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定雲

1940年生,江西南康人。現為江西電視台副台長,江西省新聞學會、江西省新聯工作者協會、江西省廣播電視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

基本信息

江西電視台副台長

196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1980年以後,主創和策劃創作的專題和系列片,有80多部(集)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和全國各電視台播出,並有許多優秀節目獲江西省和全國高等級獎。其中,主編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的專題《紅軍偉業傳千秋,長征精神育萬代》、總編導的反映贛南改革試驗區的6集新聞系列報導《來自贛南老區的報告》和措繪瓷都新貌的9集系列片《瓷都景德鎮》均獲江西省優秀電視新聞和電視專題節目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總策劃和監製(之一)的12集風光系列片《廬山》和39集漚歌京九鐵路的大型系列片《大就九》分獲’94、’95江西省、全國優秀電視系列片一等獎、中央對外宣傳“金橋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總編導的10集鄧小平理論系列片《擎天之柱》獲’96江西省優秀電視系列片一等獎;總編導的歌頌南昌八一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8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共和國之魂》獲’97江西省優秀電視系列片一等獎和’98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銀河集》一書。作為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曹定雲 1939年9月生,湖南衡山人,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甲骨文的研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63年7月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甲骨文、古文字和殷商考古研究。1965年春首次參加安陽殷墟發掘。1973年發掘安陽小屯南地,共發現甲骨刻辭4500餘片,是建國後考古十大發現之一。1975一1983年參加考古所小屯南地甲骨整理工作,完成《小屯南地甲骨》一書的編寫。1984年後合編《1973年小屯南地發掘報告》。《小屯南地甲骨》一書於199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學成果獎。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有些已輯為《殷墟婦好墓銘文研究》、《殷商考古論叢》二書。代表作有《論武乙、文丁祭祀卜辭》、《殷墟四盤磨“易卦”卜骨研究》、《論“上甲廿示”及其相關問題》、《丁公遺址“龍山陶文”辨偽》、《商族發祥於北京》等。在相關領域均提出了獨到的新見解,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1996年後參加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工作,承擔“甲骨分期與年代測定”課題中的相關任務。 主要代表作為:《殷墟婦好墓銘文研究》(專著)、《論殷墟卜辭中的“上示”與“下示”》(論文)、《釋道、永併兼論相關係》(論文)、《古文“夏”字考——夏朝存在的文字見證》(論文)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四)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