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盛世。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提倡文教,與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使得天下大治,有貞觀之遺風。唐代版圖在李治統治前期達到鼎盛。

基本信息

背景

永徽之治永徽之治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皇位由此得到鞏固。

政治

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績、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經濟

唐高宗唐高宗
李治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
李治統治後期的顯著特點是持續多年的歉收。670年,穀物嚴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釀酒。7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乾旱、蟲災和饑饉接踵而來,一直達到危機的程度。680年,糧價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認為高物價是流通貨幣過多的結果,因此大量減少鑄造新幣,對私鑄的懲辦也比以前更加嚴厲。與此同時,從原有登記地區逃往其他地區而成為不登記、不納稅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經濟和財政危機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去世的。
雖存在這一系列問題,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部分成功,它們後來繼續使用於整個唐朝。政府周期性地從自己的中央穀倉中拿出穀物以低價賣出,679年甚至用穀物換回私鑄錢。更重要的措施是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進一步發展常平倉,655年,京師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資供應充分時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買回商品,物資短缺時再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賣出,使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後來每個州都設立了這種糧倉。

文化

永徽三年(652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永徽三年(652年)年孫思邈著《千金方》。
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並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科舉制的影響開始在最高一級官僚機構中表現出來。高宗的幾個宰相都有功名,相當數量的官員開始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誇大這個趨勢。官員中中舉的人依然是少數,大部分官員仍靠世襲的特權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從胥吏升任。例如在656年,不少於1400名胥吏有資格進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過進士考試。

軍事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9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7月沙缽羅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討之。8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閏9月詔義倉改令率戶出粟。
永徽三年(652年)正月牢山之戰,唐軍大敗賀魯軍。吐谷渾新羅高句麗、百濟並遣使入貢。3月建大雁塔。7月戶部計,全國380萬戶。1月駁馬國遣使朝貢。
永徽六年(655),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唐軍攻占平壤,滅亡高句麗。
在李治登基後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
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評價

《舊唐書·本紀第五·高宗下》贊曰:"藉文鴻業,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於寢,構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
《劍橋中國隋唐史》:"高宗統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唐朝歷史事件

初唐
晉陽兵變 ▪唐朝統一戰爭 玄武門之變
▪渭水之盟 ▪唐突厥戰爭 貞觀之治
▪租庸調製 ▪羈縻政策
盛唐
▪永徽之治 ▪白江口之戰 ▪唐滅高麗之戰
▪韋後之亂 開元之治 募兵制
▪怛羅斯之戰 安史之亂
中唐
▪藩鎮割據 ▪唐朝吐蕃戰爭 兩稅法
▪清水之盟 ▪奉天之難 ▪平涼劫盟
▪永貞革新 ▪元和中興 ▪河朔三鎮
晚唐

▪甘露之變 ▪牛李黨爭 ▪唐武帝滅佛
▪白馬驛之禍 黃巢起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