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納斯·托沃茲

李納斯·托沃茲

李納斯·托沃茲(LinusTorvalds),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式員、黑客。Linux核心的發明人及該計畫的合作者。托瓦茲利用個人時間及器材創造出了這套當今全球最流行的作業系統核心之一。使自由軟體從產業思想運動演變成為市場商業運動,從此改變了軟體產業,乃至IT產業的面貌。

基本信息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李納斯·托沃茲(LinusTorvalds),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式員黑客。Linux核心的發明人及該計畫的合作者。托瓦茲利用個人時間及器材創造出了這套當今全球最流行的作業系統核心之一。使自由軟體從產業思想運動演變成為市場商業運動,從此改變了軟體產業,乃至IT產業的面貌。李納斯·托沃茲(LinusTorvalds)1969年11月28日出生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由於其祖父是赫爾辛基大學的統計學教授,在他十歲時就幫祖父將數據輸入電腦,還不經意的學習到BASIC語言。
他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電腦科學系,於1997年至2003年在美國加州矽谷的全美達公司任職,現在受聘於開放原始碼開發實驗室,全力開發Linux核心。他與其他黑客不同,托沃茲行事低調,一般很少評論商業競爭對手產品的好壞,但堅持開放原始碼信念。

簡介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李納斯是linux之父,創造目前基於Unix的最受歡迎的系統,他自稱是一個“工程師”,最大的願望是做出最好用的系統。李納斯的黑客生涯開始於十幾歲的時候,在一個家庭用8位機上,使用彙編語言編寫了一個CommodoreVic-20微程式,之所以使用彙編語言,主要原因是他那時還不知道有其他的編程工具可用。1991年夏,也就是李納斯有了第一台PC的六個月之後,李納斯覺得自己應該下載一些檔案。但是在他能夠讀寫到磁碟上之前,他又不得不編寫一個磁碟驅動程式。同時還要編寫檔案系統。這樣有了任務轉換功能,有了檔案系統和設備驅動程式,就成了Unix,至少成了Unix的核心。Linux由此誕生了。之後他向赫爾辛基大學申請FTP伺服器空間,可以讓別人下載Linux的公開版本,為Linux使用GPL,通過黑客的補丁將其不斷改善,使其與GNU現有的套用軟體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Linux一夜之間就擁有了圖形用戶界面,別且不斷的擴張。為表揚他的突出貢獻,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並獲得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而且被稱為“60年代的英雄”。

Linux之父

Linux這部史詩發端於赫爾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為自己的生命創作源程式,李納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離市中心不遠的Kalevagatan(與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這是一個19世紀的建築與現代化平房交相呼應的地方。李納斯與妻子住在這裡。他的家很像是大學生的集體宿舍,樓梯下總放著一排排腳踏車。
李納斯本人看起來就像一名學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淺褐色頭髮,藍眼睛,目光透過鏡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濃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襯著一張孩子氣的臉龐。他的房間四周排列著許多書籍,裡面布滿了油畫和各種裝飾品,相當低廉的窗簾,兩把扶手椅之間掛著發乾的鱷魚皮,房間裡還有兩隻目空一切的貓和幾台計算機:三台PC,一台PowerMac,還有三台從DEC借來的基於Alpha晶片的微機。它們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間的角落中。另外一樣很有意思的東西不易察覺:那是一根將計算機連到電話插座的導線,這是通向網際網路的256K的專線,由當地的一家ISP安裝並承擔費用,它是對這位Linux道士的象徵性獎勵。
Linux並不是一件刻意創造的傑作,而完全是日月積累的結果,是經驗、創意和一小塊一小塊代碼的合成體,不斷的積累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Linux初期的許多編程工作是在SindairQL機器上完成。這台機器化掉了他2000多美元,對他來說,這可是一筆"巨額"投資。這是一種十分古怪的英國產電腦,是1984年推出的。它有無數的缺點,卻有一個真正的優點:它是一套真正的多任務系統。有一件十分關鍵的事件最終導致了Linux的誕生。
Linux的黑客們包括李納斯本人,似乎對編寫套用軟體不感興趣。但隨著Linux市場擴展,商業公司也開始彌補這一欠缺,包括字處理、電子表格、圖形軟體等強勁的桌面套用軟體已經紛紛湧現。
"我並沒有成為一個完全的隱士,但是即使在Linux出現之後,我一如既往地不善交際。我的大多數朋友都很善於與人相處,但我不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從來沒有給女人打過電話,那約會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呢?所以在那段時間裡,我只有幾個常到我那裡敲窗子、想和我喝杯茶的朋友。我不認為有人會到處傳說我正在做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將改變世界之類的話。我不認為有人曾經這么想過。"
"對我而言,那意味著電話一直占線,沒有人能給我們打電話……後來,明信片開始從四面八方寄來。我想就在那時,我意識到現實世界的人們確實在使用他所創造的東西。"李納斯妻子薩拉說。
28歲的芬蘭青年李納斯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就是一種名為Linux的作業系統。它所產生的力量決定了編程領域的新氛圍,正如我們的環境決定了動植物的特性一樣。創造簡潔優雅的程式,寫出乾淨而無冗長的代碼,或者是超一流的程式,就足以贏得同行們的尊敬和推崇。而李納斯走得更遠,他不但重新定義了一流程式、代碼和軟體的基準,而且邁向了“黑客”的終極高度,開創了另一個網際網路的傳奇故事。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21世紀是自由軟體的世紀

好像是談論夢想,又好像是“X檔案”中的一段情節。一個21歲的芬蘭大學生,在學生宿舍里寫了一個作業系統的核心——Linux,然後公布於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程式設計師為之增補、修改和傳播,短短几年就擁有了1000多萬的用戶,成為地球上成長最快的軟體。
就在兩年前,你去問一個程式設計師自由軟體的前景,他肯定會告訴你,自由軟體有意思,但難成氣候。而今,無數的程式設計師都將Linux作為自己首要的追求,否則不足以證明自己的境界。就在一年前,你去問一個大公司的信息主管有關自由軟體的可行性,他肯定會告訴你,這東西他不會、也不敢用,因為缺乏相應的支持,缺乏應有的商業化質量。
但今天,局勢大變。《幸福》500大企業的信息主管已經紛紛在著手Linux的評估和部署。而且,在不到一年時間內,Linux就得到了IBM、HP、Compaq、Sun、SGI、Dell、Oracle、Informix、SAP、Sybase、CA、Intel、SCO等除微軟之外的幾乎所有計算機大公司的支持。雖然已被一群信徒崇拜多年,Linux,這個穩定、開放、可靠、廉宜的作業系統,只有在1999年才堂而皇之躋身業界主流,成為微軟帝國合法的競爭對手。而且,成為地球上最炙手可熱的軟體。
一台郵件伺服器成年累月運行,卻從不需要重新啟動;一台網路伺服器面對海量訪問,卻從不崩潰;一個作業系統還帶原始碼,可以自由地無限制地修改。這一切,聽起來可望不可及。但實際上,數以千百計的公司真的找到了實現了網路零故障的秘訣。而且它不是Windows,而是Linux。
光芒四射的Linux憑藉產品的卓越脫穎而出。毫無疑問,這要歸功於世界各地無數富有才華卻又不計報酬的黑客(特指執著狂熱的程式設計師),尤其是李納斯•托沃茲創世紀般的貢獻。曾經被無數個巨頭公司猛烈攻打,而屹然不動的微軟帝國,如今,有可能被一個人發動的戰爭所摧毀。
因為Linux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其背後有著人性中最悠久的底蘊,有著自由軟體深厚的傳統,又有著網際網路勢不可擋的自由共享精神的背景。而且它所摧毀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而是整個軟體產業封閉的傳統商業模式。因此,Linux掀起的不只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影響深遠的革命。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打破軟體世界的單極壟斷,瓦解軟體業的知識霸權。它的深層意義就是,將軟體業從系統集成和產品製造為中心的低級階段推向以服務為中心的高級階段。
TimOreilly說,自由軟體將像“IntelInside”,成為計算機業的下一波浪潮。更有人直截了當地說:“21世紀將是自由軟體的世界”。
正如網際網路難以置信的爆炸一樣,自由軟體也是不可思議地猛推到人們面前。已經習慣了風暴式創新的信息產業,仍然被自由軟體無以倫比的聲勢所震撼。但是,至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對這場革命無所適從,或茫然無知。
終極黑客出手
Linux這部史詩發端於赫爾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為自己的生命創作源程式,李納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離市中心不遠的Kalevagatan(與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這是一個19世紀的建築與現代化平房交相呼應的地方。李納斯與妻子住在這裡。他的家很像是大學生的集體宿舍,樓梯下總放著一排排腳踏車。
李納斯本人看起來就像一名學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淺褐色頭髮,藍眼睛,目光透過鏡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濃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襯著一張孩子氣的臉龐。他的房間四周排列著許多書籍,裡面布滿了油畫和各種裝飾品,相當低廉的窗簾,兩把扶手椅之間掛著發乾的鱷魚皮,房間裡還有兩隻目空一切的貓和幾台計算機:三台PC,一台PowerMac,還有三台從DEC借來的基於Alpha晶片的微機。它們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間的角落中。另外一樣很有意思的東西不易察覺:那是一根將計算機連到電話插座的導線,這是通向網際網路的256K的專線,由當地的一家ISP安裝並承擔費用,它是對這位Linux道士的象徵性獎勵。
Linux並不是一件刻意創造的傑作,而完全是日月積累的結果,是經驗、創意和一小塊一小塊代碼的合成體,不斷的積累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Linux初期的許多編程工作是在SindairQL機器上完成。這台機器化掉了他2000多美元,對他來說,這可是一筆“巨額”投資。這是一種十分古怪的英國產電腦,是1984年推出的。它有無數的缺點,卻有一個真正的優點:它是一套真正的多任務系統。有一件十分關鍵的事件最終導致了Linux的誕生。
“上大學第一年我的宿舍在一層,靠窗戶的一張桌子上就擺著SinclairQL電腦。但我沒有編寫多少程式,原因之一是我必須集中精力讀書,原因之二是我也找不到什麼項目去做。沒有項目可做就會缺乏熱情。你總是在尋找能夠讓你鼓起勁去做的事情。當時似乎是參軍的好時光。我當時十九歲,正因為自己的電腦毛病太多而心情沮喪。而且,當時也沒有任何有意思的電腦項目,於是我就搭上了一輛開往拉普蘭的火車。在那裡手執武器上了一個月的“體育課”之後,我便覺得在我有生之年完全有資格從此一動不動,享受平靜的生活了。惟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把編碼打入鍵盤,或者手裡端著一瓶比爾森啤酒(說真的,在我復員整整十年後,才第一次參加一次劇烈的活動。當時大衛硬拉著我去衝浪。舊金山半月灣的強大海浪差點沒把我淹死,我的腿一連酸了好幾天)。
部隊服役結束於1990年5月7日。我連我們的結婚紀念日都記不住,但我卻不大可能忘記我離開部隊的日子。
那年整個夏天我沒有乾什麼正事。我大學二年級的課程直到秋天才開始。我的電腦狀態也很不佳。於是我就穿著一件破舊的睡衣,逗貓玩,偶爾和朋友們聯歡會,讓他們笑話我的保齡球和檯球的拙劣技術。當然,我對我的下一部電腦也做了一些構想。我面臨的是一個電腦迷的困境。”
1990年秋天,李納斯在赫爾辛基Unix課程。學校剛剛安裝了一台運行Ultrix(Unix諸多版本中的一種)MicroVAX。Unix是大學科學和工程院系最流行的作業系統,那些處理繁重任務的公司也使用Unix。Unix的問世與網際網路的歷史密不可分。事實上,網際網路上運行的大多數作業系統都是Unix。1993年,AT&T將Unix賣給Novell。1995年,Novell又將它賣給聖克魯斯丁。如今,像SCOIBMDECHPSun等都有不同的版本,造成了市場的混亂,成為微軟Windows攻擊的致命弱點。
但1990年,李納斯還沉浸在許多世俗的事物中。由於大學的機器無法同時處理16個以上的用戶,要用機器,就得排長隊等待。那時李納斯剛剛得到一台PC。他從笨拙的DOS作業系統學不到任何東西,而他的課本中就有安德魯•塔南鮑姆(AndrewTanenbaum)的《作業系統:設計與實現》,該書提供了Minix(Unix的變種)的操作指南。Minix雖然很簡單,功能有限,但是Minix卻在李納斯的腦海中奏出一個和音:“1987年發布後兩個月來,就有一個新聞組匯集了世界各地的40000名用戶。”許多用戶需要更多的功能。塔南鮑姆說:“我每天都收到幾百個電子郵件,要求增加這個功能、那個功能。但我只能一再回絕,使許多人都非常沮喪和失望。”
“每個人都會一本改變其一生的書籍,比如《聖經》《資本論》等等,而那本紅色的簡裝本教科書差不多等於睡在了我的床上。”
Linux創世紀
李納斯開始自己試驗性地編程,他將Minix當作腳手架,開發一個新的程式。他按兩個過程進行,一個過程寫A,另一個過程寫B,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創建一個核心(作業系統中用於實時處理和控制工作的部分)。他只通過閱讀新聞組來修改兩個處理過程。
李納斯很早就是一名黑客,“如果說我孩提時代一些最幸福的記憶是玩我外公的一台老式電子計算器,對此大概誰也不會感到驚奇。我外公是赫爾辛基大學的一位統計學教授。那時的計算器可不像現在的那樣能夠很快的一下就給出答案,它們還得有個計算過程。一邊計算一邊閃爍個不停,好像在對你說:“瞧,我還活著,這次計算我只用10秒鐘就能完成,同時我還能對你眨眼睛,告訴你我已經完成了多少工作。”
這一點非常有意思。比現在的計算器令人興奮多了,因為現在的玩意兒在計算簡單問題時全然不費力氣。而當早期的計算器計算時,你知道它們正在辛苦地工作。並且,這一點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來。大概是在1981年,當時我外公抱回來一台嶄新的CommodoreVIC-20計算機。剛開始還比較有節制,後來簡直就被它迷住了。
我開始用數字形式編寫程式,然後再用手工進行轉換。這就是用機器語言編程式。我已經能夠驅使電腦做事情,對一切細節我都能夠加以控制。由於在我和電腦之間沒有抽象的屏障,我很快地就能接受目標,這便是和一台機器變得親密的感受。
就這樣,十二歲、十三歲、十四歲過去了。其他孩子在外面踢足球的時候,我卻覺得外公的電腦更加有意思。我每個禮拜開一次會,這是在我的日曆上唯一的社交活動,偶爾和電腦一同熬夜時除外。
外公死後,他的電腦就成了我的生活伴侶。
由於我父母的離婚,我們手頭很拮据。當時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媽媽不得不經常典押她唯一的投資——無度電話公司的股票。在芬蘭,只要你擁有一部電話就能擁有一張該公司的股票。我媽媽的股票大約值五百美元,每當我們手頭特別缺錢花時,她就只好拿著股票到當鋪去。我記得曾和媽媽去典押過一次,心裡感到非常窘迫(如今我是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事實上,赫爾辛基電話公司是我任董事會成員的唯一一家公司)。”
1991年,他需要一個簡單的終端模擬程式來訪問新聞組。於是李納斯坐下來,寫了一個基於兩步處理的應急程式。工作內容非常簡單,一個過程就是從鍵盤中讀出並傳送到Modem上,另一個過程就是從Modem上讀取並傳送到螢幕上。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1991年夏,也就是李納斯有了第一台PC的六個月之後,李納斯覺得自己應該下載一些檔案。但是在他能夠讀寫到磁碟上之前,他又不得不編寫一個磁碟驅動程式。同時還要編寫檔案系統。這樣有了任務轉換功能,有了檔案系統和設備驅動程式,就成了Unix,至少成了Unix的核心。Linux由此誕生了。
再一次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坦白地講,在使用UNIX的人當中,有許多是幾乎發瘋的人。他們不是集郵瘋子,不是把鄰居的狗毒死的瘋子,而是一些生活方式很另類的人。
別忘了,UNIX最初的主要發展是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我當時正在祖父公寓裡的一個洗衣筐子裡睡覺。當時正是美國嬉皮士的時代,那是一個了各種理想的時代。革命、解放、自由愛情……於是UNIX的相對開放性對這類人就特別有吸引力,儘管在當時它還缺乏商業上的價值。
大概是1991年前後,當時拉爾斯•沃茲尼亞斯(LarsWizenius)拉著我去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參加一個集會。當時的演講者是理察•斯托曼(RichardStallman)。此人是自由軟體的鼓吹者。他還撰寫了《自由軟體宣言》和自由軟體產權證書,即GPL。他首先提出的關於開放原始碼的概念完全是有意的,而並非出於偶然,和UNIX最初的開放發展理念是相吻合的。我在生活中第一次見到了典型的留著長發、蓄著長鬍子的黑客形象,其代表就是理察。這樣的人在赫爾辛基為數不多。
我當時可能沒有看到眼前的光芒,但我猜他說的一些話也多少給了我一些觸動。畢竟,我後來為Linux使用的就是GPL。就這樣,我再一次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如果李納斯沒有在Minix新聞組中談論Linux,那么這個新生的系統很可能就夭折了。一開始,他向赫爾辛基大學申請FTP伺服器空間,可以讓別人下載Linux的公開版本。“Linux是我的工作名,但如果我把它作為正式名字,別人肯定會認為我是一個自大狂,不會把Linux當回事。於是我給它起了一個很糟糕的名字:Freax。是Free(自由)+Freak(怪誕)+X組成。但負責FTP站點的阿里•萊姆克(AriLemmke)極不喜歡這個名字,“他倒喜歡我當時正在使用的另一個名字――Linux。我承認我並沒有太堅持。但這一切都是他搞的。所以,我既可以不慚愧地說自己不是那么以個人為中心,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並非完全沒有自我意識。並且我認為,這是個不錯的名字。”
1992年1月,大概只有100人左右使用Linux,但他們為Linux提供了十分關鍵的洗禮。這些早期的上傳和評論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同行們為修補代碼錯誤而上傳的補丁。李納斯很偶然地闖進一個線上Karelia,開始著手將補丁拼湊起來。在網上,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基本的Linux檔案。電子郵件使他們可以方便地進行評論並加以改善,而Usenet新聞組則提供了一個討論的論壇。Linux以個人的產品起步,而變成了一個百錦圖,成了志向相同的黑客們的一場運動。
既使通過黑客的補丁將其不斷改善,Linux核心本身也沒有多大用處。Linux的騰飛必須具備其他因素,其中最關鍵的是自由軟體基金(FSF)的GNU計畫。GNU的目標就是要編寫一個完全免費的Unix版本:包括核心及所有相關的組件,可讓用戶自由共享並且改寫軟體。而Linux無疑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通常一個作業系統要等待別人根據它來寫相關的應用程式,而Linux卻反其道而行之,李納斯將Linux進行改寫,使其與GNU現有的套用軟體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Linux一夜之間就擁有了圖形用戶界面。
與敵共眠
“一個每月掙五十美元的人,他可能會為一個軟體花費二百五十美元嗎?如果花一點錢買非法拷貝軟體,而把五個月的工資用於吃飽肚子,我一點不覺得他不道德。這種侵權是道義上可以接受的。去追捕這種“侵權者”是不道德的,更不要說簡直就是愚蠢的。就Linux而言,誰在乎如果只將其用於個人目的時,一個人是否真正遵循了GPL呢?那些想藉此賺大錢的人們,才是真正不道德的,不管他們是在美國還是非洲,也不管程度如何。貪慾從來就不是善的。”
李納斯採納了標準GNU技術許可方案,即“Copyleft”(簡稱GPL)。這種通用公開授權,允許用戶銷售、拷貝並且改動程式,但你必須將同樣的自由傳遞下去,而且必須讓你修改後的代碼也免費公開。這一舉措成了Linux成功的強大力量。首先,它大大促進了商用領域的繁榮,雖然Linux可以網上免費下載,但30美元一套的CD-ROM比自己下載更方便、更經濟也更快速。同時這也大大刺激了程式設計師的積極性。這種許可方式可確保他們的工作免費傳播,不會被逐利之徒所利用,或鎖進專有產品之中。
也就是說,GPL為Linux黑客們的網路新部落提供了一套成文的“憲法”。你可以進行開發和贏利(黑客也得吃飯),但源程式必須免費公開。
1994年3月,正式的Linux1.0版發布,它的出現無異於網路的“自由宣言”。從此Linux用戶迅速增加,Linux的核心開發小組也日漸強大。在Linux所包含的數千個檔案中,有一個名為Credits的檔案,裡面列出了100多名對Linux有過重要貢獻的黑客,包括他們的名字、地址以及所做工作。其中的軟體都是經過“優勝劣汰”的達爾文式的選擇方式所生存下來的。
Linux的方法看起來很簡單:所有的黑客都可添加額外功能並完善性能。所謂的β測試也不是修補漏洞,而是集成過程。
1994年,安德森•艾文成立了RedHat軟體公司,成為最著名的Linux分銷商之一。他說:“Linux和自由軟體社區可以看作是真正的知識界精華。”由於這種獨特的開放性,使Linux幾乎支持任何一種平台。到Linux2.0版,已經提供了64位處理能力(而許多Unix以及WindowsNT還是32位階段),還具有對稱性多重處理及更先進的網路功能。用戶數已經突破千萬大關,出現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開發中國家,Linux更是理想之選。
Linux的黑客們包括李納斯本人,似乎對編寫套用軟體不感興趣。但隨著Linux市場擴展,商業公司也開始彌補這一欠缺,包括字處理、電子表格、圖形軟體等強勁的桌面套用軟體已經紛紛湧現。
“我並沒有成為一個完全的隱士,但是即使在Linux出現之後,我一如既往地不善交際。我的大多數朋友都很善於與人相處,但我不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從來沒有給女人打過電話,那約會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呢?所以在那段時間裡,我只有幾個常到我那裡敲窗子、想和我喝杯茶的朋友。我不認為有人會到處傳說我正在做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將改變世界之類的話。我不認為有人曾經這么想過。”
“對我而言,那意味著電話一直占線,沒有人能給我們打電話……後來,明信片開始從四面八方寄來。我想就是在那時,我意識到現實世界的人們確實在使用他所創造的東西。”李納斯的妻子薩拉•托沃茲說。
最知名的程式設計師何以維生?
“對於任何編程的人來說,編程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它比下棋之類的遊戲更有樂趣得多,因為它可以由你自己來制訂遊戲規則。而你制定什麼樣的規則,也就會導出與此規則相符合的結果。然而,對於編程外行的人來說,它卻似乎是世上最枯燥的事。編程給人帶來的最初興奮的原因有部分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通過編程你可以支配一台計算機,而且毫無怨言。而真正使編程令人慾罷不能的是:你能讓電腦做你想做的事,但是你還必須想出怎樣做到的辦法。
通過編程和電腦,你能夠構築一個新世界,有時其設計會是非常美妙的。而能夠坐下來,盯著電腦螢幕,將一個問題徹頭徹尾地貫穿思考,就需要某種特定的人。比如,需要像我這種書呆子氣十足的人。”
1996年底,正當Linux如火如荼之際,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李納斯準備離開赫爾辛基,闖蕩矽谷,加盟一家不知名的計算機公司Transmeta。許多人懷疑這會不會給發展中的Linux造成致命的傷害。但許多老資格的開發人員和商業公司都很自信,因為Linux已獲得了足夠的發展動力。李納斯為什麼要到Transmeta?“我無法告訴你,這是最高機密。”他靦腆地說,“但在契約中規定,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做Linux。”
“我認識一個瑞典人,他在Transmeta工作。他到了赫爾辛基呆了一天和我見面,那時我說:“總算可以畢業了。”,因為那時我已經幾年沒有好好放鬆了。然後他就問我是否願意去Transmeta,然後我和他的老闆談。一周之後,1996年的秋天,我就坐飛機到加州來看。那時我已經在Linux上幹了6年,也希望有一些別的東西。我可不想在一根繩上吊死。我不希望Linux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本身就能激勵人的東西。而且,小公司人情味比較足。還有,涉足一些世界上沒有其他人涉足的領域也讓人興奮。”
李納斯花了整整七年時間,才獲得赫爾辛基大學的碩士學位。因為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進了Linux。當他完成碩士論文時,他必須面對任何一個大齡黑客都必須面臨的永恆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我將何以維生?
有些人像MattWelsh一樣,繼續留在學術圈中;有些人如HannuSavolainen,銷售商用Linux軟體,如音效卡驅動程式。而李納斯對創辦自己的公司並沒有興趣。但是,他也愉快地承認,自己也有一些黑客的欲望,比如希望有些錢。“當然,錢不會成為我生活的主要目標。”
李納斯做如此選擇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需要一種新的挑戰。他很坦誠:“如果Transmeta進展順利,我只需工作就會很有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對Transmeta,他唯一透露的技術細節就是公司發展超大規模集成晶片(VLSI),當然軟體很關鍵。
TransmetaDaveDitzel領頭的創業公司。DaveSunSPARC處理器晶片開發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而SPARC是最成功的RISC晶片。Transmeta的主要投資者中就有微軟的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Transmeta的任務是創造多媒體PC的新引擎。
促使李納斯來到矽谷的原因不僅僅是Transmeta的勸誘,還有他剛剛降世的女兒:PatricaMiranda,生於1996年12月。女兒的到來促使他想改變一下與Linux的長期關係。這位IT業的道士已經創造了豐富多彩的Linux2.0,而今他又專心致志於他的另一項創造——Linus2.0(他的女兒,見下圖),我們又怎能埋怨他呢?
無疑,快到而立之年的李納斯已經為人類創造了一部恢弘的史詩。他本人也成了地球上最知名的程式設計師,網際網路上真正的名人。某搜尋引擎的結果顯示:Sun公司CEOScottMcNealy有7192條相關信息,Oracle老闆拉里•埃里森為8580條,明星湯姆•克魯斯為16604條,而李納斯•托沃茲則高達20419條。
敵人真實的心態
“Linux所取得的許多成功,其實可以歸結為我的缺點所致:1、我很懶散。2、我喜歡授權給其他人。黑客們,不,程式設計師們,把在Linux和其他開放原始碼的項目上工和放在比睡覺、鍛鍊身體、小圈子聚會,以及,有時是性生活更優先的地位。因為他們喜歡編程,更因為他們樂於成為一個全球協作努力的活動的一部分――Linux是世界上最大的協作項目,這一努力將給所有喜歡它的人帶來最好最美的技術。這種努力是如此率真,又是如此有趣。”
Linux代表著網路時代新形式的開放智慧財產權形態,將從根基上顛覆以Windows為代表的封閉式軟體產權的傳統商業模式。目前,Linux已擁有了許多世界一流的企業用戶和團體用戶,其中包括NASA、迪斯尼、洛克希德、通用電氣、波音、Ernst&Young、UPS、IRS、Nasdaq,以及多家美國一流的大學機構等。
比爾•蓋茨公開表示,他根本沒把Linux放在眼裡,他預測Linux只會起一些有限的作用。但是,1998年11月,微軟秘密備忘錄《鬼節前夕》被揭露,微軟對Linux的真實認識引起了極大反響。因為報告高度評價了Linux的市場份額、性能和可靠性,指出:“Linux代表的是一種最優秀的UNIX系統,被廣泛地套用在關鍵業務領域,由於其開放特性,Linux將超過其它的作業系統。”“在人們轉移至Linux後,他們會發現他們所需要的幾乎所有應用程式都已被免費提供了,包括Web伺服器、POP客戶、郵件伺服器和文本編輯器等等。”“Linux在個人設定、可用性、可靠性、擴展性和性能表現方面均超過了WindowsNT。”
報告承認:以Linux為代表的自由軟體在短期上,已經對微軟的收入構成威脅。而長期來說,這種自由交流思想的開發模式將極大地打擊微軟。
幾年前,微軟還在嘲笑自由軟體。但如今,他們再也不能漠視這場迅速蔓延的民間運動。1993年,網際網路興起,微軟首席技術官梅爾沃德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的主營業務軟體到了末日,將來會暴屍於信息高速公路旁。”沒想到,這個玩笑越來越成為真實。最近,這位微軟帝國的“軍師”突然宣布離開公司休長假。他對一位媒體朋友的一番話很有意味,他說,未來的微軟必須改變商業模式,微軟不能再靠賣軟體產品生存,而應該成為“套用軟體服務供應商”(ASP),靠服務謀生。但對壟斷者來說,這種轉變是極端痛苦的,而且能否平安轉變,這位軟體業的“諸葛亮”也無從把握,不敢下言。
微軟總裁鮑爾默也表示,不久微軟也可能被迫公開Windows的原始碼。微軟是很現實,也是反應很快的公司,它介入自由軟體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微軟被迫擁抱自由軟體,對消費者、對產業有益,不就是一件好事嗎?但是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它決不會主動放棄封閉的壟斷模式。
李納斯是自由軟體未來的定心丸。
當人人都崇拜的蓋茨住在他豪華的華盛頓州西雅圖郊區的湖濱行宮裡時,李納斯和他的妻子以及他們蹣跚學步的女兒們卻擠在聖克拉拉一棟兩層樓的公寓套房裡。
這位平常的芬蘭人,簡單而強大的Linux作業系統的創造者,超越了蓋茨的神話。也有傳聞說蓋茨是一個卓越的程式設計師,但李納斯是貨真價實的高手。還在大學裡時他就完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作業系統。年輕時的蓋茨把拷貝他自己平庸的程式的程式設計師同行稱為“賊”,而慷慨的李納斯把他的傑作與全世界共享。
多年來,在殘酷的商業世界裡,微軟一一擺平諸多強大的對手。但是,這股完全來自民間的力量卻讓微軟無所適從。因為,所有的原有商業規則都不起作用,微軟的市場權力突然失效。看看李納斯•托沃茲本人,一個典型的軟體工程師,語言平淡,直來直去。既沒有賈伯斯能言善辯的個人魅力,也沒有鮑爾默激情澎湃的煽動能力。他的講演總像軟體代碼一樣缺少修飾,缺乏激情和美感,還夾雜著許多生僻的技術術語。但是他的實在,他的沉穩,卻能讓每一位見到李納斯的人相信:自由軟體蘊含著永恆的生命力,而且會不斷進步。他是Linux未來前進方向的定心丸。
Linux就像《卡勒瓦拉》一樣,由最初的約10000行程式經過全球網路上數不清的編程人員的不斷添加,目前的規模已達100萬行左右;由李納斯本人所控制的主要版本現已達到2.2版,而由各家商業軟體公司所自行開發的擴散版本更是不計其數。如何對這種開發模式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減少軟體本身不必要的膨脹,確實是決定Linux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對如日中天的Linux來說,再沒有比對手的褒揚和關注更高的鼓勵了。李納斯本人則不無揶揄地說:“我根本沒有打算威脅微軟,因為我根本沒有把微軟視為真正的對手。尤其沒有把Windows視為對手——因為Linux和Windows的目標完全不一樣。至於說到WindowsNT,我曾經對它發生過興趣,但是我越深入進去,就越發現它不過是一個帶有較穩定的核心的傳統的Windows而已。我從中找不到任何技術上令人感興趣的東西。依我看,微軟做得更多的是怎么去掙錢,而不是去製作一個更好的作業系統。”
1999年3月3日,李納斯在LinuxWorld的主題發言中向廣大Linux程式設計師們呼籲,不必努力讓Linux與各種商業版本的Unix相競爭,而應該努力讓Linux更為好用,使之進入桌面PC與PDA。“成為未來這個行星上最重要的作業系統。”李納斯的發言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對於Linux的未來,李納斯也充滿信心:“Linux一直就是最棒的。我對Linux的未來確實一點兒都不擔心,因為從技術方面看,Linux肯定會越變越好;而從非技術方面看,我個人也看不出有什麼擔憂的。”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資源共享,服務收費”,擯棄原始的不合理規則,添加新的網際網路精神,使軟體業真正走向以服務為中心的高級階段,真正與高境界的知識經濟相符合。這就是自由軟體所指引的廣闊而光明的未來之路。
樂者為王
戴著眼鏡,語音輕柔,容易接近,對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充滿自豪,而且十分幽默。他從前是出名地逮什麼吃什麼,現在則對壽司情有獨鍾。由於編程太多,他的肚子已經有點兒凸,不過他的聲音和他頑童般的笑容里遠沒有失去芬蘭特色的那種輕快。
李納斯看來是一個平民主義者,他希望打破壟斷性軟體定價的思想方式,也反映在他的其他口味上。比如,他不買精裝書,因為他相信精裝書賣不太好,所以定價一定偏貴。同樣,他更喜歡好萊塢的娛樂片,而不是歐洲的高品位藝術電影。他的父親在電台工作,他的母親翻譯報紙新聞,叔叔為芬蘭電視台工作,祖父是報紙記者,所以他理解新聞媒體,而且似乎也對於自己越來越出名自得其樂。
“即使是那些無法想像世界上有人做事會出於興趣的人--那種人是挺可悲的,但也是有這樣的人,我也可以向他們解釋:10年之後Linux要是真的一帆風順,我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就象在銀行存錢一樣。這不是我的目的,但可以這樣告訴那些除此之外就無法理解的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在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而且我也不用活得特別慘,因為程式設計師的待遇並不差。”
Transmeta公司位於聖克拉拉一個匿名的寫字樓群內,當李納斯從公司出來時,手裡拿著一罐拉開蓋的可樂,穿著軟體程式設計師的典型服裝:牛仔褲,T恤,一成不變的涼鞋和襪子。當我問他穿涼鞋著襪子是不是標準的程式設計師工裝時,他理由充分地解釋說,在他從未見到任何程式設計師之前他就喜歡把襪子和涼鞋配在一起了。他說:“這肯定是關於程式設計師的自然法則。”
記者問出了第一個問題:“你家裡人都是搞技術的嗎?”
“不是,他們基本上是新聞記者,”他答道,接著又說:“所以我知道你們都是一些壞蛋。”
“噢,難道你是從一堆壞蛋是鑽出來的嗎?”記者也不是吃素的。
這個世界級的程式編制員抑頭大笑,不料將嘴裡的一口可樂全噴在了攝影兼司機的後脖子上,李納斯的臉不好意思地紅起來。
記者問他,如果見到比爾•蓋茨想說些什麼,他卻說連與後者見一下的欲望都沒有。“在我們倆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可言,”他說,“他所做的事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但我卻絲毫不感興趣。我所做的事在世界上也可能是最優秀的,他也不感興趣。我對他經商提不出任何建議,他對我的技術也提不出任何看法。”
“我們人類被這三種事物所驅使――對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生命行為也是如此。這一次序是:生存;社會交往;尋找樂趣。它也是進化的次序。這就是我為什麼選擇了“JustforFun”作為自傳書名的原因。
因為我們曾經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最終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樂趣。”

李納斯的快樂生活

提到李納斯•托沃茲的名字,你也許覺得不以為然,但說到有著自由軟體Linux之父之稱的李納斯時,你一定會生出敬意。正是他,意外地掀起了一場IT革命,這匹信息技術產業中的超級黑馬,成功地瓦解了微軟帝國的巨頭壟斷。李納斯在他的自傳中自述成功道路與人生哲學——樂者為王。
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裡,當人們沉浸於對新世紀的喜悅之中時,一場革命伴隨著其他領域的革新一道發生了。仿佛一夜之間,Linux作業系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這個作業系統從它的創造者李納斯的小小臥室中沖了出去,吸引了一大批近乎狂熱的追隨者和鼓吹者。突然間,它滲透到支配著整個地球的各大公司中。它原本是一個人的發明,現在卻擁有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包括南極洲)和外層空間——如果算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間站的話——都有它的存在。這個作業系統不僅被大多數向全球資訊網傳送信息的伺服器所採用,而且其開發模式本身——一個由成千上萬的志願編程者組成的複雜網路——已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全球合作項目。
這個以廣泛合作為基礎的資源開放共享原則背後的哲學理念卻非常簡單:信息——這裡指的是作業系統的原始碼和基本指令——應該為所有致力於不斷改良這一系統的人自由和不受阻礙地獲得。並且,在此資源開放共享條件下所獲得的進步成果,也應實現共享。這一如今已被套用於更為廣大的合作領域的理念,其實正是支持幾個世紀以來的科學研究發展的基本準則。人們也有理由相信它作為一個合作框架,將有潛力成為人們創造出各種“最好”東西的基礎:最好的法律、最好的規劃、最好的歌劇等。

李納斯·托沃茲李納斯·托沃茲
然而有些已窺見到了Linux作業系統的未來的人,對這一革命並不覺得稱心如意,於是,李納斯戴著眼鏡的圓臉成了微軟公司內受攻擊最為頻繁的飛鏢靶子,因為他是微軟迄今以來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
對於一般人來說,人們對李納斯這個年輕人更多的是一種好奇心,希望了解這個即使不能說是這場革新的締造者,至少也是主要推動者和自始至終的領導者。但是,Linux作業系統和原始碼公開的原則越是成功,李納斯就越是不願意談及此事。這個革新者之所以創造出了Linux系統,完全是因為他覺得在電腦上工作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當然,這也意味著除了電腦之外,其他事情對他的吸引力還不夠大。當人們試圖勸說他在一次大規模集會中發言,以滿足其千千萬萬支持者哪怕只是能夠親眼見他一面的要求時,性情溫和的李納斯卻提出玩一場“浸水遊戲”(一種輸者將掉進水箱而且還必須捐錢的遊戲——譯者)。他解釋說這個遊戲更有意思,而且還能籌集資金。他的提議被拒絕了,因為在他的追隨者們看來,一場偉大的革新怎么能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呢?
要壟斷還是開放?這既是一個商業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而在IT領域,在我們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這甚至已經成了一個“活著還是死去”式的經典問題,從而引發了一場兩大高手間的精彩對決。對決的一方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他那無比龐大的微軟帝國,另一方則是籍籍無名的校園小子李納斯,以及他那雖鬆散卻迅速遍布世界的自由軟體Linux研發群體。
是利益的驅動和出色的商業頭腦成就了比爾•蓋茨的億萬家產,而李納斯卻僅僅是因追求“樂趣”而撼動並且風靡了世界。比爾•蓋茨從初出茅廬起就堅持著捍衛智慧財產權的理念,而李納斯卻把自己辛苦編寫的作業系統的原始碼無償地對所有人開放。本書是李納斯迄今惟一的一部自傳,因為他生性不喜歡張揚,所以,儘管Linux的名聲已經如日中天,李納斯的故事卻還一向鮮為人知。
李納斯•托沃茲出生在芬蘭。孩提時代一些最幸福的記憶是玩外公的一台老式電子計算機,對此大概誰也不會感到驚奇,因為他是一個數學天才。那時他只有10歲,就在外公的一台Commodore機器上開始編寫自己的計算機遊戲。當他買回第一部PC機時,覺得微軟DOS不如學校實驗室的Unix系統好用,但苦於Unix沒有在微機上運行的版本,因此他決定寫一個自己的作業系統。
1991年,正在赫爾辛基大學讀書的李納斯•托沃茲自己動手寫了一個電腦作業系統,取名為Linux,並公開了原始碼。他的初衷是開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作業系統,願意接受別人在免費公開的前提下提供的修正、補充和增強。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Unix的開發群和用戶群迅速增長,從開發者工具箱演變為能夠與微軟視窗和Unix抗衡的作業系統。今天,Linux已經變成了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平台。據估計,目前全球大約有800萬台機器在運行Linux。1997年,李納斯和家人從芬蘭移居到矽谷,加盟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投資創辦的Transmeta公司,任首席軟體科學家。李納斯認為,人們每天需要快樂,做僅僅是出於樂趣才做的各種事情。生存、社會交往、尋找樂趣是生活的意義。相關連結:《樂者為王》,李納斯•托沃茲著,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定價23元。

相關文章

·李納斯·托沃茲(LinusTorvalds):Linux之父

·黑金企業2教父的歷程

·教父-遊戲秘籍

·我的父親和母親

·Pascal之父:尼克勞斯·沃思

·生活教練:給為人父母

·當同性戀父親戀上自己的兒子

·DirectX之父:Vista不適合玩遊戲

·哪個星座會因父母而娶自己不愛的人???

·文特·瑟夫:網際網路之父

Linux之父相關軟體

·廣州教父

·教父中文正式版

·董貝父子

·教父免CD補丁

·教父街頭槍戰演示

·末代教父

·教父官方演示動畫一

·教父官方試玩演示

芬蘭文化(一)

美麗的芬蘭是位於歐洲最北的國家,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東部有高地,其餘大部分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全球十大超級老牌黑客排行榜

黑客曾是一種榮耀,一種美好的傳統。它代表著反權威卻奉公守法的計算機英雄。這群電氣工程師和計算機革新者,才華橫溢,行為孤僻,也有個性缺陷。他們沉湎於技術和計算機,視工作為一種藝術。他們不僅僅是計算機革命的重要參與者,而根本就是計算機革命的主角和英雄(這兩個詞英文就是同一個詞:Heros)。當然,也不發臭名昭著的犯罪。他們代表著黑客的傳統,屬於老牌黑客。新興的黑客,不在我們的選擇範圍之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