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尼山鄉

愛尼山鄉

愛尼山鄉,雲南省楚雄雙柏縣下轄鄉鎮,地處雙柏縣西南方,轄區面積656.803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委員會,189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地海子底街,距縣城雙柏42公里,是一個發展中的小集鎮,歷史悠久,素有“糧煙基地”、“黑山羊之鄉”的美譽。

基本信息

簡介

鄉鎮景色鄉鎮景色

2006年末,愛尼山鄉有農戶2997戶13173人,其中農業人口12658人,占96%,居住著漢、彝、拉祜、瑤等10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979人,占31.1%。全鄉耕地面積31553.5畝,其中水田8398.5畝,占26.6%,旱地23155畝,占73.4%,人均占有耕地1.8畝。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力丫村委會營盤山,海拔2134米,最低海拔把租村委會三江口,海撥556米,鄉人民政府駐地海子底街海拔1710米,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6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669.5萬元;菸葉收購總值1187萬元;糧食總產量542.7萬公斤;地方財政收入4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7元。
面對新的形式及歷史機遇,愛尼山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突出又快又好發展這個主題,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加快發展的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突出一個主題(全面提升愛尼山鄉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抓住兩個關鍵(抓增長增收、抓發展穩定);發展三大產業(穩糧優煙、種草養畜、強果興林),強化四項工作(科教興鄉、流通活鄉、引資建鄉、依法治鄉)的發展思路。

文化教育

新建教學樓新建教學樓

愛尼山鄉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實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勤工儉學,“兩基”、“普實”工作在鞏固中提高,素質教育成績顯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優秀。2006年,全鄉有中學一所,教師31人,學生707人,村級完小7所,教師75人,學生1050人,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中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升學率在全縣8所山區中學中排名第1位。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文化發展方針,積極培育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並新建成了愛尼山鄉文化站。現鄉7個村相繼建成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文化活動。

人文地理

古樹名木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們不但有歷史價值,而且往往高大雄偉,觀賞性很強。愛尼山鄉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也不乏一些珍貴的古樹,民間關於古樹的傳說,給古樹名木賦於了吉祥興旺、至高無上的神秘色彩,這不僅保存了一些古樹,而且形成了這裡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人口狀況

2003年末,全鄉總戶數3 654戶,總人口13 013人,其中男6 812人,占52.3%;女6 201人,占47.7%;農業人口12 413人,非農業人口600人,分別占總人口的94.4%、4.6%。全鄉共有10個民族,其中:漢族8 483人,占總人口的65.2%;彝族4 334人,占總人口的33.3%;苗族122人,白族45人,哈尼族15人,傣族6人,傈僳族3人,回族3人,拉祜族1人,瑤族1人。年末實有勞動力7 935人,其中:男勞力4 322人,女勞力3 61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

經濟狀況

地震受災地震受災

2003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 970.6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種植業產值2 441.0萬元,占49.1%;林業產值472.3萬元,占9.5%;牧業產值1 776.9萬元,占35.7%;漁業產值33.9萬元,占0.7%。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 859.2萬元,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1 410元,增長6.0%。鄉財政總收入424.2萬元,其中自收收入201.9萬元。鄉財政總支出386.3萬元,財政累計赤字2.0萬元(其中2003年消除財政赤字37.9萬元)。

年末全鄉實有耕地面積23 846,其中:水田7 919畝(保水田3 602畝,雷響田4 317畝),旱地15 927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1.9畝(其中田0.6畝,地1.3畝)。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4 117畝,其中:糧食作物26 906畝,經濟作物14 592畝,其它農作物2 619畝。在糧食作物中,種植水稻4 240畝,玉米7 468畝,小麥5 010畝,蠶豆4 503畝,雜糧387畝,大豆532畝,全年糧食總產量6108噸,比上年減4.4%。在經濟作物中,烤菸5 200畝,甘蔗2 450畝,種植油料作物995畝。其他農作物2 619畝,其中綠肥2 149畝。

年末大牲畜存欄11 039頭,比上年增長0.8%,出欄3 790頭,比上年增長4.8%,商品率為34.3%;生豬存欄17 824頭,比上年增長0.2%,出欄15 759頭,比上年增長4.7%,商品率為88.4%;山羊存欄20 927隻,比上年增長2.5%,出欄11 332隻,比上年增長1.8%,商品率為52.4%;家禽出欄58 470隻,肉類總產量99噸。

全鄉有鄉鎮企業945個,從業人員1 076人。實現鄉鎮企業營業額4 701萬元,比上年增長0.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3萬元,銷售總額315萬元,實現利潤329萬元,上繳稅金18萬元,收繳個體工商戶管理費20 820元。

全鄉設中心學校1所,其中:中學1所,完小7所,校點2個。學校總占地面積33 901.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 762.4平方米。共有教職工118人,其中:中學部42人,國小部76人。有69個教學班,其中:中學部14個,國小部55個。有在校生1 469人,其中:中學部574人,國小部89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99.8%,國中畢業學生210人,被高中錄取29人。

科教文衛

黨政建設黨政建設

積極實施“科教興鄉”戰略,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位置。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省、州、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督導檢查,使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順利實現了教育機構改革,中國小合併為中心學校,九年一貫制的運作方式正常運轉,“兩基”工作通過省、州、縣複查驗收,“普室” 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全鄉設中心學校1所,其中:中學1所,完小7所,校點2個。學校總占地面積33 901.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 762.4平方米。共有教職工118人,其中:中學部42人,國小部76人。有69個教學班,其中:中學部14個,國小部55個。有在校生1 469人,其中:中學部574人,國小部89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99.8%,國中畢業學生210人,被高中錄取29人。

2003年,鄉黨委、政府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鄉村“兩校”認真組織科技培訓,全年共進行拋秧技術、皇竹草、日本耐病總態加工型蘿蔔等種植技術、畜禽養殖技術、松脂采割技術等科技培訓班40期,參訓人數達6 520人次,使民眾對“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民眾的科技意識和致富本領。

繼續依法規範文化、廣播、電視等管理,淨化文化市場。鄉文化、工商、派出所等部門年內對歌舞廳電腦室等文化市場進行清理、檢查4次,對營業人員進行職業培訓4場。全鄉有電視接收站1 998座,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1%。鄉廣播站堅持每天轉播中央1套和雲南台節目,堅持街天進行政策、法律法規和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大事件等的廣播宣傳,鄉有線電視每天開機18小時,進一步豐富了全鄉人民的文化生活。

醫療衛生工作一是抓好防疫保健;二是認真開展合作醫療;三是加強村級衛生組織建設;四是抓好環境及食品衛生管理,愛衛會活動正常。全鄉有1所鄉衛生院,7所村級衛生所,有醫務工作者26人,其中:鄉衛生院職工12人,村醫生14人。鄉衛生院職工中,大專學歷8人,中專學歷4人;醫師4人,護師2人,醫士4人,護士2人。

社會建設

開展建設會議開展建設會議

計畫生育

以鞏固“三為主”,推進“三結合”,認真完成“三術”任務,積極開展孕前服務,做好育齡婦女的醫學監護工作,摸清全鄉的人口動態,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加強計畫生育條例的宣傳,嚴格執法,積極開展孕前服務,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從源頭上杜絕了非、搶、超生。全鄉共出生人口141人,計畫生育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完成“三術”199例,完成計畫數的103.6%,《人口和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社會治安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一是認真開展“四五”普法,加大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幹部、民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強依法行政,同時加強對行政執法部門的領導,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體系,明確行政執法主體,加大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二是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創安”工作和創建“無毒社區”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管理,加強民事糾紛調解工作,認真辦理民眾來信來訪工作,鄉、村都建立了信訪接待處,對民眾來信來訪做到件件有記錄,件件有答覆。全年共立刑事案件9件,偵破4件;共立治安案件52件,查處50件;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糾紛175件,接待民眾來信來訪208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糾紛和民眾來信來訪都比往年下降。

扶貧工作

一是實施了力丫村委會玉尺蘭村溫飽示範村建設項目1個,爭取資金12萬元。新挖村社公路1條,3千米;新架設高壓線路1條,5千米;架設人畜飲水管路1 條,1千米;建沼氣池14口,科技培訓3場,150人次;二是實施了補助資金22萬元的舊哨村委會重點扶持貧困村項目。修復小壩塘2件,擴建溝渠1條,完成飲水工程2件,建沼氣池20口,種植、養殖科技示範培訓5場次,建衛生室80平方米,建電視接收站1座;三是戶均補助3 000元,共補助21.3萬元,實施了71戶安居溫飽工程。

基礎設施建設

2003年,愛尼山鄉人民盼望多年的預計投資166萬元、需打1 133.4米隧洞的愛尼山鄉集鎮供水灌溉工程於2003年4月23日招標成功,5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竣工後,愛尼山鄉集鎮供水困難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鄉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實行山、水、林、田、路、電、村綜合治理與開發。年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工395件,改土及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 040畝,解決人畜飲水工程14件。新挖村社公路5條,18.2千米,修復、擴建13條,56.3千米。改造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1條,3.3千米,新架設3條,共6.5千米。全鄉共投入山、水、林、田、路、電、村綜合治理資金431萬元。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為愛尼山鄉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結構調整

1、扭住重點——糧食和烤菸。本著優質、高效、穩產、增收的思路狠抓糧食生產不放鬆,堅持按節令、抓科技、重質量的方針,最佳化糧經比例,擴大經濟作物面積;最佳化品種,積極引進名、優、特、新、稀等市場供需較旺的農作物;最佳化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經過努力,在土地面積減少,乾旱、病蟲害等自然災害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大春畝產比上年增加2公斤,增長0.5%;小春畝產比上年增加6.7公斤,增長8%。全年實現大小春總產610.8萬公斤,實現產值793.7萬元,比上年增7.5%。圍繞“市場引導,計畫種植,主攻質量,調整布局”的菸葉生產方針,以“控制總量,提高質量,最佳化布局,最佳化結構”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科技興煙”戰略,烤菸生產實現了提質增效。共收購菸葉671 150千克,均價11.43元,比2002年的10.91元提高了0.52元,提高4.8%;菸農的烤菸收入為767萬元,比2002年的685萬元增加82萬元,增加12%;烤菸農特稅168.75萬元,比去年的150.7萬元增加18.05萬元,增加12%。

2、突出亮點——畜牧和松脂。為把畜牧業培強做大,在繼續做好防疫檢疫,保證存欄率,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增加收入的基礎上,一是從外地引進優質種公豬、種公牛、種公羊,大力推廣畜種改良。年內完成本交改良11 740胎,其中牛2 540胎,羊5 430胎、,豬3 770胎;二是推廣種草養畜,增加飼草來源和解決林畜爭山矛盾。年內共發展皇竹草1546畝,黑麥草200畝,種草養畜示範戶30戶;三是引進公司與黑山羊養殖戶合作,建立“公司+農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方式,創建綠色畜產品品牌。經過精心組織,加強規範采割,今年完成松脂采割500噸,農民收入達80.8萬元,人均松脂收入64元,比上年的33元增31元,增94%。

3、培強後續——經濟林果。在充分保護好原有林果的基礎上,全鄉上下樹立“辛苦我這一輩,幸福後代人”的思想,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把經濟林(果)業的發展作為我鄉的重要後續產業認真抓好。一是抓住機遇認真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年內完成荒山造林1 500畝,實施退耕還林1 000畝。二是按“栽活一棵核桃或一從竹子,獎勵農戶一元錢”的措施和在田間、地腳、沿溝、沿路、沿箐栽核桃或竹子成規模的思路,年內共發展核桃2 000畝,竹子2 500畝。三是根據該鄉的海拔氣候特點,政府牽線搭橋,在舊哨、大箐、海資底、力丫四個村委會引進478畝紅寶石石榴的栽植。

林業三大工程建設

年內實施還林工程1 000畝,加上歷年實施的,共兌現補助糧食227 787公斤,教育醫療補助金30 371.6元,完成荒山造林15 00畝,完成沼氣池建設80口。同時,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工作,實現了年內無重特大森林火災。

農村建設

鄉鎮風貌鄉鎮風貌

為積極爭取2009年度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該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我鄉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雙柏縣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項目的有關要求,積極向鄉黨委、政府請示、匯報,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在做好項目規劃和資金申報的同時,提出了抓試點做示範,以試點帶動全局的工作方案。

該鄉選擇了民眾基礎好、投資投勞積極性高的力丫村委會新村作為2009年農村“一事一議”項目建設試點。通過召開民眾會議,根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補助範圍和要求,徵求民眾意見後,結合實際情況,將村內道路硬化列為“一事一議”建設項目,該項目於3月份動工,4月20日全面完工。該項目建設採取民眾集資、投工投勞自建方式,完成村內道路硬化613米(規格:寬2.5米,厚0.15米),共完成150#混凝土澆築229.88立方米,75#漿砌石25.6立方米,總投資105117.8元。民眾投工投勞總計1567個,集資35400元。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曾多次到實地察看,積極參與項目的監督、管理。
通過此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力丫新村的村容村貌,同時對全面推進該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

特色產業

板栗板栗

愛尼山鄉立足鄉情,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積極培強“三大產業”:
1、糧煙:按照“穩糧調結構,提質增效益”的糧食生產方針,圍繞市場定計畫,明目標,辦現場,樹樣榜,抓措施,促落實,狠抓糧食生產。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達542.7萬公斤,增長8%,糧食生產水平和比較效益有了新的提高。烤菸生產嚴格執行“雙控兩提高”政策,堅持“市場引導,計畫種植,主攻質量,調整布局”的方針和“控制總量,提高質量,最佳化布局,最佳化結構”的工作重點,突出連片,狠抓輪作,嚴格契約管理實施“科技興煙”戰略。克服乾旱和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菸葉生產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認真執行烤菸收購政策,繼續實

油桐油桐

行菸葉收購入戶預檢制和全封閉收購,堅持國標平穩收購,嚴厲打擊倒買倒賣,維護收購秩序。圓滿完成了90萬公斤指令性任務和20萬公斤出口備貨任務,實現菸葉收購總值1187萬元,均價12.42元(不含出口備貨計畫),實現菸葉特產稅 萬元。
2、畜牧業:畜牧產業不斷培強做大,以品種改良、畜廄改造、種草養畜為主,著力最佳化布局、打造品牌、擴大規模、強化防疫、改良品種、搞活流通,穩步發展豬禽生產,大力發展牛羊養殖,重點發展黑山羊養殖,全鄉畜牧業發展的勁頭不斷顯現,畜牧業養殖效益日漸明顯。2006年,全鄉大牲畜存欄達11819頭,其中牛存欄11656頭,出欄4992頭;山羊存欄28262隻,出欄18049隻;豬存欄19648頭,出欄18542頭;出欄率分別為42%、63%和94%。畜牧業產值達2617萬元,比2005年的2400萬元增加217萬元,實現畜牧業收入894萬元,比上年增61萬元,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710元,比2005年的656元增加54元,增長8.2%。畜牧業的穩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林業:立足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培植好林業。我鄉森林覆蓋率達 93%,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林業大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是我鄉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大亮點。松脂采割及野生菌、野生菜採摘等優勢資源,給全鄉廣大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特別是2002年以來,隨著松脂市場價格持續高昂上揚,由2002年的1.8元/公斤,飆升至2005年底的7.5元/公斤,給林區民眾帶來的實惠更為巨大。愛尼山鄉的優勢在綠,潛力在山,希望在林,一直以來,我鄉立足於林業資源的合理開採利用及長遠林果產業規劃種植,以長遠發展的眼光審視我鄉後續產業的培植,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強化林政管理,至2006年底,我鄉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375.88畝,完成人工商品林採伐650立方米,種植核桃1146畝,有力推動了全鄉林業發展步伐。

自然資源

愛尼山鄉地處雙柏縣西南方,距縣城妥甸42公里,交通方便,全鄉國土面積656.803平方公里,轄7個村委會,189個村民小組。全鄉耕地總面積31553.5畝,其中:水田8398.5畝,旱地23155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林地面積83.1135萬畝,其中經濟林地4006畝,森林覆蓋率為93%;有水面10828.5畝。年平均氣溫15.9℃,年降雨量800—1000㎜,適宜種植烤菸水稻玉米等作物。綜合來看,全鄉具有三個比較優勢:一是森林覆蓋率高,森林資源優勢比較突出;二是屬於國土大鄉,人口小鄉,土地面積和資源人均占有率高;三是獨具“兩江夾一山”、海拔高差大的自然條件,熱帶作物開發潛力巨大。

社會保障

鄉黨委政府站在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全面加強民政殘聯工作。動員社會力量關心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對36名白內障患者施行了復明手術;對12名精神病患者給予每年每人300元的補助;認真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動員全鄉各級各部門廣泛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關心軍烈屬、革命傷殘軍人、復員退伍軍人的生產生活,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發動鄉機關站(所)幹部積極參與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全鄉共捐款12000元,解決了臨時救助困難戶96戶的生產生活困難;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對全鄉因長期疾病殘疾等原因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238戶629人發放特困救濟補助金3774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