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安鎮

泗安鎮

泗安集鎮距廣德縣城18公里,距安吉縣城30公里,長興縣城28公里,處於浙江省最西北角,距長興縣城近10公里,省際邊線在泗安境內長達20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泗安地形複雜,東西地勢平坦,水田較多,南北丘陵山地比較多,多年來以傳統農業為主。泗安資源豐富,文化積澱深厚,素有江南“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美譽。 泗安鎮是一個建鎮歷史悠久的古鎮,曾經是長興縣的第一大鎮。地處浙、皖兩省和長興、廣德、安吉三縣交界之腹地。經1999年和2000年兩次區劃調整和2002年行政村區劃調整,全鎮鎮域面積176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438個承包組、4個居委會,人口5.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8萬人。現有基層黨組織81個,黨員1728人,鎮機關幹部84名,離退休幹部44人。
泗安綠水晶瑩,青山如畫,區域內有佛教聖地“地藏王祖庭”、“小九華山”、“仙山湖”度假區、國家最大的野生揚子鱷自然保護區。

泗安概況

泗安鎮,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太湖西南岸,雄踞浙、皖,長興、安吉、廣德兩省三縣結合部。全鎮轄24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人口6.4萬,面積176平方公里。泗安鎮地域面積、耕地面積和人口規模分別占長興縣的12.3%、10.4%和8.9%,2010年城鎮區建成面積5.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超過2萬人,是浙江省首批省級中心鎮。近年來,泗安先後獲得國家生態鎮、中國揚子鱷村、浙江省文明鎮、省衛生鎮、省教育強鎮、省生態鎮、省農業特色產業強鎮、省科普示範鎮、省十強花卉苗木鄉鎮等稱號,2005年至2010年連續六年獲得全縣綜合考核一等獎。泗安交通便捷,區位得天獨厚。泗安處於長三角龐大經濟圈的中央區塊,距上海、杭州、寧波、南京、蘇州、無錫、合肥等52個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由申蘇浙皖、杭長揚等高速公路和318國道、12省道、宣杭鐵路以及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湖申航線構成的公路鐵路水路交通網,交叉匯聚於泗安,拉近了泗安與周邊大中城市的距離,為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
泗安生態良好,自然環境優美,境內植被蔥鬱,森林覆蓋率達50%,綠化率高達80%,全鎮林業用地面積13.1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6949立方米;擁有泗安塘、長潮澗、仙山濕地等重要澗溪濕地,此外泗安還擁有國家級濕地公園仙山湖和我國第二大揚子鱷自然保護區——中國揚子鱷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光為泗安發展生態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為泗安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生態空間。 
泗安發展勢頭良好。近幾年泗安主要經濟指標都以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徹底改變了以往經濟落後、城鎮髒亂的面貌。工業園區發展迅猛。國家級長興經濟開發區城西工業功能區作為泗安鎮的工業經濟發展平台,總體規劃面積6.4平方公里。在產業定位上,注重引進勞動力密集型、無污染的項目入功能區,確定以機械製造、現代紡織、休閒家具為主導產業。2010年新引進項目20隻,總投資50.7億元,其中大好高項目12隻,超10億元特大項目2隻,全年實到縣外內資4.8億元,實到外資724萬美元,完成工業性投入6.65億元。.城市框架快速拉開。在空間定位上,確定了“東工、中城、西閒”的小城市布局。委託浙江大學修編《泗安城鎮總體規劃(2006-2025)》,委託上海中建國際編制20平方公里整體城市設計,在編好規劃的基礎上,快速推進城市及工業園區道路建設,拉開小城市框架,泗安大道、浙皖大道等“七橫七縱”城鎮框架漸成體系,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到5.5平方公里,城鎮框架拓展到8平方公里,小城市的雛形初顯,產業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城市配套不斷完善,便民服務中心、泗安劇院和市政廣場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天然氣利用工程、農村合作銀行、中心幼稚園、敬老院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鳳凰花苑、鑫城綠苑、香樟園等十多個高檔住宅小區開盤銷售;鳳凰商業街、國際商貿城建成投入使用;比奇假日酒店(四星級)將於年底前對外營業。

氣候特點

泗安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6℃,平均濕度76%,年平均降水量1243.6mm,年均日照1810小時,無霜期長達240天。

鄉鎮沿革

泗安建鎮於公元613年,比長興縣城早11年,曾在隋朝設鷹揚府,管轄長興、廣德、安吉、宜興四縣(郡),古時築有城,置四門,分別曰:長安門、吉安門、廣安門、宜安門,含有保障吳興、宜興、長興、廣德四方安全之意因而稱為“四安”,後分設三鎮:長安鎮、吉安鎮、廣安鎮,後來鎮合併,因此在“四”旁加“氵”,變成為“泗安鎮”。泗安文物古蹟主要有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仙山遺址,已出土的文物有泥制陶,耕田器等100多種,屬西周文物。泗安鎮旁的仙山建有“顯聖禪寺”,據考證是朝鮮王子金喬覺到大唐避難,後在仙山築禪院出家建起的遺址,之後,王子在九華山圓寂,當地人就稱之為地藏菩薩。仙山顯聖寺也就成為地藏王祖庭。
古時曾有“十里荷花石板道”一直從泗安集鎮鋪設到顯聖寺,長達10華里,所以又有“十里泗安長街”的說法。到目前,還有上、中、下泗安的說法,來源就是這些荷花道。

地理位置

泗安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太湖西南岸,長興縣西部,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南鄰竹鄉安吉縣,北接江蘇宜興市,東靠長興縣城,西抵安徽廣德縣,屬邊界商貿重 鎮。泗安區位優勢明顯,周邊200公里範圍內分布著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等52個大中城市,輻射人口7300萬人,處於長三角龐大經濟圈的中央區塊。

城建建設

概況

泗安鎮在縣委統籌城鄉發展“八大工程”的指導下,狠抓集鎮建設,城鎮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框架迅速拉開。鎮容鎮貌日新月異,2000年投資80萬元,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室設計了泗安鎮發展總體規劃,2004年投資120多萬元對全鎮公共衛生設施進行改造,新建和改造二類標準廁所4座;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振興大道;投資7000多萬元建造了四星級賓館;投資50萬元拓寬了318過境段;投資1000萬元興建了工業區綠蔭大道。2005年投資1000萬元興建泗安大道,並與振興大道交會;投資1500萬元對鎮中學進行改造;投資2000萬元搬遷鎮中心國小。三年來共新建房屋12多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房5萬多平方米,許多居民遷入新居。泗安鎮現今新房成排,花木成行。環境整潔,社會次序良好。
與此同時,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投入和工作力度,成立了城市管理辦公室,建立了15人組成的城管中隊,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從2002年起,每年創建上台階,先後取得了市級衛生鎮、市級文明鎮和省級衛生鎮等稱號,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舊貌。2002年被命名為湖州市衛生城鎮,2003年被命名為湖州市文明城鎮,2004年被命名為浙江省衛生城鎮。

抓投入重規劃,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把城鎮化作為帶動工業化的有效載體,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堅持規劃先行,城鎮框架迅速拉開

投入120萬元,聘請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對城鎮新區進行城市設計,1.4平方公里一次性規劃。按照打造生態城鎮,省際邊界經濟強鎮和商貿重鎮的要求,主要以服務配套功能為主,包括了行政中心、商業中心、區域商貿中心、醫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等。整個規劃設計堅持高標準原則,兼顧高效、協調、可操作性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在規劃的指導下,注重基礎先行,加大對城市道路框架的投入,先後建成振興大道、綠蔭大道、興業大道等主幹道,啟動泗安大道等骨幹道路網架建設,對富民路實行了大面積拆遷改造,加大對城鎮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的投入。三年中,投入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近3500萬元,城鎮框架由0.83平方公里迅速拉大到3.5平方公里,,建成區新增1.57平方公里。

堅持市場運作,新區開發健康有序

高品位的設計,吸引了眾多開發小城鎮的資金投向泗安。鎮黨委政府堅持市場主導按規操作,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開發城鎮新區。通過商貿用地進入市場化運作,使土地出讓價格由7-8萬元/畝一路升至26-30萬元/畝,引進了總投資9000萬元的四星級標準的惠亭大酒店、投資2000萬元的商業步行街、總開發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恆興房產、以及開發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東興房產等項目落戶新區,並已全面進入建設期,三年累計完成房地產建築面積5.1平方米,投入商業開發資金近1億元。政府在運作城市開發過程中,取得了近2000萬元建設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城鄉統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在注重抓城鎮設施配套改善的同時,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三年來,共投入資金3500萬元,新建農村康莊工程75公里,改造和新建橋樑10座,90%以上的行政村開通了城鄉公交班車;開展了全鎮村莊環境整治行動,整治率達95%以上,農村飲用水清潔率達98%;對30個村衛生室進行了標準化整改,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在建5家;實施了18個村近10萬畝土地整理工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防洪防旱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農村生活用電實現了“同網同價”;加大對廣播電視的投入力度,全鎮有線電視通村率100%,入戶率達91.2%。

堅持建管並舉,文明創建深入人心

在注重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建立了專門的工作班子,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拆違工作;建立了城管中隊,著力解決違章搭建、占道經營和車輛秩序等影響市容市貌的不良行為;充實環衛隊伍,建立了17小時保潔制,徹底改變垃圾成堆的現象。通過鎮村聯動,以創建文明(衛生)鎮為總抓手,不斷規範廣大居民的行為,提升文明素質,城鎮面貌和民眾的精神面貌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被命名為市級衛生鎮、市級文明鎮和省級衛生鎮,有2個村被命名為省級衛生村,2個村爭創生態村。

農業發展

效益農業有了新提升

培植了2.2萬畝的苗木產業和3.1萬畝的吊瓜產業,已擁有聖馬科技、瑞泰實業等農業龍頭企業2家;擁有顯聖牌無公害大米等品牌農產品4個,其中獲省級優質農產品1個,已形成500畝以上的農產品基地15個,其中萬畝以上3個,1000畝以上3個,特色效益農業經濟貢獻率達85%以上,效益農業對農民收入貢獻率已達39%;農業經濟考核中,2005年連續第五年列全縣首位,已成為全縣的農業強鎮之一。被命名為浙江省十強花卉苗木鎮。

抓轉移增效益,不斷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始終將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通過抓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來致富農民。大力實施勞動力轉移工程。通過調查、發動、培訓、組織輸出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農民“走出去”。建立了鎮村兩級工作班子,兩級勞動力資源台帳和縣鎮兩級用工信息服務網路,組織實施“企業出單、農民選單、政府買單”的培訓模式,通過增強農民就業技能,加速轉移步伐。三年間,共舉辦大型勞動力交流大會5次(春秋各一次),舉辦各類培訓班169期,培訓1500餘人次,共轉移富餘勞動力5600餘人次,為農民增加現金收入達2500餘萬元。勞務輸出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由02年的12%上升到40%。深化效益農業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510”工程,做大主導產業。出台了鼓勵支持發展吊瓜、苗木等主導產業的政策,通過貼息貸款,小額補貼等政策引導,吊瓜種植達到3.2萬畝,比02年增加2萬畝,苗木面積達2.2萬畝,比02年增加1.3萬畝;加大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建設力度,先後建立了顯聖稻米合作社、泗安土雞協會、苗木協會、中藥材協會等中介組織,通過中介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其中顯聖稻米合作社逐步壯大,由最初的不到10000畝擴大到近40000萬畝,並被推薦申報農業部“全國十大糧食合作社”的評選。加大農業產業招商力度。積極興辦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農業的產出效益。三年間共引進農業項目35隻,引進資金15000餘萬元,其中聖馬科技和瑞泰實業兩家龍頭企業被列為縣級重點企業。加大農業品牌戰略實施力度,共申報並獲得4個農產品品牌,“顯聖牌無公害大米”連續3年勇奪省農博會金獎,被評為省級優質農產品。萬畝吊瓜基地被列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通過三年的努力,農民收入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截止2005底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82元,比02年淨增2097元,人均儲蓄達6000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淨增2777元。

工業發展

概況

泗安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鎮,工業經濟多年來幾乎處於空白,截止2002年底規模企業(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只有1家(長興製藥廠)、工業總產值8.9億元,技改投入只有5000萬元。近年來,牢牢把握工業立鎮主題,狠抓招商引資和工業平台建設,工業從無到有,取得歷史性突破。2005年底,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7.5億元,比2002年增長96.6%,完成利稅1.3億元,其中規模企業已達30家,淨增29家,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11億元(三年累計完成6.92億元),比2002年增長20倍;已入區企業達35家,工業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4950萬元,工業性固定資產投入近5億元。入區企業可提供就業崗位近8000個。2005年,工業經濟綜合考核中,獲得了引進外資顯著成效獎、經濟運行銷售、工業平台建設、技改投入、綜合考核等5個一等獎。
三年前,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學習十六大,比學超蘇南”活動,並出台了加快泗安地區發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鎮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在鎮班子、機關幹部、村班子、企事業單位和廣大民眾中層中開展了思想解放大討論,認真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找準發展對策。通過討論,大家認為,泗安發展不夠快,表面上看是經濟發展水平低,優勢發揮不充分,實質是一些關鍵問題上還沒有從妨礙發展的陳舊觀念,傳統思維和習慣做法中解放出來,要加快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發展工業,民資欠缺,必須加大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加快發展。由此,全鎮確立了“開放興鎮、工業立鎮”的戰略,提出了若干三年見成效,奮鬥每年大變樣的目標,進而把招商引資和加快工業集聚建設作經濟成長和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

全力以赴抓招商

在招商氛圍上,召開了全鎮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將招商引資作為“一縣工程”,號召全鎮人民投身招商引資工作中,人人參與招商引資,形成全社會參與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同時,通過精心包裝的項目,製作宣傳冊,宣傳縣委的優惠政策和泗安的比較優勢,形成強大的對外推介宣傳攻勢,迅速提升泗安的知名度,在招商方略上,突出駐點招商,增強招商引資的有效性。抽調11名精幹力量從事專職招商,從2003年7月1日開始,長期在外駐點,一直堅持到現在,而且對招商人員做到“本職工作有人兼,家庭困難有人幫,招商經費有保障”,解除後顧之憂,確保精力到位。在招商考核上,注重結果,兼顧過程。對招商人員實行了招商情況周報制、月例會制和目標責任制,做到信息隨時掌握,政策隨時調整,項目隨時跟蹤。主要領導確保50%以上的精力抓招商,經常性外出跟蹤重大項目信息,確保不放過一個成功機會。三年來的不懈努力換來的是成果斐然。先後共引進落戶35家外來投資項目,其中10家已投產,開工建設的有14個,已完成工業性固定資產投入6.92億元。 有了加快發展的氛圍,關鍵就是抓落實。鎮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總體要求,從泗安實際出發,科學制定了(2003年-2007年)的發展指標。通過明確工作重點,落實責任,推進加快發展目標的實現。抓招商建平台,不斷加快工業立鎮步伐。

不恤血本抓平台

招商的成果如果沒有工業平台的承接,只能是空中樓閣,落不下來。為此,在2003年6月18日,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打下了工業平台建設的第一根本框,全面拉開了一期1.2平方公里的工業集中區建設。在工業平台建設過程中,主要堅持做到三條:一是規劃到位。按照“生態建鎮”理念,工業區規劃考慮超前,從道路設計到地下管網、電力配套、投資服務中心等一覽子規劃,框架一次性拉開,確保功能配套。二是產業定位準確。工業區主要以服裝和機械兩大產業為主,充分發揮泗安勞動力資源豐富,又緊毗安徽省,有大量的勞動力儲備的優秀,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的服裝和機械產業符合泗安的實際。目前已入區的企業中有服裝12家,機械17家,已初步形成了兩大產業板塊。三是投入資金確保。三年來,已投入工業區基礎設施4950萬元,已建設主幹道3公里,埋設管網近5公里,架設輸電線路2公里,綠化85000平方米。新建投資服務中心4000平方米,一期工業區已基本開發完畢。除縣財政三年支持與1000萬元用於工業區建設外,通過幹部集資、銀行出資等形式,政財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近1500萬元用於園區建設,確保資金到位,保障了平台建設好順利推進。

強化意識抓服務

堅持把優質服務作為第一追求,強化服務也是環境,服務出生產力的意識,以優質服務親商、安商,從而達到“以商引商”。泗安工業剛剛起步,投資環境包括服務理念等與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如何彌補這些差距,只有通過真心服務。鎮黨委專門建立了領導幹部跟蹤服務企業制、重大項目周報制、黨員幹部服務項目責任制等一系列服務制度,抽調20餘名機關幹部充實投資服務中心參與項目服務,從企業註冊辦證、企業基建施工、企業入園招工以及職工子女入學等進行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讓幹部當職員,老闆當幹部,在全鎮營造“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樣關心每一個外來投資企業”的氛圍,不斷最佳化投資服務環境。建立了鎮主要領導定期走訪客商制度,經常到工地、企業去看望走訪老闆,聽取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困難。濃濃的親情式服務感動了上帝,落戶較早的宏宇時裝老闆孔靜女士通過自己的客戶幫助引進了香港香江國際來泗安投資,建立了總投資達1500萬美元的香江國際服裝工業城,占地14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可吸納員工4000餘人,產值可達5億元,現已基本完成一、二期建設。西林鏈條落後後,在長達一年的基建期內,企業老總幾乎沒在泗安呆過一整天時間,所有的基礎性工作都由聯繫項目的鎮幹部包乾,老闆在感慨泗安服務之優的同時,相繼介紹金鳥壓濾機、威力鏈條等企業落戶泗安。優質的服務在招商過程中產生的“鮎魚”效益推進了全鎮招商引資的成效更加明顯,有力地助推了泗安的加快發展。

旅遊資源

中國揚子鱷村

泗安鎮旅遊資源豐富,聞名全國的中國揚子鱷村就坐落在該鎮尹家邊自然村,占地67公頃,現有大小鱷魚400多條,分布在10個池及90平方米的保溫房中。保護區內建有各式樓閣和亭子,建造風格獨特,典雅別致。前來觀賞遊覽的除全國各地遊客外,還吸引了來自日本、美國、英國等外賓。1979年以來全國各大媒體專題報導就有400餘次。

仙山遺址

泗安鎮仙山遺址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出土文物有泥質陶、印紋陶、原始瓷、段石斧、穿孔石刀、耕田器、石箭簇等100多種,屬西周文物。

顯聖寺

在明清時期,泗安先後重建或新建有城隍、關帝、文昌、火神、龍神總管、顯聖等寺觀廟庵18座,其中著名的是顯聖寺。顯聖寺就坐落在仙山湖東側的仙山上。現建有大雄寶殿、地藏王殿、無量光殿、彌勒佛大殿、羅漢堂、白雲寺等,建築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顯聖寺與仙湖山峰峻拔,連天碧波相映,晨鐘暮鼓,鶴影點點,風景優雅清麗。每逢清明和觀音生日,數以萬計來自蘇、浙、皖的善男信女和遊客絡繹不絕。

2012年二界嶺鄉併入泗安

原【管埭鄉】位於長興縣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南與安吉縣交界。1950年為管埭、管安鄉,1956年合併為管埭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管埭、周斗、禧址、尹家、南崗、塔上、郭家邊、黃巢、長友、塔山、莊房、長山12個行政村。1998年撤鄉併入泗安鎮。 原【仙山鄉】位於長興縣西部,距縣城30千米。西與安徽省廣德縣交界。1950年建仙山鄉,1958年屬泗安公社仙山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8.1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仙山、石頭沖、建豐、新建、新聯、長明、祠山、茅塔、五豐、斗水沖、十裡頭、長安、棗樹灣13個行政村。1998年撤鄉併入泗安鎮。 原【長潮鄉】位於長興縣西南部,距雉城鎮24千米。屬黃土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鄉名因境內長潮澗而得。長潮澗源於張嶺,夾於大山間,長達5千米,這裡山高坡陡,遇雨澗水激流如潮,故名。長潮澗由北而南到獅子山折向東南注入泗安塘,長潮澗谷地呈三角形,出獅子山後地勢開闊,山地占50%。1950年為長潮鄉,1958年5月為泗安公社長潮管理區,1961年改長潮公社,1983年11月改鄉。1996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師始崗、長潮、長中、東潮、前村、龍沖、興隆、朱家園、上楊灣、中楊、九龍、華豐、玉泉14個行政村。2000年末撤鄉併入泗安鎮。 原【二界嶺鄉】位於長興縣西偏南,西以安徽省廣德縣為界。地處丘陵,溪澗密布。面積69.9平方千米,人口1.48萬人(2005年)。轄羅家地、邱峰、毛家、二界嶺、東村、初康、太平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羅家地村,距縣城35千米。 【沿革】鄉駐地附近有座山,從安徽廣德獨山至長興泗安排列為第二個山嶺,故此山叫二界嶺山。鄉名由此而得。1950年為民治鄉,1958年10月屬泗安公社民治管理區,1961年建二界嶺公社,1983年11月改鄉。1996年,面積77.9平方千米,人口1.5萬,宣杭鐵路過境,公路通318國道。轄澗西、雲峰、郎村、毛家村、二界村、邱家村、荷花、東村、初康、太平、張畝山11個行政村。2002年4月25日,《長興縣人民政府關於同意二界嶺鄉部分行政村區域調整的批覆》(長政發[2002]14號):一、同意撤銷初康村、張畝山村,組建新的初康村,村委會駐地:原初康村;二、同意撤銷澗西村、荷花村,組建新的羅家地村,村委會駐地:原澗西村;三、同意撤銷毛家村、郎村村,組建新的毛家村,村委會駐地:原毛家村;四、同意撤銷邱家村、雲峰村,組建新的邱峰村,村委會駐地:原邱家村。二界嶺鄉由原有的11個行政村調整為7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