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革命戰爭

法國革命戰爭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

法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國資產階級領導的,為推翻封建統治和反對外來干涉所進行的革命戰爭,則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鳴響了禮炮。

歷史原因

法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
18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極端腐朽,遭到了人民的強烈反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攻克了象徵封建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上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歐洲各國君主們視其為洪水猛獸,為置之於死地,結成了反法同盟,宣布支持法國路易十六的君主政體,並在法國周圍邊境地區集結兵力,做好了戰爭準備。1792年4月法國向奧、普宣戰。

簡介

法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
法國革命戰爭(1789年~1799年)1789年法國人民爆發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1791年奧地利普魯士發表「皮而尼茨宣言」糾集歐洲封建勢力干涉法國革命。法國議會立即組建國民自衛軍,1792年4月20日對奧地利宣戰。

1792年4月,法軍出兵奧屬尼德蘭,被擊退。7月,普魯士對法宣戰,反法聯軍很快攻克巴黎門戶凡爾塞,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政體。9月,法軍在瓦爾米高地擊敗普軍,10月初收復凡爾塞隆維。1792年11月,法軍在讓馬普會戰中擊敗奧軍,乘勝攻占了布魯塞爾列日,12月中旬占領奧屬尼德蘭。
1793年1月,企圖復辟的路易十六被處決。歐洲各國君主驚恐萬狀,英、奧、普、西班牙荷蘭薩丁組織反法聯盟,法國保皇黨也發動大規模叛亂,反法聯軍再次進攻法國。法軍節節敗退,6月2日雅格賓派發動政變上台,採取全民皆兵等一系列激進措施迅速組建了龐大的軍隊。迅速鎮壓了國內叛軍,9月法軍擊敗英國-漢諾瓦聯軍,10月在瓦迪尼擊敗奧軍,1794年6月26日,法軍在沙勒羅瓦會戰中擊潰奧軍主力,7月連續攻占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比利時脫離奧地利。
1794年7月,右翼勢力發動熱月政變,處死了羅伯斯皮爾雅格賓派領導人,法軍繼續進攻反法聯盟。1795年,法軍擊敗荷蘭,5月雙方簽定「巴黎條約」,荷蘭轉而與法國結盟。接著普魯士、西班牙等國相繼退出戰爭。1795年保皇黨在英國支持下發動叛亂,很快被徹底鎮壓。
1795年10月,法國督政府成立,1796年春,法國發動對奧地利的進攻,法軍主力在美茵河萊茵河與奧軍相持不下,但拿破崙指揮義大利軍團在義大利北部擊敗奧軍和薩丁王國,1797年年攻入奧地利本土,10月雙方簽定「坎波福爾米奧和約」,奧地利退出戰爭,反法聯盟瓦解。
1798年5月,拿破崙遠征埃及,7月法軍擊敗馬木留克軍,征服埃及。8月法國地中海分艦隊在阿布吉爾海戰中被英艦隊全殲,法軍被困埃及。第二年春拿破崙向敘利亞進軍失利。1799年,英國再次組織第二次反法聯盟,向法國新占領的地區發動圍攻,法國國內反對勢力企圖發動政變,拿破崙秘密潛回法國,發動霧月政變,建立臨時執政府,法國進入拿破崙時代。
法國革命是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政府依靠獲得解放的人民建立了一支革命軍隊,打敗了國外武裝干涉,鎮壓了保皇黨叛亂。法軍在革命中創造了營的建制,運用了散兵線和步兵縱隊結合的新戰術,士兵在革命熱情的鼓舞下積極進攻,發展了步兵進攻戰術,有效的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經過

法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

戰爭開始後,法國人民熱情很高,但在新召募的軍隊組建之前,作戰的主力仍是原法軍。部署在敦刻爾克巴塞爾的法軍有三個軍團,約15萬人,計畫分三路進攻比利時,企圖趁奧軍尚未充分動員和展開之機,主動出擊,先發制人。但由於法軍戰備水平低,機動能力差,指揮欠協調等原因,4月28日法軍北方軍團剛越過法比邊界與敵軍遭遇,就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前線的失敗激起了法國人民對國王和君主立憲派的強烈不滿。8月,普魯士的不倫瑞克公爵率領14萬普奧聯軍向法國東北部邊境逼近。8月10日,愛國熱情高漲的巴黎人民再次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國王和君主立憲派政體,隨後成立法蘭西共和國。這時,普奧聯軍越過法國邊境,先後占領了隆維要塞和凡爾登要塞,並迅速向巴黎推進。法國軍民英勇抗擊,新徵召的部隊源源不斷地開往前線。在迪穆里耶和克勒曼將軍的指揮下,法軍2個軍團5萬餘人在沙隆大道上的瓦爾米附近設防。9月20日晨,普奧聯軍約4萬人繞過法軍陣地,在瓦爾米西南展開,對法軍進行炮擊。法軍搶占瓦爾米附近的小丘,實施炮火反擊,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炮戰。

當時在場的詩人歌德寫道:這場炮擊的激烈情形是無法形容的。聯軍組織兩次衝擊都未達到擊潰法軍的目的,被迫停止進攻。中午,炮戰達到高潮,整個戰場都在發抖,雙方發射了2萬多發炮彈,但由於火炮射程有限,雙方傷亡不大。以後聯軍後勤補給困難,加之天氣不好,未再採取積極的戰鬥行動。9月30日,聯軍開始撤退,法軍展開全線出擊,將聯軍趕出了國境,隨後攻占了比利時的冉馬普蒙斯和列日等地,把普奧聯軍趕過了萊茵河。瓦爾米會戰是革命的法國反擊歐洲反法聯盟的第一次勝利,它對挽救法國革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1793年1月21日,革命的法國人民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這一訊息傳出,使歐洲各國君主如做了一場噩夢,而法軍占領比利時並威脅荷蘭。更引起其惴惴不安。原來還在猶豫或保持中立的國家都紛紛參加普奧聯盟,結成了第一次反法聯盟。3月,反法聯盟軍再次入侵法國。共和國四面都受到外敵的威脅:在西部阿爾卑斯山與4.5萬奧地利、撒丁聯軍作戰;在南部庇里牛斯山區同5萬西班牙軍隊作戰;在萊茵河下游和比利時同奧、英、荷、德的7萬軍隊作戰;在默茲河與摩澤爾河之間同3萬多奧軍作戰;在萊茵河中、下游地區與11萬奧、普、德軍作戰。與此同時,國內王黨叛亂四起,叛軍在旺代組成3個軍團,打敗了前來鎮壓的政府軍。在這關鍵時刻,又發生了法軍將領迪穆里耶叛變事件,使共和國處境更加惡化。迪穆里耶本來就是個君主立憲派人物,對處死路易十六非常不滿,企圖擁兵首先征服荷蘭,把荷蘭和比利時合併為一個國家,然後率軍返回巴黎,發動政變,擁立一個新國王。因此,他不顧共和國的險惡處境,率領法軍2萬人遠征荷蘭。正當他向多爾德雷赫特發動進攻時,配合其進攻的法軍右翼在默茲河下游遭奧軍從側後的猛攻,迫使法軍撤出荷蘭,退回比利時。3月底,奧軍占領布魯塞爾,法軍又全部退出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迪穆里耶暗中與奧軍勾結,最後叛國投敵。法軍幾個月的戰果,轉眼喪失殆盡。
前線不斷傳來失敗的訊息,使法國國內叛亂愈演愈烈,投機商哄抬物價,人民民眾生活日益惡化。6月2日,憤怒的巴黎人民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的統治,由雅各賓派執政,使法國大革命沿著上升的路線到達了頂峰。雅各賓派上台後,面對更加惡劣的國內外形勢,採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治上,實行土地改革,廣泛動員民眾鎮壓叛亂;在經濟上,嚴禁屯積壟斷,實行全面限價;在軍事上,實行全民皆兵,建立軍師編制,用新技術武裝軍隊,從下層官兵中選拔高級將領,改進戰略戰術等。共和國很快就動員了120萬人,編成14個軍。共和軍首先向國內叛軍發起進攻,西北部叛軍被迅速鎮壓了下去。不久,共和軍又攻占了叛亂中心裡昂,迫使叛軍投降。在南方,共和軍兩次打敗叛軍,並乘勝進攻馬賽。但逃往土倫的保王黨人把該城獻給了英國,英國馬上調兵防守,迫使共和軍退回馬賽。克勒曼將軍率領的阿爾卑斯軍團包圍了里昂。12月19日,共和軍收復土倫,在這次戰鬥中年輕軍官拿破崙·波拿巴特表現出色,被破格晉升為準將。在對外戰爭中,共和軍也取得了重大勝利。9月6日,烏夏爾將軍率領4.2萬人在翁斯科特擊敗了英國—漢諾瓦軍隊1.3萬人,取得了雅各賓派執政以來的首次勝利。法軍雖訓練不足,協同很差,但憑藉著高昂的熱情和頑強的鬥志打敗了反法聯軍。可是,烏夏爾未能及時擴張戰果,在隨後的梅嫩之戰中戰敗,被撤職送上了斷頭台。10月15日,接替烏夏爾的儒爾當指揮5萬共和軍在瓦迪尼大敗奧軍,迫使其放棄對莫伯日的包圍向東撤退。此後,法軍在北部邊境掌握了主動,在摩澤爾河和阿爾卑斯山方向也轉入了進攻。
1794年,雙方都制定了新的進攻計畫。聯軍企圖向索姆河方向進攻,威脅巴黎;共和軍則計畫乘勝追擊,再度征服比利時。5、6月間雙方進行了一系列交戰。6月26日,法軍與奧軍在弗勒呂斯進行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會戰,法軍擊退了奧軍。此戰後,法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法軍乘勝追擊,大踏步前進。

聯軍向安特衛普、布雷達方向節節敗退。7月10日,法軍攻占布魯塞爾;27日攻占安特衛普。英軍被迫從海上撤回本土。
儒爾當乘勝揮師渡過萊茵河,圍攻美因茲,並攻入荷蘭。在阿爾卑斯山方向,法軍先因作戰經驗不足,屢遭敗績。後調整軍事制度和編制,任用得力將領後,形勢大為改觀,不但把西班牙軍隊趕出了法國,還攻入西班牙,占領了聖塞瓦斯蒂安等地。正當革命軍隊乘勝前進之時,法國國內發生“熱月政變”,雅各賓政權被推翻,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法國革命高潮結束。1795年,法國先後與反法聯盟中的一些國家簽訂了和約。10月26日,法國督政府成立後,法軍只需對付奧地利、撒丁和英國了。

影響

法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
法國革命戰爭是革命的法蘭西反對外國武裝干涉,鎮壓王黨叛亂的革命戰爭。18世紀末,整個歐洲還是封建勢力占主導地位,封建勢力盤根錯節,非常頑固,法國革命所面對的敵人十分強大,既有歐洲的反法聯盟,又有國內王黨和教會勢力,鬥爭異常激烈複雜。但法國大革命以深刻的政治經濟變革,激發了廣大民眾的革命熱情,並在戰爭中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封建統治。首先,法國革命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得到了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支持。經過大革命洗禮的法國人民為保衛共和國和自由而戰,他們召之即來,男兒奔赴前線,效命疆場;婦女趕製軍服,救護傷員;工人拚命工作,製造武器;農民籌備軍糧,前送物資。法軍廣大官兵士氣高昂,鬥志旺盛,作戰勇敢。而反法聯盟的主要國家是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政治上極端腐朽落後,人民備受封建壓迫和奴役,沒有作戰積極性,軍隊成員多數是用金錢僱傭來的,戰鬥力很低。因此,法軍越戰越勇,節節勝利,每次向反法勢力反擊時,都將革命向歐洲縱深推進一步,有力地打擊了反動的封建勢力。其次,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政府改革了軍事制度,以普遍義務兵役制代替了僱傭兵制。1793年6月,雅各賓黨人上台後,即頒布“全民皆兵”的法令,號召法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起來參加保衛祖國,保衛自由的鬥爭。凡年滿18歲至25歲的法國公民都迅速地武裝了起來。共和國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動員了120萬人,組成14個軍,建成了編制完善、指揮統一、行動迅速、作戰勇敢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民族軍隊。這是歐洲近代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之一,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一作法不但對世界各國兵役制度的變革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為實行新的戰略戰術奠定了可靠的基礎。第三,共和軍實行新的戰略戰術,向敵人實施主動的進攻。當時消極被動的機動戰略和警戒線戰略被實行僱傭兵制的國家普遍採用,這些原則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被廢棄了。共和軍實行積極進攻的戰略原則,進攻的主要目標不是領土、城市和要塞,而是敵人的軍隊。新戰略的積極性和堅決性充分體現為建立進攻的軍隊集團和在主要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通過一次決定性交戰粉碎敵軍。共和軍在戰術上也有了新的發展,放棄了機械死板的線式戰鬥隊形,開始採用縱隊和散開隊形,增強了突擊力,調動了各級指揮官的主動性,取得了重大戰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