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谷精草

江南谷精草

江南谷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叢生,長4-12厘米,中國多個省份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江南谷精草江南谷精草

種中文名:江南谷精草
種拉丁名:EriocaulonfaberiRuhland

中國植物志:13(3):059
英文植物志:24:16
形態特徵:一年生密叢草本

最低海拔:1000米
是否栽培:野生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3(3)卷||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莽山系Ser.MangshanensiaW.L.Ma||江南谷精草EriocaulonfaberiRuhl.
30.江南谷精草圖版15:17-20
EriocaulonfaberiRuhl.inEngl.Pflanzenr.(Eriocaul.)4(30):95.1903;C.H.WrightinJourn.Linn.Soc.Bot.36:199.1903;MoldenkeinPhytologiaMemoirs2:278.1980.

形態特徵

草本。葉叢生,線形,長4-12厘米,中部寬(0.6-)2-4毫米,半透明,具橫格,脈5-15條。花葶多數,長(7-)20-35(-50)厘米,粗0.4-0.6毫米,扭轉,具4-5棱;鞘狀苞片長3-7厘米,口部斜裂;花序熟時半球形至圓錐狀柱形,禾稈色,長4(-7)毫米,寬4-6毫米;總苞片矩圓形至卵形,禾稈色,開展,硬膜質,長(2-)3-4.5毫米,寬1.2-2.2毫米,背禿,上部邊緣有易落的短毛;總(花)托有密長毛;苞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8-2.7毫米,寬0.7-1.7毫米,背面上部及邊緣有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狀結合,前方開裂,長1.5-2.2毫米,端部近截形或3淺裂,頂端具多數白短毛,背面上部毛少;花冠合瓣,3裂,裂片寬卵形,各有1黑色腺體,端部?嚶信葑窗錐堂恍廴?6枚,花葯黑色;雌花:萼合生,佛焰苞狀,前方開裂,長1.5-2毫米,端部3淺裂,頂端具短毛,中部邊緣毛較長,背部具疏毛;花瓣3枚,棒槌形,肉質,上端各具1黑色至棕色的腺體及多數短毛,內面有長毛;子房1室,柱頭1。種子橢圓形至近圓形,長達0.94毫米,表面有橫格,每格有1個T字形突起。花果期6-11月。

地區分布

產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省。生於稻田、水溝、沼澤地。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寧波

本種區分

Ruhland在發表本種時記載十分簡單,只有植株外形的描述,並稱:“總苞片與(花的)各部分全像高山谷精草E.alpestre。”經解剖本種的模式(Sampson206號)發現柱頭1是最主要的區別點。而在個體大小、高矮、葉的寬窄方面變化較大,尤其是花序的形態,發育較差的植株其花序含花僅十餘朵,總苞片明顯突出於半球形花序四周,它與發育充分的圓錐狀柱形花序判若兩種,這是由於花序為向心式發育,總苞片的生長先於花朵所致,這一現象在長苞谷精草E.decemflorum和四國谷精草E.sikokianum中也能見到。

本種與谷精草E.buergerianum在外形與花部結構上都十分相似,唯以個體通常較大,花序常為圓錐狀柱形,柱頭1枚為特色。

生長環境

具大量鬚根,著生了水底泥中;生於池沼、溪溝喧、水田邊等潮濕處。全草入藥,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等功效,主治眼結膜炎、角膜去翳、夜盲症、視網膜脈膜炎,小兒疳積等。

谷精草谷精草

谷精草目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