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斑狗母魚

方斑狗母魚

方斑狗母魚又稱為花斑狗母魚,系狗母魚科狗母魚屬、淺海底棲小型魚類,在淺海的砂底生活。分布於日本南部,中國東海、南海。

基本信息

文獻描述

文獻信息:Gunther1880
命名人:Gunther
命名年代:1880年
原始屬名:Saurus

形態特徵

此種魚類為中小型魚類,數量少;通常生活在水深200—300m的海區中。體延長呈長方形,縱扁,尾部細長。體長89.0—215.0mm。體長為體高的6.59—6.84倍;為頭長的3.27—4.49倍。頭長為吻長的2.58—3.24倍;為眼徑的3.53—4.46倍;為眼間距的4.47—5.0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18—2.20倍。體被大圓鱗,頭後背部、鰓蓋和頰部均被鱗。鱗易脫落。側線完全,較直。尾鰭基部具兩個大的腋鱗。 腰骨後突細長。肛門位於臀鰭之前。

頭平扁,前方尖長,背面觀呈長三角形。吻部細長,吻端略上翹,吻長大於眼徑。眼中等大,側上位;脂眼瞼較寬。眼間距略凹,其寬度比眼徑小。鼻孔每側1對,相互接近;前鼻孔具一寬三角形的鼻瓣;後鼻孔距跟前緣比距吻端為近。口較大,前端位;口裂微斜,口角超過眼後緣;口閉時,上頜顯著比下頜長。兩頜具長短不均2列細小尖銳齒;內側齒較外側大。齶骨每側有1組齒帶,每組齒2—3行。舌側扁、狹長,具3—4列齒,前端齒尖而銳利。鰓蓋骨邊緣光滑,無棘。鰓蓋骨透明,薄。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呈細齒狀。鰓膜骨條14。腹膜黑色。幽門盲囊數6—8。

方斑狗母魚方斑狗母魚

背鰭ll一12;臀鰭1O—l1;胸鰭12—13;腹鰭8;尾鰭19。側線鱗59—63;側線上鱗3.5,側線下鱗5.5;頭背部縱列鱗16—18;頰部鱗5—6;鰓耙數26—27;幽門盲囊6—8;脊椎骨數58—61。
背鰭位丁腹鰭基的後上方,背鰭起點至吻端距等於至脂鰭的距離;其最長鰭條的長度是最末鰭條的2倍以上。脂鰭小,位於臀鰭中部的上方。臀鰭位於體之後部,距尾鰭基近,其基底長短於背鰭基底長。胸鰭中等大,側位,末端不達從背鰭起點至腹鰭基的連線。腹鰭腹位,互為接近,外側鰭條短,第五根鰭條最長,其長乏為外側第根鰭條的2倍以上。尾鰭深叉狀。尾柄平扁,中側無棱;尾柄長約為高的2倍。
體側具有l列8—10個方形暗褐色斑塊,顏色的深淺和大小相瓦交錯,可延至側線下方;其中3個最大的為第一個在背鰭起點處的下方,第二個在背鰭的後下方,第三個在脂鰭的起點下方,這三處的斑塊顏色較深和形狀較大。其他各鰭色淡,無斑紋。

分布地帶

分布於中國東海和南海;太平洋的帝汶海阿拉弗拉海夏威夷,日本海等。

燈籠魚目百科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本目有14~15科70餘屬400多種。本目中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