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學院

常熟理工學院

常熟理工學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於江蘇省常熟市,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套用技術教育和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江蘇省省屬公立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創辦於1958年的蘇州師範專科學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職業大學,1989年兩校合併為常熟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江蘇省人口學校併入。2004年5月12日,經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常熟理工學院。

基本信息

概況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常熟理工學院坐落於人文薈萃、山明水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蘇州常熟,學校瀕臨崑承湖,有隔湖相對的東湖校區和東南校區兩個校區,是一所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組織的新一輪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的首所試點高校,2009年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是全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江蘇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單位、江蘇省首所省市共建試點高校。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常熟理工學院歷經風雨,卓然自立,至今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10萬名各類人才。[1]
學生培養質量高,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旺盛,畢業生的年內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其中2/3的畢業生在上海市及蘇州地區就業,被授予“江蘇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學校現有東湖、東南兩個校區,土地面積近1800畝,建築面積59.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資產總值近1.78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34餘萬冊,資料庫35個,電子圖書342萬種,現有中外文紙質期刊近1900種,電子期刊3萬餘種。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校名稱:常熟理工學院
高校代碼:10333
所在省市:江蘇
學校地址:江蘇省常熟市南三環路99號
聯繫電話:0512-52251136
學校傳真:0512-52251131
學校網址:http://www.cslg.cn/

歷史沿革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一、1989年蘇州師範專科學校、常熟職業大學合併組建常熟高等專科學校
蘇州師範專科學校
1958年蘇州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62年蘇州師範專科學校撤銷
1970年蘇州地區五七師訓班創建
1972年蘇州地區五七師訓班更名為蘇州地區師範學校
1978年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地區專科班)創建(合署)
1983年蘇州地區師範學校升格為蘇州師範專科學校
常熟職業大學
1984年常熟職業大學創建
1985年常熟市職工大學、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市分校)併入常熟職業大學
1979年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市分校)創建
1987年常熟市機械工業大學、常熟工藝美術職工大學併入常熟職業大學
1978年常熟縣工藝美術工業公司七·二一大學創建
1981年常熟縣工藝美術工業公司七·二一大學更名為常熟工藝美術職工大學
二、2001年江蘇省人口學校併入常熟高等專科學校
1986年江蘇省計畫生育幹部培訓中心創建
1987年江蘇省計畫生育幹部培訓中心更名為江蘇省計畫生育學校
1995年江蘇省計畫生育學校更名為江蘇省人口學校
三、2004年常熟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常熟理工學院

院系設定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校現有11個系和2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外語系、數學系、物理與電子科學系、機電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生物與食品工程系、化學與材料工程系、藝術設計系、教育科學與音樂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虞山學院),43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34個,全日制在校生近118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學院在籍學生4500多人。學校現有省優秀學科梯隊1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校重點建設學科4個,重點扶持學科8個。

學術研究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科研成果
學校在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近四年來共發表論文211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484篇,被SCI、EI、ISTP檢索論文104篇,出版專著62部;獲獎成果49項,鑑定成果7項,申請專利7項,10多項科研成果被轉讓或採用,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目前該校教師主持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專題計畫、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農業高新技術等各級各類項目四十餘項。
學術交流
常熟理工學院校園風景學校堅持服務地方,與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互動發展。同時,學校重視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國際化程度。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派出專家、學者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等國家交流或進修,聘請外籍教師近百人次。並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合作實行“2+2”人才培養,與印度NIIT公司合作實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還加入《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與六所美國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
2007年6月,學校召開首屆黨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實施“質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強校、開放活校、文化興校”戰略,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全面實施學校轉型,全面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創建一所特色鮮明、質量著稱的品牌大學。
學院重視與地方的聯繫,利用人才資源優勢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和地方教育,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學院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派出專家、學者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等國家交流或進修,近年來聘請外籍教師50多人次(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丹麥、芬蘭),並多次接待國外來訪人員,增進國際間學術交流。

教學建設

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該校共承擔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30多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0項,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42項。
擁有2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教育部卓越計畫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卓越計畫試點專業、15個省重點專業(6類)、8個省級品牌和特色專業;建成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工程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及建設點。學校獲批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
建立了中國首所電梯工程學院、江蘇首所國際服務工程學院、蘇州首所光伏科技學院和汽車工程學院等多所行業學院。
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自動化、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通潤機電——常熟理工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計畫試點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教育部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自動化
江蘇省品牌和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化工(專科)、機械設備及自動化、營養與烹飪、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生物科學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計畫試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工程(光伏技術與產業方向)、自動化(智慧型低壓電器技術)、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重點專業:數學類、能源動力類、生物工程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機械工程
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汽車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國際合作、校企合作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經管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綜合訓練中心、化學基礎實驗中心、物理學基礎實驗中心、基礎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校風校訓

學校以“立本求真、日新致遠”為校訓,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抓好教學基本建設,改革人才培養計畫,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積極推進教學研究工作,近四年已經結題和在研的校級教改項目41項,省級教改項目25項,獲省教學成果獎3項。學校一貫重視校風建設,重視學生學風建設,嚴格學生的教育管理,被列為高校校風建設達標單位,1997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學校”。

專業介紹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專業知識,懂得教育規律並掌握現代教育方法,熱愛教育事業的中學語文骨幹教師,以及能從事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文秘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基礎寫作、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學概論、美學、語言學概論、中學語文教學法、中國文化概論等。
就業方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從事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文秘、管理等工作。
漢語言文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專業知識,有創新意識和一定創新能力,勝任秘書、新聞、編輯和其他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以及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實用漢語、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實用美學、文藝理論、基礎寫作、文書學、檔案學、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公共關係學等。
就業方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文化及新聞宣傳等方面的實際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本科) :學制4年
文化產業是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產業 , 是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產業。被公認為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朝陽產業”或“黃金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千百萬創業型人才,高等院校應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推進器和人才培養的最佳孵化器。該校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下開設文化產業管理方向,為學生開闢廣闊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文化藝術理論素養和現代產業理念及經營技能的複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文化產業管理、中外文化概論、實用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美學與藝術概論、文化傳播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行銷學、文化人力資源學等。
就業方向: 在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企事業單位(文化傳播公司、廣播影視與新聞出版業、文化旅遊業、廣告業、文博展演業、娛樂業、網路文化產業等)從事相關的實際工作;在海關、銀行等部門從事國際文化貿易管理及文化投資諮詢等工作。

歷史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專業基礎知識,懂得教育規律並掌握現代教育方法,熱愛教育事業的中學歷史骨幹教師,以及能從事行政機關、旅遊文博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考古與文物鑑賞、中外關係史、中學歷史教學法、社會學、基礎寫作、中外文化名著選讀、現代秘書學、江蘇旅遊文化研究等。
就業方向:從事中學歷史課教學,從事旅遊、文化、文博及其他社會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方法,熱愛教育事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教師,以及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概論、毛澤東思想概論、社會學、倫理學、世界政治與經濟、邏輯學、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學史、管理系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等。
就業方向:從事學校的政治課教學,從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思想教育、管理和宣傳工作。

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熱愛數學事業,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和創新能力,有發展後勁的數學教學與數學套用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解析幾何、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近世代數、實變函式、機率統計、中數解題研究、普通心理學、數學教育學、計算機基礎、現代教育技術、英語哲學等。
就業方向:適合從事中學數學教學,也可在其他教育部門從事數學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祖國,熱愛數學事業,有敬業精神,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有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訓練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解析幾何、高等代數機率統計、數學建模、數值計算與實驗、程式設計、資料庫基礎、數據結構、數學套用軟體、線性規劃、統計學原理、計量經濟學等。
就業方向:適合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各類學校等從事套用開發、管理和教學研究工作。

統計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熟練掌握統計學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能從事統計調查、數據處理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與統計相關的開發、套用、管理工作,並能適應相關經濟、社會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代數、數學分析、機率與數理統計、統計學原理、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計量經濟學概論、會計學、統計分析軟體套用、國民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理論與方法等。
就業方向:適合在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統計信息與質量管理、財務管理、資產定價數量分析、投資決策等管理工作,或在教育機構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英語(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語言基本技能,較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熱愛教育事業,懂得教育規律,具有健康人格的中等職業學校和中學英語骨幹教師。
主要課程:英語讀寫、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語法、英語寫作、語言學基礎、英語教學法、翻譯理論與實踐。
就業方向:中等職業學校和中國小英語教師。

英語(國際貿易)(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國際貿易與商務管理高級套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知識。能熟練運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掌握一定的外貿及商務管理理論與方法,並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說、商務英語、翻譯理論和實踐、國際貿易、涉外經濟法、國際金融、進出口業務管理、市場學
就業方向:能從事進出口業務、商務管理、國際運輸、國際金融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日語(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日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日企、經貿、旅遊等部門從事商務、翻譯、管理工作的日語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日語、日語聽說、商務日語閱讀、商務日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計算機套用、涉外經濟法、進出口業務管理、二外(英語)。
就業方向:能從事翻譯(口譯、筆譯)、國際交流、經貿、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寬厚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城市(社區)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綜合管理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套用統計、現代管理方法、西方經濟學、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戰略管理、行政法、公共政策等。
就業方向:在企業、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公益團體及社會中介等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人事管理和綜合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市場行銷(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市場行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工科背景知識,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市場行銷與管理或從事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套用統計分析﹑財務管理﹑會計學、市場行銷、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國際市場行銷、市場調查等。
就業方向:能在工業企業從事產品行銷鏈設計和行銷運作工作,能在工商流通企業從事各種商品的促銷設計和具體操作工作。

財務管理(專科) :學制3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從事會計、財務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中級財務管理、投資學、項目評估。
就業方向: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管理等經濟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工程造價(專科) :學制3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工程造價預算、審計、評估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具有對建築、安裝工程造價的計算、審定與控制能力,會編制建築、安裝工程預(結、決)算,能進行工程招標和投標報價以及契約管理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會計學、統計學、經濟法概論、工程經濟學土木工程概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測量、建築企業管理、工程估價與預算、工程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招投標管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建築施工和安裝工程公司、房地產企業、造價中介諮詢單位、建設單位、政府管理職能部門從事工程造價的計算、審定與控制、分析、管理等工作。

物理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實驗技能與現代教育技能,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適應21世紀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需要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普物實驗、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近代物理實驗、理論力學、數理方法、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固體物理、VB等。
就業方向:能夠從事中學、中等學校、職業高中的物理學及計算機教學工作,亦可到教育行政部門從事教育管理工作,還可到電子技術套用、計算機等行業和部門擔任技術業務和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電子學、電子信息技術和通信等方面的寬厚理論基礎和基本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跟蹤本領域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夠勝任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電子系統設計及光電子、通信等行業的技術工作,從事這些領域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或管理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電力電子技術、EDA技術、感測器原理、數位訊號處理、信號與系統、C語言、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光電子技術、微控制技術等。
就業方向:能夠到機械、電氣、電子、通信、光電子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產品開發、設備維護、工藝設計、測試檢驗、技術或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及其它需要電子信息類專業人員的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電子信息行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敬業精神,掌握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套用以及質量監督、設備維護、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數位訊號處理、通信信息網路、資訊理論與編碼。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勝任電子和信息類高技術企業的技術和管理崗位,能夠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和推廣工作,從事電子信息生產與套用領域中的質量監督、設備維護工作,或者從事技術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自動化(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檢測與儀表、計算機套用和網路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計算機套用等領域從事管理決策、系統分析、運行維護和研究開發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電氣與PLC控制、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勝任工礦企業的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等部門的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能在運動控制、過程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氣工程、計算機套用等領域從事管理決策、系統分析、運行維護和研究開發等工作,也可到機關事業單位或研究機構從事現代化信息管理和計算機套用方面的工作。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自動化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適應長三角區域經濟所需的、在現代製造業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普通物理、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等。
就業方向:分別為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和機電工程三個方向。從事機制工藝及裝備的設計、模具的設計與製造、現代製造技術套用、計算機技術套用、機電設備維護與管理等技術工作。也可從事相關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科) :學制3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汽車結構、性能、原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新技術,能夠使用較先進的設備對汽車進行故障診斷和性能檢測,具備汽車維修中級以上的操作技能和一定企業管理能力的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汽車檢測、維修、保養工作,汽車電器及控制系統的維修保養工作,汽車運輸企業的管理規劃及銷售等工作。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程製圖、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及原理、汽車構造、汽車底盤技術、汽車電器與電路、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技術、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等。

生物科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即能勝任中學科學課程教育、又有較紮實專業知識、能勝任生物分科教育、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世紀中學基礎教學師資。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人體組織解剖學、中學生物教學法等。
就業方向:從事中學生物課程教學、中學科學學教學和科研及實驗室管理等工作,也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物技術產業方面產品的研製和開發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生物工程(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無機及分析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基礎生物學、儀器分析、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化工原理、生物化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發酵工程、生物工程裝備及工廠設計、工程製圖基礎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以及在中、高等學校從事教學工作。

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管理等多方面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產品和食品的流通、進出口、加工、質量檢驗等領域,從事食品及相關產品質量檢測、質量管理、質量認證、質量研究、質量教育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微生物學、儀器分析、食品微生物檢驗、食品理化檢驗、食品衛生學、動物性食品衛生學、食品工藝學和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工程等。
就業方向:主要為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及相關領域內(海關、商檢、技術監督部門、疾控中心和企業的生產質量控制部門)從事營養分析、安全檢測、衛生管理、安全監督、品質控制、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生產及管理監督等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烹飪工藝與營養(專科) :學制3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技全面發展,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掌握現代烹飪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既有烹飪實際操作技能又有餐飲食品行業經營管理能力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烹飪原料學、烹飪工藝學、中國名菜、中國名點、冷拼工藝、西餐西點、宴席設計、酒店管理等。
就業方向:酒店、賓館飯店、娛樂業相關餐飲部門從事烹飪工藝和餐飲管理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基礎知識牢固、專業面寬、素質高、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科學研究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套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科學研究和實際套用初步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的計算機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程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原理、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算法設計與分析、人工智慧、數字媒體技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軟體系統開發、硬體系統設計與調試,辦公自動化及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網路系統設計與規劃,系統集成,系統管理、套用及維護,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等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網路工程(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網路技術、網路工程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受到科學研究和實際套用良好訓練,能將計算機軟體、硬體與計算機網路相結合,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套用、維護和管理的高級網路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與印度NIIT合作辦學,主要特點是通信與網路結合、網路軟體與網路硬體結合,培養學生的網路套用開發、網路信息控制及網路工程技術方面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解決網路工程技術與網路開發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信號與系統、計算機原理、高級語言程式設計、現代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網路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與套用、數據安全、網路工程、網路信息安全、網際網路及其套用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宜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工廠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套用軟體及網路技術研究、設計、製造、運營、開發及系統維護等工作。

數字媒體技術(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的教學與出版、新聞、影視等文化媒體及其它數字媒體軟體開發和產品設計製作行業的要求相結合,培養面向數字網路時代兼具信息傳播理論、數字媒體技術和設計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要求學生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掌握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數字媒體軟體開發的良好訓練;具有獨立工作和從事數字媒體設計和套用開發的能力。
主要課程: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圖形學 、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動畫原理與設計、藝術設計概論、攝影與攝像、數字音視頻處理、數字媒體後期製作、視覺傳達設計與欣賞、流媒體技術、軟體工程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將兼具信息傳播理論、數字媒體技術和設計管理能力,可在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出版、商貿、教育、信息諮詢及IT相關等領域,從事數字媒體開發、音視頻數位化、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多媒體設計製作、信息服務及數字媒體管理等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化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中學從事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研究的教師和化學培養教學研究人員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科研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工產品的分析檢測、技術開發、生產與管理、產品銷售及市場技術服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結構化學 、化工基礎、 中學化學教學法 、中教實驗、教育學等。
就業方向:能在中學從事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研究的教師和化學教學研究人員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科研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工產品的分析檢測、技術開發、生產與管理、產品銷售及市場技術服務工作。

套用化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化學化工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和現代實驗技術;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礎知識,熟悉本學科的現狀、前沿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套用;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套用型技術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化工製圖、化工原理、化工機械設備、化工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能在化學化工、醫藥、環境、材料、食品、生物等企業單位從事化工生產、科技開發及經營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套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塑膠、橡膠、纖維、膠粘劑塗料等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能在高分子助劑、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學位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學、高分子材料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成型機械與設備、高聚物結構與性能、高分子合成工藝學高聚物流變學基礎、高聚物材料研究方法等。
就業方向:能在高分子助劑、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各類商品的塗層生產與設計、開發,並可在醫藥、建材、化工等領域從事相關材料的生產與研發。

國小教育(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國小教育事業,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和崇高職業理想,具有現代教育理念,能適應現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國小骨幹教師。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國小生心理學、教育測量與統計、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學、國小語文、數學教學研究、課程與教學論、漢語通論、中國現當代文學、計算機輔助教學、音樂美術書法等。
就業方向:能夠勝任現代國小語文、數學及英語、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在各級各類師資培訓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各種兒童教育康復機構、廣播電視網路、圖書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初等教育及相關科研管理、宣傳、培訓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前教育(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懂得學前教育教學規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教育基本理念和崇高職業素養,能適應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要求,勝任學前教育及研究的骨幹教師。
主要課程: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課程論、幼兒發展心理學、音樂、美術、舞蹈遊戲、兒童文學等。
就業方向:從事幼兒教育,各種兒童教育與康復機構工作等。

音樂學(師範)(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音樂教育事業,具有現代教育理念,能掌握音樂教育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崇高職業素養,能適應基礎教育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音樂教育工作者。
主要課程:視唱練耳、和聲學、聲樂、鋼琴、舞蹈、復調、中外音樂史、曲式、合唱與指揮、古琴及其他器樂、音樂教育學。
就業方向:中、國小專職音樂教師,藝術團體及文廣系統音樂工作者及管理者。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軟體工程(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規範的軟體設計與開發能力、良好的組織與交流能力,適合團隊開發環境,能從事計算機及其他各領域的軟體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管理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與算法、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系統原理、C/C++語言程式設計、面向對象及可視化程式設計、JAVA程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網路程式設計與套用、Web技術與網站規劃、計算機通訊與網路、軟體工程、軟體體系結構、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軟體工程項目管理等。
就業方向:經過NIIT培訓的畢業生,有很多已受聘於世界知名的大企業,有數據顯示,目前通過NIIT論證的軟體工程師已成為中國軟體業的核心力量。畢業生可以在IT行業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資料庫管理員、網路系統管理員、軟體開發員、軟體項目需求分析員、軟體項目系統分析員等工作。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計算機軟體的研究、開發、設計、套用、管理和教學等工作,國內外大中型IT企業從事軟體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和項目管理

美術學(師範)(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美術教育與藝術設計交叉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美術教師素質又有藝術設計能力,具有較廣泛而堅實的專業與理論基礎,有較深厚的文化素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等良好素質,掌握現代教學手段的中、國小美術師資和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研究的專門人才;以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實用美術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繪畫(國畫油畫等)、 攝影、書法與篆刻、設計基礎、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教育學、心理學、藝術概論、美學、美術教法、中外美術史等。
就業方向:中國小美術教師、廣告裝潢行業、商業美術行業等。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設計(服裝設計)(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知識與套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強、素質全面,能夠從事服裝設計與策劃、服裝理論研究及品牌宣傳評論等工作的套用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設計基礎、服裝設計、板型設計、服裝製作工藝、立體裁剪、服裝CAD、服飾色彩、服裝材料學、時裝畫技法。
就業方向:從事服裝設計、貿易、品牌策劃、新產品開發等工作,亦可從事在國內外企業、專業公司、科研所屬的部門以及院校從事科學、教學、研究等工作。

藝術設計(平面設計)(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知識與套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強、素質全面,能夠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媒體藝術設計、廣告策劃、教學、科研工作的套用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圖形創意、設計概論、工藝美術史、計算機輔助設計、攝影、文字與符號設計、包裝裝潢設計、設計與印刷、CIS設計、廣告創意與表現、展示設計、網頁製作、多媒體設計、書籍裝幀。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策劃宣傳、產品包裝、出版印刷)、專業設計部門(媒體藝術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科研單位(研究所、學校)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設計(環藝設計)(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知識與套用能力,基礎知識紮實、專業基礎全面、創造能力強、有一定實踐能力、在室內外環境設計等行業領域素質全面的套用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設計概論、專業製圖、工藝美術史、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表現技術、材料與構造、空間造型基礎原理、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及工程經濟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規劃設計、展示設計、家具設計、設計開發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從事在國內外企業、專業公司、科研所屬的部門以及院校從事科學、教學、研究等工作。
藝術設計(中外合作辦學)(本科) :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是培養適應全球近年來創造產業(Creative Industry)的蓬勃發展的需要,具備東西方創造理念和技能的創造型高級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設計思維、視覺表達、互動設計、品牌管理、服裝設計 (Fashion Design)課程群、紡織品設計 (Textile Design) 課程群、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課程群、廣告設計 (Advertising Design) 課程群、攝影與數碼藝術 (Photography and Digital Media) 課程群等。
就業方向:可在國內外各類研發設計、廣告設計、文化藝術、諮詢策劃和時尚消費等行業,從事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設計(專科) :學制3年
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具備掌握現代藝術設計知識與較強設計操作的能力,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設計工具,創造性的從事平面設計、環藝設計、服裝設計等高素質專業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設計基礎、設計表現、計算機輔助設計、平面設計課程群、環藝設計課程群、服裝設計群等。
就業方向:商業美術行業、廣告與傳媒行業、建築裝飾行業、服裝行業等。

現任領導

常熟理工學院書記 許霆
許霆,男,1951年9月出生,漢族,江蘇太倉人。1975年7月蘇州地區師範學校畢業參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8月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88年8月上海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課程班結業。1992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歷任蘇州師範專科學校宣傳部長、常熟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等職,2004年12月起任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1997年被評審蘇州市勞動模範。擔任常熟市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當選為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蘇州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兼任常熟市吳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任編委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被批准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項目,列為省哲學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點重點項目” 《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史》撰稿;主持過“十四行體在中國研究”等6項省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過“一體兩翼素質教育格局研究”等2項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曾任學校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帶頭人,1999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優秀學科梯隊。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有:新詩格律理論研究,中國十四行詩研究,新詩理論批評史研究,新詩詩體研究。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研究》、《文學評論》、 《文藝理論研究》 、《新文學史料》、《中國韻文學刊》、《上海社會科學》、《江海學刊》、香港《詩雙月刊》和《詩網路》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出版理論專著有《新格律詩研究》(與魯德俊合作)、《十四行體在中國》(與魯德俊合作)、《新詩理論發展史(1917-1927)》、《中國新詩的現代品格》、《中國現代詩學史論》、 《中國現代主義詩學論稿》 、《百年中國現代詩體流變史論》等。《新詩理論發展史(1917—1927)》和《中國新詩的現代品格》分獲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十四行體在中國》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學術專著一等獎和省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常熟理工學院院長 傅大友
傅大友,男,1952年7月生,江蘇海安人,中共黨員,教授。1982年1月畢業於蘇州大學歷史系,先後擔任蘇州大學團委書記、校辦副主任、後勤處長、系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宣傳部長、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南京人口乾部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常熟理工學院院長,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政治學會副會長,全國政策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從事行政管理學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國內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創新與管理體制改革。曾經在《江海學刊》 、《江蘇高教》、 《中國行政管理》 、《教育發展研究》、《中國高教研究》 、《蘇州大學學報》、 《思想戰線》 )等全國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行政管理學導論》(合著)(雲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鑄造靈魂之路》(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主持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重點課題“行政改革與地方政府制度創新”,出版《行政改革與制度創新》(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主持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三個代表’與高校德育創新研究”,出版《高校德育創新論》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等多部政治學和管理學學術著作。
1999年獲得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獲江蘇省“社科套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
劉華民,男,1952年2月出生,漢族,山東牟平人,中共黨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7年2月入黨,1976年1月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1976年2月至1991年9月,在江蘇省洛社師範學校工作,1991年9月調常熟高專工作,歷任宣傳部副部長、中文系黨支部書記、組織部長、副校長等職,現任常熟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1晉升為教授。
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詩研究》 (巴蜀書社,1999年出版)、《宋詞導讀》 (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參撰《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宋詞藝術技巧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實用文寫作》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紀古詩研究新思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並在多家學報和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劉華民教授曾獲江蘇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教育系統百名勤政廉政好乾部等榮譽稱號。科研成果曾獲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 朱林生

朱林生 ,男,1962年11月出生,漢族,江蘇吳江人。1983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數學系,1990年獲華東師範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南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2002年在南京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01年晉升教授,現為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歷任常熟高等專科學校數學系副主任、常熟高等專科學校數學系黨總支書記,常熟高等專科學校校長助理等職,2004年12月起任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2003年被聘為學院“基礎數學學科”學科帶頭人。是常熟市人大代表,常熟市科協副主席。
主要從事李代數及其表示理論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教改項目1項.在《以色列數學雜誌》、《數學物理雜誌》(美)、 《代數學雜誌》 (美)、 《代數通訊》 (美)、《中國科學》、《科學通報》、 《數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12篇被SCI檢索。
朱林生教授在1998、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996、2000年兩次列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999.09獲天津市科委頒發的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本人為第三完成人;1998和1999年分別獲得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特等獎和一等獎;1998年獲蘇州市政府頒發的“蘇州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一等獎;2000年被聘為德國《數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的特約評論員;2001年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科研獎——“興業獎”一等獎;2001年獲江蘇省高校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張竹繁

張竹繁,男,1954年11月生,漢族,江蘇海門人,本科學歷。197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學習。1978年2月至1997年3月任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期間1989年至1990年曾任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副主任,1993年主持東南大學科技處工作。1997年4月任江蘇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2000年2月至2001年4月間兼任江蘇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江蘇省教育廳研究生處處長。2005年12月任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
曾主講《微型計算機原理》《電子測量實驗》等課程,主編及參編《電子測量實驗教程》 、《數位訊號處理》、《微型計算機原理》等多門教材。主持及參加了“教育部高校‘八五’科技發展規劃”、“教育部高校基層科研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江蘇省‘九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南京市‘九五’科技發展規劃”、“積體電路測試系統”等10多項部、省、市研究課題。獲得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國防科工委光華科技進步獎1次,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目前承擔的研究課題有省教育廳、省級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各一項。
任教育部全國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江蘇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等職。

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 陳建華

陳建華,男,1956年3月出生,漢族,江蘇大豐人,1982年2月參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月浙江大學矽酸鹽材料專業本科畢業,1995年6月華東理工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2000年6月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教授。
1988年9月任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建材系矽酸鹽工程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7月任鹽城工學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2000年9月任鹽城工學院材料工程系主任,2004年8月任鹽城工學院教務處處長,2006年2月至今任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1995年榮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1996年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4年被授予“鹽城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主要從事特種玻璃、新型陶瓷、無機功能材料、新型塗料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主持江蘇省教育廳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2項,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參加或主持建設的課程獲得江蘇省一類、二類精品課程各1門;主持“鈦酸鋁結合莫來石高溫材料的研究”等7項省、市(廳)級科研項目,其中4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3項科研成果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在《矽酸鹽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3篇獲得市級優秀學術論文獎;獲得發明專利1項;主編《玻璃製造工藝》 ,並副主編、參編教材2部。
兼任中國矽酸鹽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江蘇省矽酸鹽學會理事,江蘇省建材工業協會理事, 《粉煤灰綜合利用》雜誌編委,南京工業大學和江蘇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丁曉原,男,1958年5月生,江蘇常熟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博士後,2000年晉升為教授。歷任常熟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黨支部副書記、中文系黨總支書記、人文系主任、常熟理工學院黨委組織部、統戰部部長、人文社會科學系系主任。2007年5月任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兼任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文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省級優秀學科梯隊、常熟理工學院重點建設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專業帶頭人,常熟理工學院首批確定的學術帶頭人,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現代文學學會理事。蘇州大學文學院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報告文學和散文。主持7項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廳社科研究)項目,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社科規劃項目。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有25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中心等轉載、複印、摘要;CSSCI收錄論文30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首次發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排序顯示,列全國文學學科第一。先後出版《文化生態與報告文學》(上海三聯書店2001)、《五四散文的現代性闡釋》(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等專著4部,主編《20世紀中國各體文學理論批評》、《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3-2006)年紀實文學》、 《新聞閱讀與寫作》等著作(作品)6部。是中國研究報告文學的主要學者和重要的散文研究學者。 
1992至1996年連續三次被江蘇省教委授予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的稱號,1998至2003年兩次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新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工程。1994年獲全國曾憲梓優秀教師獎三等獎。1996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江蘇省高校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2003年被中共蘇州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5年被蘇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科研成果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校在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近四年來共發表論文211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484篇,被SCI、EI、ISTP檢索論文104篇,出版專著62部;獲獎成果49項,鑑定成果7項,申請專利7項,10多項科研成果被轉讓或採用,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目前該校教師主持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專題計畫、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農業高新技術等各級各類項目四十餘項。

就業情況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生培養質量高,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旺盛,畢業生的年內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其中2/3的畢業生在上海市及蘇州地區就業,被授予“江蘇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資助情況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
學校重視貧特困學生的幫困助學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幫困助學的體系,並以制度的形式落實。主要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勤工助學、社會和個人資助、困難補助、特困生獎勵金等多種途徑,很好地解決了貧特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學校設有多種獎助學金,包括:學校綜合和單項獎學金、國家和江蘇省政府獎助學金、長方獎學金、鴻星爾克助學金、夏普獎學金等近20種獎助學金。各類獎助學金從1000元至4000元不等。另外,學校對聯考高分考生設立新生獎學金,獎金最高達10000元。

對外交流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外語系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近年來,派出專家、學者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等國家交流或進修;聘請外籍教師80多人次(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丹麥、芬蘭)。學校還與英國、美國、德國、印度等國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學校藝術設計系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合作實行“2+2”人才培養;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和軟體工程系與印度NIIT公司合作實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學報簡介

常熟理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的前身是創辦於1988年的《吳中學刊》 (人文社會科學類刊物)和《常熟高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在《吳中學刊》和《常熟高專學報》 (自然科學版)的基礎上創辦公開出版的《常熟高專學報》(文理綜合版),2005年隨著學校辦學層次的提升,《常熟高專學報》更名為《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文理綜合版)。由常熟理工學院主辦,國內統一刊號是CN32-1749/Z,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為ISSN 1008-2794,《常熟理工學院學報》為雙月刊,即每年第1、3、5期為社會科學版,第2、4、6期為自然科學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雙百”方針,促進學術爭鳴和學術交流,努力為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加速科技進步,促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的繁榮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本刊2007年起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出版,全年12期,每期124頁。每月15日出版,1、3、5、7、9、11期為社會科學版,2、4、8、10期為自然科學版。6、12為教育科學版。本刊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注重富於創造性以及理論性或套用性較強的稿件。本刊讀者對象主要為高校師生和廣大科技工作者。
本刊將繼續發揚原有的優勢,在內容和風格上努力創造出自己的特色,除重點打造“現代中國各體文學理論與批評”、“馬克思主義與哲學”、“吳文化”、“數學”、“理論物理”等欄目外,還將根據情況適時增設新的欄目。

校園文化

校歌
《向著太陽遠航》
校徽
校徽
錦繡江南,古韻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德才兼備是民族希望,
日新致遠,止於至善是我們理想。
我們神采飛揚,用青春鑄就輝煌,
我們向著太陽,駕長風揚帆遠航!
錦繡江南,古韻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明德博學做時代俊傑,
日新致遠,追求卓越成華夏棟樑。
我們神采飛揚,用青春鑄就輝煌,
我們向著太陽,駕長風揚帆遠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