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賢皇后親蠶禮

孝賢皇后親蠶禮

乾隆九年(1744年),清廷舉行了建國以來第一次祭先蠶神的典禮。一般來說,舉行祀典,除需有被祭祀的主神外,最重要的就是設立祭祀的場所——祭壇。祭壇的形式與方位,完全是由所祭對象決定的。依照中國古代陰陽五行的原則,皇后代表地,屬陰,主北方,故先蠶壇設於京城北郊,其形制按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的思想被設計成方形。

孝賢皇后親蠶禮
農耕蠶桑是中國古代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的生產活動。古人為大多數生產活動都要製造出一尊佑護神,
孝賢皇后親蠶禮孝賢皇后
植桑養蠶業也有自己的神靈,即傳說中發明養蠶繅絲的西陵氏嫘祖,被尊稱為“先蠶”。蠶桑關乎國計民生,歷代帝王欲使統治穩定,必會關注養蠶繅絲業。這樣,按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原則,先蠶這尊原為民間的行業神,就成為由皇后主祭的國家中祀的主神。自周朝始,在國家祀典中,就已確立了“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的祭祀格局。不過,對曾以遊牧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滿族來說,接受先蠶神卻是到了乾隆滿族已被漢化的年代。
三月吉巳日是舉行祭禮的日子。這天,位於西苑太液池北端的先蠶壇上已經支立起黃色幕帳,帳內供有先蠶神嫘祖的神位及牛、羊、豬、酒等各種祭品。孝賢皇后妃嬪公主福晉女官的陪同下來到祭壇。祭禮程式繁縟,除了一般祭祀必行的跪拜、上香、獻祭品外,最有特點的是被稱作“躬桑”的皇后採桑禮。此禮行於祭先蠶次日,皇后手持金勾與金筐,在諸多隨員陪同下,至蠶壇內的桑林採桑。桑林旁彩旗招展,太監鳴金鼓,唱採桑歌。名為皇后躬桑,實際上皇后僅採桑葉三片,便上觀桑台御寶座,觀看眾妃嬪宮女等採桑,最後,由蠶母將所採桑葉送至蠶室餵蠶,整個祭禮結束。如此則表明皇后已為天下織婦做出榜樣。
當孝賢皇后行過第一次親蠶禮後,乾隆皇帝即命宮廷畫家繪製長卷“皇后親蠶圖”,作為歷史性紀念。此圖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返回:明清五百年
相關條目:孝賢皇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