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可法

岑可法

岑可法,1935年1月15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工程熱物理學家,能源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 1956年岑可法於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畢業後到浙江大學任教。1958年公派到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留學,1962年獲副博士學位後回國。1984年擔任浙江大學熱物理工程學系的系主任。1992年擔任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燒技術研究所所長。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 。1999年擔任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2006年擔任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岑可法的主要研究內容為煤炭分級利用多聯產,潔淨煤燃燒與氣化,水煤漿燃燒,流化床燃燒發電,化石燃料、生物質能的高效清潔利用,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及能源利用過程中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岑可法早年照片 岑可法早年照片

1952年,岑可法從廣東實驗中學畢業 ,考入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1953年,院系調整時轉入華中工學院( 現 華中科技大學)學習;1956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

1956年,到浙江大學熱工教研組實習。9月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進修俄語。

1957年,在浙江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任教(─1958年)。

1962年,從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得副博士學位,之後回到中國,在浙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78年9月-1983年9月)、教授(1988年9月-1999年9月) 。

1984年,擔任浙江大學熱物理工程學系的系主任,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岑可法 岑可法

1992年,成立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燒技術研究所,岑可法任所長 。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屬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998年,主辦第二屆國際低溫與製冷會議,岑可法任主席。

1999年,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成立,岑可法任學院院長。

2006年,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建設驗收,岑可法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09年6月,擔任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長。

2010年,推動設立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岑可法參加工作匯報 岑可法參加工作匯報

岑可法致力於煤炭分級利用多聯產、生物質能高效清潔利用、太陽能熱發電、大規模製氫等前沿科學的研究,他前瞻性地提出水煤漿代油新技術,每年為國家節約替代燃油150多萬噸,產生經濟效益20多億元。

化石燃料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廢棄物(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生物質能利用與制氫技術;潔淨煤燃燒與氣化技術;水煤漿燃燒技術;流化床燃燒發電技術;能源利用過程中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技術;工程氣固多相流動和電站鍋爐計算機輔助試驗(CAT);先進雷射診斷技術等領域均有開拓性成就,形成一套獨特的學術思想 。

70年代,向國家有關部委提出低污染水煤漿新型燃燒技術的構想,即用70%煤粉和30%的水組成高黏度的水煤漿,真正實現以煤代油,這在中國國內屬首次,中國國外也處於起步階段,並被列入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1981年,開始研究煤水混合物燃燒技術作為代油技術,並把該技術用於處理煤炭洗選過程的嚴重污染環境的廢棄物——洗煤泥用於發電,通過國家“六五”和“七五”攻關,投運了國際上容量最大的完全以高水分高灰分劣質洗煤泥為燃料的發電機組。

1983年,岑可法在中國國內外首次提出脈衝沸騰燃燒技術新思想,論文《燃煤脈衝流化床基礎研究》在第4屆國際流化床燃燒會議上宣讀 。

•項目承擔&科研成果獎勵

1978年,研製成功國際上首台“雙床沸騰爐”,使流化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1970年代,岑可法提出了先在油中摻部分煤進行燃燒,成功後再以煤取代全部油的戰略思想,此技術在鞍鋼100噸/時鍋爐上取得成功,可節油35%,獲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1990年,提出的“低熱值石煤預熱層燃燒及裝置”獲國家發明四等獎。

1985年,提出“電站鍋爐計算機輔助試驗及在大型電廠中的套用”,該成果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一等獎。

1998年,煤泥發電鍋爐技術向國際跨國集團蘇爾壽公司、美國TJNGSMAN公司、韓國JINDO公司輸出,該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 。

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燃煤機組超低碳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套用》

•學術論著

截止到2014年,岑可法在中國國內外雜誌和學術會議上合作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64篇 ,獲省部級優秀論文60餘篇,編寫(譯)教材及專著10多本。

1987年,主編的《鍋爐燃燒試驗研究方法及測量技術》一書,獲得能源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全國優秀教材獎。

1990年,主編的《工程氣固多相流動的理論及計算》一書,獲得華東地區自然科學圖書優秀專著一等獎及全國優秀專著獎。

1991年,與樊建人合著的《燃燒流體力學》一書,獲得全國高校熱能,水電,動力類優秀教材二等獎。

1994年,編著的《鍋爐和熱交換的積灰、結渣、磨損和腐蝕的防止原理及計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有關鍋爐受熱面及換熱面結渣、磨損、腐蝕的機理、預防措施及計算原理專著,具有一定的工程套用價值 。

專著出版

圖書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
《鍋爐燃燒試驗方法及測量技術》 岑可法主編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7
《工程氣固多相流動的理論和計算》 岑可法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0-03
《燃燒流體力學》 岑可法,樊建人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91-1-1
《鍋爐和熱交換器的積灰,結渣,磨損和腐蝕 的防止原理與計算》 岑可法 等 科學出版社 1994-06
《煤漿燃燒、流動、傳熱和氣化的理論與套用技術》 岑可法 等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7-10
《循環流化床鍋爐理論設計與運行》 岑可法 等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 1998-5-1
《高等燃燒學》 岑可法 等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2-12-1
《大型電站鍋爐安全及最佳化運行技術》 岑可法,周昊,池作和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2-1
《燃燒理論與污染控制》 岑可法 等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6-1
《工業鍋爐設計計算方法》 樂家林 , 岑可法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5-1-1
《多孔介質燃燒理論與技術》 程樂鳴、岑可法、周昊等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3-1-1

•論文發表

1985年,論文《水煤漿滴燃燒過程的簡化數學模型》獲浙江省度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1989年,論文《氣固兩相流湍流脈動及擴散的數值模型及在流化床中套用》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1年,論文《氣固多相流動的計算機輔助數值試驗研究》獲浙江省度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

人才培養

岑可法長期從事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教學工作,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在研究生選題方面,重視實驗技術、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論文內容上,緊密系中國國家經濟建設,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在導師梯隊建設方面,讓碩士研究生參加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讓博士研究生參加碩士生畢業論文,積極吸收年輕骨幹教師組織研究生指導小組,師生通力合作,形成梯隊式研究生培養機制 。

截止到2014年,岑可法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以他為首的導師團隊先後培養了碩士研究生526名、博士研究生230名 。培養的學生中5位被評為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人才5人、國家跨世紀及新世紀人才8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梯隊第一層次10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4人,提名2人 。

1997年,“培養高水平工學博士的新機制”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5年,“瞄準能源學科前沿,構建一流導師群體,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榮譽表彰

獲得時間獎項名稱授予單位
1979年浙江省先進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浙江省人民政府
1986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1986年浙江省優秀教師稱號浙江省人民政府
1987年4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全國總工會
1987年4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總工會
1987年12月省勞動模範稱號浙江省人民政府
1988年中國電機工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0年12月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聯合
1993年11月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光華科技基金會
1995年09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獎章國家教委和人事部聯合
1996年12月第二屆儒子牛金球獎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
1998年10月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4年2月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5年4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國務院
2009年日本機械工程學會(JSME)特別貢獻獎
2010年i-CIPEC國際會議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2011年省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浙江省

社會任職

岑可法工作照 岑可法工作照

1985年,《工程熱物理學報》編委(第二屆 ;第三屆 )、副主編(第四屆 )、顧問編委(第五屆 )。

1990年,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名譽理事(第五屆 )。

1991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一屆,1991年6月~1995年10月)、主任(第二屆,1995年10月~1996年12月;第三屆,1997年1月~2002年12月;第四屆,2003年1月~2007年12月) 。

2001年,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期:2001-2005年),兼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3年,任中國電力教育學會熱能動力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5年,岑可法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及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任期:2006-2010年)。

2005年,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理事、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主任 ;第九屆理事、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主任 。

2007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第四屆專家顧問組成員(任期:2007-2012年) 。

2010年,中國礦業大學高技術實驗室江蘇省煤基CO₂捕集與地質儲存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此外,岑可法還擔任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名譽院長 ;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評議組召集人之一;第一屆、第二屆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熱能與動力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力教育協會電力高等教育委員會能源動力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電力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和《可再生能源》主編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動力工程》、《煤炭學報》、《煤炭轉化》、《熱力發電》、《能源工程》、《燃燒科學與技術》、《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潔淨煤技術》、《煤氣與熱力》、《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熱科學與技術》,國際期刊《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Energy》編委等職 。

人物評價

岑可法做科研,竭盡全力挖掘出了“廢棄物”的全部價值,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評)岑可法在執教生涯中言傳身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他大膽啟用年輕人挑起教學、科研和管理重擔,湧現了一大批跨世紀的優秀人才,始終以自己高尚之師德和敬業精神,奉獻自己、影響他人 。 (何梁何利基金評)

人物影響

2010年1月,岑可法將個人多年積蓄的350萬元捐獻給浙江大學,設立岑可法教育基金,支持學生成長成才。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