員以美好憬憧與祝願。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埃里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並加上他自己的想像力,用紫銅雕塑了“海姑娘”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海濱公園的沙灘上。至今那半魚半人的“海站娘”的雕像成為丹麥的象徵和驕傲。

在航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傳說: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從印度返航,當天夜晚,皓月似銀,海平如鏡,水手們忽然看見水面遠處出現一個人身魚尾的美人,裸著胸懷,抱著恬靜吸奶的嬰兒,但等到他們駛近,卻什麼也不見了。

這些遙遠的傳說和童話里的故事,相信的人畢竟不多。70年代,流傳著在阿拉伯西海岸曾發現一種上半身是魚、下半身像人體的人魚的說法,而且拍下了照片。有人卻不信,認為這是憑傳說和想像繪製後拍攝的偽造品。

那么到底有沒有美人魚的動物呢?縱觀海中各種動物形態與傳說中的美人魚最接近的要數“儒艮”了。

儒艮有人認為就是海牛,寫文章加以誤導;其實它不是海牛,只是同屬海牛目的兩種動物。儒艮多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在印度洋至東京灣及我國台灣和廣東、廣西附近海域經常發現。南儒艮長可達3.70米,產於澳洲北面各海域;紅海儒艮,產於紅海。

儒艮外表像海豚,身長2.70~4.00米,腰圍2米左右,雌性小一些,體重250—450千克,全身灰褐或藍灰色,腹部顏色稍淡,有稀少分散的毛,儒艮頭圓,聾拉著小眼睛,無耳殼,鼻孔內有兩隻活瓣,肌肉收縮時,在水中可阻止水的侵入。

儒艮口內的臼齒很少,由後部新增生的臼齒不時向前推進填補脫落的臼齒,雄性有兩枚不太大的獠牙突出唇外,吻部有剛毛,用以搜尋食物;儒艮上嘴唇厚而上翹,吻部短而扁平,像馬蹄形,如戴了口罩向著腹部張開,吻部四周,尤其是上嘴唇部分頗多觸毛,嘴唇幾乎把眼睛擠到頭上去了,看上去並不是美人,而且醜得很。儒艮身體裸露,皮膚略有些皺紋,並有疏稀的短毛;胸部兩側有一對拳頭大小的乳房,乳頭高4—5厘米,因餵奶時必須把幼嬰抱在胸前,上身露出水面,露出幼嬰的鼻孔呼吸,一隻鰭肢抱幼嬰,另一隻鰭肢在划水,遠看去如美人在餵奶。但觀察中發現,它餵奶時,水平地浮於水面上,儒艮身體微轉向側方,幼嬰從旁銜住“母親”的奶頭吸奶。這就是儒良被譽為美人魚的原因。

儒艮每隔3年才繁殖一胎,懷孕期為12個月,每胎一仔,它在水中生育“子女”,剛出生的小儒艮約有一米多長,有30千克多重,尾巴向前捲曲,小儒艮游泳能力差,有時母儒艮把它馱在背上,使“小傢伙”浮出水面呼吸。幼嬰儒艮吸奶幾個月就能吃水草了,但一直傍依母體身旁,幾年後才獨立生活。其壽命約30年。

儒艮行動笨拙,性情呆鈍,整日處於昏昏欲睡狀態,仿佛似睡美人一般。它白天大部分時間潛入海底30—40米處,伏於岩礁處生活,但不時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氣,一般在黎明和傍晚升到水面較長時間,在天氣晴暖陽光燦爛時,也露湧出水面曬太陽,時常集合大群邀游海上並洄游各處。

儒艮吃海草和藻類植物,食量很大,每天一頭儒艮要吃45千克的水草,它像黃牛那樣有4個胃,食物吞入後用反芻胃來消化食物,但不等於儒艮與黃牛有親緣關係。從埃及、澳大利亞、義大利、印度等地的始新世(5800萬年前)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已經表明:儒艮原來並不生活在海里,而是生活在陸地上。只是1億年前,地球氣候劇烈變化,陸地動物分道揚鑣,向著各自適應的水、陸生活環境演化的結果而已。

據悉,薩伊為了清理剛果河中的過多水生植物競花了100萬美元,但14天后,水草又長了出來。用化學除草劑又會引起環境污染。結果他們把兩頭中等大小的儒艮趕入剛果河內,只需17個星期就把1500米長,7米寬水草過分繁殖的河道清除得乾乾淨淨,所以有人稱儒艮為“水中割草者”。

儒艮因繁殖力很低,被捕數量很多,已瀕臨滅絕,需要保護。我國已將儒艮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