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地處新疆西天山支脈烏孫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隔河相望,西與哈薩克斯坦國接壤。察布查爾縣成立於1954年,是中國唯一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鍾靈毓秀、風光綺麗,有一山(烏孫山白石峰景區)、一水(伊犁河清水灣風景區)、一邊(口岸邊境旅遊)、一園(錫伯族民俗風情園)(國家AAAA級景區),更有靖遠寺、圖公祠、烏孫古墓、海努克古城、銀頂寺遺址等名勝古蹟。截止2014年,縣轄15個鄉鎮、1個國營農場、1個農村經濟管理中心,駐縣有伊犁州奶牛場和新疆建設兵團農四師67團、68團、69團等單位。全縣總面積4485平方公里,人口19.30萬人(2011年),由錫伯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回族、蒙古族等25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占7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列入漢朝版圖。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察布查爾變為荒無人煙的原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起皆屬寧遠城阿奇木伯克轄。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東北調遣錫伯軍民共約3000餘人西遷伊犁,進駐察布查爾屯墾戍邊。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為“伊犁塔蘭奇蘇丹汗國”地方割劇政權所轄。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淪為沙俄殖民地,劃歸俄七河省管轄。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錫伯營仍屬伊犁將軍統轄。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隸屬寧遠縣轄(今伊寧縣)。
民國元年(1912年),伊犁革命臨時政府被撤銷後,錫伯營屬伊犁鎮邊使署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劃歸鞏留縣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4日),伊犁屯墾使邱宗浚宣布撤銷伊犁錫伯營(包括四營),同時成立河南設治局(因處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升格為縣,正式成立河南縣,海努克、加尕斯台同時劃歸河南縣轄,隸屬於伊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縣被鑑定為三等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河南縣因與河南省重名,改名寧西縣。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6月11日,蘇木爾縣復稱寧西縣,並宣告成立寧西縣人民政府,隸屬伊犁專員公署。
1951年,坎鄉由伊寧縣劃歸寧西縣轄。
1954年3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寧西縣更名為“察布查爾”,並成立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4]186號)同意撤銷孫扎齊牛錄鄉,設立孫扎齊牛錄鎮。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10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行政區劃

察布查爾縣行政區劃察布查爾縣行政區劃
截止2010年,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轄2個鎮、11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察布查爾鎮愛新舍里鎮堆依齊牛錄鄉、孫扎齊牛錄鄉、綽霍爾鄉、納達齊牛錄鄉、扎庫齊牛錄鄉、米糧泉回族鄉、坎鄉、闊洪奇鄉、海努克鄉、加尕斯台鄉、瓊博拉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處新疆西天山支脈烏孫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隔河相望,西與哈薩克斯坦國接壤,位於北緯43°17′-43°57′,東經80°31′-81°43′。全縣總面積4485平方公里。

氣候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屬大陸性北溫帶溫和乾旱氣候,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有效光照時數達2846小時,無霜期177天,積溫3800℃,年平均降水量222毫米。冬春長,冬季寒冷,夏秋短,夏季炎熱,降水較少,年均氣溫7.9攝氏度。

地形地貌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勢自南向北形成多級階梯,東窄西寬,南高北低,自東向西漸趨開闊,自南向北逐漸平坦,形狀象一面打開的旗幟。地形分為南部山區、山麓、丘陵、中部傾斜平原、北部河流階地和河漫灘等五個地貌類型。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總人口達到19.30萬人,由錫伯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回族、蒙古族等25個民族組成,比2010年下降0.11萬人,下降0.006%,其中地方人口16.31萬人,比2010年下降0.56萬人,下降3.31%;人口出生率2.325%,比2010年減少0.095個百分點;死亡率0.5025,比2010年減少0.218個百分點;自然增長率1.8235,比2010年增加0.113個百分點。

交通

截止2013年7月,察布查爾縣境內擁有省道兩條313線、237線,專線公路一條762線,總里程223公里。縣農村公路149條,總里程為1154.939公里,(其中縣道198.11公里,鄉道529.34公里,村道391.879公里,專用道路35.6公里)。農村公路有三級路面138.686公里,占總里程的12%,四級路面404.974公里(其中油路328.624公里,砂礫路76.35公里),占總里程的35%,等外公路611.279公里,占總里程的53%。全縣65個行政村,現已通油路的57個,行政村通油率達86%。形成以省道、縣鄉幹線公路為縣域公路網主骨架格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截止2010年,探明的有煤、石灰石、鈾、金、銅、、鉛、鋅、錳、重晶石、冰洲石花崗岩、建築用砂、粘土等21個礦種。石灰石儲量10億噸。煤儲量56億噸,遠景儲量1500億噸,占伊犁河谷盆地含煤區預測總資源量的50%以上。察布查爾煤田共含煤12層,煤層平均厚度59.60米,含煤係數16.96%。可採煤層共9層,平均厚度52.75米。含煤地層東西長80千米,南北寬10-30千米,面積1880平方公里。

林業資源

截止2010年,共有林地面積156萬畝,其中山區天然林33.5萬畝,河谷林20萬畝,平原人工林79.25萬畝,森林覆蓋率12%。建有以楊樹為主的用材林基地3.75萬畝,人工林活立木蓄積量55萬立方米。

經濟

綜合

2011年末初步測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5.90億元,比2010年增加4.26億元,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92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82億元,增長32.2%;第三產業增加值7.16億元,增長11.4%。
人均生產總值13866元,增長15.4%,以當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3193美元,距人均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標準差806美元。

第一產業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47億元,比2010年增長7.76%,其中農業產值11.15億元,增長8.52%;林業產值0.36億元,增長8.39%;牧業產值4.62億元,增長6.29%;漁業產值490萬元,下降2.0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008.4萬元,增長1.16%。
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3.54萬畝(正播面積92.53萬畝),比2010年增長7.8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1.31萬畝,增長2.97%;棉花播種面積17.83萬畝,增長53.52%;油料播種面積5.68萬畝,增長33.06%;甜菜播種面積0.95萬畝,下降55.55%;蔬菜播種面積2.00萬畝,下降42.85%。
2011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0.71萬畝,比2010年增長64.39%;四旁(零星)植樹35萬株,增長7%。
畜牧業生產持續發展,絕大部分畜產品產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11年末,天山馬鹿飼養量3490頭,比2010年增加88頭,增長2.59%,2011年全年鹿茸產量13131公斤,比2010年增加299公斤,增長2.33%。
2011年全年水產品產量598噸,比2010年增長0.67%,其中淡水捕撈50噸,與2010年持平;人工池塘養殖548噸,比2010年增長0.74%。池塘養殖面積1050畝,比2010年增長0.86%。
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擁有農業機械化總動力17.03萬千瓦,比2010年增加1.91萬千瓦,增長12.63%。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897台,比2010年增加305台;小型拖拉機2343台,與2010年持平;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6317部,小型拖拉機配套農機3542部,分別比2010年增加313台和持平。2011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2975噸,比2010年增長5.54%;2011年末耕地面積92.54萬畝,與2011年初持平,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4萬畝,比2011年初增加0.53萬畝;農村用電量1519萬千瓦時,比2010年增長26.31%。

第二產業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4.71億元,比2010年增長4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3億元,增長53.2%。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具有四級以上資質等級建築企業2家,當年完成建築施工產值2億元,與2010年持平;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7235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25.6%,全員勞動生產率21.6萬元/人,比2010年下降6.9%。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8.28萬人,比2010年增長16%,客運周轉量132.5萬人/公里,比2010年增長60%;完成公路貨運量0.32萬噸,比2010年增長9%,公路貨運周轉量190.51萬噸/公里,比2010年增長51%。

第三產業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億元,比2010年增21.9%,分城鄉看:城鎮的零售額11985.8萬元,增長22.4%;農村的零售額7967.2萬元,增長21.0%。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共有各類旅遊企業(包括景區、景點)139家,比上年末增加80家。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1家、國家AAA級景區2家;旅遊飯店(賓館)5家(三星級2家、二星級3家);農家樂105家,其中星級農家樂8家,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家、二星級1家;旅遊開發服務公司1家;旅遊紀念品生產企業2家;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1家。全年接待遊客53.39萬人次,增長28%,實現旅遊收入5679.5萬元,增長40%。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29.53億元,比2011年初增加7.33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13.64億元,比2011年初增加2.6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18.27億元,比2011年初增加5.34億元。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各保險公司共完成保費收入580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2%,其中:財險收入3275萬元,增長24.1%,壽險收入2533萬元,增長5.85%;發生各種賠付支出2162萬元,比2010年增長58.3%,其中財險支出1613萬元,壽險支出549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11年末,全縣擁有國小18所,國中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完全中學3所,專任教師2133人,比2010年減少65人,其中高中168人,減少41人;國中703人,增加13人;國小1262人,減少37人。特崗教師135人,減少45人;擁有幼稚園36所,比2010年增加24所。全部幼稚園中,屬教育部門辦24所,民辦12所。在園幼兒5721人,比2010年增加2431人;擁有職業技術中學1所,在校學生367人,增加157人,其中少數民族343人,增加183人。
2011年,全縣普通高中招生1231人,在校生3041人,畢業生887人;普通國中招生2060人,在校生6475人,畢業生2639人;普通國小招生2421人,在校生13508人,畢業生2296人;幼稚園招生4367人,在園幼兒5721人。全縣“兩基”人口覆蓋率100%。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

文體

截止2011年末,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60270冊,檔案館1個,開放檔案7583卷,61906件;廣播電台(站)1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10座,廣播人口覆蓋率75%;電視台1座,電視發射和轉播台9座,電視人口覆蓋率60%。

衛生

截止2011年末,全縣擁有衛生機構86個,與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12.2%;衛生機構床位數644張,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長56.3%;衛生技術人員532人,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2.7%;非營利性機構507人,同比2010年增長5.6%,營利性機構25人,同比2010年下降34.2%。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錫伯族刺繡
刺繡是錫伯族人民普及廣泛的傳統手工技術,錫伯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好事物,用靈巧的雙手繡到自己的作品裡。刺繡的圖案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貝倫舞
“貝倫”是錫伯語,意思就是“舞蹈”,它是起源於古代錫伯族人艱苦漁獵生活中模仿生活、生產姿勢的一種古老舞蹈。貝倫”舞蹈有廣泛的民眾性,在錫伯族人婚姻嫁娶、朋友聚會等各種聯歡場所都極受歡迎。2009年被納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風民俗

習俗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習俗,錫伯族過去在飲食上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矩,比如經常食用的發麵餅,上桌時分天、地面,天面必須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擺在桌沿一邊。吃飯時不得坐門坎或站立行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飯桌、飯碗,或把筷子橫在碗上。全家進餐按長幼就座,以西為上,過去父子、翁媳不得同桌。
婚俗
婚俗,錫伯族男女青年結婚時,新郎、新娘必須向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敬酒,以表示對客人的答謝。遠親近鄰都可割一些肉拿回家中食用,主人不記帳,也不收錢。
食俗
錫伯族大多數習慣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為主,過去食用高梁米居多。麵食以發麵餅為主,也吃饃饃、麵條和韭菜合子、水餃等。受維吾爾族影響還吃抓飯和烤饢,喝麵茶、牛奶和奶茶。
習慣製作各種醃菜。每年秋末,家家都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蘿蔔等切成細絲醃製鹹菜,當地稱之為“哈特混素吉”,有時可供全年食用。錫伯族還喜歡在夏季製作面醬以調味。
典型食品,錫伯族愛吃韭菜合子、南瓜包子等食品,還有:發麵餅。錫伯族常吃的主食;燉魚等。
節慶
節慶,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每年農曆除夕前,家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初二要吃長壽麵。做長壽麵時先做好肉湯,然後將面另鍋煮熟,撈出過水,食用時加肉湯,象徵著送舊迎新。
新疆的錫伯族把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定為西遷節,錫伯語稱“杜因拜專扎坤”。過西遷節時,家家吃魚,戶戶蒸肉,屆時還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擺野餐。過去各家各戶都要製作面醬(米順),盛入瓦缸中,作菜餚的調味品。

旅遊

察布查爾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孫扎齊牛錄鄉境內。距離縣城中心約6公里,距伊寧市18公里。是展示錫伯族西遷歷史其發展歷史和錫伯民俗的綜合性民俗風情園。該園包括錫伯族民俗風情博物館仿古建築、民俗娛樂區、錫伯民族英雄圖伯特塑像和西遷紀念碑、廟會一條街等。
清水湖生態旅遊度假村
國家AAA級景區。位於察布查爾縣城北部9公里,伊犁河邊。距伊寧市約22公里。是集伊犁河風光和河谷林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旅遊度假區。
瓊博拉森林公園
自治區級森林公園。瓊博拉森林公園位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瓊博拉鄉境內。主要遊覽項目有瓊博拉古墓群、瓊博拉溝瀑布、石門景區、白石峰景區、滑雪區、野生動植物園、遊樂區、觀景區、科學考察區、療養度假服務區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