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山

扶風山

扶風山在貴陽市東門外。俗名尖山,以其石多螺鏇,後稱螺蜘山,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改今名。為秀削天成的黔垣第一峰。棲霞障其南,相寶拱其北,後連綿亘蜿蜒的白雲山。中有扶峰寺,建於清初,嘉慶年間(1796—1820)增修倉聖樓、字冢樓。左為陽明祠,依山建築,嵌岩立壁,古雅清幽。

基本信息

簡介

扶風山在貴陽市東門外。俗名尖山,以其石多螺鏇,後稱螺蜘山,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改今名。為秀削天成的黔垣第一峰。棲霞障其南,相寶拱其北,後連綿亘蜿蜒的白雲山。中有扶峰寺,建於清初,嘉慶年間(1796—1820)增修倉聖樓、字冢樓。左為陽明祠,依山建築,嵌岩立壁,古雅清幽。祠內沿牆建廊,護壁嵌刻王守仁及清代袁枚、何紹基、莫友芝等名家詩文手跡,真、草、隸、篆,洋洋大觀。山半建一亭曰環翠,可以小憩。逶迤及巔,風景絕佳,三面青山,近接眉睫。清人鄭珍有詩云:“扶峰山,在城東,插天一朵青芙蓉。上下蜂房著芙足,春來車馬如游蜂。”“俯視城郭銷我優,煙花十里爛不收。”

祠堂

貴陽扶風山 貴陽扶風山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生於1472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餘姚人,因曾築室講學於浙江會稽陽明洞,故人稱"陽明先生"。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先生任南京兵部主事,因觸怒當權宦官,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貴陽市修文縣)驛丞。在貴州的三年中,王陽明先生先後在修文龍岡書院和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治學成名,門人眾多,影響甚大,至今在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仍有深遠影響。1528年陽明先生逝世後,貴陽人為紀念他而修建該祠。
祠內林木蔥蘢,根雕、盆景千姿百態,桂樹濃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徑迴廊,清幽宜人。祠內現存有王陽明先生朝服線刻大像。日本東宮侍講文學博士三島毅讚揚王陽明先生的七言絕句:"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岡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另外,祠內左右兩壁還嵌有王陽明先生的《訓士四條》和《論語四條》木刻。
祠內殿堂中,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坐像,兩側為先生手書:"壯思風飛沖情雲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木刻對聯。殿堂外碑廊有王陽明先生手書《矯亭記》和家書文稿及燕服畫像。此外,還有清代學者莫友芝、何紹基等人遊覽祠堂題詠的詩文及捐資修建人員名冊石刻,是貴陽市現存的碑刻精華,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景色

現在的陽明祠、享堂、正氣亭、桂花廳、碑廊布局井然,其中尤以碑刻洋洋大觀,精華薈萃,門額為著名女書法家、貴陽人蕭嫻女士所書“王陽明先生祠”。還有摹遺像雕刻的王陽明石像,每當遊人行至像前,均會放輕腳步,怕擾了先生的清靜。
扶風寺位於陽明祠、尹道真祠之中,松巔閣(原曇雲精舍)、陽明書院、畫廊、琴室、棋院、印社成長方形排列,百年古銀杏蒼勁地立於綠草紅花之中,蔚為壯觀。
尹道真祠位於陽明祠左,有月宮式圓形大門,門額有康有為題“尹道真先生祠”。入內,則有享殿五楹,祠周環以長廊相通,還有古老的石刻、匾、戲樓於其中,院內古柏參天,古趣盎然,同樣是築城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貴州旅遊景點

貴州以貴山得名,簡稱‘黔’。貴州素有“公園省”之美稱,地處祖國西南,位於雲貴高原的東部。讓我們來盤點“公園省”的旅遊風景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