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狂症

恐狂症

狂犬病恐懼症,簡稱“恐狂症”, 是一種流行心理疾病,其心理表現為強迫自己想狂犬病,然後心理作怪,覺得自己快要死了,症狀和狂犬病的一樣。治療“恐狂症”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來化解日常的一些矛盾和困惑。同時自己的認知方面,也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而慢慢地有所提升。總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自己的心理煩擾就會慢慢減少的。

概述

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恐狂症”,幾乎成了與“恐艾症”並駕齊驅的一種流行心理疾病。

狂犬病潛伏期

狂犬病的潛伏期極少超過1年

恐狂症恐狂症

狂犬病的潛伏期到底多長時間?國內外資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1~3個月,少數頭面部嚴重咬傷的潛伏期可能短至7天,極少數病例(不到總數的1%)的潛伏期也可能大於一年。目前國際主流科學團隊承認的狂犬病最長潛伏期是6年。美國學者1991年在專業雜誌上報告了該病例,死者為菲律賓移民,移民美國後未曾離開過美國。由於在美國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機會極少,而且經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結果證明,從死者腦內分離的狂犬病病毒與死者來源國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該報告以迄今最信服的證據證明了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6年。

由於類似病例的數量太少,相關證據也並不十分完整,對該病例報告在相關學術界仍有異議。例如許多學者就認為潛伏期超過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極為罕見,一年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計。

十日觀察法

被狗咬傷後宜遵循“十日觀察法”

疫苗疫苗

2008年第3期的美國《媒介源人獸共患病雜誌》稱健康犬不傳播狂犬病,但外觀健康不等於真正健康,必須進行實驗檢驗或採用“十日觀察法”進行鑑定。在人被犬咬傷後,如能立即將處死,取腦組織進行檢測,則可根據檢測結果(病毒的有無)來確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種疫苗。如無條件當場處死動物進行檢測,則可套用WHO認定的“十日觀察法”:“如果犬(或)在10天的觀察期內保持健康,則可終止治療。” 

最近十多年來,我們實驗室在國內外未發現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觀察法”的證據。該方法是判別狗(或貓)是否有傳染性的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也適用於中國。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可以節省後面的2針或3針疫苗。 

如果在中國“十日觀察法”得到推廣,不僅疫苗用量可大大減少(可能減少全部用量的一半),還能讓絕大多數“恐狂症”患者從精神上得到解脫。

病毒不可能在神經系統長期潛伏 

中國狂犬病疫區正在擴大中國狂犬病疫區正在擴大

許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歡提出這樣的疑問:狂犬病病毒進入神經細胞後,疫苗引發的抗體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體能否清除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病毒? 

大量證據表明,狂犬病病毒的抗體不僅能中和外周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徹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病毒進入CNS後,在3-5天裡要么被清除,要么發病。在任何情況下,狂犬病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脊髓)中長期潛伏。人的狂犬病一旦發作,十天內必死無疑。所以任何一種症狀,如果懷疑與狂犬病有關,則過了十天以後,該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進入重症監護室接受搶救)。如果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則該症狀肯定與狂犬病無關(應儘快轉入其他專科進行處治)。有大量實例證明,在病毒暴露發生幾天甚至幾個月後才進行處治也可能有效,說明抗體也可能將狂犬病病毒從CNS中清除。 

某些藉助現代生命支持系統積極搶救而維持了較長時間生命的患者,在死後屍檢時,發現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病毒都被徹底清除乾淨,可以間接證明抗體可進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 

狂犬病病毒不引起大腦細胞形態的改變,它在人體內的行蹤於發病前是無法檢測的,只能根據症狀判斷大腦功能是否受損。發病前檢測到足夠高的抗體,就證明其大腦功能尚未受損,至少是未嚴重受損,以後就不會再發病。總之,只要在發病前全程接種了疫苗,產生了抗體,體內(包括CNS內)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病毒潛伏,就不會再發病。 

被鼠、兔咬傷通常不用接種疫苗 

WHO的相關報告指出:“對北美洲和歐洲狂犬病流行地區成千上萬的野生和住宅區齧齒動物的檢查顯示,很少發生齧齒動物感染狂犬病的現象,說明這些動物不是該病的貯存宿主。”“暴露於齧齒動物、兔和野兔後很少需要專門的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特別是在非重點疫區被咬傷,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極小,通常不用接種狂犬病疫苗。 

關於鼠咬人後的處置,中國衛生部門尚未出台相關的工作規範。對南方重點疫區的鼠傷人案例,建議在客觀宣傳關於鼠咬人引發狂犬病的機率極小的同時,由就診者自己權衡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此外,鳥類(如)、爬行類(如蜥蜴)、魚類和昆蟲都不會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傳染狂犬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