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

截癱

截癱,在醫學上一般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損傷所引起的截癱稱為下半身截癱。截癱的類型分為脊髓受壓型、脊髓休克型、脊髓本身損傷。截癱是由於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傷等)和間接操作(脊椎骨折、脫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響到肌肉逐漸萎縮、喪失有關的感覺和知覺、某些器官功能受損(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動能力等,嚴重的有生命危險。所以,外傷性截癱者應積極早期進行搶救與合理治療,結合健管家的康復指導,加強護理工作,爭取脊椎骨折、脫臼達到復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復。結核類疾病一般的患有原有的脊柱結核史或有結核中毒症狀的患者,他們一般的來說病變多發生在胸椎和頸椎。對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復的人,應積極加強功能訓練,開展康復活動,以促進麻痹肌肉的恢復,防止關節、韌帶和附近肌腱粘連,保持肢體關節正常活動。

基本信息

介紹

截癱是由於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傷等)和間接操作(脊椎骨折、脫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響到肌肉逐漸萎縮、喪失有關的感覺和知覺、某些器官功能受損(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我活動能力等,嚴重的有生命危險。所以,外傷性截癱者應積極早期進行搶救與合理治療,加強護理工作,爭取脊椎骨折、脫臼達到復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復。

截癱截癱

截癱表現

1.運動功能,橫貫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後,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充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復後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於損害節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鬆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
2.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高熱、無汗、腸蠕動減慢、大便秘結等。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後癱瘓肢體的反射逐漸變得亢進,肌張力由弛緩轉為痙孿。
3.脊髓休克,為脊髓受傷以後所表現的在損傷節段以下繼發的完全弛緩癱瘓,伴有各種反射、感覺、括約功能喪失的臨床現象。輕傷病例這一表現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不留後遺症。
4.感覺障礙,在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復後,感覺才能逐漸出現。表示脊髓損傷是不完全的。

恢復鍛鍊

對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復的人,應積極加強功能訓練,開展康復活動,以促進麻痹肌肉的恢復,防止關節、韌帶和附近肌腱粘連,保持肢體關節正常活動。體育是一種良好的康復手段,對於促進全身及肢體的血液循環和正常的新陳代、恢復機體及肢體的功能有積極作用。對於截癱人,體育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截癱訓練站立方法有哪些

截癱這是一種由於人體脊柱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導致身體功能障礙的疾病,這種疾病對人體運動能力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截癱疾病在治療同時還必須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這對於病情的控制和治療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練坐】
外傷病情穩定之後,手術或脊柱中醫方法復位都已經結束,手術刀口和受創部位全部痊癒,就要練習坐起來。先由他人幫助坐起來,躺下;躺下,再坐起來。如此反覆,每天兩次,每次20個動作。一般胸椎及胸椎以下受傷的,在兩個月不間斷的鍛鍊後都能做到。在這期間,配合做如下動作,較果更好:將兩條腿伸直,用手扳住兩隻腳的腳趾,用力往自己的方向扳,感覺到臀部和腰上有繃緊的感覺為止,每次扳15次。
【練爬】
先面朝下趴在床上,然後兩臂支起,使身體成跪爬形,用胸腰部的力量帶動臀部往後高抬腿,先抬左腿,再抬右腿。每次做15分鐘。大約練1個月後,臀部不亂晃了,再用上身帶動腿往前爬。注意,鍛鍊時要在身下墊海棉,不要硌壞膝蓋和尾骨及其他部位。單人床上慎練前爬,最好是在地上鋪上大海棉墊練習。
【練站】
患者一手摟住一個人的脖子,由兩個人將其挪動到牆壁下,使患者背靠牆壁,然後分別伸出緊靠患者的腿抵住病人的胯部及大腿,使患者兩條往前弓的腿在他人的幫助下站直,這樣經過半年左右,患者的雙臂和腰部都有了力量,就在患者常站立的緊靠牆壁處分別埋兩個丁字木樁,一高一矮,或左高右低,或相反;以患者能一手扶一手拉,感到舒適為準,患者便可借一扶一拉的力量調整身體,使雙腿站直。這樣能鍛鍊腿部肌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解決大便】
靠在床頭上,將雙腿放在床里,將整個臀部都放在床的橫向邊緣之外用手抓住床,使臀部儘量往地面靠,並做上下運動狀,同時騰出手來推揉兩肋下的肚腹側面,這就很容易排便了。
【治褥瘡】
如果不慎發生褥瘡,破後先用雙氧水清洗,不過敏的患者可打青黴素針劑,也可直接將青黴素麵劑敷在瘡口上,每天兩次。注意:生褥瘡的部位必須防壓,防壓的措施是用棉布縫製一個與褥子一般寬的布袋,中間隔挖出一個直徑18厘米的圓洞,翻身時將褥瘡處放進去,就可以了。

針灸治療

截癱的臨床文章,最早發表於1954年[1]。直到60年代,報導仍很少,且多為脊髓結核所致的截癱病例。從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國針灸界曾掀起過一個治療外傷性截癱的熱潮,各地都作過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並編撰了《外傷性截癱防治手冊》一書。進入80年代,針灸治療截癱的工作繼續開展,無論在取穴、手法及療效評價上,都採取了更為客觀和科學的態度。
目前,一般主張針灸之前先要解決脊髓損傷後的再生與恢復的條件,亦即解決必要的通路,早期應積極配合手術和閉合復位。在針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為主,可配合運用芒針、電針、穴位注射等,並內服中、西藥物。現在報導的病例,多數是綜合治療的。不少資料表明,針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條件下,對脊髓損傷有一定促進恢復和再生作用,並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復其功能障礙。故針灸對本病症的臨床價值應予肯定。針灸的有效率約在80%,而基本痊癒率則在15~20%左右。

體針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斷面九針穴、伏兔、足三里、陽陵泉、絕骨、解溪;2、腎俞、次髎、血海、三陰交、髀關。
配穴:調理二便加氣海、中極、秩邊、天樞、上、中、下。
斷面九針穴位置:上穴為損傷平面上一個棘突,下穴為腰椎5(L5)棘突,中穴為上下穴連線之中點,加上、中、下三穴之兩旁夾脊穴,共為九穴。
(二)治法
藥液:紅花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維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維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兩組分別取2~5穴。配穴據症取2~3穴。主穴第一組為毫針刺,第二組為穴位注射。血用穴則可針刺與穴注交替。毫針刺法:要求深刺,針深1~3寸,用較大幅度提插捻轉,中強刺激強度,使背部穴針感傳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儘量激發針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脈穴針感傳至陰部,秩邊斜向內刺,使針感傳至小腹,天樞穴傳至腹股溝。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1小時。
穴位注射法:上述藥液任選1種,亦可交替選用。上下各取1~2穴,用5號齒科針頭,深刺並作反覆提插後,以較快速度推入藥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輪用。
體針10次為一療程,穴位注射5次為一療程,隔3~5天后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基本痊癒:能獨立行走,近似隨意膀胱;顯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償行走,膀胱括約肌功能部分恢復。
共治療578例,基本痊癒55例(9.5%);顯效及有效439例(76.0%),無效84例(14.5%),總有效率為85.5%[2~4]。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損傷平面上(1~2個棘突)和下(1~2個棘突)的督脈穴和夾脊穴,膈俞。
配穴:分4組。1、關元、中極、天樞;2、秩邊、殷門、委中、崑崙;3、髀關、伏兔、足三里、沖陽;4、環跳、陽陵泉、絕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組。督脈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針刺穴位的上、下兩個棘突點間的皮膚,右手持針,針尖垂直刺入,緩慢均勻提插,以測知針尖所遇之阻力,並體會指下感覺。如因骨折或脫位使棘突間發生改變時,可按照損傷平面上下選取督脈穴的原則,加用其他督脈穴。進針深度一般為1.5~2.5寸,當手下感到彈性阻力(為刺中黃韌帶),局部脹、重、酸感時,仍可繼續針刺。一旦指下有空虛感,且病人自覺針感向雙側下肢或會陰部放射,則不得深刺,稍將針外提。施平補平瀉手法。配穴,應儘量使之得氣,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23例,用類似上述標準評定,基本痊癒106例(17.1%),顯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無效91例(14.6%),總有效率為85.4%[5~7]。

電針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從神經)、曲池(撓神經)、沖門(股神經)、陽陵泉(腓總神經)、腰俞(馬尾神經)、阿是穴。
配穴:中極、關元、會陰。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線,損傷平面兩端棘突間。
(二)治法
本法主要是通過刺激神經乾的方法進行治療。針刺時務求刺中神經乾。主穴可根據癱瘓部位選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礙者加取2~3個配穴。具體刺法如下:扶突穴針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觸電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觸電感。以上兩穴為上肢亦癱瘓者選用。下肢截癱用下述穴:沖門,刺入2~3厘米,肌四頭肌出現收縮;陽陵泉進針2~3厘米,小腿外側有觸電感;腰俞,針尖向上,在骶椎與尾椎間向上深刺入6~8厘米,針感放射至會陰;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間刺入,深約4~6厘米,法同體針部分所述。配穴,任脈穴針感向會陰放射,天樞穴傳至腹股溝。然後均通以電針,電針時,正脈衝不小於25V,負脈衝不小於45V,用連續脈衝波,每次通電5~10分鐘,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個月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基愈:能單獨行走,肌力恢復在Ⅳ級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顯效:治療前臥床或靠輪椅,治療後能扶單拐或雙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級或Ⅲ級,大小便控制1~2分鐘;有效肌力提高1~2級,運動、感覺、大便均有好轉;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
共治療71例,結果痊癒7例(9.9%),顯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無效9例(12.7%),總有效率為87.3%[8]。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百會、前頂、夾脊(從受傷脊柱上2椎體至第5骶椎,旁開2寸)、環跳、腎俞、承扶、殷門、承山、崑崙;2、百會、前頂、肩、曲池、外關、合谷、大腸俞、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八風。
配穴:小便失禁加關元、氣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樞、支溝。
(二)治法
以電針為主,每次取主穴一組,據症加配穴,分別在頭部、四肢、背部穴通連續波,頻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為度。留針30分鐘。灸法:電針腹部時取關元、氣海;針背部時取腎俞、大腸俞。在電針留針時用灸盒施灸3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穴位注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套用。藥物為維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葉荻鹼,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9.2%[9]。

康復治療

1、營養治療:制定合理食譜,加強營養以適應脊髓損傷(截癱)康復訓練的要求。
2、中醫康復:利用傳統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離子導入等手段促進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康復;另外針對合併症治療,亦可廣泛使用中內服、外用。
3、主要是臨床康復:用特殊護理和苭物如維生素A、C/E,固齒強骨膠囊、鈣片等手段,預防各種合併症的發生,亦可進行一些治療性臨床處理,減輕症狀,促進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功能恢復。
4、康復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來練習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這些工具來補償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功能的不足。
5、心理治療:針對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鬱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計畫,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6、作業治療:主要通過訓練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如編織等),使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在出院後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
7、物理治療:主要是改善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全身各個關節活動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動作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馬桶等移動動作),以及理療。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春為。脊椎結核病所引起截癱的針灸治療。北京中醫1954;(9):22。
[2]鄭宗昌。針刺加水針治療外傷性癱瘓——附72例療效分析。新中醫1982;(7):32。
[3]李觀榮,等。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124例療效觀察。中醫雜誌1985;26(12):34。
[4]李希賢。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八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6):封4。
[5]鈕韻鐸。針灸治療外傷性癱瘓500例療效觀察。北京醫學1980;2(4):225。
[6]陳志華。外傷性截癱的針刺體會,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39,北京。
[7]天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截癱小組,等。100例外傷性截癱的針刺治療與體會,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57,北京。
[8]趙吉民,等。電針神經乾治療截癱71例分析。中國針灸1989;8(5):13。
[9]郁美娟,等。電針為主治療外傷性截癱37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2;12(4):9。
本欄目僅供學習與參考,切勿模仿施治!

截癱原因

結核類疾病一般的患有原有的脊柱結核史或有結核中毒症狀的患者,他們一般的來說病變多發生在胸椎和頸椎。
1、外傷所致截癱:脊柱骨折或骨折--脫位所傷及脊髓或馬尾神經,神經收到損傷,無法正常運作。
2、結核所致截癱:原有脊柱結核史或有結核中毒症狀,病變多發生在胸椎或頸椎。病程緩慢,多表現為痙攣性癱瘓,四肢或雙下肢無力、發硬、發挺,患處可有後凸或側彎畸形,棘突間隙不增寬,X線片示椎體有溶骨性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體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膿腫陰影。血沉增快。
3、腫瘤所致截癱:多見於椎體血管瘤、椎體巨細胞瘤。①椎體血管瘤:多見於年齡較大的婦女,好發於胸腰段單個或多個椎體。早期症狀為局部鈍痛或束帶狀疼痛,感覺異常,病程緩慢。X線片示椎體呈縱行排列的增粗骨質,間有條狀密度減低區,呈柵欄狀或多囊壓縮狀。②椎體巨細胞瘤:多見於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間歇性隱痛,逐漸出現局部壓痛,活動受限而致截癱。X線片示椎體呈皂泡狀陰影或溶骨性改變,骨小梁殘缺不全。
4、轉移瘤所致截癱:有原發腫瘤治療史(子宮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等)。截癱症狀逐漸出現,病程緩慢。線片示椎體疏鬆呈前後一致性擠壓,有溶骨或蟲蝕樣破壞,有成骨型斑點和塊狀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間隙一般無明顯變化。

康復手段

對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復的人,應積極加強功能訓練,開展康復活動,以促進麻痹肌肉的恢復,防止關節、韌帶和附近肌腱粘連,保持肢體關節正常活動。體育是一種良好的康復手段,對於促進全身及肢體的血液循環和正常的新陳代謝、恢復機體及肢體的功能有積極作用。對於截癱人,體育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截癱簡介

截癱,是指胸腰段脊髓損傷後,受傷平面以下雙側肢體感覺、運動、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門括約肌功能喪失的一種病症。頸椎脊髓損傷往往引起四肢癱。其中,上述功能完全喪失者,稱完全性截癱,還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稱不完全性截癱。早期為弛緩性癱瘓,約3~4周后,逐漸轉為痙攣性癱瘓。截癱病因與脊髓外傷或本身病變有關。現代西醫學除在脊髓損傷的急性期可採用手術治療外,對本病症尚無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難治病之一。
現代套用針灸治療截癱的臨床文章,最早發表於1954年。直到60年代,報導仍很少,且多為脊髓結核所致的截癱病例。從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國針灸界曾掀起過一個治療外傷性截癱的熱潮,各地都作過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並編撰了《外傷性截癱防治手冊》一書。進入80年代,針灸治療截癱的工作繼續開展,無論在取穴、手法及療效評價上,都採取了更為客觀和科學的態度。
目前,一般主張針灸之前先要解決脊髓損傷後的再生與恢復的條件,亦即解決必要的通路,早期應積極配合手術和閉合復位。在針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為主,可配合運用芒針、電針、穴位注射等,並內服中、西藥物。現在報導的病例,多數是綜合治療的。不少資料表明,針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條件下,對脊髓損傷有一定促進恢復和再生作用,並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復其功能障礙。故針灸對本病症的臨床價值應予肯定。針灸的有效率約在80%,而基本痊癒率則在15~20%左右。

現代中醫治療成果

在中醫學裡面是沒有神經的概念(神經一詞是近代翻譯過來的,所以古代沒有任何神經的記載),你可以查查古今中醫書籍,或者到當地正規中醫院問問中醫就知道了。
對於截癱,中醫在骨傷方面有記載,而且有一些正骨手法和治療技術,但傳之很少,大部分是手法復位同時配有中藥調理,以及配合一些針灸、按摩等系統治療。所以說中醫不是不可以治療截癱的。
如今國醫在醫學治療技術上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的科學技術,讓我們可以直接透視人體,對於病灶定位更清楚,運用國醫技術更準確。所以到正規的醫院,運用有效率更高的技術來康復訓練.會讓我們身體更好的恢復起來。
神經和神經學科是西方醫學研究和近代醫學研究的課題,中醫以及中醫學科也在用自己的辯證觀來對待和審視。中醫理論的經絡學也在截癱的治療技術上積極努力研究,來通過經絡與臟腑配合,氣的運行,肢體的導引,針灸,按摩等等的技術,達到提高治療療效,所以國人的中醫技術在截癱的治療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治療方法

體針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斷面九針穴、伏兔、足三里、陽陵泉、絕骨、解溪;2、腎俞、次髎、血海、三陰交、髀關。
配穴:調理二便加氣海、中極、秩邊、天樞、上、中、下。
斷面九針穴位置:上穴為損傷平面上一個棘突,下穴為腰椎5(L5)棘突,中穴為上下穴連線之中點,加上、中、下三穴之兩旁夾脊穴,共為九穴。
治法
藥液:紅花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維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維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兩組分別取2~5穴。配穴據症取2~3穴。主穴第一組為毫針刺,第二組為穴位注射。血用穴則可針刺與穴注交替。毫針刺法:要求深刺,針深1~3寸,用較大幅度提插捻轉,中強刺激強度,使背部穴針感傳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儘量激發針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脈穴針感傳至陰部,秩邊斜向內刺,使針感傳至小腹,天樞穴傳至腹股溝。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1小時。
穴位注射法:上述藥液任選1種,亦可交替選用。上下各取1~2穴,用5號齒科針頭,深刺並作反覆提插後,以較快速度推入藥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輪用。
體針10次為一療程,穴位注射5次為一療程,隔3~5天后繼續下一療程。

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基本痊癒:能獨立行走,近似隨意膀胱;顯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償行走,膀胱括約肌功能部分恢復。
共治療578例,基本痊癒55例(9.5%);顯效及有效439例(76.0%),無效84例(14.5%),總有效率為85.5%[2~4]。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損傷平面上(1~2個棘突)和下(1~2個棘突)的督脈穴和夾脊穴,膈俞。
配穴:分4組。1、關元、中極、天樞;2、秩邊、殷門、委中、崑崙;3、髀關、伏兔、足三里、沖陽;4、環跳、陽陵泉、絕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組。督脈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針刺穴位的上、下兩個棘突點間的皮膚,右手持針,針尖垂直刺入,緩慢均勻提插,以測知針尖所遇之阻力,並體會指下感覺。如因骨折或脫位使棘突間發生改變時,可按照損傷平面上下選取督脈穴的原則,加用其他督脈穴。進針深度一般為1.5~2.5寸,當手下感到彈性阻力(為刺中黃韌帶),局部脹、重、酸感時,仍可繼續針刺。一旦指下有空虛感,且病人自覺針感向雙側下肢或會陰部放射,則不得深刺,稍將針外提。施平補平瀉手法。配穴,應儘量使之得氣,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23例,用類似上述標準評定,基本痊癒106例(17.1%),顯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無效91例(14.6%),總有效率為85.4%[5~7]。
電針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從神經)、曲池(撓神經)、沖門(股神經)、陽陵泉(腓總神經)、腰俞(馬尾神經)、阿是穴。
配穴:中極、關元、會陰。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線,損傷平面兩端棘突間。
(二)治法
本法主要是通過刺激神經乾的方法進行治療。針刺時務求刺中神經乾。主穴可根據癱瘓部位選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礙者加取2~3個配穴。具體刺法如下:扶突穴針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觸電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觸電感。以上兩穴為上肢亦癱瘓者選用。下肢截癱用下述穴:沖門,刺入2~3厘米,肌四頭肌出現收縮;陽陵泉進針2~3厘米,小腿外側有觸電感;腰俞,針尖向上,在骶椎與尾椎間向上深刺入6~8厘米,針感放射至會陰;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間刺入,深約4~6厘米,法同體針部分所述。配穴,任脈穴針感向會陰放射,天樞穴傳至腹股溝。然後均通以電針,電針時,正脈衝不小於25V,負脈衝不小於45V,用連續脈衝波,每次通電5~10分鐘,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個月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基愈:能單獨行走,肌力恢復在Ⅳ級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顯效:治療前臥床或靠輪椅,治療後能扶單拐或雙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級或Ⅲ級,大小便控制1~2分鐘;有效肌力提高1~2級,運動、感覺、大便均有好轉;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
共治療71例,結果痊癒7例(9.9%),顯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無效9例(12.7%),總有效率為87.3%[8]。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百會、前頂、夾脊(從受傷脊柱上2椎體至第5骶椎,旁開2寸)、環跳、腎俞、承扶、殷門、承山、崑崙;2、百會、前頂、肩、曲池、外關、合谷、大腸俞、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八風。
配穴:小便失禁加關元、氣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樞、支溝。
(二)治法
以電針為主,每次取主穴一組,據症加配穴,分別在頭部、四肢、背部穴通連續波,頻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為度。留針30分鐘。灸法:電針腹部時取關元、氣海;針背部時取腎俞、大腸俞。在電針留針時用灸盒施灸3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穴位注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套用。藥物為維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葉荻鹼,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9.2%。

幹細胞治療截癱

幹細胞簡介
幹細胞(stemcells,SC)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stemcell,ES細胞)和成體幹細胞(somaticstemcell)。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stemcell,TSC)、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和單能幹細胞(unipotentstemcell)。幹細胞(StemCell)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
治療截癱
幹細胞屬於一種細胞生物療法,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能再造一種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輕的細胞、組織或器官。是通過採集外周血、骨髓或臍帶血,通過專用的幹細胞分離液、提取、純化後得到臨床治療所需要的幹細胞;經過靜點、注射或介入等方法將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利用幹細胞具有自我複製和分化的能力來修復體內受損的細胞,達到機體功能重建的目的。
由於幹細胞移植技術採用靜脈注射的方法治療,幹細胞移植療法具有安全,無毒,無副作用,效果顯著。[3]

成功案例

日本科學家2010年12月向外界宣布一項重大實驗結果:通過幹細胞治療方法使一隻高位截癱的猴子恢復健康。這是幹細胞療法首次套用於靈長類動物,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幹細胞移植有望成為截癱患者康復的福音。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春為。脊椎結核病所引起截癱的針灸治療。江蘇中醫1954;(9):22。
[2]鄭宗昌。針刺加水針治療外傷性癱瘓——附72例療效分析。新中醫1982;(7):32。
[3]李觀榮,等。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124例療效觀察。中醫雜誌1985;26(12):34。
[4]李希賢。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八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6):封4。
[5]鈕韻鐸。針灸治療外傷性癱瘓500例療效觀察。北京醫學1980;2(4):225。
[6]陳志華。外傷性截癱的針刺體會,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39,北京。
[7]天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截癱小組,等。100例外傷性截癱的針刺治療與體會,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57,北京。
[8]趙吉民,等。電針神經乾治療截癱71例分析。中國針灸1989;8(5):13。
[9]郁美娟,等。電針為主治療外傷性截癱37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2;12(4):9。

高位截癱

高位截癱顧名思義,是指橫貫性病變發生在脊髓較高水平位上。
醫學上一般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損傷所引起的截癱稱為下半身截癱。。
高位截癱一般都會出現四肢癱瘓,預後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癱相同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作 者:李培剛著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ISBN:9787500124825
1111

出版時間:2010-1-1
版 次:1
頁 數:254
字 數:312000
印刷時間:2010-1-1
開 本:16開
紙 張:銅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德國醫學專家阿達米迪斯(GeorgisAdamidis)評價說:“李培剛教授在治療疼痛或處理創傷後運動障礙或癱瘓的能力,遠遠超出傳統西方醫學的可能性,令我們深信不疑。在西方世界缺少這樣的東西……也正如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箴言所說‘誰能治病,就是好醫生’”。另一位醫學專家海恩(CarstenHenn)評價說:李教授的新療法補充和擴展了世界醫學。
★李培剛醫學新療法以其安全可靠、無副作用、見效快、療效顯著、治癒率高,並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等特點,廣泛套用於醫學領域多種疾病的治療。如:常見病:頸臂腰腿痛病;世界疑難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外傷性截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癱、腦外傷後遺症、周圍神經損傷、骨折手術後遺症等。是患者恢復健康和大眾防病健身的最佳方法。
★本叢書運用大量的套用解剖圖、新手法治療圖以及科學有效鍛鍊方法示意圖,引導醫生、患者、家人清晰掌握基本醫學原理、基本生理解剖知識以及“李培剛醫學新療法”的新理論、新觀念、新手法和科學有效的鍛鍊方法,使醫生能夠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使廣大年輕父母能夠成為自己孩子的貼身醫生,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護神。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李培剛醫學新療法概論
第一章李培剛醫學新療法的形成
第二章李培剛醫學新療法在醫學上的貢獻
第三章李培剛醫學新療法的治療手法
第一節李培剛醫學新治療手法簡介
第二節新手法的治療效果
第四章李培剛醫學新療法的運動機理
第一節李培剛醫學運動理念
第二節靜止與運動的時機
第三節科學有效鍛鍊方法
第四節科學運動的利與靜止不動的弊
第二篇截癱概論
第一章外傷性原髮型脊髓損傷(截癱)
第二章外傷性進行型脊髓損傷(截癱)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作 者:王俊華,等編
叢書名:截癱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13816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 次:1
頁 數:24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截癱》系統介紹了脊髓損傷所致截癱和四肢癱患者的康復訓練技術。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為康復訓練總論,介紹截癱和四肢癱患者康復訓練的理論基礎;第二章介紹截癱和四肢癱患者急性期的康復訓練技術;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比較大的篇幅介紹截癱和四肢癱患者恢復期的康復訓練技術;第五章介紹照顧四肢癱患者的技巧與方法;第六章介紹康復工程在截癱和四肢癱患者康復中的套用。
《截癱》適合於各級綜合性醫院康復科、骨科、神經內科使用,也可在各級康復中心和殘在線上構使用。《截癱》既可作為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及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截癱和四肢癱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家庭康復的科普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康復訓練總論
第一節概述
一、脊髓解剖
二、脊髓損傷
三、脊髓損傷的預防
第二節脊髓損傷評定及康複目標
一、脊髓損傷評定
二、脊髓損傷康複目標
第三節康復效果影響因素及促進措施
一、康復效果影Ⅱ向因素
二、康復效果促進措施
第四節體位轉移力學基礎
一、槓桿(以人體坐位為例)
二、懸擺
三、衝量
四、體位轉移的力學分析
第二章急性期康復
第一節臥床期康復
一、正確的體位保持和翻身
二、呼吸訓練
三、關節被動訓練
四、肌力增強訓練
第二節輪椅期康復
一、體位適應性訓練
二、坐位訓練
三、特殊體位訓練
四、床上訓練
五、減壓訓練
六、肌肉牽伸訓練
第三章截癱患者恢復期康復
第一節轉移訓練
一、從輪椅至床的轉移
二、從輪椅至坐便器的轉移
三、從地面至輪椅的轉移
第二節輪椅訓練
一、輪椅部件操作
二、輪椅上的前傾訓練
三、輪椅上的功能活動
四、輪椅驅動訓練
五、跌倒後坐起訓練
第三節站立訓練和步行訓練
一、平行槓內站起訓練
二、平行槓內站位平衡訓練
三、平行槓內骨盆控制訓練
四、平行槓內步行訓練
五、安全跌倒訓練
六、使用雙拐的步行訓練
七、輪椅與拐杖之間的轉移訓練
第四節上下台階訓練
一、上台階訓練
二、下台階訓練
第四章四肢癱患者恢復期康復
第一節床上自我體位調整
一、從仰臥位至俯臥位
二、從俯臥位至仰臥位
三、從臥位至坐位
四、從坐位至臥位
五、向床頭移動
六、向床尾移動
七、床上翻轉身體
第二節轉移訓練
一、從輪椅至床的轉移
二、從床至輪椅的轉移
三、從輪椅至地面的轉移
四、從地面至輪椅的轉移
第三節輪椅訓練
一、輪椅上自我體位調整
二、輪椅驅動訓練
三、輪椅平衡訓練
四、電動輪椅的使用
第四節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一、穿脫衣服訓練
二、穿脫鞋襪訓練
三、廁所轉移訓練
四、洗澡訓練
第五章照顧四肢癱瘓者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節在輪椅里調整位置
一、向前移動患者
二、向後移動患者
三、側向移動患者
第二節在床上移動患者
一、從仰臥位至俯臥位
二、從俯臥位至仰臥位
三、向床兩側移動
四、向床尾移動
五、向床頭移動
六、從仰臥位至坐位
第三節轉移患者
一、從輪椅至床的轉移
二、從床至輪椅的轉移
三、從輪椅至坐便器的轉移
四、從坐便器至輪椅的轉移
五、單人抱起的轉移
第六章康復工程在截癱和四肢癱瘓者康復中的套用
第一節輪椅
一、輪椅類型
二、輪椅的結構和選擇
三、輪椅的保養和維護
第二節助行器
第三節矯形器
第四節自助具
主要參考文獻

截癱治療方法

導致截癱的原因很多,治療上也很困難,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專家指出:採取綜合療法治療截癱,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病情。專家對截癱的治療方法講解如下,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採取以下多個治療方法同步進行。
物理治療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個關節活動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動作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馬桶等移動動作),以及理療。
作業治療
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如編織等),使患者出院後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
心理治療
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鬱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計畫,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康復工程
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來練習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這些工具來補償功能的不足。
臨床康復
用護理和藥物等手段,預防各種合併症的發生,亦可進行一些治療性臨床處理,減輕症狀,促進功能恢復。
中醫康復
利用傳統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藥離子導入等手段促進康復;另外針對合併症治療,亦可廣泛使用中藥內服、外用。
營養治療
制定合理食譜,加強營養以適應康復訓練的要求。
截癱最新治療方法
迅康益髓顆粒是純中藥,又無副作用還是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而主要成分SC細胞元和E露醇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修復再生脊髓神經細胞的活性成分。
神經修復技術
中國骨與關節研究所表示:神經修復療法技術作為一種生物療法,彌補了傳統治療手段治標不治本的弊端,細胞可以不斷增殖分化成新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促進脊髓神經突觸的再生,恢復脊髓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真正做到了從病灶上治療疾病,使患者的各項功能障礙可以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效果顯著,是近年來我國首次全面破解截癱治療難題的一項診療技術。

截癱的家庭護理

截癱患者長期病痛纏身,生活難以自理,截癱的家庭護理是應得到大家的關注。
截癱家庭護理如下:
1、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多吃些蔬菜水果,促進胃腸蠕動,加強營養。
2、培養大便習慣,每日定時(如晚8點)用開塞露或按摩等促進排便,養成規律大便的習慣;插尿管者應每3―4小時放小便一次,一面膀胱攣縮,尿管應每周更換1次,預防尿路感染。
3、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咳痰避免形成墜積性肺炎。床鋪要平整、清潔、柔軟,預防褥瘡形成
4、癱瘓肢體給以被動活動、按摩或針灸治療,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恢復。

專家提示

截癱家庭護理是需要堅持不懈,截癱患者也要積極面對病情,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爭取早日恢復。在此介紹截癱的治療方法:細胞滲透修復療法,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潛能細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力,醫學界成為“萬用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形成任何類型的組織和器官,以實現機體內部結構和自我康復能力。

哪些食物對痙攣截癱患者有益

菠菜:營養豐富,但含有較多的草酸,常食多食,易使食物中的鋅、鈣與草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從而引起人體鋅與鈣的缺乏
豬肝:1公斤含膽固醇高達3680毫克以上,而一個人膽固醇攝入量太多會導致動脈硬化。因此,豬肝不宜吃得太多。
松花蛋:松花蛋在製做過程中會受到鉛的污染。經常食用含鉛量高的松花蛋,會引起中毒。鉛在人體內能取代鈣質會引起缺鈣。
速食麵:速食麵中若含有食品色素與防腐劑等,常吃對身體不利其次速食麵中缺乏人體必需的一些營養素,長期食用會造成營養缺乏。
葵花子:葵花子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會消耗體內的大量的膽鹼,使體內脂肪代謝發生障礙。大量脂肪積聚於肝臟,會嚴重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豆腐及豆製品:實驗表明,過量吸收黃豆蛋白質,可抑制正常鐵的吸收量,易引起缺鐵性貧血,還能促進血管硬化。
纖維素:前預防腸癌和降低血脂濃度,但過量食用,會影響無機鹽的吸收。

不同截癱的發病特點

1、脊髓損傷:在脊髓休克期間表現為受傷平面以下出現馳緩性癱瘓,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喪失,有感覺喪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漸演變成痙攣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並出現病理性椎體束征,胸端脊髓損傷表現為截癱,頸段脊髓損傷則表現為四肢癱(高位截癱),上頸椎損傷的四肢癱均為痙攣性癱瘓,下頸椎損傷的四肢癱由於脊髓頸膨大部位和神經根的毀損,上肢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下肢仍以痙攣性癱瘓。
2、脊髓半切征:疾病查詢網專家介紹,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的運動及深感覺消失,對側肢體痛覺和溫覺消失。
3、脊髓前綜合症:頸脊髓前方受壓嚴重,有時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動脈閉塞,出現四肢癱瘓,下肢癱瘓重於上肢癱瘓,但下肢和會陰部仍保持位置覺和深感覺,有時甚至還保留有淺感覺。
4、病變治癒型截癱:在病晚期可由椎管內肉芽組織纖維化瘢痕包繞脊髓外,椎體病理性脫位或半脫位,特別病變在頸胸段上段胸椎和胸腰段為甚。脊椎發生後突畸形,合椎管拉長,脊髓過度延伸緊張跨於椎管前方的骨嵴上,萎縮或變性,磨損等多種原因引起癱瘓。這類約占截癱病例11%,預後不佳。

截癱患者手指不能動的原因

1、脊髓震盪最輕的一種脊髓損傷,主要是傳導暴力通過脊柱後部至脊髓,出現數分鐘至數小時的短暫性功能喪失,脊髓組織形態上無可見的病理改變,其生理功能紊亂多可恢復,屬可逆性。
2、脊髓實質損傷脊髓出血或血腫,脊髓實質內出血在血管畸形者更易發生,程度從細微點狀出血到血腫形成不等,少量出血在血腫吸收後其脊髓功能可能部分或大部恢復,嚴重的血腫易形成瘢痕;脊髓挫傷可見輕微的脊髓水腫、點狀或片狀出血到脊髓廣泛挫裂等不同程度損傷。
3、脊髓休克是損傷平面以下脊髓失去高級中樞控制所致,脊髓本身無解剖學上的顯著變化,脊髓周圍亦無壓迫性水腫或其他占位性病變,僅表現為功能上暫時性傳導中斷。臨床檢查,在損傷平面以下出現運動、感覺、反射和內臟功能不完全障礙,一般在1~3周后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復,不留任何器質性病變後遺症。
4、脊髓受壓骨折片、脫出的髓核、內陷的韌帶、血腫或其他異物均可直接壓迫脊髓組織,引起局部的缺血缺氧、水腫及瘀血,從而加重脊髓的受損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