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嬰

連體嬰

連體嬰是指單卵性或單合子性雙胞胎身體上某一部分相連的現象。 其內臟相連的情形可藉助X-光、放射性同位素、超音波、甚至電腦掃描,查出其間解剖學上及機能上血肉相連的程度。 連體嬰,出生時有兩個(或多個)胎兒未分開來,一般只發生在同卵雙胞胎(MONOZYGOTIC)的受精卵上,醫界認為受精卵在第12天—14天分裂造成不完全分裂,會形成連體嬰兒,發生幾率大約是20萬分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連體嬰連體嬰

連體嬰,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妊娠現象,它是由單獨的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與正常的單卵雙胞胎妊娠過程不同的是,受精卵在最初兩星期內沒能完全分離,局部分離的受精卵繼續成熟,結果便形成了一個連體的胎兒。這一般發生在懷孕的最初兩周左右,兩個胎兒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核型、同一性別,血型、毛髮顏色、指紋等均相同。

連體嬰兒是一種罕見的先天畸形,在5-10萬次懷孕中有一例發生。大多數連體胎兒在胚胎期就死亡了,能分娩下來約為20萬例中的一例。

連體嬰的種類雖然千差萬別,但醫生通常將他們分為顱部連體雙胞胎、胸腹連胎、臀部連胎、坐骨連胎、臍部連胎、雙頭連胎等6種情況。

據文獻記載,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對連體嬰進行分離手術的病例發生於10世紀的古羅馬城市拜占庭,當時是對一例腹壁相連的連體嬰進行分離手術,手術中一個嬰兒死亡,另一個術後不久也死亡。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連體嬰的分離手術越來越普及,接受手術的嬰兒年齡最小的才出生30個小時。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已有10多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在國內開展。1999年以來,福州市區醫院共收治了3對連體嬰兒。1999年2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連體嬰鼎鼎、點點進行分離手術,並取得了成功。

歷史

連體嬰連體嬰

連體嬰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945年的亞美尼亞(Armenia),乾寶《搜神記》卷六有記載中國最早的連體嬰是在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六月(1年),「長安有女子生兒,兩頭、兩頸,面俱相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長二寸所。」連體雙胞胎最早被看作是妖魔的化身和不祥的徵兆,往往受到非人的待遇。能夠存活下來的連體雙胞胎,大多被用來當怪物展出,或被商人買走,在馬戲團表演。16世紀的醫師Am broisepare首先在其醫學專著中寫到連體嬰現象。 1811年暹羅(今泰國)誕生了一對男性連體人,一個叫恩(Eng),一個叫昌(Chang),兩人頑強地生活了一生,1829年被英國商人羅伯特(Robert Hunter)發現,進入馬戲團,在全世界各地表演,演出了一場又一場神奇的悲喜劇,後來與馬戲團契約結束後,他們訪問南美科羅拉多的馬戲團團長巴納姆(Phineas Taylor Barnum),成為「巴爾默姆&芭蕾魔術團」(Ringling Brothers and Barnum and Bailey Circus)的台柱,最後成為美國公民。1843年4月13日跟英國一對姐妹(Adelaide Yates & Sarah Anne Yates)結婚,一共生了22名子女,1874年兄弟兩人均於63歲去世。從此之後「暹羅雙胞胎」(Siamese twins)就成了連體人的代名詞。

音樂劇《Side Show》由真人真事改編,描述一對連體嬰從被賣到馬戲團表演怪物秀,描述其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

1689年巴塞爾(Basel)首度有「連體嬰切割」成功的紀錄,連體嬰切割牽涉到全身器官的重組,與全身血液流向的重新分配,是醫學界最高難度的手術之一。1979年9月10日台大醫院成功將「張忠仁、忠義連體嬰」分割,是亞洲成功的第一例,也是全世界成功的第四例。

預防手段

雖然連體嬰兒的出現是否因環境污染所致尚無定論,但孕婦在妊娠的前3個月,胎兒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孕婦在這段時期若處在高溫、噪聲、電磁輻射、多鉛的環境中,胎兒容易畸形;現在家庭裝修盛行,一些有毒氣體如甲醛、苯等氣體室內濃度過高也容易導致胎兒畸形。專家認為,只要孕婦自己多加注意,上述許多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而產前檢查和保健也可以篩查出畸形胎兒。

種類

連體嬰連體嬰

連體胎的種類很多,最多的是胸部和腹部相連,其次是臀部、坐骨部。坐骨連體嬰是全世界最難切割的連體嬰。

·胸部連胎(Thoracopagus):胸部連胎,最常見,約占總病例的35至40%。

·下胸骨至腰部連胎(Omphalopagus):下胸骨至腰部連胎,約占總病例的34%。

·背對背的後背連胎(Pygopagus):背對背的後背連胎,占總病例的20%。

·頭胸連胎(Cephalopagus):頭胸連胎。

·顱部連胎(Craniopagus):占總病例的6%及2%。

·雙頭畸胎(Dicephalus):一個有兩個頭、兩隻手、兩條腿的聯胎,但只有一副器官。

·下半身連胎(Ischiopagus):下半身連胎,占總病例的6%。

·下半身—下胸骨至腰部連胎(Ischio-omphalopagus)

·寄生式連胎(Parapagus):占總病例的5%。

·雙面畸胎(Diprosopus):一頭兩張臉。

·頭部寄生胎(cephalopagusparasiticus)

·頭胸腹聯胎(cephalothoracoventropagus)

相關案例

國內案例

從2009年9月10日在上海兒童醫院成功“分身”至今,遂溪縣福利院“骨肉相連”的連體女嬰遂建雙、遂建連小姐妹的命運一直牽動著眾多愛心人士。

連體嬰連體嬰

姐妹倆才出生就被父母遺棄,由湛江市遂溪縣福利院收養,孩子相繼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肺炎症狀,體質虛弱。8月,福利院發傳真到上海市兒童醫院,詢問是否能為她們“骨肉分離”。院長陳方教授當即決定:一定全力以赴。8月27日,小姐妹來到上海兒童醫院進行分體手術治療。9月14日,在眾多熱心人士和網友的祝福下,姐妹倆在上海市兒童醫院成功接受了分體手術。10月8日,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副院長黃敏和醫務人員的一路護送下,康復的小姐妹回到遂溪縣福利院。回來後,經過福利院保育員的精心呵護下,現在孩子已有10個月大,生長發育良好,每天餵奶五次,每次都能吃240毫升,身體恢復健康。小建雙現在身高65.5厘米,體重6.7公斤,牙齒4顆;小建連身高65厘米,體重7.2公斤,牙齒2顆。

美國案例

2014年4月11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連體姐妹納塔爾(KnatalyeHopeMata)與阿德琳(AdelineFaithMata),天生共享肺、肝臟、橫隔膜、盆骨、腸道及心血管,亦因此一直留在德州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當地時間2015年2月19日,醫院為兩人進行了26小時的複雜手術後,分體成功,目前仍在觀察當中,進展良好。圖為手術前的連體姐妹與父母在一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