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又名鄞州博物館,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寧波城市文化的核心與視窗。寧波博物館為寧波市與鄞州區合辦,於2008年12月5日開館,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由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獲獎者王澍設計,建築形態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以民間收集的明清磚瓦組成瓦爿牆和毛竹鑄成混凝土牆作裝飾,突出江南民居的特色。館內設有寧波歷史、寧波民俗等常設展覽,並與其他博物館合作開設特別展覽。其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了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和安全性”。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寧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
2004年10月,寧波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關於寧波博物館建設項目的批覆》(甬政文93號)。
2004年11月,寧波市發展計畫委員會正式批准寧波博物館立項。建設地址:寧波博物館位於鄞州新城(新城部落格,新城新聞,新城說吧)區。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該項目占地86畝,建築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
2005年6月,經市民評選和專家評審,確定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為寧波博物館建築方案。
2006年8月,寧波博物館奠基動工。
2007年7月,寧波博物館建築順利結頂。
2008年4月,寧波博物館外貌顯露。
2008年8月,寧波博物館建築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

正式開館

寧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

2008年12月5日上午9時,寧波博物館舉行隆重開館儀式,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阿歷桑德拉•康明斯,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委書記壽永年,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宋偉共同啟動寧波博物館開館之門。寧波市副市長成岳沖和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鮑賢倫分别致辭,寧波博物館志願者代表宣誓。參加“攜手2010:寧波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的國內外知名博物館館長、專家學者,以及為寧波博物館建設作出貢獻的香港寧波籍知名人士、寧波博物館志願者和社會各界民眾代表參加了開館儀式並參觀了寧波博物館展覽。

據了解,寧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2004年11月將寧波博物館建設列為全市“十一五”期間重點文化工程之一,投資2.5億元,建設占地60畝、總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博物館,由寧波市、鄞州區兩級政府共建。新館已於今年10月底開展了試開放徵詢各界人士意見活動,為正式開館打下了基礎。

博物館是記錄人類文明進程、珍藏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個國家、城市、地區文明的象徵和文化素質的重要體現。寧波博物館建成開館,是寧波城市建設、文化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對實現寧波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寧波博物館是文化大市建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寧波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又充滿現代活力的文化名城,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統籌推進的要求,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近幾年來,寧波大劇院、美術館、游泳健身中心和寧波文化廣場、寧波書城、寧波幫博物館等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先後建成或開工建設,為滿足廣大市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寧波博物館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公共文化設施,也是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建成開館後,將成為展示寧波人文歷史、藝術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綜合性文化設施,為寧波文化大市建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寧波博物館是體制機制創新的探索工程。作為國內博物館的新生者,寧波博物館無論從前期策劃、規劃方案設計、資金籌措到施工建設、運營管理等都貫徹了開放創新的理念。籌建階段即面向全球徵集博物館建設設計方案,充分借鑑現代博物館發展先進理念和諸多城市文化項目建設經驗;創新建設管理體制,創造性地實行市區共建、一館兩用、資源共享的博物館建設與發展模式,注重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這些探索和實踐,對推動全市乃至更大範圍的文化事業發展和體制創新都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寧波博物館是服務民生的實事工程。作為一項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寧波博物館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通過發動廣大市民參與項目設計方案的評選,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博物館藏品,組建成立專業化的志願者服務隊伍等,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博物館的認同感、親近感。寧波博物館建成後,實行面向全體市民的開放化運行模式,必將成為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最佳化城市發展環境的重要載體和平台。

寧波博物館是展示寧波人文、歷史、藝術的綜合性博物館,自籌建四年以來,踐行“大資源觀”和“市民博物館”理念,改革創新,克難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日前視察了寧波博物館,稱讚寧波市、鄞州區兩級政府共建、共享博物館是文化創新模式;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近日視察寧波博物館,稱讚該館“新鄉土主義”建築設計風格,引領了博物館建築先進理念;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最近專程到寧波博物館考察調研,對寧波市以寧波博物館為中心館,大力發展民營特色博物館,實行公辦、民辦互動,打造區域博物館

群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海內外寧波籍人士也慷慨捐款支持寧波博物館建設:董氏香港慈善基金會、李達三、劉孔愛菊等香港寧波籍名人紛紛捐款以報效桑梓。上海寧波籍中國當代著名版畫家邵克萍先生,將其畢生創作的版畫精品捐贈給寧波博物館。

為慶祝寧波博物館正式開館,為此寧波郵政局啟用“寧波博物館開館紀念”圓形郵戳,供參觀者加蓋留念。戳中間圖案為寧波博物館外形,上邊是寧波博物館標誌。

主題館

寧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

東方“神舟”——寧波史跡陳列這裡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繹,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豐富遺存,有越窯青瓷的系列發現,有明州港城的奠基與發展……

這裡是東西方文明對話的“海上絲綢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是寧波幫的故鄉。碰撞與融合,學習與創新,書寫了中西文化交流史濃墨重彩的一章……

在這裡,發端於北宋的學術文化傳統,在明清終於大家紛呈、影響天下……

上下七千年,形成了寧波人敬鄉重土、耕讀傳家、引領風氣、善於經營的文化理念;縱橫八萬里,培育了寧波人面向海洋、目視寰宇、心胸廣闊、堅韌不拔的性格特徵。

歷史在這裡變得鮮活,區域文化在這裡得到詮釋。穿越時空,徜徉歷史長河,希冀她化為當代人文精神,弘揚“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將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全面推向新階段。

專題館

民俗風物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古老的寧波如同國內外許多城市一樣,在人們的視界中正稍縱即逝,漸漸遠去……

“阿拉”老寧波作為歷史的片段與文化的符號,是我們這個城市的根和脈,是地域文化經過歷史風雨洗禮後留下來的不熄薪火,是寧波先人饋贈給我們的幸運禮物,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感追憶、價值尋求和審美寄託。今天,當我們一起走進“阿拉”老寧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樸實凝重的老房子裡留連;在靈秀生韻的骨木鑲嵌前駐足的時候,就是為了尋找生於斯、長於斯這令人夢牽魂繞的回家之路。

珍品展

竹刻是中國特有的一門藝術。起源於戰國,西漢時已出現頗具裝飾意味的紋樣,經唐宋元的發展,技藝日趨成熟。明中後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導和推崇下,竹刻與中國傳統的詩、書、畫、印融於一體,演繹成獨具特色的高雅藝術。明清是竹刻藝術的繁榮時期,它被文人雅士作為書齋案幾清逸脫俗的陳設,乃至抒情遣懷、審美意趣的載體和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徵。晚清至民國時期,伴隨著近代社會的變革和金石學的勃興,眾多的書畫、篆刻家參與刻竹,盛極一時的名家扇骨便是這一時期竹刻藝術的重要形式。

竹刻堪稱“立體的書畫”,它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這裡陳列的大多為著名竹刻鑑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舊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無償捐贈給國家。著名文物研究專家王世襄、朱家溍先生認為“這是現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從質量和數量來看,在全國範圍內都名列前茅……”

特別展覽

壺精品展

寧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

“皕壺”指200件壺,古有著名的藏書樓“皕宋樓”收藏有200冊珍稀宋本書,今則有痴心的收藏家蒐集有200件珍品陶瓷壺。

壺主陳國楨先生是寧波市餘姚知名企業家、收藏家。2003年,浙江省文化廳批准他設立“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為浙江省首家獲批的民營博物館。寧波博物館開館一周年慶典和寧波市收藏家協會成立,舉辦民間收藏特色文物展,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聞知後踴躍回響,請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伯謙,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陸明華,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研究館員周麗麗,鑑定挑選了200把陶瓷壺展出。觀眾可從中領略中國陶瓷壺之文化內涵,欣賞中國陶瓷壺之雅美神韻!

2009年12月19日—2010年元旦

民間珍寶

為慶賀寧波市收藏家協會成立,特舉辦“民間珍寶----寧波市收藏家協會成立會員收藏精品展”,收藏家會員們踴躍回響,各自拿出自己最珍愛的藏品參展,包括瓷器、字畫、玉石等,市收藏家協會挑選出200件精品展出,許多藏品都是首次公開露面。琳琅滿目的展品,展示了我市收藏家們高雅的文化情趣,體現了我市收藏家隊伍的實力和水平。此次展覽,也拉開了我市民間珍寶走進博物館、收藏家與觀眾共享共樂收藏文化的序幕。

2009年11月18日—2009年12月10日

建築獲獎

2012年2月28日,美國洛杉磯 ——普利茲克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正式宣布,49歲的中國建築師王澍,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這一代表全球建築領域最高榮譽的頒獎典禮將於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行。王澍獲獎作品之一就是寧波市博物館。普利茲克建築獎被稱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寧波市博物館於2008年12月5日正式向市民實行免費開放。博物館開館後,按照國家規定,將實行免費開放(除部分引進的特別展覽外)。

旅遊指南

開放時間

每日開放時間暫定為每日9:00-17:00(16:00止票),其中每周一(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全天閉館整休。同時,為保證參觀秩序和文物安全,借鑑國內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經驗,實行免費不免票,每日限量發放免費參觀券3000張,團體參觀可通過電話、網路等方式進行預約。

門票規定

1.每日限量發放免費參觀券3000張(含預約觀眾500人),發完為止。
2.觀眾當天現場分時段免費領取參觀券,依次排隊入館參觀(特殊情況時需憑本人有效證件領票)。
3.團體參觀可通過電話形式提前兩周預約(額滿為止),參觀當日經工作人員核准後,優先入館。
4.臨、特展實行市場化運作,需購票參觀。臨、特展憑以下本人有效證件享半價優惠:
5.老年人憑老年證
6.現役軍人(含武警)憑士官證、軍官證。
7.教師憑教師證。
8.中國小生、大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及以上)憑學生證。

票務服務

領(購)票須知
一、開放時間:
參觀入場時間9:00—16:00,閉館時間17:00。
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二、免費參觀規定:
1、基本陳列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實行市場化運作的特別展覽需購票參觀;
2、為確保文物及人身安全,營造良好的參觀環境,每日限量發放免費參觀劵3000張;
3、觀眾當天現場分時段免費領取參觀劵,依次排隊入館參觀,參觀券當日有效;
4、團隊參觀可通過電話形式至少提前三天預約(額滿為止),參觀當日按預約時間經工作人員核准後優先入館。
三、特別展覽下列人員憑以下有效證件免費領票參觀:
1、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憑老年人優待證或身份證;
2、離休幹部、勞動模範憑相關證件;
3、現役軍人(含武警)、傷殘軍人憑相關證件;
4、30年以上教齡教師憑三十年教齡榮譽證;
5、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下)憑相關證件或學校集體組織;
6、殘疾人憑殘疾人證;
7、持有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城區社會扶助證或特困職工證的家庭成員;
8、業餘文保員、全社會志願者憑相關證件;
9、其他政府另行規定給予免費的特殊人群。
四、特別展覽下列人員憑以下有效證件享受優惠購票參觀:
1、60周歲以上69周歲以下老年人憑老年人優待證或身份證;
2、教師憑教師證;
3、大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及以上)憑學生證;
4、相關社會團體提前預約並經寧波博物館同意的集體參觀;
5、其他政府另行規定給予優惠的特殊人群。
五、相關說明:
1、離休幹部、70周歲以上老年人、現役軍人(含武警)、勞動模範及傷殘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可優先領票入場參觀;
2、陳列講解、語音導覽租用等服務需另行收費;
3、遇有重大活動,請服從館方臨時安排;
4、本規定寧波博物館保留最終解釋權。

線路指南

地址: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
公交線路起點站點終點
635路:興寧橋東寧波博物館(鄞州博物館)朝陽
363路:高教園區四明路口正大路
526路:曙光新村鄞州區政府天馬會展中心

溫馨提示

1、進館參觀實行免費存包制度,貴重物品請自行妥善保管。
2、參觀車輛在停車場指定位置有序停放,請勿在禁停區停放。
3、博物館服務性收費項目:
●語音導覽租用。
●紀念品及圖書銷售。
●餐飲服務。
觀眾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消費。
4、有特殊服務需求的參觀者,請與服務中心聯繫。

參觀須知

1、請按規定領(購)票參觀。2、行動不便、身體有潛在疾病的觀眾需有人陪同方可入館參觀。
3、衣冠不整、舉止不雅者謝絕入館。
4、飲料、食品、生物、易燃易爆危險品、管制械具及其他法定危險品謝絕攜帶入館。
5、請自覺配合安檢,遵守館內相關規定,接受工作人員管理。
6、館內部分場所地面光滑、部分展區亮度較低,請注意安全。
7、通行扶梯、通道、走廊、水景邊緣等處時,請注意人身和攜物安全。
8、展廳內請勿觸摸裸露展品,請勿追跑、打鬧、喧譁、使用手機。
9、展廳文物攝影(像)請勿使用三角架和閃光燈。
10、文明參觀,請勿攀爬建築,勿隨意投擲、丟棄雜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