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加萊海戰

英西加萊海戰

英西加萊海戰號稱大艦隊(Grand Armanda)的西班牙艦隊(艦船128艘,火炮2430門)在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率領下,於1588年5月30日從里斯本出發,駛向荷蘭各港接受登入兵,將其輸送到英國沿岸上陸。

背景搜尋

英西加萊海戰德雷克爵士
16世紀,封建的軍事殖民帝國西班牙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壟斷了許多地區的貿易,其殖民勢力範圍遍及歐、亞、非、美四大洲。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無獨有偶,16世紀中葉,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血腥立法、海外掠奪,特別是把海外貿易與赤裸裸的海盜行為結合在一起,並得到國王支持,也獲得了迅速發展,同時有著強烈的向外擴張欲望。
英國的擴張,勢必同西班牙發生矛盾。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占他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組織顛覆活動。
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莉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殺伊莉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莉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豪金斯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到1587年,英國在其海軍實力加強以後,終於向西班牙發起海上進攻,於是爆發了實際爭奪海上霸權的英西戰爭。發生在1588年的英西海戰,是決定戰爭轉折的關鍵之役。

戰爭經過

一、英國與西班牙針鋒相對
英西加萊海戰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為了戰勝英國這個競爭對手,西班牙腓力二世政府擴編了一支大型海軍艦隊———號稱“無敵艦隊”,由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擔任艦隊總指揮。這支龐大的艦隊,陣容非常可觀:擁有各型艦隊由重型軍艦和其他類型艦船128艘、火炮2430門以及2萬多名精銳的水兵編成。
“無敵艦隊”預定駛往敦克爾克,裝載西班牙駐在尼德蘭軍隊,然後駛往距倫敦不遠的泰晤士河河口,使其搭載的海軍陸戰隊登入,直逼倫敦。西班牙方面認為,屆時,英國本土的天主教徒會起事支持和配合他們的入侵行動。
伊莉莎白經過反覆考慮之後,決定打著維護國家和民族獨立的旗幟,反擊西班牙的入侵。為了反擊西班牙海軍艦隊和陸戰隊,保衛倫敦,英國立即著手建立了一支大型艦隊,由德高望重的海軍總司令霍華德海軍上將親自指揮。這支艦隊由各型軍艦和運輸艦197艘以及火炮6500門編成。艦上人員大部分是英國各城市委派來的海盜和長期從事海上貿易的經商人員。全體水手都是曾經在商船或漁船上有過良好的航海訓練,並且經常參與海上掠奪西班牙船隻的海員組成。一些有名的航海家和大海盜頭子都加入了艦隊。另外,英國艦隊使用的艦船輕巧、靈便,無論航海性能還是戰鬥性能都普遍優於自己的對手。據此,英國的作戰企圖是:避免全面海戰和大規模交手,而要在西班牙大艦隊的翼側和後方積極出動,連續不斷地攻擊其分艦隊或單只軍艦。
與此相反,西班牙艦隊的戰船體大笨重,船身像樓宇一樣高聳,航行極不靈活。西班牙還死死抱住傳統的接舷戰術不放,仍然準備採用橫陣戰術,實施接舷肉搏。“無敵艦隊”各戰船上裝備的火炮數量雖少,但其重量也不輕,每門炮的彈丸重量要比英軍的重7磅。另外,西班牙艦上裝的大多是笨重的火炮,只有少部分是中等射程的加農炮及阻擊敵軍登船的輕型武器。而英海軍的大部分的火炮射程都較遠。總之,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打擊力量方面占有優勢,而英國艦隊則在戰艦的機動性和射程方面壓倒對方。
二、英國艦隊與“無敵艦隊”不期而遇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
1588年5月,這支被命名為西班牙“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在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的率領下,從里斯本啟錨出航。英國艦隊在霍華德海軍上將的率領下,也於6月24日登上征程。
7月20日,英國艦隊與“無敵艦隊”在艾地斯東孚威之間的海面相遇。由於距離不是很近,所以一整天的時間,西班牙人都不曾發現英國艦隊已經悄悄地逼近了。
第二天,西班牙“無敵艦隊”才有所察覺,並開始調整陣容。西多尼亞立即命令長蛇般的英國各分艦隊,拉開作戰的架式。
月亮升起來了,高高地掛在天空, “無敵艦隊”還在緊張地調整部署。明亮的月光將“無敵艦隊”的位置和行動清楚地暴露給英國艦隊。突然,8艘英國軍艦從普里茅斯港口駛出,迎著海風,向“無敵艦隊”左舷側疾馳而來。西班牙人認為,這是英國艦隊主力的前衛,大軍還在後面。其實,霍華德已經率領50多艘艦船,順風向艾地斯東以西駛來,距離“無敵艦隊”很近了,只是由於黎明前的黑暗,“無敵艦隊”竟然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現象。
次日拂曉,海風驅散了淡淡的晨霧,西多尼亞才發現大批英國艦船擺在對面,並開始準備攻擊了,而自己正處於逆風的位置,這個不利態勢真把西多尼亞驚呆了,他不得不馬上升起王室的旗幟,發出全面準備戰鬥的緊急訊號。
此時,霍華德和西多尼亞分別位於各自的旗艦“皇家方舟”號和“聖馬丁”號的指揮位置,準備戰鬥。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2
英軍占盡“天時”和“地利”的有利條件,即順風而行,因而首先贏得了主動權。它們列成縱隊,一面向前行駛,一面開炮射擊。其炮火的猛烈程度是海戰史上前所未有的。猛烈的炮火使“無敵艦隊”的一些艦船完全喪失了戰鬥能力,一部分艦船長官已經感到心驚膽顫,艦隊的軍心開始動搖。恐懼的心理狀態,使“無敵艦隊”根本無法進行有力的還擊,因而漸漸感到支持不住。
這次戰鬥,是兩國艦隊之間第一次正式交手,“無敵艦隊”便在精神上受到巨大的衝擊。就連總指揮西多尼亞也承認:“敵人的艦隻輕快而靈活,對它們真有無可奈何之感。”
當天夜裡,霍華德司令在旗艦上召開作戰會議,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與會的英國海軍將領一致認為,西班牙“無敵艦隊”一定會駛往維特島,以便在英國本土建立一個前進基地。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艦隊指揮官決定:連夜趁勝追擊。不給西班牙艦隊以任何喘息的機會;同時決定這次行動由德雷克親自掛帥,具體實施。
三、“無敵艦隊”處處挨打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3
英國海軍中將德雷克奉命在“復仇”號軍艦上點燃了桅燈,率領艦隊迅速採取行動。突然,“復仇”號上燈光熄滅,一片漆黑,結果使緊跟在後的艦隻有的徘徊不前,而有的則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在海上亂作一團。7月22日,日出之後,廣闊的海面上仍然不曾看到“復仇”號的航跡。“復仇”號駛向何處?究竟出現了什麼意外情況?英國艦隊一無所知。
原來,身為海軍中將的德雷克海盜本性仍然沒改。當他接近西班牙海軍中將唐·彼德羅指揮的“無敵艦隊”時,發現這艘嚴重破損而無法行動的軍艦上存有大批的金銀財寶,德雷克看見後,頓時盜癮大發,害怕艦隊其他船隻發現與他分贓,於是,索性熄滅桅燈,大肆洗劫該船,並俘虜了唐·彼德羅將軍。德雷克這種財迷心竅的擅自行動,激起英艦隊中其他將領的強烈不滿。
由於英國艦隊在中途發生混亂,給了西多尼亞一個喘息之機,使“無敵艦隊”利用這個空隙調整了部署,又揚帆前進了。而英國艦隊由於耽擱,直到22日黃昏,才算收攏了軍心,重新集結、調整完畢。又與西軍保持了接觸。這時,海風已經平息,巨浪不再翻騰,雙方艦隊都停止了航行。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4
23日拂曉,強勁的海風從東北方向刮來, “無敵艦隊”此時占據上風,西多尼亞立即發出作戰訊號,戰鬥打響了。各種炮彈你來我往,戰鬥隊形也不斷變換,海面上被炮聲炸起來的水柱沖天而起,一片硝煙瀰漫。雙方從上午一直打到黃昏,戰鬥場面空前激烈。直到雙方彈藥消耗殆盡,才紛紛撤出戰場。
第二天,英國艦隊派出很多快船和小艇,到岸上接運和補充彈藥,並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此外,為使西班牙艦隊不得安寧,霍華德命令所屬各分艦隊,於夜間分別抽調6艘船隻,不斷地從各個方向襲擾敵艦,使“無敵艦隊”處處挨打,時時處於高度緊張之中。
25日,雙方再度交手,一直不停地打了幾個小時。雖然雙方艦隻的損失不太大,但彈藥又都消耗光了。西多尼亞決定放棄奪占維特島的企圖,而向加萊斯前進。霍華德也率領艦隊轉向多維爾。此刻,雙方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彈藥補給不及時,霍華德還可以從附近的港口獲取一些彈藥,而“無敵艦隊”要困難得多,在未到達法蘭德以前,一點接濟都沒有。
26日黃昏,西班牙“無敵艦隊”殘部抵達加萊斯附近海域,在加萊斯與格里斯尼茲崗之間投錨,英國艦隊也已經趕來。鑒於“無敵艦隊”彈藥空虛,英國艦隊便大膽地在敵長炮射程之內投錨,甚至一些英國艦隻出入到敵輕武器射程的邊緣線上,穿來穿去,隨心所欲,而西多尼亞卻無可奈何。此刻,西班牙“無敵艦隊”只能祈望神靈的出現來阻止英國人的攻擊。西多尼亞公爵一籌莫展,不知採取什麼對策時,一場更大的災難又降臨到西班牙“無敵艦隊”殘部頭上。
28日晚,霍華德、德雷克等將領再次在旗艦“皇家方舟”號主艙里召開作戰會議,研究破敵方案。德雷克分析了西班牙戰船的特點和他們慣用的戰法後提出:使用火船戰術。他的這一想法,與海軍其他將領的想法不謀而合,最後一致決定予以實施。為了抓住有利時機,指揮官會議決定:從艦隊中選出8艘200噸以下的小船,改裝成火船,作為突擊使用。
四、偷襲和追殲“無敵艦隊”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5
當天夜晚,萬籟俱寂,8艘火船順流而下,向西班牙艦隊錨地迅速漂去。攻擊開始。這些火船像一條條火龍直撞西班牙戰船,頓時,熊熊烈火籠罩了“無敵艦隊”,到處濃煙滾滾、火光沖天。西多尼亞公爵本來就不熟悉水戰,這下更慌了手腳,慌亂中又下達了“砍斷錨索”的錯誤命令。他原意是想使艦隊中各船拉開距離,躲過火船,然後再集結各船。誰料,這個錯誤的決定使部下更加恐慌,急忙擇路逃命,整個艦隊仿佛炸了群的羊亂作一團。一些木殼船已經被大火點燃。在混亂中,許多船隻由於只顧奪路奔逃,結果相互碰撞,甚至互相打了起來,全艦隊已經開始潰散。
好不容易躲過了火船,撲滅了大火,西多尼亞命令所屬各分艦隊向加萊斯集中,但只有少數艦隻執行了他的命令,大多數艦船損毀嚴重,由於剛才砍去兩隻錨,只靠剩下的一隻鐵錨已經系留不住,於是沿海岸向東北方向漂去。西多尼亞無可奈何,只好帶領旗艦,隨著大多數艦隻漂流而去。其時,英艦隊各船上的彈藥已剩不多,西班牙艦隊各船的彈藥更是所剩無幾。
此時發生的情況,霍華德觀察得清清楚楚,狡猾善變的德雷克見狀沒有草率收兵,“無敵艦隊”正以雜亂無章的隊形駛向敦克爾克方向,這樣它就沒有可能再回到加萊斯了。霍華德立即命令艦隊全速追擊。在高速航行中,英國艦隊與“無敵艦隊”的距離在逐漸縮短。考慮到自己的彈藥也不是十分充足,霍華德命令艦隊儘量靠近敵人,在保證彈無虛發,全部命中的最近距離上,開始實施炮擊。此時,“無敵艦隊”已經沒有彈藥儲備了,英國艦隊抓住這個弱點,把握風向,進退靈活,無所顧忌,時而左舷,時而右舷,連續不斷地向敵艦發射大大小小各種炮彈。“無敵艦隊”只有後退,而無招架之功。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6
上午9時,雙方艦隊在格南費里尼斯角接火。英國艦隊緊追不捨,步步緊逼,而“無敵艦隊”各艦彼此距離拉得更大了,秩序也更加混亂。英國艦隊的各式艦載火炮巧妙配合,相互支援,打得有章有法。海戰一直持續到下午6時,突然風向轉變,霍華德及時命令艦隊擺脫戰鬥,“無敵艦隊”乘此機會,退出英吉利海峽
在整整一個星期的交戰中,“無敵艦隊”耗費了10萬多發大型炮彈,而英國艦隊卻無一艘艦隻遭到重創,只是陣亡了1名艦長和20餘名水手。與此相反,僅僅格南費里尼斯一戰,“無敵艦隊”即死傷1400餘人。
7月29日黃昏,西多尼亞召集作戰會議,在分析了情況,權衡了利弊之後,決定:如果風向有利,應再度設法控制英吉利海峽。否則,別無出路,只能繞道北海,返回西班牙。結果,天公不作美———風向始終不變。“無敵艦隊”只得採取第二個預案:返回西班牙
8月2日,“無敵艦隊”在退卻的途中經過費爾斯,西多尼亞在此匯集了一些零散艦隻,臨時編組為一個整體,又向奧克尼群島駛去。
8月7日,“無敵艦隊”停泊在加萊斯附近。子夜時分,英國艦隊追趕上來,並展開了強大的攻勢。“無敵艦隊”為躲避英國艦隊的攻擊,倉皇撤離作戰區域。
英西加萊海戰加萊海戰7
8月8日,在格拉夫林子午線上,英國艦隊又緊逼“無敵艦隊”的50多艘軍艦,以優勢的兵力發起了攻擊。這時,“無敵艦隊”其餘*, 余艘艦隻正在6海里以外,未能及時介入戰鬥。英國軍艦輕便靈活,機動性能好,其火炮射程也遠遠大於敵艦火炮,因此,英艦始終與敵艦保持著有利於自己的距離上作戰。由於西班牙軍艦火炮射程近,因而只能力圖靠近英艦,以便進行接舷戰。英艦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壓制對方,不讓其靠近一步,而且英艦機動靈活,西班牙艦隊漸漸感到支撐不住。戰鬥持續到下午6時才以西班牙“無敵艦隊”受到重創而告結束。這一次遭遇戰,“無敵艦隊”被擊沉16艘軍艦,而英國軍艦雖有一些創傷,但無一艘被擊沉。
夜深了,零零星星的炮聲也平息下來。西多尼亞集中起“無敵艦隊”的殘餘艦隻,從北面繞過不列顛群島西班牙駛去。
英國艦隊取得了勝利,但由於一些艦船受創,加之彈藥嚴重不足,霍華德命令停止追擊。
“無敵艦隊”向西班牙返航的途中損失極大。由於格拉夫林海戰中許多艦船被英軍擊沉、擊傷,水兵僥倖逃上岸後,絕大部分又被英軍殘殺;有一些艦船雖然未被重創,但其乘員因受傷、飢餓和斷水等原因,死亡者數以千計;另有一些殘餘艦隻在蘇格蘭海岸附近被狂風惡浪打散,英軍僅僅在愛爾蘭西海岸就生俘了5000多名被海浪涌到該處的西班牙水兵。
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格拉夫林海戰的失敗及其以後的悲慘結局,嚴重地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威力,此後,西班牙被迫放棄了在英國沿海登入,入侵英國本土的企圖。英國艦隊則由於贏得了這次海戰的全勝,奪取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權,從而能夠有力地對西班牙沿海進行掠奪性的侵襲,並為以後爭奪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打下了基礎。

專家點評

英西加萊海戰給人的啟示是深刻的。它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誰擁有制海權,誰就是強大者;誰失去制海權,誰就要受制於人。制海權對今天和未來更為重要!因此,英西加萊海戰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於今天來說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更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鑑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