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店鎮

泗店鎮

泗店鎮地處寧陽縣城南部北接寧陽鎮、東鄰鄉飲鄉、西連東疏鎮、南與兗州市接壤。,鎮總面積54.03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人口密度為196人/平方公里。2000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2002年被評為市級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基本信息

概述

泗店鎮地處寧陽縣城南部北接寧陽鎮、東鄰鄉飲鄉、西連東疏鎮、南與兗州市接壤。,鎮總面積54.03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人口密度為196人/平方公里。2000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2002年被評為市級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省級幹道濟微公路縱貫南北,黃吳公路橫穿東西,鎮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路。鎮駐地到縣城行程只需要5分鐘,15分鐘可達兗州火車站,3小時可達日照港口,6小時到北京,8小時到上海。
經濟發展形成“一帶、四區、八大骨幹、兩大基地”結構體系。“一帶”,即以濟微公路為軸心,北起縣城邊界,南至古城村,東西至寧陽溝和光河,占地10平方公里的經濟隆起帶。帶內已崛起縣級“八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鎮級“南王黑白鐵開發區”,以及“通宇鋼鐵、興旺鐵業、華強機械、金華泰工貿中興工貿金輝工貿建安工程、通達儲運”八大骨幹企業。帶內土地由政府一級壟斷,設立了土地資源管理庫,辦理土地徵用、租賃簡捷方便。
“四區”,即“八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南王黑白鐵開發區、鑫安加工區、高莊住宅區”。“八仙橋開發區”,各項生產要素配套完善,設施先進,側重於安置發展大型規模企業。“南王開發區”,實現“六通一平”,已形成中小型規模企業。“南王開發區”,實現“六通一平”,已形成中小民營企業的聚集效應。“鑫安加工區”,依託華寧集團鑫安煤礦,致力於煤炭焦化、精洗、運輸、儲藏、煤矸石利用等煤產品的延伸開發。“高莊住宅區”,融入縣城總體規劃,重點發展高檔住宅,休閒娛樂設施建設和商業網點。四大園區營造出連點成面,以點帶面的爆炸效應。

“兩大基地”,即畜牧養殖基地和蔬菜制種基地。畜牧養殖以波爾山羊、魯西黃牛、豬、雞等為重點。存欄量已達200萬隻(頭),肉聯廠、肉食品加工廠等企業的招產工作已經鋪開,至2005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60%以上。蔬菜及蔬菜制種面積發展到30000多畝,豐樂種業公司、蔬菜育種協會等一批蔬菜及蔬菜制種加工經銷企業迅猛發展,至2005年,蔬菜制種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30%以上。

其他介紹

2002年該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0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80.1萬元。農作物總產140169噸。有私營企業21戶,從業人員1020人,註冊資金315萬元。3個集貿市場完成交易額2500萬元。2002年,該鎮共有各類學校10所,在校生4795人。專任教師373人。各類衛生機構20處,其中鎮醫院1處,醫生139人。

牛村犬肉

牛村犬肉。泗店鎮牛村,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就以殺狗煮餚出名。煮出的犬肉以肉色棕紅,食無腥味,香郁不膩,味道鮮美而馳名省內外。其不僅是佳肴名吃,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常食之能安五臟、扶腎胃、補傷癆、行血脈、壯筋骨、增氣力。孕婦食之,能緩解抑制妊娠反應;少兒食之,可促進生長發育;老年食之,能輕身益氣,益壽延年;病弱者(適量)食之,可促進身體康復。

泗店鎮泗店鎮

牛村犬肉在加工方法上別具一格,一是挑選壯狗宰殺,將肉分三大塊,清洗乾淨;二是把肉和輔料(十幾種名貴藥材和“老湯”)放入鍋中加清水至肉沒入水中,大火燒開後改溫火煮三十分鐘後放鹽適量;三是放鹽後30分鐘加入適量火硝以除髒消毒;四是約20分鐘鍋中火硝溶化停止泛白沫時撤去明火;五是積死火燜6—8小時後出鍋;六是出鍋後置於高梁、秫秸薄上晾透,切不可直接盛入器皿或塑膠袋中,否則會變味或變質。 

 1949年建國前後,牛村只有一家祖傳犬肉加工戶(俗稱“打狗子”),後來發展為侯、彭兩家,到期986年已發展到近10家。1992年後,又有新的發展,此時的犬肉加工業戶,已不再單純經營犬肉,兼營宰殺牛馬、驢、騾等大牲畜。至2002年,牛村的肉食業戶已達到20多戶,年銷犬肉、牛肉、驢肉等肉食量達20萬斤,產品暢銷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濟南等大中城市都設有牛村犬肉佳肴店面,年創利稅近百萬元,成為全縣聞名的利稅大村。

南王黑白鐵加工

泗店鎮泗店鎮

南王黑白鐵加工業 。南王村位於濟兗公路東側,鎮駐地東臨,南王黑白鐵加工業具有 60 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利用農閒時間,靠手錘等簡單工具敲打、拼接,主要加工水桶、水壺等日常生活器具,以及修補農機具。改革開放後,黑白鐵加工業作為一項技術簡單易學、投資小見效快的家庭作坊式致富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到 2000 年,常年從事白鐵製品加工的戶發展到 20 多戶,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產品質量、市場信譽在周邊地區也已小有名氣。

2002 年,鎮黨委、政府深入挖掘並發揮南王村區位優勢和黑白鐵加工傳統優勢,借鑑博興縣興福鎮的發展經驗,確立了興建南王黑白鐵加工開發區,加大業戶整合,握指成拳,集團出擊,創造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做大做強南王黑白鐵加工業。圍繞這一思路,聘請泰安市城建規劃設計院,按高水平、高起點的要求,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設計,總占地 700 畝,分為起步區、發展區和控制區,並與小城鎮建設、農民新村建設和萬戶農民進城、進鎮創業工程相結合,在 2004 年建設完成。

截止日前,已開發面積 180 畝,完成投資 2000 多萬元,修築硬化道路 3 條 3100 米。架設電纜 3600 米、修砌排水溝 3600 米,實現了路、電、水、排污、程控電話、有線電話“六通一平”,建起加工一條街商住樓房 58 棟,加工廠房 48 套 10000 ㎡,培植起規模企業興旺鐵業公司及黑白鐵加工戶 74 戶,黑白鐵製品年銷售收入達 3600 萬元。

南王黑白鐵加工開發區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吸引了眾多的內外客商爭相入園創業,現已入駐企業 10 家,項目涉及黑白鐵加工、 PVC 軌道、窗簾配件、服飾加工、鋁塑管材、布匹紡織等,總投資 1.97 億元,帶動了全鎮及周邊地區的發展。

橋白

泗店鎮泗店鎮

橋白。泗店鎮光河沿岸,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宜大白菜的生長。該區域種植的大白菜,個頭勻稱、菜心厚實,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鮮嫩易熟,味道純正,且具有鎮咳、敗火、潤腸之功效,可以多種輔料配食之,可燜燉,可煎炒,可作餡,至今仍是冀、魯、豫、晉、京、津等省市秋冬早春的主菜,故有民諺:“百菜不如白菜香”之說。

泗店蟋蟀

泗店鎮是中華蟋蟀文化的發祥地。泗店蟋蟀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搏鬥兇狠而馳名中外,被譽為“江北第一蟲”。自宋朝起奉為皇家貢品,至元、明、清三代不衰。'99中華蟋蟀友誼大賽,泗店蟋蟀力克群雄,囊括冠亞軍榮譽稱號,泗店蟋蟀有青黃紫紅黑五大類近百個品種,載入古譜的名貴品種有大黑青牙、蟹殼青、青麻頭、鐵頭青背、琥珀青、黑頭金赤、紫黃等。蟋蟀上市的黃金季節是立秋至秋分。長達20公里的蟋蟀交易市場上分布著上萬處攤點,吸引了數萬名 全國各地的蟋蟀愛好者。蟋蟀節期間,市場總成交額達幾千萬元。

泗店蟋蟀甲天下

泗店鎮泗店鎮
   
寧陽斗蟋自古有名。斗蟋之事興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朝。斗蟋名著《功蟲錄》中曾有寧陽 斗蟋黃麻頭戰敗上海梅花翅而獲得“賜宮花披紅巡各殿”且獻蟋者朱鉦撫獲賜赤金百兩的記載。斗蟋隨筆》更是如數家珍:自光緒21年至1940年,全國蟋蟀悍將26個,山東占17個,其中寧陽就有9 個。近年來,寧陽蟲將帥輩出,捷報頻傳,令人翹首。89年秋,上海蟋界元老火光漢先生從寧陽收的紫黃在競鬥中共勝8場,紅黃競鬥6場,全勝。92年,上海隊與天津隊再次交鋒,滬方出場的全是寧陽斗蟋,結果以10:0輕取對方……
寧陽斗蟋何以在全國近百次賽事中過關斬將?這一情況引起了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蟋蟀協會主席吳繼傳教授的注意。他不遠千里,不畏酷暑,十數次到寧陽考察研究,確認寧陽縣特別是泗店鎮屬鈣質褐土區,酸鹼適度;地下水資源豐富,寧陽溝,光河,趙玉河橫貫南北,氣候適宜,濕度相當;土地肥沃,五穀齊全,食料眾多,營養豐富;更有北依東嶽泰山之大氣,南接孔子故里曲阜之靈氣,西望水泊梁山之豪氣,東納神童山之神氣,如此諸多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寧陽縣尤其泗店鎮,鄉飲鄉等成為名蟲生息、繁衍、養成的風水寶地。其中青黃柴3大類品種就有近100平方公里。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寧陽縣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場,港澳報章稱之為“蟋蟀王國”,“蟋蟀之鄉”,英國《獨立報》則譽為“斗蟋聖地”。
泗店鎮泗店鎮

豐富的資源,名貴的品種,吸收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香港澳門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內外許許多多蟋蟀行家和愛好者雲集寧陽,又是挖掘,又是交易,四面八方人,東西南北腔。長達5里的泗店蟋蟀市場,如同一塊強大的磁鐵,吸引了前來交易者達10萬人之眾。每年秋季6點到11點,買賣攤點有660個,日成交額5萬餘元。一般的捕手一季能收入3000元左右。一些下崗職工抓住機遇,雷厲風行,紛紛到蟋蟀市場建賓館,辦飯店,當經紀;不少居民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租給外地客商。據統計,僅租賃戶就有170餘家,床位2520多個,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蟋蟀產業的發展,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寧陽縣已把蟋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開發利用蟋蟀資源。去年投入巨資,拓寬了濟(南)兗(州)公路泗店段,為蟋蟀交易提供了便利條件;舉辦了全國蟋蟀友誼大賽,有8個省市36支隊伍,近400名隊員參賽,交易額達1億元之巨。今年,縣裡成立了中國寧陽蟋蟀研究院,以組織協調蟋蟀資源的開發、保護、交易等活動,並定於9月上旬舉辦第二屆中華蟋蟀友誼大賽,此項目活動已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列入第13屆國際登山節比賽項目:同時,在泗店鎮劃出部分良田,進行蟋蟀資源的開發試驗,聘請中科院和京滬等地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教授、專家前來指導工作;縣裡還出台了“高築聚賢台,誠招八方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使蟋蟀資源的開發利用得以健康發展,為開拓國際市場打牢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