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手、足及口腔內發生小水皰為特徵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較常見。全身症狀輕微。主要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為多,但成人亦可發生。多在夏秋季流行。有時可在託兒所、幼稚園中流行。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病原體為庫克薩基病毒。

手-足-口病

內容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口腔內發生小水皰為特徵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較常見。全身症狀輕微。主要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為多,但成人亦可發生。多在夏秋季流行。有時可在託兒所幼稚園中流行。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病原體為庫克薩基病毒。

本病主要由庫克薩基A16病毒引起。在水皰液咽分泌物糞便中皆可分離出此種病毒。潛伏期4~6日。先出現輕微的前驅症狀,如發熱、全身不適、咳嗽、咽痛和腹痛。其後在指(趾)的背面及側緣、手掌、足跖,尤其是指(趾)甲的周圍,有時在臀部、軀幹和四肢發生紅色斑丘疹,很快在此基礎上發生水皰。水皰為圓形或卵圓形,2~3mm直徑,皰壁灰白色,周圍繞以紅暈。有的皮疹排列與皮紋的走向一致。口腔內在舌、硬齶、懸雍垂、頰黏膜、齒齦上發生水皰,破潰後成為淺在糜爛而周圍繞以紅暈,可因疼痛影響進食。在發疹期,全身症狀輕微,發熱在38℃左右。伴有腹瀉及乏力。可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和眼結膜炎。病程短暫,一般在8~10天消退,水皰乾涸,黏膜疹也同時消退,一般無後遺症。病理檢查可見表皮內有多房性水皰,表皮有明顯網狀變性及氣球狀變性,無包涵體及多核巨細胞,真皮上部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炎性浸潤。本病應與皰疹性咽峽炎相鑑別,後者起病時有發燒,水皰位於口腔後部如扁桃體,而側則無水皰。

本病一般為對症治療,注意休息,多飲水,保持口腔衛生和適當隔離。

配圖

所屬分類

庫克薩基病毒感染
腸道病毒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