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手肱捶

簡介

“掩手肱捶”是太極拳中重要的拳法之一,在陳式一路太極拳中出現4次,陳式二路太極拳中出現6次,在兩趟拳前後重複了10次,充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實用性o
“掩手肱捶”的發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通背勁”。它在發勁時右拳向前擊打,左手向後回掛肘部後擊,左肘的勁點與右手的勁點同時到位,使左手的力量通過肩背完全輸送到右手的勁點上。發勁時身體下沉,重心在右腿上,左腳五趾扒、抓、扣,右腳五趾蹬地向上反彈,扣膝、松胯,擰腰左轉,以手領勁,使勁力從脊背順達於右拳。當勁點到達右手的同時,重心通過襠下走弧從右腿移於左腿。圖1是“掩手肱捶”發勁前的蓄式,圖2是太極拳家張鵬先生演練的“掩手肱捶”發勁的瞬間,我們可清楚地從他的衣服所自然形成的波浪狀褶皺上領會這種剛猛的整體勁力。
做好“掩手肱捶”這個動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交叉回掛、擊出;如果雙手不交叉,則身體中線敞開門戶,對手可乘隙而人攻擊o
(2)右拳不是直線向前撞擊,而是在身體節節貫通下發出的螺鏇穿透力帶動下擊出。
(3)把握好擊出的勁點,以防對方在變化中縮短擊打距離後發不出力o
(4)發勁後身體不能前傾,否則就會腳下無根,一旦對手閃避或引帶,自己就會因站立不穩而向前栽倒
(5)發勁前全身處於放鬆狀態,發勁的瞬間肌肉高度緊張,發勁後迅速放鬆。
總之,“掩手肱捶”的發勁要有“一動無有不動”的協調性,要求打前擊後用好通背勁,並保持好自身的平衡。

太極拳運動相關知識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一種,歸類為內家拳。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作為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