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是指除中國文學以外的世界各國文學。世界文學源遠流長,絢麗多姿。早在幾千年以前,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就已經孕育出了人類最初的文學瑰寶。在而後的歲月里,東西方許多民族都出現過傑出的文學大師和眾多的名家名著。人們熱愛和珍視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顯示了人類成長的精神軌跡,並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審美的愉悅。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收錄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以刊登世界各國不同流派的重要作家作品與重要學術研究成果為主,通過各種欄目向讀者介紹不同類型的新作、當代西方的新文論與前沿學術成果。

編委

張廣生、王佐良曾任主編,張迪安、劉新民、李憲生、李德恩、孫成傲曾任副主編。現任主編為胡文仲,副主編為姜紅、馬海良。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外國文學歷史

回顧

九十年代的下半葉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與“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間,中國高校在外國文學這一研究領域推出的成果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遠遠地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體現出了中國的研究人員正以我為主,不再跟在西方專家學者的後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外國文學作品、剖析國外的文學思潮和流派。在許多方面,中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正逐步與國際學術界接軌

研究成果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⒈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逐漸向縱深發展。“九五”期間,外國文學史繼續成為中國學者的研究重點,除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外,留學回國的教師逐漸增多,並帶回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學史繼續成為研究熱點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較傳統的文學史如李賦寧主編的《歐洲文學史新編》和劉海平、王守仁主編的《新編美國文學史》之外,“九五”期間還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文學斷代史、國別斷代史、國別史和針對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的研究成果。如楊仁敬主編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李明濱主編的《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黃源深撰寫的《澳大利亞文學史》、沈萼梅主編的《義大利當代文學史》、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戲劇史》、瞿世鏡主編的《當代英國小說》、郭繼德撰寫的《加拿大英語戲劇史》、鄭克魯撰寫的《現代法國小說史》、陳世雄主編的《歐美戲劇史》等。吳元邁主編的“20世紀外國文學國別文學史叢書”,是按照國家和語種來分類、分別由各語種專家執筆的一套文學史叢書。北京外國語大學充分發揮其多語種的優勢,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叢書”,這是一套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按國別劃分的文學史話,每冊篇幅並不很大,語言比較流暢,趣味性較強,有助於擴大外國文學在廣大讀者中的影響。

2.研究類的專著逐漸增多。除了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外,中國高校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外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國外的重點作家。由於“九五”期間正值世紀之交,因此,二十世紀外國文學流派和二十世紀西方的重點作家就成為首選的研究課題。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專著包括申丹的《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陸建德等主編的《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李維屏的《英美意識流小說》、肖明翰的《福克納研究》、張劍的《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蔣洪新的《走向<;四個四重奏>T.S.艾略特的詩歌藝術研究》、郭天相主編的《俄羅斯詩學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學流派嬗變與趨勢》、吳福恆等主編的《美國作家論》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強的針對性,有些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總結歸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發現,真正實現了與西方學者在同一研究層次上的交流和對話。

⒊對國外文學發展的趨勢日益敏感,介紹也更加及時。隨著中國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學批評的第一手資料。受國外文壇活躍的學術氣氛的影響,我們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及時地把國外文學批評的最新動態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九五”期間,刊登在《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外國文學評論》等專業文學刊物上的大批評介、譯介性的文章正是這些教師努力的結果。收集成冊的評介國外文學批評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編的《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和盛寧的《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評》。
⒋外國文學的研究已開始擺脫純文學的束縛。“九五”期間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員自覺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擺脫舊時經院式純文學研究思路的束縛,開始研究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這種將文學作品與孕育它的那個時代的人文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的做法,使我們的研究人員開闊了思路,對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視角。王守仁的《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和何雲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是這一嘗試有代表性的成果。
⒌對外國文學翻譯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關注。外國文學的翻譯從實質上來講是一種比較研究,即對一種文化的語言揣摩和研究之後,用另一種文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闡述的再創造。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九十年代以來,大批外國文學作品被譯成中文:當代作品被及時地介紹給中國讀者,不少經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數十位譯者反覆“重譯”。雖然,外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發展很快,但是譯文的質量確實很令人擔憂。這裡既有翻譯的實踐問題,也存在理論方面的問題。翻譯批評是為了解決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的學科分支,而南京大學的許鈞則是這一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他的《翻譯思考錄》、《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與王克非合作)等專著和論文是中國學者首次對翻譯批評系統論述的成果。
⒍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初見規模。由於中國高校外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的緊密關係,教材建設始終受到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關注。九十年代初,外國文學教材建設的重點是編寫外國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本。“九五”期間教材建設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沿用了多年的外國文學史教材面臨修訂的任務,以適應外國文學發展的趨勢;推出的一批外國文學史專著由於資料新、觀點新,更成為高校外國文學史課程的首選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購買在中國的重印權後出版的原文版外國文學名著更為外語院系的外國文學課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組織力量編寫了一套(共11種)原文的通用語種文學選集,現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羅斯、韓國等四種,陸續要出版的還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於篇幅大(每冊近千頁)、涵蓋面廣(選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適宜作為高校外語院系的文學課或閱讀課教材。這套文學選集叢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在外國文學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中國研究優勢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除分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外國文學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高校的外語院系、中文系和外國文學研究機構。中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隊伍具有以下優勢:
⒈中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數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已成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主力軍。
⒉由於高校的教學必然涉及外國文學的各個領域,因此,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的涵蓋面非常廣,成果的覆蓋面也很廣。
⒊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務於教學的,所以,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選擇的課題更傾向於解決有實踐價值的問題。
⒋由於高校的研究隊伍相對穩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部分重點大學,特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已形成了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的外國文學研究群體,其中的一批資深教授已成為全國外國文學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者已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研究方向。
⒌藉助於各級外國文學學術團體,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更直接也更頻繁,開始出現了資源共享、合作搞課題的好勢頭。

存在問題

⒈雖然“九五”期間文學史類的成果很多,但是由於缺乏巨觀調控的手段,課題重複很多,造成了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再加上大部分仍是個人項目,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如《中國通史》那樣的巨著。個別文學史類的成果有“著書不立說”之嫌,即以西方出版的文學史為藍本編譯而成。
⒉在研究方法和學風上還存在著浮躁情緒。對熱點課題、熱點作家,趨之若鶩,而難點問題、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空白則無人問津,受到擱置和冷落。有些評論缺乏理論的深度,僅僅停留在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上。
⒊對於國外外國文學研究最新動態的了解仍然滯後,許多介紹性文章仍為譯文,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對國外的文學理論往往缺乏具體、認真的分析鑑別,而是生搬硬套,盲目引用。
⒋外語院系的教師和中文系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他們仍分屬各自的學術團體,停留在各自的圈子裡,部分中文系的教師外語水平較低,無法閱讀外國文學的原文,只能依賴於外國文學作品和國外評論的中文譯本,常常受到譯文的誤導而曲解作品的涵義。

“十五期間”

發展趨勢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十五”期間,外國文學研究的總體趨勢應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但是,作為新千年的第一個五年,面臨著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⒈對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發展的回顧和總結將是“十五”期間的首要任務。進入新世紀之後,外國文學研究將更加關注二十世紀文學進程的特點、思潮流派,而時間上的這一距離也使我們有可能對剛剛過去的這一個世紀進行比較客觀的總結。
⒉加強對於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理論研究一直是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薄弱環節。近十幾年來,雖然國外的文學理論通過譯作和評介文章已被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但是,至今仍缺少系統的研究,更不用說做到為我所需,為我所用。這種局面亟待扭轉。
⒊加強外國文學研究中的自主性。譯介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這方面我們已有相當顯著的成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如何將對外國文學的研究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推出一批具有獨立創見和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將是我們今後的主要研究課題,其成果也是中國評論界、學術界對世界文壇做出的最大貢獻。
⒋擺脫傳統的經院式文學研究方法的束縛,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的多元化。遵循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學與人、文學與語言、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顧傳統的研究方式和人類學、結構、符號、價值等新方法和新視角。
⒌避免重複勞動,加強外國文學研究領域薄弱環節的研究工作。如對非主流國家文學的研究、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對戲劇、詩歌的研究、對文學翻譯的研究等等,都亟待進一步加強。

重點領域和內容

加強外國文學學科建設

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主要特點就是科研為教學服務,為學科建設服務。雖然,外國文學史和外國文學選讀課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語院系和中文系開設多年,但是,許多高校的外國文學教學工作仍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因人設課的現象。因此,委託重點高校制定中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的外國文學教學大綱、課程設定和外國文學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就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外國文學教師隊伍的培養也應作為一項委託的任務。由於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以及幾年來報考外國文學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現了外國文學教學後繼乏人的現象;在職教師也需要開拓視野,在理論上有所提高。教師進修可採用研討班的形式,以便在進修學習的同時,加強高校教師間的學術交流。
有關學科建設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中國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和課程設定的調查報告
⑵國外高校文學課和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調查報告
⑶中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外國文學教學大綱(*重點課題)
⑷外國文學基礎教材和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材料
⑸外國文學中譯本檢索資料庫
⑹外國文學研究分類檢索資料庫

重點研究二十世紀的外國文學

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如果不是世界文學最輝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壇最活躍的時期。特別是因為我們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對這一文學時期更倍感親切。由於間隔的時間尚短,而對文學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歷史的沉澱,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評價。但是,對二十世紀有重要貢獻的作家和有重大影響的思潮進行比較系統的總結,應是“十五”期間的重要任務。當然,強調對二十世紀文學的研究並不意味著忽略文學傳統的影響,因為這種淵源關係是不可能割斷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
⑵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研究(*)
⑶後現代主義思潮與後現代主義文學
⑷二十世紀下半葉各國文學研究
⑸二十世紀小說藝術研究(*)
⑹二十世紀戲劇藝術研究(*)
⑺二十世紀詩歌藝術研究(*)
⑻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重新評價
⑼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的歷史經驗研究
⑽當代外國文學跟蹤研究

加強理論研究,拓寬研究領域

與中國外國文學界對國外重點作家的研究,特別是文學史的研究相比,對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一直是我們的弱項。“十五”期間,應加大在文學理論研究方面的投入,組織力量對二十世紀西方重要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思潮進行專題研究,搞懂幾個問題,使中國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真正實現與西方學者的對話與交流。
“八五”、“九五”期間,我們在文學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現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間應減少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複性的課題。但是,對於非主流國家的文學史、斷代文學史、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史仍可選擇立項。除非我們對文學史的理論研究有重大突破,不應鼓勵重寫文學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拓寬外國文學的研究領域,首先要填補中國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強薄弱環節。中國在早期文學、非主流國家文學、戲劇藝術研究、詩歌藝術研究等方面仍比較薄弱。另外,我們還應鼓勵研究人員將文學作品置於文化的框架中來研究,藉助宗教、哲學、歷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分析和研究文學,增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需進一步加強的研究項目包括:
⑴外國文學理論專題研究(*)
⑵重要文論家專題研究
⑶二十世紀文學批評史(*)
⑷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文學
⑸外國文學史評論
⑹外國文學思想史(*)
⑺外國文學與中國學生的素質教育
⑻開發中國家文學專題研究
⑼古希臘、羅馬文學
⑽歐洲中古文學
⑾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⑿戲劇藝術專題研究
詩歌藝術專題研究
⒁小說藝術專題研究
⒂敘事視角研究
⒃宗教與文學
⒄哲學與文學
⒅經典作家專題研究
⒆影視文學研究
⒇西方主要國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學研究

加強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

外國文學引進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對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的和接受進行研究應該是“十五”期間的一項重點課題。“八五”、“九五”期間,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發展很快,但是現有的研究成果仍不盡如人意。許多成果流於膚淺和牽強,對於兩種文化之間在文學上的互補、互證和互識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有關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的項目:
⑴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
⑵外國文學翻譯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⑶二十世紀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
⑷文學翻譯與文化交流
⑸文學翻譯理論研究(*)
⑹文學翻譯批評研究(*)
⑺當代中外文學關係研究
⑻中外戲劇比較
⑼中外小說比較
⑽中外文化比較

圖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基本資料
書名:外國文學
作 者:胡文仲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2月
開本:16開
定價:元
內容簡介
《外國文學(2008年第2期)(總第211期)》包括:小說、俄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索羅金創作論、路過、不歸路上的19號房、去19號房、詩歌、斯特內斯庫的明澈抒情或突圍和詩十一首。

目錄
俄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索羅金創作論
路過
不歸路上的19號房
去19號房
詩歌
斯特內斯庫的明澈抒情或突圍
詩十一首
評論
早期現代英國的札記式寫作
破解《抵達之謎》
奧古斯特·威爾遜與他的非洲中心美學
論阿爾比劇作中的動物形象
論《荒原》的空間詩學內在特徵
福克納的印第安人故事
理論
薩義德的“世俗批評”
伽達默爾對藝術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
《詩學》與《舞論》的戲劇理論比較
文化研究
華裔美國作家、學者的姓名中文怎樣處理好
試論清教主義對早期美國戲劇發展的阻礙
書評
琳達·哈欽論文學作品的改編
談藝錄
別忘了音樂、蘇格拉底:尼采式轉折下篇
美術
法國立體主義畫家萊熱
郊遊(封面)
……

人民出版社

基本資料
書名:外國文學
圖書編號:142335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價:37.0
ISBN:701005567
作者:吳元邁
出版日期:2006-06-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五世紀前文學,六——十三世紀文學,十四——十六世紀文學,十七世紀文學,十八世紀文學,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等。[3]
圖書目錄
緒論
第1編五世紀前文學
概述
巴比倫:《吉爾伽美什》
古埃及:《亡靈書》
印度
上古初民的詩歌總集
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迦梨陀娑及其《沙恭達羅》和《雲使》
波斯:《阿維斯塔》
希伯來:《聖經·舊約》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神話傳說
荷馬史詩
埃斯庫羅斯及其悲劇《普羅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及其悲劇《奧狄浦斯王》
維吉爾及其史詩《埃涅阿斯紀》
第2編六——十三世紀文學
概述
亞洲
印度
《五卷書》
日本
《萬葉集》、《源氏物語》
阿拉伯文學
一千零一夜
波斯
菲爾多西的《列王記》
莫拉維的《瑪斯納維》
薩迪的《薔薇園》
哈菲茲的抒情詩
歐洲
英雄史詩
法國《羅蘭之歌》
德國《尼伯龍人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俄羅斯《伊戈爾遠征記》
騎士文學
法國騎士文學、德語騎士文學
市民文學
法國市民文學、德語市民文學
第3編十四——十六世紀文學
概述
義大利
但丁及其《神曲》、薄伽丘及其《十日談》、
彼特拉克及其抒情詩歌
法國
拉伯雷及其《巨人傳》
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
西班牙
《塞萊斯蒂娜》、流浪漢小說、塞萬提斯及其
堂吉訶德
葡萄牙
卡蒙斯及其《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英國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
第4編十七世紀文學
概述
西班牙巴羅克文學
貢戈拉、克維多、維加、卡爾德隆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
德國巴羅克文學
《痴兒西木傳》
奧皮茨及其《德國詩論》
格里菲烏斯及其詩歌創作
英國聖經文學
班揚及其《天路歷程》、彌爾頓及其《失樂園
法國古典主義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
第5編十八世紀文學
概述
法國
高乃依
高乃依
伏爾泰、狄德羅、盧梭
英國
笛福、菲爾丁、斯威夫特
德國
萊辛、歌德、席勒
義大利
哥爾多尼
第6編十九世紀文學
拉辛
拉辛
概述
浪漫主義
英國
“湖畔派”詩人、拜倫、雪萊
法國
雨果
德國
霍夫曼、海涅
波蘭
莫里哀
莫里哀
密茨凱維奇
匈牙利
裴多菲
美國
霍桑、惠特曼
現實主義
法國
斯丹達爾、巴爾扎克、梅里美、福樓拜
彌爾頓
彌爾頓
英國
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
俄國
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
德語國家
凱勒、馮塔納
美國
馬克·吐溫、豪威爾斯
丹麥
安徒生
笛福
笛福
挪威
易卜生
日本
夏目漱石
自然主義
法國
左拉、莫泊桑
德國
霍普特曼
伏爾泰
伏爾泰
美國
傑克·倫敦
日 本
島崎藤村
早期無產階級文學
巴黎公社文學
英國憲章派文學
第7編二十世紀文學
概述
蘇聯
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
英國與愛爾蘭
高爾斯華綏、蕭伯納、艾略特、勞倫斯、喬伊斯
席勒
席勒
法國
羅曼·羅蘭、阿拉貢、薩特、波伏瓦和加繆、羅伯-格里耶、薩洛特和西蒙、貝克特、尤內斯庫
德語國家
卡夫卡、托馬斯·曼、布萊希特、格拉斯
義大利
皮蘭德婁、卡爾維諾
美國
德萊塞、福克納、奧尼爾、海明威、貝婁、莫里森
歌德
歌德
拉丁美洲
聶魯達、博爾赫斯、馬爾克斯
日 本
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印度
泰戈爾、普列姆昌德
阿拉伯
紀伯倫、邁哈福茲
後記

知識介紹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西方文學的源頭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的古希臘文學。希臘神話生動豐富,保存完整。荷馬史詩(《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氣勢磅礴,是史前社會的寶貴文獻。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KG*2〗括弧內為這位作家的代表作,下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和歐里庇得斯(《美狄亞》)的命運悲劇是奴隸主民主制時期社會現實的寫照。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被稱為古希臘“喜劇之父”。抒情詩、寓言和文藝理論的成就同樣令人矚目。古羅馬文學繼承了古希臘文學的傳統,維吉爾(《埃涅阿斯紀》)、賀拉斯(《詩藝》)和奧維德(《變形記》)是古羅馬最具影響的詩人。
歐洲中世紀文學主要由教會文學、騎士文學、英雄史詩和城市文學構成。騎士文學反映了騎士階層的榮譽觀和愛情觀。《羅蘭之歌》是中世紀英雄史詩的代表。《列那狐的故事》表現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情緒。但丁是中世紀最卓越的詩人,《神曲》用夢幻故事的形式探索民族復興之路。
人文主義文學出現在14至16世紀的歐洲。義大利作家彼得拉克(《歌集》)和薄迦丘(《十日談》)是其先驅。法國作家拉伯雷的長篇小說《巨人傳》表現出反經院主義思想。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塑造了一個既耽於騎士幻想又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複雜形象。英國作家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馬斯·莫爾(《烏托邦》)和斯賓塞(《仙后》)的創作各具特色。莎士比亞在歷史劇、喜劇和悲劇創作中均有很高的成就。悲劇《哈姆雷特》體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劇情生動、背景廣闊、形象鮮明。

17世紀歐洲文學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義文學。法國作家高乃依(《熙德》)和拉辛(《安德洛瑪克》)的悲劇均有擁護王權和崇尚理性的特徵,符合“三一律”規範。莫里哀的喜劇《偽君子》宗教騙子達爾杜弗的鞭撻,體現了這位作家的民主傾向。英國詩人彌爾頓以長詩《失樂園》等作品,表現了資產階級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氣概。

18世紀的啟蒙文學啟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笛福《魯濱孫飄流記》塑造了“真正資產者”的形象,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荒誕的情節諷刺了英國現實,理查遜《克拉麗莎》感傷主義文學產生影響,菲爾丁的《湯姆·瓊斯》在近代長篇小說發展史上占有地位。法國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有:小說家孟德斯鳩(《波斯人信札》)、伏爾泰(《老實人》)、狄德羅(《拉摩的侄兒》)、盧梭(《新愛洛依絲》)和劇作家博馬舍(《費加羅的婚姻》)。萊辛是德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席勒的劇作《陰謀與愛情》和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反映了“狂飈突進”運動時期的時代精神。歌德的詩劇《浮士德》表現了啟蒙思想家對真理的探索

18世紀末19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席捲歐美。德國出現過耶拿派和海德堡派。英國出現過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等。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和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創作代表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體現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法國有影響的浪漫主義作家還有夏多布里昂、大仲馬、梅里美、喬治·桑和繆塞等。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篇揭開了19世紀俄國文學輝煌的序幕,他們的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和《當代英雄》塑造了俄國最早的“多餘人”形象。惠特曼(《草葉集》)和霍桑(《紅字》)是美國最有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和小說家。義大利的曼佐尼、波蘭的密茨凱維奇和匈牙利的裴多菲也是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家。

19世紀30年代開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為歐美文學的主潮。法國作家斯丹達爾的小說《紅與黑》是其奠基作。法國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的巨著《人間喜劇》(《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等)堪稱巴黎上流社會的編年史。法國傑出的作家還有: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左拉(《盧貢馬卡爾家族》)和莫泊桑(《羊脂球》)等。英國作家狄更斯的長篇小說《雙城記》體現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哈代的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反映了他的命運觀。薩克雷(《名利場》)、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夏洛蒂·勃朗特(《簡·愛》)、愛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和蕭伯納(《巴巴拉少校》)都是著名的英國現實主義作家。俄國作家果戈理(《死魂靈》)以辛辣的諷刺鞭撻專制農奴制度。屠格涅夫(《父與子》)以抒情的筆觸描寫自然和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以深邃的目光開掘心靈的奧秘。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以恢弘的氣勢探索俄國社會的出路。契訶夫(《套中人》)以含蓄的風格表現對舊生活的厭惡和對新生活的嚮往。赫爾岑(《誰之罪》)、車爾尼雪夫斯基(《怎么辦》)、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阿·奧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和涅克拉索夫(《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均是有影響的作家。這一時期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還有: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德國詩人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和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等。

20世紀發生的社會革命對文學產生影響。高爾基是蘇聯文學的奠基人,劇作《底層》和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等作品,再現了“革命前俄國的‘人間喜劇’”。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是描寫頓河哥薩克命運的長篇史詩。著名作家還有:馬雅可夫斯基(《列寧》)、葉賽寧(《波斯抒情》)、阿·托爾斯泰(《苦難的歷程》)、布爾加科夫(《大師和瑪格麗特》)、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和艾特馬托夫(《斷頭台》)等。這一時期,傳統的歐美現實主義文學出現了新的趨向。重要作家有:法國的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安德烈·紀德(《偽幣製造者》)、莫里亞克(《蝮蛇結》),英國的高爾斯華綏(《福爾賽世家》)、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毛姆(《人性的枷鎖》)、戈爾丁(《蠅王》),德國的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海爾曼·海塞(《草原之狼》)、雷馬克(《西線無戰事》)、布萊希特(《伽利略傳》),奧地利的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美國的歐·亨利(《麥琪的禮物》)、傑克·倫敦(《馬丁·伊登》)、德萊塞(《美國的悲劇》)、菲茨傑拉爾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等。與此同時,反傳統的現代主義文學開始崛起。後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作家有英國的艾略特(《荒原》)等,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家有奧地利的卡夫卡(《變形記》)和美國的奧尼爾(《毛猿》)等,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有愛爾蘭的喬伊斯(《尤里西斯》)、法國的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和美國的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等,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有法國的薩特(《噁心》)和加繆(《局外人》)等,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有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等。此外還出現了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和黑色幽默等眾多流派。

東方文學主要指亞洲和非洲各國的文學。古代東方文學具有歷史悠久和地域多源的特徵。公元前三千多年,古埃及就出現了神話、歌謠、宗教詩和故事,最著名的是《亡靈書》。公元前19世紀至16世紀完成的古巴比倫史詩《吉爾加美什》是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史詩。《舊約》是古代希伯來文學作品的總集,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文獻價值。古代印度文學中出現過兩部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代表了古代印度戲劇的最高成就,寓言故事集《五卷書》對後世文學有影響。
中世紀東方文學(公元2、3世紀至19世紀中葉)詩人松尾芭蕉、小說家井源西鶴和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各有成就。波斯出現了一批傑出的詩人,如菲爾多西(《王書》)、內扎米(《五詩集》)、薩迪(《薔薇園》)等。《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經文,也是一部巨型散文著作。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內容豐富,東方情調濃郁。朝鮮的小說《春香傳》和越南的小說《金雲翹傳》各具特色。

近代東方文學(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的思想傾向,形式有重大革新。泰戈爾是近代印度最優秀的作家,哲理詩集《吉檀迦利》表達了作家對理想人生的探索,長篇小說《戈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班吉姆·錢德拉·查特吉(《毒樹》)和薩拉特·錢德拉·查特吉(《斯里甘特》)也是有影響的小說家。二葉亭四迷的長篇小說《浮雲》是日本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森鷗外的《舞姬》用浪漫主義的筆法提出了現實的社會問題。文壇上先後出現了以島崎藤村(《破戒》)和田山花袋(《棉被》)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文學、以永井荷風為代表的唯美派、以志賀直哉為代表的白樺派和以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為代表的新思潮派。夏目漱石是近代日本最傑出的作家,長篇小說《我是貓》生動地塑造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辛辣地諷刺了明治社會的醜惡現實。

現當代東方文學(20世紀20年代開始)與西方文學有了更多的交匯。德永直(《沒有太陽的街》)和小林多喜二(《蟹工船》)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最優秀的代表。文壇上出現新感覺派和戰後派的派別。川端康成以融匯本民族傳統和西方現代的表現手法的《雪國》等作品,為日本文學帶來世界聲譽。日本當代著名作家還有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和大江健三郎(《萬元延年的足球隊》)等。印度現代最傑出的作家是普列姆昌德,長篇小說《戈丹》揭示了印度農民貧困的根源。印度當代著名作家有傑南德爾·古馬爾和阿基蘭等。朝鮮的李箕永、黎巴嫩的紀伯倫、埃及的塔哈·海珊和納吉布·邁哈福茲、塞內加爾的桑戈爾和烏斯曼、喀麥隆的奧約諾、奈及利亞的阿契貝和沃爾·索因卡、南非的納丁·戈迪默等,都是現當代亞洲和非洲文學中有影響的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