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高宗李治(628~683)

"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683)

正文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 (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元景、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當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麗、百濟和新羅。六年,高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蘇聯烏茲別克塔什乾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崑陵、濛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
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勣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於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無忌被迫自縊。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 葬於乾陵。
參考書目
 汪籛:《唐高宗王武二後廢立之爭》,《汪籛隋唐史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高宗李治(628~683)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